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保护条例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0-10-15 生效日期: 1990-10-15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三章 社会保护

  第四章 保护组织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指老年人为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保护老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治区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家庭和公民,都要树立尊老、爱老、养老的社会道德风尚,都有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应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支持老年人参与条件允许的各种社会活动。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五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对本人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老年人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知识产权、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生产资料和其它合法财产,子女和其他亲属不得擅自处理。


    第六条   老年人享有被法定赡养人赡养扶助的权利。

  赡养人必须履行赡养扶助老年人的下列义务:

  (一)对没有经济收入或者收入低微的老年人,要保障他们的生活标准不低于其家庭成员的平均生活水平;

  (二)对患病、残疾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要负责治疗和照料;

  (三)对农村、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要负责生产、生活,维修房屋。


    第七条   子女和其他亲属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强占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第八条   子女和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结婚、离婚,不得干扰、妨害老年人婚后的家庭生活。


    第九条   严禁歧视、侮辱、诽谤、打骂、虐待、遗弃老年人。

第三章 社会保护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剥夺老年人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第十一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保持或者不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第十二条   苏木、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嘎查、村民委员会,对农村、牧区无力维持生活的无依无靠的老年人,要保障其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农牧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制度。


    第十三条   各级民政部门,对城镇无力维持生活的无依无靠的老年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生活救济。


    第十四条   各单位对离休、退休的老年人,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保障其享有的政治、经济、医疗、社会保险、生活福利以及其他待遇。


    第十五条   商业、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在本系统的服务行业实行为方便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制度。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部门,要实行老年人就医优先制度,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老年医疗保健院或者开设老年门诊。


    第十七条   文化、教育、体育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创造条件兴办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

  各级民政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根据实际积极兴办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等老年公寓。

第四章 保护组织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老年人的保护工作。

  旗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老龄委员会为老年人保护组织。

  嘎查、村(居)民委员会,要负责做好老年人的保护工作。


    第二十条   老年人保护组织的职责:

  (一)宣传贯彻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检查有关部门对保护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情况;

  (三)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工作;

  (四)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协调工作;

  (五)研究老年人的保护工作;

  (六)受理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

  (七)开展有益于老年人其他活动;

  (八)承办有关老年人保护工作的其他事宜。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老龄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对在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或者在开展尊老、爱老、养老活动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家庭、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对推诿搪塞、玩忽职守的,要认真追查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由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由执法机关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2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