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温政发〔2008〕86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遭遇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市经济下行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加上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而财政支出刚性很强,支出规模居高不下,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财政运行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做好全市增收节支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培育与征管并举,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一)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财政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以经济结构优化带动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二)加大财税服务企业力度。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改进纳税服务,进一步健全上门服务、自助服务、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纳税服务体系,拓展因特网服务系统和自助服务区功能,做到主动服务当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税企和谐。加强对口联系,及时了解国家与省级项目申报条件、程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帮助企业及时做好申报。密切关注区域内企业发展动态,深入开展服务企业“联、帮、促”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树立发展信心。
(三)用足用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扶持和税费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政策资源的最大效应。积极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税局有关改善民生、技术创新、环保建设、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投入,建立财政与税收政策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转型财税配套政策体系;深化财税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技术创新、企业改制、资产处置、财产转让等税收政策培训,及时宣传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比率上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调整等财税新政策,真正使财税优惠政策“优”在明处、“惠”在实处。
(四)营造公平税收环境。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的关系,注意工作方法和政策尺度的把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把握好税收稽查力度。对纳税意识良好、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成长型、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要给予重点保护;对虚开代开发票、售制假发票等恶意偷税的企业,要予以重点打击。
(五)改善税收征管方式。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促进依法治税。强化重点税源调查与分析预测,科学预测税源变化趋势,认真研究经济、征管、政策等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认真做好测算,及时做好组织收入应对预案。以税负的不平衡点和税收管理的薄弱点、空白点为突破口,积极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六)规范非税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范围和征收渠道,确保财税收入实现均衡入库、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建立有效的土地出让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到位、规范有序、确保稳定”的思路,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
二、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一)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各地、各部门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出国考察和公车使用等日常支出,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和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支出安排,推广公务卡管理制度,切实降低公共行政成本。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控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的财政资金审批程序,推进财政资金、债务、资产等长效管理制度建设。
(二)确保重点支出。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支出,用于重点建设、深化改革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用于支援四川灾区灾后重建。加强筹资融资平台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积极跑项目、争项目、引项目,对争取到的国家或省级项目,在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同时,要大力争取上级财政部门贴息与融资支持,确保重点建设投入。
三、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
(一)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完成年度财政预算收入任务有困难的地区,要相应压缩预算支出,确保当年预算收支平衡。预计有超收收入的地区,要认真分析超收原因,不得将超常规、一次性等因素增加的收入用于安排经常性支出。当年预算执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的有关支出,以及用于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必不可少的支出外,原则上作为财政结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
(二)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严格控制预算调整行为,除特殊事项外,执行中原则上不进行预算追加。争取把能够节余的钱节余下来,以应对明年更加困难的经济财税形势及其他应急备用。
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从紧编制2009年预算
(一)明确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各地、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早准备,从严从紧做好2009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要遵循“一保吃饭、二保民生、三保建设”的理财思路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理财原则,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适当下调预算收支指标,使财政预算安排与经济运行更加吻合。
(二)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09年预算安排实行公用经费“零”增长,项目经费“零”增长,会议费、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用车费、出国费等“零”增长,并继续维持2008年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压减5%的水平;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方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安排资金,用于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同时,除上级党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的增支项目外,各地、各部门不得再新开口子,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预算执行约束力度,强化部门作为预算执行责任主体的自我约束和控制。
(三)加强专项资金清理整合。2009年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力争比上年压减10%,对连续2年未使用完形成的专项资金结余予以收回统筹安排。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出台机制,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妥善安排统筹财力。对2009年建设口统筹财力的安排,重点是保续建项目,新增项目要从严控制在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等国家扩大内需十条措施范围之内。
(五)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深化“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收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和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3个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预算管理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部门预算支出项目和定额管理,尝试建立与定额体系相配套的经费支出标准体系和实物配备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适时选择部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扩面;细化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对市级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提出项目的任务和绩效目标,以及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财税工作理念,增强政治意识、经济意识、法治意见、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着力抓好增收节支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任务。
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