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宁政发[2008]22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菜篮子工程发展规划(2008—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南京市菜篮子工程发展规划(2008—2012年)
菜篮子工程关系到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也是各级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焦点问题。按照2007年国务院关于菜篮子工作的会议精神,依据全国三绿工程办公室《三绿工程五年规划》,以及市菜篮子成员单位的有关规划和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近5年来我市菜篮子工程发展回顾
至2007年末,我市菜篮子工程以“安全放心”为重点,深入实施“三绿工程”和“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一)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能力不断提高
1.蔬菜生产与流通。生产方面,200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0.66万亩,总产量25.24亿公斤,总产值44.8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31%,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蔬菜生产拥有连片基地20万亩,设施栽培9.5万亩;产区建设已从近郊扩展到中远郊,种植品种常年保持在60~70种之间;种菜大户不断增加,并形成了34个蔬菜生产型企业。供应与流通方面,以白云亭为主体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以县区产地批发市场、蔬菜配送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等不同流通渠道相配套的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已趋完善;全市常年供应各类蔬菜种类60~70个,常规蔬菜四季数量充足,价格稳定,其中,外地蔬菜占全市蔬菜供应量的60%,南京本地产蔬菜占40%,主要以叶菜类为主,占80%以上,南京市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533公斤/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肉类产品供应与流通。供应方面,全市鲜猪肉年销量约200万头,其中,本市定点屠宰量约145万头,占72.5%,外埠调入白条猪肉约27万头,占13.5%;外地调入分割肉约28万头,占14%;生猪货源主要是豫、皖、鲁等外省区,苏北淮、连、盐等省内地区,以及本市地产等三大产区组成,其比例大约各占1/3。南京市牛肉年销量约10万头,羊肉年销量约30万只,牛羊肉自给量在20%以下。流通方面,猪肉零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和苏食、雨润等肉类加工企业自营门点三大渠道,其中,农贸市场销量占75%以上,超市销量约占20%,集伙单位团体采购和食品加工用肉约占5%;城市猪肉配送主要依靠苏食、雨润、天环等品牌企业向各自门店配送,每天配送量可达1000头以上,乡镇以下依托机械化屠宰场建立了20条配送线,每天可向边远地区配送猪肉400头以上,其余都是经营户自送和小刀手自取。
3.奶制品生产与流通。至2007年底,全市奶牛存栏2.73万头,鲜奶产量13万吨。全市建有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公寓46个,奶牛规模养殖比重80%。全市现有卫岗、光明、山田等乳品加工企业6家,产值5.5亿元,年利润总额0.26亿元,日加工乳制品527吨。
4.豆制品供应与流通。全市豆制品日生产能力超过100吨原料黄豆,工厂化生产正逐步推进。按照“投资多元化、生产工厂化、产品标准化、销售连锁化”的要求,全市新建和改造日投黄豆5吨以上的工厂化豆制品加工企业9家,并全部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连锁化销售和产品检验出厂,保证了上市豆制品质量安全。同时,市质监、商贸两局联合启动了豆制品QS准入制度,已有22家企业申请QS生产许可,其中16家获证。同时有一批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小作坊被取缔,全市豆制品生产户已由最初的780多家减少到90家左右。其中,已制定豆制品企业标准的生产企业(户)占全市总数的90%以上,为建立豆制品产销长效管理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5.水产品供应与流通。至2007年底,全市水产放养总面积106.7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35.7万亩),特水养殖面积为6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9.9万吨,养殖总值36.8亿元。现建有万亩连片水产养殖规模基地13个,主要以特种水产品和常规鱼养殖为主,总面积20万亩,基地年生产商品鱼(虾、蟹)10万吨,淡水鱼主要在应天路水产中心批发市场集散,日供应量超过10万公斤,占全市淡水鱼类总销量的90%以上,海鲜类主要在惠民桥市场集散。
6.禽蛋供应与流通。全市鸡鸭鹅等禽类年加工销售量约1亿多只,其中活禽上市量约3000万-4000万只,主要通过应天路、紫金山、正兴等禽类批发市场进入农贸市场销售。冻光禽加工上市量约6000万-7000万只,主要在外地屠宰后运输入宁。全市鸡蛋年供应量为5500万公斤左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本市汤泉等7家蛋鸡场,日产鸡蛋2.5万公斤左右,其中,60%左右供应南京市区,占市区鸡蛋消费总量的10%;二是来源于各区的16家鸡蛋批销商,日调运鸡蛋约13-14万公斤,占市区消费总量的90%。鸡蛋零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两大渠道,其中,农贸市场销量占50%以上,超市销量约占40%,集伙单位团体采购约占8%,食品加工用蛋约占2%。
7.粮油产品供应与流通。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亿公斤,消费总量为22.5亿公斤,本地供应约占44%,口粮缺口为10亿公斤左右。南京是粮食缺差入市,产不足需,为确保粮食供应,首先,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确保全市居民6个月的粮食供应量;其次,建立了与淮安、连云港及其他粮食产区的对口衔接工作机制,保证粮食物质基础;第三,通过下关等粮食批发市场广泛吸纳粮源,弥补缺口。全市油脂总产量为0.4亿公斤,消费量1.2亿公斤,缺口约0.8亿公斤。油脂供应主要依靠社会企业,缺口通过市场调剂解决。目前,外资企业邦基(南京)粮油有限公司、南京轩武粮油有限公司等大型油脂加工、批发企业是南京油脂市场供应的主力军。
