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新余市农村农业重点工程(三三二一)领导小组制定的《新余市十万亩新余蜜桔产业发展意见》、《新余市三万头种猪基地建设工作意见》、《新余市发展10万亩高产油茶实施意见》、《新余市商品蔬菜发展实施意见》、《新余市棉花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余市发展十万亩苎麻产业实施意见》、《新余市百万亩优质稻生产项目实施意见》七个农业发展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
新余市十万亩新余蜜桔产业发展意见
为切实做大、做强、做优新余蜜桔产业,实现“十一五”期末全市发展十万亩新余蜜桔的目标,结合我市现有新余蜜桔发展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把新余蜜桔产业发展作为全市农业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引导、政府鼓励,加大开发力度,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五化”要求,坚持把提高种苗质量作为重点,把提高果品品质作为关键,把市场营销作为手段,加大科研攻关、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全国营销网络体系,积极推进新余蜜桔产业化。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新余蜜桔总面积达到10万亩(现有4万亩,新开发6万亩), 其中渝水区8万亩、分宜县1万亩、新余经济开发区和仙女湖区1万亩,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7200万元。每年发展1.5—2万亩。10万亩新余蜜桔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产新余蜜桔20万吨,总产值4亿元。果农年户平增收1万元,每年为全市农民人平增收500元。
三、区域规划
以渝水区为主,重点建设三个果业带:蒙山果业带(包括水北、鹄山、人和、下村、欧里、洞村、高岚、操场等乡镇),规划面积3万亩,现有新余蜜桔1万亩,新开发2万亩;哲划线果业带(包括新溪、南安、姚圩、罗坊南部、水西南部等乡镇),规划面积4万亩,现有新余蜜桔2万亩左右,新开发2万亩;沪瑞高速果业带(包括罗坊北部、水西北部、观巢、湖泽、分宜镇、洋江等乡镇)规划面积3万亩,现有新余蜜桔1万亩,新开发2万亩。区域规划宜果总面积20万亩,到“十一五”期末发展到10万亩。
四、发展措施
1、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奖惩措施
一是把开发目标分解到县、区,下达目标任务,年度检查验收,对达标者予以奖励;二是制订科技攻关目标,把科技攻关项目落实到人,实行目标考核,对成绩突出者实行重奖;三是果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重点对果业带果业大户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支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制定技术推广奖惩措施。
2、建立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
一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技术,建设“新余蜜桔无病毒良种苗木扩繁中心”,包括新余蜜桔母本树保护、无病毒原种保存圃、无病毒母本园、无病毒采穗圃、营养袋苗圃、脱毒苗圃、苗木分级、包装、贮藏车间等。二是强化苗木繁育许可证制度,对全市新余蜜桔育苗户进行资格考察、技术认证、全程监督,许可证由市果业局审核发放,坚决取缔无证育苗。三是规范苗木管理制度,育苗基地接穗统一由农业部门指定的母本园提供。四是实行由县、区统一供苗。
3、加大新余蜜桔科研攻关力度
推广新余蜜桔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加强新余蜜桔科研攻关力度,集良种保存、科研、现代农业设施、培训为一体,以新余蜜桔龙头企业投资为主,建立新余蜜桔科研——新技术示范——科技培训——成果推广专业科技园,面积1000亩。与江西省农科院园艺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柑桔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攻克当前新余蜜桔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疑难问题。
4、加大产品宣传,开拓销售市场
推进新余蜜桔网建设,通过网络大力推介新余蜜桔。每年有计划地在全国大中城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品展销会。积极鼓励各龙头企业出口新余蜜桔,提升新余蜜桔品牌。通过新余蜜桔协会,对投产果园统一品牌和价格,按计划销售城市点分区分片,组织企业人员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每年新建销售点10个。
5、开展新余蜜桔技术培训
一是建立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十一五”期间,以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科技示范园为平台,由市果业局负责,每年招收200名学员,采取不脱产的形式跟踪培训,时间至少一年,经考试合格后,由果业局发给果业技术资格证,推荐到果业企业工作,确保每100亩果园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并带动10000名果农掌握果业生产技术。二是定期开展各类不同的技术培训班、讲座、学术交流。三是激励技术干部深入果园技术指导。
6、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设十万亩新余蜜桔基地
各级政府要统一全市果业开发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开发。对连片开发新余蜜桔的企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商企业、外商及农民采取独资、股份制等形式,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开发。各级政府要统一规划,政策引导,鼓励开发。
附:新余市三万头种猪基地建设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生猪产业,根据市委、市政府“3321工程”规划,特提出我市种猪基地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后劲在畜”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化带四化” 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市场国际化,把生猪产业做成强势产业,从根本上减少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促进我市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二、建设目标
