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加快推进富民强州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1-10 生效日期: 2008-01-10
发布部门: 阿坝州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阿府发[2008]1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管理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加快推进富民强州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方案》已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一月十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加快推进富民强州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方案

    (2007年12月19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富民强州进程,进一步实施好《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化工作目标和措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制定本总体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阿坝”的主题,全力实施“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突出生态立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稳定安州四个重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激活生产要素,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富民惠民能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主义新阿坝,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争当民族地区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坚持生态为先、民生为本、特色为重、稳定为基,突出加快发展、富民惠民、和谐构建三大任务,实现一个保持、两个大幅增长、三个高于、五个翻番的目标。“一个保持”,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3%以上,力争达到15%,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两个大幅增长”,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4%和16%,2011年分别达到16731元和4380元。“三个高于”,即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生态环境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个翻番”,即人均GDP、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旅游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21629元、84.9亿元、15.2亿元、155亿元、47.3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到2015年,基本实现“一强一地二区”的目标。“一强”,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州生产总值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前5位。“一地”,即: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二次创业基本完成,在全国地级市中旅游发展走在前列;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三次产业中比重大幅提高;具备国际化的信息服务和人才队伍;年入境总人数超过全州总人口;建立起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二区”,即:成为资源开发和转换的先进地区。电能有效转化,转化率达到50%以上;矿产品50%以上在州内加工生产;其他资源产业化水平在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州外资源进州加工并达到相当规模。成为民族团结、稳定和富裕的模范区。藏羌回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安居乐业;铲除一切分裂渗透图谋的基础,社会秩序优良;财力极大增强,人民群众年均收入大幅提高,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保障等更加健全。
  二、坚持生态立州,建设优良生态环境
  (一)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资源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落实新的资源开发观,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环保产业,实施生态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得到良性恢复,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人均公共绿地、林地、湿地占有率跃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出新贡献。
  (二)奋斗目标:2011年林草覆盖率达到76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7 %以上,提高三个以上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6平方米,增长16.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到3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完成4个生态县建设、建立2个生态工业集中区、建成10户高载能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三)主要工作
  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倡导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个人自觉、家庭参与、社会共建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逐步形成生态文明习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公路、矿山、水电等重大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稽查,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必须做到环保“三同时”。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申报、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严把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
  实施生态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小流域及干旱河谷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抓好干旱河谷地区以及紫坪铺水库多功能生态林区等重点区域的植树造林和生态功能恢复。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植物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加强森林(草原)防火队伍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努力使全州水土流失明显减缓,生态面貌显著改善。
  保护高原湿地。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湿地保护力度。进一步落实“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治沙还湿、灭鼠保湿”的工作方针,按照“搬得出、调结构、能致富”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尽快启动湿地恢复工程。高原湿地内禁止开垦,禁止挖沟排水,逐步修复高原湿地生态功能。
  推进沙化治理。争取国家将我州防沙治沙工作纳入国家的统一规划,并全面启动防沙治沙工程。要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禁止过度放牧,禁止开垦草地和过度采挖。进一步加强鼠(虫)害治理和防治工作。对草地实行有计划的休牧、轮牧和禁牧制度,在休牧、轮牧区采取人工措施恢复草原植被;对退化严重和生态脆弱的草场划定禁牧区、禁挖区,实行封育。
  确保环保达标。岷江出境水质稳定在Ⅲ类水域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13县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各流域相应水环境功能类别标准;县城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Ⅱ级标准,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卧龙空气质量稳定在Ⅰ级标准,工业园区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控制到Ⅲ一Ⅱ级标准内(水磨、白花、桃关稳定在Ⅲ级标准,新建工业集中发展区达到Ⅱ级标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城镇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分别小于55分贝和70分贝;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岷江流域达到90%以上;城镇电气(燃气)化率达到85%以上,城镇的宾馆饭店油烟烟尘治理达标。
  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新型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抓好农产品和矿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引导和推广节约材料的技术工艺,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推进木材、金属材料等的节约代用以及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再资源化。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积极推行兼顾各方利益的阶梯水价、阶梯电价和阶梯气价,促进节能减排降耗。