(二)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和绿色市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1.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快速推进。按照“硬件设施明显改善、软件管理明显提高、绿色专卖明显增加、消费者放心度明显增强”的原则,采取社会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在2003—2005年间,共吸引社会投资3.3亿元,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74家,总面积15万平方米。2007年,市政府再次决定用两年时间对全市133家计30万平方米农贸市场按照A、B、C三类标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当年完成65家,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购物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
2.大力推进“农加超”经营业态。鼓励和扶持食品加工企业、名牌产品入驻农贸市场开设绿色销售专区,引导绿色消费。已有双汇、雨润、金锣、苏食、天环、绿柳居、草原兴发等一批品牌食品加工企业,和普朗克有机蔬菜、固城湖无公害螃蟹等品牌生产企业,在全市176家农贸市场设立绿色销售专销区2.17万平方米;其中,江南八区有124家引进绿色销售专销区1.55万平方米。特别是品牌豆制品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销售点已发展到461家,其中,农贸市场连锁销售点341家。
3.绿色市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为深入实施“三绿工程”,提升农贸市场规范、科学管理水平,按照“年度评审、动态管理”的原则,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市场84家,其中,19家市场通过国家绿色农副产品市场认证注册,是全国绿色市场最多的城市之一。2005年,商务部等13个部委授予我市“全国三绿工程样板城市”称号,授予香铺营市场“全国三绿工程样板市场”称号。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1.实施市场准入,把好流通入口关和消费终端关。目前,全市在6个批发市场和15个农贸市场开展了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可免检进入市场,蔬菜和水产品可通过售前抽检合格后进入市场,同时对猪肉、活禽、水产品、豆制品等主要副食品实行严格的台帐登记和索票索证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入市商品质量和商品产地、进货渠道的可溯源性。在销售市场方面,做到“五有”,即有检测机构、有检测人员、有检测制度、有安全交易区、有“前伸”和“后延”。在批发市场推广了“一个机构、两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运行模式,通过建立一个市场快速检测机构,以叶菜检测和高温季节检测为重点,初步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未经检测的蔬菜不过磅、检测不合格的蔬菜不流出市场、检测合格的蔬菜食用后不出现急性中毒。在农贸市场基本做到把好“三关”和抓好“三严”;即,把好进场关、上柜关、销售关,抓好严格登记、严格检测、严格发牌等。
2.放心工程不断深入,食品安全逐步改善。组织实施了以“放心菜”、“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为主要内容的“放心工程”。该项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基本保证了全市主要副食品的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在流通环节建立蔬菜农残检测站(点)总数已达384个,配备的农残速测仪已达120台,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各批发、零售环节的快速检测网络,批发市场每日逐车逐户,零售市场每日按照不少于5个品种、3个菜样、15个批次的农残抽检。同时,全面开展肉品品质检验工作,强化了对上市猪肉凭动物检疫合格证、章和品质检验合格证、章准入的质量安全控制。稳步推进放心早餐工作,全市放心早餐网点总数已达961个。其中,放心早餐门店495个,早餐车466个。
(四)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初步形成
1.四大类菜篮子商品安全检测网络初步建立。投入专项资金,从农产品生产、流通、监督三个环节开展检测网络建设。按照基地检测和市场检测相结合、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相结合的原则,全市已建立“放心菜”检测站点503个,其中生产环节119个,流通环节384个,各区县都建立了定点检测站(点),56个乡镇及千亩以上蔬菜村也分别建立了检测站(点)。工商部门还配备了10台流动检测车,对各批发、零售市场进行巡回质量抽检。在监督方面,市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升格为国家质量检验监督机构,市农林部门初步建成了完善配套的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农业环境(肥料)和种子质量等五个方面的检测检验体系,并全部通过省级计量认证。
2.初步开展了检测数据联网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林部门实施了农业执法“双走进行动”(即走进乡村、走进社区),初步建立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全市已有4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建立了生产记录档案和渔药处方制度,100个种植大户开展了生产记录试点,30个重点蔬菜基地初步建立了电子档案,对保证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合理使用起到了有效作用。
(五)法律法规等制度性建设逐步完善
1.主要农产品标准覆盖率提高。近年来,市质监部门和农林部门已累计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35项,市级124项;滚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8个,市级26个主导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中“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占60%以上。
