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苏安监[2008]52号
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7年,我省冶金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生产、出口、销售保持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07年全省粗钢产量4721万吨,同比增长12%,总量列全国第二;生铁产量3499万吨,同比增长16.9%;钢材产量7276万吨,同比增长25%。
2007年我省冶金行业发生事故17起,死亡26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26%,死亡人数下降29.7%,但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去年发生了3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今年3月29日,张家港沙钢集团润忠炼钢厂进行电炉炉衬修补作业时,冷却平台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这些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暴露了我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存在诸多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快速发展中存在安全隐忧,如果工作稍有放松,就有可能出现反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172号),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冶金有色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8)42号)要求,现就加强我省2008年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冶金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促进我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按照“隐患治理年”要求,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努力构建隐患排查长效机制;进一步摸清冶金企业底数,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开展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试点,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源头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狠抓隐患整改落实,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增强事故控制和防范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事故总量稳中有降的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在2007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按照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安监总局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要求,落实好省安委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2008年的中心工作,深化冶金行业隐患排查治理。一是指导督促冶金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全年安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和整改资金,对2007年排查出来的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销号。二是突出对起重、吊运、冶炼、铸造、煤气等重点生产环节的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三是加强对重点时段和环节的安全管理。冶金企业要加强生产作业现场、重要设备维护检修期间、生产与基建技改同时作业时段的安全管理,严格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出现人身伤害,同时要加强对外委施工队伍的安全监管,严格资格审查,实行统一安全管理。
(二)积极推动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开展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员,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一是安监部门要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及安全管理炼铁炼钢考评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8)23号,以下简称《考评办法和标准》)的宣贯工作。通过宣贯培训,使冶金企业充分认识到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二是冶金企业在争创安全标准化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争创的安全标准等级,按照《考评办法及标准》认真贯彻实施,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着手,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作业现场本质安全度。三是各级安监部门要进一步对本地区冶金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掌握冶金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并根据生产规模和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类,明确安全监管的重点地区、重点对象,做到分类督导。四是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各个类别的试点对象,选择安全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大中型冶金企业率先开展试点,积极树立典型,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各地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强化源头管理,认真执行“三同时”规定。近期我国冶金企业相继发生重特大事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以致企业的安全生产先天不足。各级安监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将安全监管关口前移,进一步做好本区域内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的摸底清理工作,及时了解本地区冶金企业建设项目有关情况,按照《江苏省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要求,依法对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四)加强冶金行业安全基础建设。今年,各地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结合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夯实冶金行业安全基础工作,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要解决规程宣贯不到位的问题。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大冶金三大规程的宣贯力度,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和服务上门的形式,及时将这些法规、标准宣贯到基层企业,让广大企业真正熟悉和使用这些法规、标准,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监管人员和冶金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学好,理解掌握新规程,冶金企业要按照新规程的要求及时修改、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二是要解决冶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各地安监部门要重点督促非公有制和中小型冶金企业加强企业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通过规范作业者的安全行为,消除“三违”行为。三是解决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充分的问题。各地冶金企业要进一步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重点加强对煤气管网、煤气柜、制氧、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危险源(点)的监控,同时将一些实际危险性很大的危险源纳入到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中。四是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冶金企业的事故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平时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落实不下去,要使所有岗位职工都熟悉本岗位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程序。
(五)着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冶金行业的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对冶金行业实施安全监管的能力。一是将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尤其是小企业多、事故多发的地区作为监管重点,配备懂冶金的专业人员,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二是加强对冶金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使之了解冶金企业安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悉冶金企业主要危险源和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掌握对冶金企业实施安全监管的基本方法。三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各地专家的技术优势,组成冶金方面的专家库,为冶金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加大对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于冶金企业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处理,认真组织调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对多次发生事故或拒不落实整改措施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起到警戒和教育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各级安监部门要充分认识我省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省局印发的《江苏省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要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分析本地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将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督促冶金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各级安监部门要督促冶金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让企业自觉主动做好做实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和重大隐患治理等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环节的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法》、《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轧钢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督促冶金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三)改变工作作风,强化日常监管。各级安监部门对本辖区的冶金企业要切实摸清底数,掌握其安全生产状况,明确本地区重点监管的冶金企业,做到分类督导。监管人员要深入冶金企业生产第一线,认真检查企业安全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安全投入、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情况,关键岗位安全生产、主要安全设施使用维修记录情况,新工人、转岗工人培训教育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情况等项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位、事故易发、多发的工序,督促企业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存在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各地要积极推动当地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认真组织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以及炼铁、炼钢、轧钢三大规程的宣贯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的氛围,做到充分熟悉理解,真正消化吸收,切实转化为行动,督促大中型冶金企业率先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并及时总结推广,推动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的开展。要充分认识到通过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冶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要使冶金企业认清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安全标准化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增强搞好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从根本上达到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度。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