  培育环保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学技术的原则,强化政策引导,围绕环境工程治理、环保产品开发、环保企业引进以及促进高载能企业废物资源化等方面,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三、推进农牧业跨越发展
  (一)总体要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突出自然生态优势,依靠科技,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和商品流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特色和高附加值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奋斗目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4%以上,2011年达到22.3亿元。
  (三)主要工作
  立足资源优势,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以深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大力实施产业基地培育、标准生产推广、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推动、市场体系构建五项工程,抓好农畜产品的技术标准、生产规程制定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工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农牧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以农村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深化科技培训,强化病虫防治,搞好防灾救灾减灾工作。规范农资市场,强化农牧业投入品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
  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着力提高农村用水效率。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着力提高耕地产出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成通乡油路1071公里、通村公路6657公里、通村油路741公里,逐步解决960个行政村的交通问题。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开发生态型能源,推进送电到乡、小(微)水电工程,新建沼气池2万口,实施“一灶一炉”温暖工程4万户,着力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发展现代畜牧业。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高原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种草养畜、品种改良和越冬育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有效保护草场,建成特色牦牛奶、牦牛肉、优质藏绵羊肉、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禽类、小家畜和特种养殖,推进养殖结构多元化,促进畜禽结构合理化。到2011年,生猪养殖达到67万头,全州肉类总产量达14万吨,牛奶产量达12万吨,牲畜商品化率达到34%,培育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户。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加快水果、蔬菜、干果、豆薯、青稞五大优势产业基地和道地中药材、生态茶叶、山野菜、高原低温食用菌、沙棘五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2011年,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0%以上,优质产品率达到80%;水果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量36万吨,总产值2.4亿元;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量66万吨,总产值 2.6亿元;高原中低温食用菌1000万袋,总产量1万吨,总产值4400万元;人工种植道地中药材总面积4.7万亩,总产值7000万元。力争建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3~5亿元的企业3户以上。
  发展生态林业产业。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10户州属森工企业改革。积极促进林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林区道地中药材、优质干果、低温食用菌等林下种植业和林畜、林禽等林下养殖业,发展山产品采集加工业,提高林地复合利用率,助农增收。到2011年,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
  促进高半山区产业发展。把高半山区作为重点扶持、加快发展的地区之一。要按照“统一规划、整村推进,四改两建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相关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公路、微水电、微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高半山区调整产业结构,一村一策,整村推进,发展经济林园和特色产业。帮助和引导高半山区农户实施改厨、改圈、改厕、改水,建设沼气池、通村入户路等,切实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四、推进工业跨越发展
  (一)总体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引进和做强做大企业战略,加强园区建设,创新投入机制,依靠科技,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形成水电开发、高载能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以及电子、旅游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二)奋斗目标: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确保20%以上,力争25%,2011年,确保工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力争85亿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户,5~10亿元的企业达到8户,1~5亿元的企业达到30户以上。水磨工业集中区的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增加值20亿元;漩口工业集中区的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增加值11.5亿元;桃关工业集中区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增加值3亿元;亚坪工业集中区的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增加值1.2亿元;红原牦牛经济园区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增加值1.3亿元。
  (三)主要工作
  做好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制定实施引进企业和做强做大现有企业战略。要把工业招商引资和促进现有企业技改、扩能、产品上档升级作为发展工业企业的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导向、改革创新、优质服务、对企业家的真诚尊重以及积极性的调动,培育一批大企业,壮大一批中小企业。
  做大水电工业。要按照新的资源观要求,全面落实《阿坝州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争取狮子坪、薛城、古城、色尔古、柳坪、晴朗、剑科等电站早日竣工投产;加快双江口、毛尔盖、金川等电站建设,做好绰斯甲河梯级开发及十里铺、达维、巴拉、马奈、下尔甲等电站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好电网建设,确保电力输出。到2011年,全州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297万千瓦,水电工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
  做强高载能及电子工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生产力。大力研制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品链,增加附加值。做强做大做优铝、锂、硅、电石、电子材料等产业。抓好博赛阿坝铝厂15万吨电解铝环保节能技改,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汇日轮毂厂等大力发展铝深加工系列产品,力争形成铝加工产业集群。2011年,铝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大力发展锂产业,扶持壮大广盛锂业等企业,积极引进中信国安和华闽集团参与锂资源的开发及深度加工。2011年,锂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整合资源,做强顺鑫、禧龙、潘达尔等硅系产品企业。引进企业和技术,开发稀土铁合金、特种铁合金以及有机硅、多晶硅等硅系列深加工产品。2011年,硅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5亿元;扶持四川立业电子、立敦电子等企业新建和扩大中高压铝箔产能,抓好鑫通新材料公司电子蓝宝石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扩能。2011年,电子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力争2011年高载能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以上。