2.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2004年,根据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等有关文件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并对《南京市蔬菜使用农药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要求,发布了《关于实施肉制品等10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通知》。2004年,市卫生、工商、质监、商贸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水发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规范了水产品市场。2005年,市质监局向各有关企业发布了《关于加强南京市鸭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3.农贸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在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建设和发展管理方面,先后发布了《南京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市政府关于建立南京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南京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意见》、《关于加强绿色农贸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绿色市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全市菜篮子工程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依法行政。
二、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
(一)未来五年我市菜篮子农产品需求展望
近十年来,我市总人口数逐年稳步上升,至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共计741.3万人,比2006年增加22.24万人,增长3.09%,其中外来人口达到143.55万人,占19.4%。预计到2012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将达到850万人左右,将比2007年末人口增长12.8%左右。
从数量上看,近十年来,全市人均消费量上升幅度较大的农产品主要有牛奶、鲜菜、干鲜瓜果及制品,而肉及制品、禽、蛋和鱼虾的人均消费量保持平稳。依据我市近几年来菜篮子农产品的需求情况,结合我市人口总量上升的趋势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综合预计全市菜篮子农产品每天消费量将由“十一五”末的蔬菜约2000吨、猪肉约250吨、家禽约22万只、鸡蛋约140吨、豆制品投料约100吨、水产品300吨、果品200吨,增长到规划期末的每天消费量约为蔬菜3000吨,增长50%;猪肉320吨,增长30%;家禽32万只,增长45%;鸡蛋210吨,增长50%;豆制品140吨,增长40%;水产品450吨,增长50%;果品240吨,增长20%等。
(二)当前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菜篮子农产品自给能力仍较弱。菜篮子主要农产品自给率普遍偏低,新鲜蔬菜的自给率约为40%,猪肉20%,淡水鱼10%,鸡蛋15%,粮食44%,油脂类33%,自给能力较弱影响了我市菜篮子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2.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菜篮子相关工作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主要是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规体系不完善,相关政策仍显滞后,日常监管过程中的行政执法活动缺少法律依据;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和执法缺位现象在所难免,食品安全监管盲区、盲点和监管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
3.生产组织方式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产方式为主,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同时也给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这种生产方式给农产品质量提高,特别是给在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上实行有效和全面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技术支撑与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为薄弱。由于目前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因而,有关安全农产品的各项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难以完全贯彻到位;大多数无公害农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和实施标志管理的程度还很低,农产品质量的信息化溯源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整体信息管理运用水平偏低。
5.食品加工环节监管措施不够到位。食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10人以下企业达90%以上,使得对食品实物质量的监督检验受到限制,监管力度受到制约。突出表现在:一是加强监管与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矛盾;二是监管工作量大和监管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6.农贸市场管理服务工作亟待提高。农贸市场改造、新建工作和绿色市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条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软件管理水平仍显落后,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淡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农产品可追溯能力较低。