重点建设三个万头种猪基地,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年存栏种猪5万头、出栏生猪100万头的生产能力,全市生猪年产值达到10亿元。
2007年,重点抓新余市科农种猪改良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种猪场和市剑达工贸有限公司万头种猪场的新建。科农公司在现有1400头母猪存栏的基础上,新建第二种猪场,存栏母猪新增2000头,年提供种猪2万头,2007年底建成投产。重点支持市剑达工贸有限公司兴建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种猪场,2008年建成投产。
三、政策措施
1、加大政策扶助力度,加速发展生猪产业
进一步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助力度。一是以奖代补。对经检查验收达标的万头种猪场或自繁自养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级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认证的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和示范性养猪专业合作社也要分别予以奖励。二是良种补贴。对引进优良种公猪、种母猪的种猪场包括二级种猪场,要进行良种补贴。对实行人工授精的配种母猪,也要予以适当补助。县(区)政府、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万头种猪场和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商品猪场要给予配套补助。
认真执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取消对养猪户变相征收的一切不合理费用。用于兴建养猪场的土地,应视为农业用地,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应免收一切费用。水利、电力、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帮助养猪专业户解决通水、通电、通路等问题。
2、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种猪品质
加快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种猪场间的联合、兼并和扩大,形成大型生猪育种公司,开展种猪测定、拍卖,建设种猪改良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种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猪品牌。成立新余市种猪基地建设专家工作小组,聘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指导种猪基地搞好规划设计、品种选育工作。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养猪专业户和畜牧兽医人员1万人次以上,全市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生猪疫病死亡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生猪养殖成本进一步降低,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3、建设生态养猪示范基地,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重视解决生猪疫病、药物残留、违禁药物使用及影响产品质量问题。重点抓好生态养猪示范小区建设和万头以上规模的生态猪场的建设。小区基本要求:小区内养猪农户5户以上,成年母猪存栏300头以上,或年出栏生猪6000头以上;小区内进出猪有隔离栏舍,病死猪处理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深埋场地,粪尿处理有沼气池等配套处理设施,不使用违禁药品、不滥用抗生素和兽用生物制品,饲料兽药的使用和免疫程序建立了档案、有据可查。逐步建立起从猪场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制度,“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兽药残留控制在部颁标准以内,确保猪肉产品安全。到2010年,全市形成规范化的养猪示范小区30个和万头以上规模化生态猪场10个。
4、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支持新余润合肉食品有限公司新建1条年屠宰100万头生猪的加工生产线,充分发挥其在畜产品加工流通中的作用;积极引导新余润合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新余科农种猪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规模养猪户建立起双赢的利益连接机制,进一步形成“龙头拓市场、基地带农户、协会带农民”的产加销一条龙、牧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2—3年的努力,润合肉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猪达到100万头以上,猪肉产品加工的主营收入在10亿元以上。
5、切实加强领导 提供组织保证
为确保三个万头种猪基地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项目所在县(区)、乡(镇)要成立工作推进计划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生猪产业发展计划和目标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产业政策,协调解决好种猪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万头种猪基地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 |
科农公司 |
剑达工贸公司 |
建设规模 |
2000头母猪 |
1000头母猪 |
制种模式 |
五系配套 |
三元杂交 |
选址 |
湖泽镇水川村 |
待定 |
建设工期 |
07年4月27栋栏舍全部完工,5—6月安装配套设施,7月下旬投产。 |
07年2月选好址,3月动工10月完成基建,2008年建成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