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国农业银行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专项贴息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2-03-16 生效日期: 1992-03-16
发布部门: 财政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国务院国发(1991)16号文件确定:1992年至1994年,每年由银行安排4000万元贷款,中央和地方财政各贴一半利息,其中2000万元用于扶持基层民族贸易网点建设,2000万元用于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所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国家计委安排,信贷指标由人民银行安排。根据上述精神,特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设立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生产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贷款。
现将《中国工商银行关于使用民族用品生产专项贴息贷款的管理规定》和《中国农业银行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专项贴息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年度批准下达的项目,由各地计委(计经委)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各地经委(计经委)纳入年度技术改造计划。
各级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
附件:

   一、中国工商银行关于使用民族用品生产专项贴息贷款的管理规定(略)
   二、中国农业银行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专项贴息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16号文件精神,中国农业银行设立基层民族贸易网点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贷款。为管好用好此项贷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对象和条件
   凡经国家确定的民族贸易县的基层民族贸易网点(重点是基层供销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指边销茶定点加工企业),符合下列条件的,均可申请此项贷款。
   1.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册发给的营业执照。
   2.实行独立核算,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帐目和报表。
   3.必须在农业银行开户,并按规定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
   4.有一定的自有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自筹资金应占总投资的15-30%。
   5.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主管部门或归口管理部门同意建设的批文。
   6.地方财政贴息落实的有关文件。
   7.必须具备开工条件。建设用地的征迁和拆迁手续齐全,材料设备落实。
   8.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归还贷款有保证。


    第三条    贷款用途
   1.民族贸易县的县和县以下基层民族贸易网点的恢复、扩建、改造。
   2.边销茶定点加工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第四条    此项贷款期限,自贷款之日到还清本息最长为三年。贷款利率,按技术改造贷款利率执行。


    第五条    此项贷款为全贴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财政部根据项目批准通知,将中央财政贴息部分补贴给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农业银行对企业按规定利率计收利息,企业支付专项贷款的利息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补给企业。


    第六条    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此项贷款实行项目管理,各地供销社、商业部门提出贷款申请书,并附有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当地计委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等,经当地农业银行对贷款项目技术、经济的可行性进行调查评估以及民委、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商业部;同时,上报国家民委民族贸易民族用品生产协调管理办公室、国家计委、农业银行总行、财政部。
   商业部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汇总审查。国家民委、农业银行总行在国家确定的贷款额度内对项目进行审定后,下达项目批准通知,贷款由农业银行审批发放,同时抄送国家计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贷款规模和资金由农业银行总行在每年贷款计划中专项安排。具体项目的审批立项,按现有程序进行。
   对已批准的项目,开户银行按规定办理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已批准的项目如有变更,必须由省、自治区农业银行会同民委、行业主管部门重新审查,并上报国家民委、农业银行总行批准。


    第七条    各级农业银行要加强对此项专项贴息贷款管理,严格执行农业银行总行下达的贷款计划,不经批准不得突破。要经常检查贷款的使用情况,不得挪用、转移贷款用途,保证贷款专项专用和按期收回本息。


    第八条    各地民委、农业银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力求达到预期效果。项目完成后,要组织验收总结,并将情况上报国家民委、农业银行总行、商业部。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制定、解释和修改。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1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