7.菜篮子工作经费不足。我市扶持菜篮子工程的工作经费与青岛、杭州、武汉等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了菜篮子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市食品安全形势的持续好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确保城乡居民菜篮子食品安全消费为核心,以法规政策体系、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三绿工程为抓手,以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手段方法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为保障,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努力使我市“菜篮子放心工程”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总体目标
至2012年末,全市菜篮子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市场流通更加有序,严格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的发生,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的安全感明显增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储备保障体系、信用体系基本健全,科学有效,行业协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三)具体目标
1.生产基地建设目标
——增加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全市蔬菜产品的自给能力,力争常年性叶菜自给率达到90%以上。至2012年,全市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达7万亩,占常年性蔬菜面积的35%;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达到2万亩;以水芹和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基地达到5万亩;鼓励六合超大蔬菜基地、栖霞八卦洲野生蔬菜基地的发展。
——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牧业技术推广力度,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切实提高畜产品市场供应能力。规划期间内新建或完善200头规模的奶牛公寓27家、47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场)、10个规模蛋鸡场、5个百万只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小区)、10个畜禽良种场(基地),全市规模养猪比重达到55%,蛋禽达到70%,肉禽达到80%,奶牛达到95%。力争肉类自给率达30%以上,蛋类自给率达25%以上,奶类自给率达70%以上。
——切实加强经济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努力探索产区和销区互动共赢的新机制。积极与巢湖、滁州及淮安等周边产区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建立合作互惠机制,发挥销区的市场作用,充分吸收产区的剩余生产能力,引导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渠道的外部化,实现产销区共赢局面。
2.市场体系建设目标
——加快信息化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南京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加强新建住宅小区农副产品配套网点的建设,完善我市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深入开展绿色市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农加超”经营业态,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和超市化进程,并以城区市场为重点,带动郊县市场发展。到本规划末,城区市级农副产品绿色市场数达到80%,区县农村绿色市场数达到30%,全市通过第三方认证注册的国家级绿色市场达到30%。
——切实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蔬菜农残检测点的建设,严格索证索票,推行挂牌公示、亮证经营,完善各类台账登记制度;在米、面、醋、食油、酱油5类产品QS标志管理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豆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等15类食品。
——加强市场督查和信息交流,定期组织召开菜篮子工作联络员例会,加强菜篮子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对市场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和日常督查;同时,加强城市之间、部门之间、市区之间菜篮子工作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组织考察学习,开阔思路、拓宽视野。
3.副食品加工体系建设目标
——大力推进副食品深加工,以产业发展促进菜篮子的保障供应,以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精菜的上市比重。
——全面推进生猪机械化屠宰水平,规划期内生猪机械化屠宰率达到100%,消灭手工屠宰。同时鼓励、引导禽类消费大户的后勤定点屠宰。
——继续推进豆制品专项整治,使豆制品工厂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基本消灭小作坊生产,同时实现完全的QS准入制度。
4.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肉类、蔬菜的信息化可追溯系统。继续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等可追溯系统建设,普及电子台秤和条码技术,基本做到售出的农副产品能够追踪溯源。
——注重农贸市场经营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农贸市场集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仅要注重市场硬件的建设,更要注重市场软件环境和内在竞争力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科技优势,使菜篮子信息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5.储备体系建设目标
