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本政办发〔2012〕34号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本溪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本溪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和非法人营利性经济组织(以下统称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和数据。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验证、披露和使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发布和使用,应当遵循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第五条 市发展改革委是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的主管部门,负责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其所属的信用信息征集机构(以下简称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具体负责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存储和发布。
工商、财政、税务、质监、卫生、人社、环保、规划建设、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的相关工作。
行政机关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第六条 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电子网络平台,履行信用信息的管理和网络维护,整合征集到的企(事)业单位信息,纳入信息数据库。
第七条 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该通过合法途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应当无偿向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第八条 企业信用信息由企业身份信息、企业业绩信息、企业提示信息和企业警示信息构成。
第九条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身份信息: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名称、登记注册类型、注册地址、成立日期、经营范围;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成员的姓名和名称;
(三)企业资本情况、增值税纳税人类型、组织机构代码;
(四)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资质等级;
(五)企业纳税等情况;
(六)行政机关对企业依法经营情况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查的结果;
(七)其他应当记入企业身份信息的信息。
第十条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业绩信息:
(一)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受到各级行政机关或行业组织的表彰、授予的荣誉称号;
(二)企业在信贷、履约、纳税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诚信经营的信息;
(三)其他应当记入企业业绩信息的信息。
第十一条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提示信息: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警告、罚没和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的;
(二)企业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周期性检查的;
(三)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产品经依法检验被判定为不合格的;
(四)企业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未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
(五)企业有制假售假行为的;
(六)企业拖欠税款,被税务机关确定为非正常户或者由于管理原因导致发票流失的;
(七)企业规避法律责任逃废各类债务的;
(八)企业未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或无故拒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
(九)企业排污超标的;
(十)其他应当记入企业提示信息的。
第十二条 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警示信息:
(一)企业偷、逃、骗、抗税款的;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因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企业因违法经营被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的;
(四)企业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五)企业产品不符合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而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企业恶意逃废债务、骗汇的;
(七)企业从事合同欺诈、商业欺诈行为,被司法机关判决败诉,承担责任的;
(八)企业出具虚假资信、审计和有关证明文件;
(九)企业未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故意拖欠保费,数额巨大的;
(十)企业未按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故意欠缴住房公积金,数额巨大的;
(十一)企业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
(十二)企业排污严重超标的;
(十三)其他应当记入企业警示信息的信息。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应当客观、准确、公正,保证所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第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在获得被查询单位允许后,可以向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查询取得相关企业信用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下列行政决策前,应当根据需要使用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一)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征地审批;
(二)资质认定、年审、年检、评奖;
(三)审批财政支持的项目及其资金补助;
(四)向企业出借资金或者出让物品权;
(五)与企业签订各类行政、经济合同;
(六)审查股票、债券发行;
(七)其他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
第十六条 信息使用者对取得的信用信息只能自己使用,不得擅自向第三方转让或向社会发布、传播。
第十七条 企业或者有关单位经查询认为征信机构征集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以提出书面验证申请,要求其更正。
(一)征信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确实有误的,应该立即更正。
(二)涉及原信息是否真实的,征信机构应向原信息提供单位提交书面核实申请。原信息提供单位应当自收到核实申请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并向征信机构提出书面处理意见。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书面意见后3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三)原信息提供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处理意见的,原信息无效,由征信机构予以删除。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未及时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企业信用信息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九条 企业对所提交的本企业信用信息真实性负责。对申报虚假信息的企业,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将依据有关规定将该行为记入警示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其他严重影响的,由企业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和市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及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以及滥用职权,违法发布、利用企业信用信息,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损害企业信誉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