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3-29 生效日期: 2004-03-29
发布部门: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市政办发[2004]46号
  《西安市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西安市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2004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在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公用事业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为了认真做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制定要点如下: 
  一、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力度,以完善产权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行股份制。对已进行股份制改造且国有股权比重过大的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吸纳其他非公有资本入股或转让部分股权等方式,调整股权结构。继续做好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出让工作。对尚未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抓紧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制,原则上要改造成为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或国有资本和其他资本共同持股的股份制企业。对未改制的240户市属国有企业,各企业主管局、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经营公司,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企业改革的任务进度表,确保年内完成70%的企业改制任务。对虽已改制但尚未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要根据实际,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加速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 
  二、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理归并整合市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探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经营责任。 
  三、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步伐和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城市经营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城市资源资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公用事业市场化。打破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各类资本以招投标、分片包干和政府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园林、环卫、公交等行业和项目的建设、营运、管理;把市政公用行业中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设备生产、供应,从行业中剥离出来,面向市场;加快公用行业改制改革步伐,对市政系统所属的企业,解除包养,推向市场,参与竞争,搞活经营。 
  四、培育和完善以资本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继续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强化西安商业和服务业区域中心的地位。重点培育和发展以资本、技术产权、人力资源等为主的要素市场,规范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培育风险投资公司,开辟多种融资渠道,为各类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出台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政府服务工作,对在境内和境外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给予政策扶持及奖励。积极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建立全市统一的产权、股权交易中心,为非上市公司股权合理流动提供平台。 
  五、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仅对重大项目、限制类项目和其他有特殊规定的项目是否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生态环境、涉及资源利用和整体布局等全局性问题实行核准,其他项目均由审批改为备案;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经济整体布局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改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完善咨询、论证制度,提高透明度,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示制度,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主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 
  六、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我市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照《行政许可法》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对不具备法律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不断完善我市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门受理、单轨运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要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行为。 
  七、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各项配套政策,使非公有制在产业准入、外贸进出口、财政金融支持和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对非公有制企业申请设立、变更时所必需的法定前置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在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信息服务、法律支持和权益保护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争今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42%以上。 
  八、搞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抓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的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快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改制转企步伐,选择一批电影放映、图书发行、艺术表演团体,转制成文化企业,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及其他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骨干企业,打造文化产业优质品牌,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九、继续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强社会卫生机构建设,逐步将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积极探索大病医疗互助保险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保险体制;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索和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和整合;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实现从“办卫生”向“管理卫生”的转变;加大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活动,加快药品生产、经营机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系。 
  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政策,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解决目前税费改革后,县乡收支缺口和农村税收征管体制问题。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农民、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的思路,完善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改革补贴方式,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户的直接补贴,合理制定补贴标准,确保补贴资金来源。推进农业科研和产业化进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一、继续进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区县经济发展。今年要继续扩大试点镇数量,争取使试点镇从目前的9个扩大到15个。在试点镇推进户籍、土地、财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小城镇政府的规划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职能,将必要的县级管理权限下放给小城镇。各试点镇要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设立工业区,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实行连片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 
  十二、加快开发区二次创业,不断提升科技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按照“授权经营、封闭管理、合作建设、开放运作”的模式,创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改善开发区的产业环境、创业环境、研发环境、商务环境,以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开发区的二次创业提供基础条件。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以西部最佳开发区为目标,力争建设成为西部现代化产业加工基地,为我市工业振兴做出贡献。 
  附件:西安市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工作责任分解表(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7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