——肉类储备方面,建立完善的猪肉四级储备制度。一是将天环集团顶山养殖场、区县百头以上猪场作为基本货源储备基地,保障城市基本的猪肉自给量;二是将城区和近郊16家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生猪调运大户和肉类交易市场的猪肉批销大户作为猪肉应急保供的社会储备基本户,采取引导、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供应的保障工作;三是发挥江苏省食品集团公司、雨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环食品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的作用,建立常态性冻肉应急保供储备;四是将雨润、天环、三鸿等公司储存的冷冻肉品作为替代肉品储备,同时,建立以绿柳居食品有限公司为载体的清真冻牛肉储备和鸿俐清真牛羊加工中心为载体的活体肉牛储备,重点保障穆斯林群体应急供应任务。
——蔬菜储备方面,建立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为依托的蔬菜储备体系,保证全市常用蔬菜一周的储备量,同时建立外地调用储备体系,保障外地蔬菜及时调入南京。
——禽蛋储备方面,建立以本市规模养鸡场和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加工企业生产周转的冻光禽为基本货源的禽类保障储备;建立并完善以蛋鸡养殖场作为基本货源储备的保障基地;同时将鸡蛋批销大户纳入应急保障体系之内,保证市场日常供应基本平稳。
——粮油储备方面,全市主渠道年均粮食收购总量预期目标为20亿斤,年均粮食销售总量预期目标为20亿斤。进一步稳定、巩固与淮安、连云港、东北等地的粮食产销衔接关系,建立优质稻谷生产基地100万亩。扩大中央和省级储备粮在南京的承储量,确保全市居民一个月口粮需求的实物库存量和非常时期6个月的供应量。全市稳定粮食有效仓容20亿斤,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有效仓容为15亿斤,具备现代储粮科技水平的仓容达到80%以上。原则上市内建立2个一级中心库,每个区县建立1个一级中心库和2-3个二级中心库;一、二级中心库的仓容规模应分别在2.5万吨、1.5万吨以上,配备科学保粮设备。
6.应急保障机制建设目标
——肉类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肉类社会监测保供网络,密切关注肉类市场供销情况,建立猪肉三级预警机制,结合猪肉四级储备体系和清真牛羊肉储备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启动相应预警机制,调用相应储备猪肉和清真牛羊肉,平抑市场,保障全市人民正常肉类食品消费。
——蔬菜方面,针对我市蔬菜自给率仅为40%、蔬菜不易储备、价格波动较大的现实特点,逐步建立并完善蔬菜的三级预警机制,充分依托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南京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蔬菜的应急调运机制,建立完善应急调运蔬菜的配送网络。
——禽蛋方面,我市鸡蛋自给率约为15%左右,鸡蛋保质期短、耐储性差,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鸡蛋供销的监测网络,密切注意鸡蛋市场的波动情况;同时,完善鸡蛋应急的三级预警机制,结合鸡蛋两级储备体系,及时调运外地鸡蛋入宁,平抑市场价格。此外,在禽类产品发生紧缺时,适时控制和调用活禽和冻光禽储备,保障市场供应。
——粮油方面,及时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南京市内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平稳,维护社会稳定。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对不同等级的粮食应急工作,由市和市属五区(县)两级政府按照粮食管理事权,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行动,局部服从整体,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按照市长负责制下的区(县)长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和流通全面负责的原则,全市粮食应急状态分为市级(Ⅲ级)、和区(县)级(Ⅳ级)两级。当全市1个以上城区或1个以上区(县)出现粮食应急状态,以及市政府认为需要按照市级粮食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市粮食局具体组织实施。
7.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目标
——强化蔬菜产地准出检测,争创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全国领先。以市农产品(蔬菜)检测站为中心,以基地田头检测为核心,流动检测为补充,形成严密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对产品实施产地准出,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任务,对所有检测站点逐步实施网络化管理。
——加快IC卡信息化交易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全面开通建设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IC卡交易系统,买卖双方办证持卡交易率达100%,加快批零环节对接,实行IC卡交易凭证随货同行,农贸市场索证入场,亮证公示经营,逐步实现市场经销商信息与市农林局IC卡管理中心和南京菜篮子信息网对接,搭建市民查询、质量监管、源头追溯信息平台。
——加大生猪屠宰管理力度,抓好屠宰场定点审验和等级评定,加强屠宰场提档升级改造,力争用三年时间消灭手工屠宰,全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同时,健全屠宰场肉品出厂、外埠肉品入宁、农贸市场肉类经营、餐饮单位肉品购入监督管理法规,积极完成畜禽产品QS准入工作,使我市猪肉市场产供销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水平水平迈上新台阶。
——大力推进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力争20%左右的大中型“菜篮子”基地企业通过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我市菜篮子加工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建立健全菜篮子农产品追溯系统。加强对农贸市场的信息化改造,建立农产品售出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使售出农产品具备完整的追溯路线。
8.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加强菜篮子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求,围绕我市特色蔬菜、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逐年制(修)订一批当前急需的地方标准。
——修订法规,强化肉类及其制品市场监管。根据国务院重新修订施行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配套规章,废止《南京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制定《南京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并升格为地方法规,全面实施肉类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屠宰场肉品出厂、外埠肉品入宁、肉品运输设施、农贸市场肉类经营、肉类批零场所条件、餐饮单位肉品购入等质量安全卫生监管体系,依法打击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私屠滥宰和非法肉品交易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权威和效能。制定完善其他法规。
——完善制度,努力净化副食品市场。完善各类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全面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监管部门对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综合整治和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净化副食品市场。与此同时,健全肉、菜、蛋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确保市场供应安全稳定。
——强化舆论监督,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发挥群众监督、网络监督作用,以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重点,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综合抓好食品安全信用制度、食品安全黑名单与退出机制、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我市菜篮子放心工程信用道德体系的基本架构和问责机制。
四、重点建设项目
依据本规划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我市排出了本规划期间内重点建设项目24个,总投资共61.5亿元。其中,畜牧业项目5个,总投资1.45亿元;水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0.04亿元;蔬菜业项目5个,总投资21亿元;屠宰加工项目3个,总投资0.62亿元;豆制品生产加工项目一个,总投资0.5亿元;市场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37.87亿元。(详见附表)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坚持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
及时调整充实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市长定期召集领导小组会议,对菜篮子工作发展思路、目标规划、政策措施、资金扶持等重大事宜作出决策,保证对菜篮子工程工作的有力领导和相关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坚持和完善菜篮子工作各级行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升对菜篮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要求,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三)强化部门管理和监管职能,明确责任
由市发改委重点负责菜篮子工程项目和资金平衡;市商贸局重点负责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市农林局重点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市财政局重点负责菜篮子工程的财政扶持;市工商局重点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市质监局重点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市卫生局重点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市市容局重点负责对占道经营行为的清理取缔;市环保局重点负责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市粮食局负责全市粮食行业、粮食流通、粮食储备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制定,承担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和总量平衡的具体工作;市公安交管局重点负责绿色通道的畅通;市菜指办作为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重点负责菜篮子工作的组织协调、项目申报、计划编制、情况通报等日常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和项目建设职责。
(四)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常态运行
多方筹措资金,市财政要逐步增加对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并建立应急保障专项资金,平时可作为菜篮子工程项目的补助资金,区县财政要对工程建设项目予以足额配套;财政性资金重点用于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到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中来,逐步形成良好回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高效常态运行。
(五)注重政策扶持,创造菜篮子工程良好工作环境
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交通、卫生、检验检测、工商管理等各相关部门要大力营造有利于菜篮子工程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时期要做到为菜篮子工程提供交通、管理、检测等各方面的便利、快捷服务。
(六)加强舆论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信息网站、新闻媒体、部门简报、广场咨询、品牌推介、企业承诺宣言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菜篮子放心工程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2008-2012年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明细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