  做优绿色食品工业。发挥特色农牧业优势,加快发展和壮大绿色食品工业。扩大现有牛羊肉、葡萄酒、中药材、豆薯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以粮油、果蔬、肉类、豆薯、中药材加工为重点,改造和扩建现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着力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2011年,绿色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
  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加工、医药、建材和矿产业。扶持、引进一批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好汶川七盘沟旅游工业区。2011年,旅游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亿元以上;引进、培育规模以上药业企业3~5家,带动道地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按GMP标准,建设名贵中药材精加工和饮片厂4个。2011年,医药工业增加值达到2亿元;重点抓好紫坪水泥公司改扩建,引进金兰强申公司改扩建100万吨水泥生产线,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生产新型建材产品。2011年,建材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积极培育以黄金为龙头的矿产业,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达50%以上,实现矿业总产值15亿元,引进地勘投入资金6亿元。
  五、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
  (一)总体要求:全力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围绕自然生态和特色文化两大主线,以九寨为龙头,做优做强三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突破性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旅游资源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不断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和综合竞争实力,加快推进由景区经济向富民惠民经济转变,努力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州。
  (二)奋斗目标:到2011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5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55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入境游客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实现外汇收入2.6亿美元以上。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涉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经过5年努力,把我州建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三)主要工作
  做优做精九寨、黄龙品牌。按照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区、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休闲度假胜地的目标,强化九寨沟、黄龙等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提升两大精品景区的品质,拓展和增强景区外围的综合配套功能。充分发挥九寨沟、黄龙的特色功能,加强景区生态保护,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以九寨沟、黄龙为中心,带动神仙池、白河金丝猴保护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松州古城、牟尼沟、叠溪一松坪沟、九顶山等景区的发展,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区。以中查沟景区会议、度假、休闲区项目开发为重点,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端会议中心。加大漳扎镇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优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坚决制止违法建设,建立与做优九寨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九寨沟、松潘、川主寺镇等县城和重要旅游集镇,大力发展满足不同游客需要的休闲、购物、餐饮、文化、娱乐项目,增强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景区游、县城住”的目标,全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胜地。
  做大做强卧龙、四姑娘山景区。着力提升大熊猫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建设。在卧龙建设好大熊猫科普教育园区、过渡性放养试验观赏园区,加快推出大熊猫寻踪游等相关生态旅游项目。加快四姑娘山景区建设步伐,完善登山探险等多元化旅游服务功能,辐射带动毕棚沟、夹金山以及红色旅游等景区开发建设,着力将映秀、耿达、日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集镇,推出深度体验、遗产寻踪、科考探险、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尽快将四姑娘山景区打造成与九寨沟、黄龙齐名的我州又一世界旅游品牌。完善和提升三江景区功能,加快映秀圣湖休闲度假区建设步伐,将卧龙一四姑娘山一夹金山脉、三江景区打造成熊猫家园、生态乐园和都市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做好做响大草原、达古冰川景区。打造“草原国家公园”和“湿地国家公园”,重点提升黄河九曲第一湾、莲宝叶则、花湖及周边湿地、日干乔、月亮湾等景区,整合草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自驾旅游,开发、推出一批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打造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开发阿坝民居和宗教旅游,将大草原景区建成集自驾休闲、享受自然、文化体验、湿地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精品。以达古冰川景区为核心,整合客龙沟风景区、奶子沟彩林、雅克夏森林公园及冰雪、温泉等资源,实现从冰川观光向多元休闲度假转化,将达古冰川景区建成国际山地度假胜地。
  着力推出冬游产品。充分利用我州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力推九寨沟、牟尼沟、桃坪羌寨、古尔沟、毕棚沟、卧龙等冬季旅游产品,大力解决冬季旅游进入难问题,丰富大九寨冰瀑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助推冬游,着力推进旅游淡旺季平衡发展。
  积极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坚持以线路激活旅游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的原则,以线路连精品、以精品带区域,做精九环线,做优内环线,建设西环线和以两河口遗址、卓克基会议旧址、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巴西会议旧址、金川老街红军长征遗址、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的红色旅游线路。加快精品环线重要景区的建设,积极推出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大熊猫家园休闲旅游、川西北黄河大草原生态旅游、藏羌文化体验旅游等特色线路,增强旅游环线的吸引力,提高不同景区的关联度。
  发挥旅游对休闲产业的主导作用。按照适应休闲生活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大力提升农(牧)家乐档次,增加休闲旅游项目和休闲产品,完善休闲度假设施,培育健康向上的休闲文化,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内容。推动旅游业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综合旅游转化,促进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登山旅游、穿越旅游、自驾车旅游、民族风情体验旅游的发展。
  在抓好重点景区、旅游线路建设的同时,鼓励支持各县进行各具特色的旅游开发,培育、推出一批新景区、新景点,开发一批新线路、新产品。
  六、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我州经济发展仍属投资拉动型,要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经济增长的后劲。到2011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累计完成700亿元。
  抓好项目的规划和储备。要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研究和完善全州重大工程投资项目的规划,突出能源、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认真搞好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确保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要全力以赴加快能源、交通、工业、农林牧水、城建环保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力争竣工投运重大建设项目86项,完成投资354亿元以上。其中:能源项目33项,完成投资163亿元以上;交通项目16项,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项,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农林牧水项目10项,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城建环保项目3 项,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14项,完成投资38亿元以上。开工并加快建设重大项目16项,总投资916亿元,力争完成投资261亿元以上。其中:能源项目10项,总投资678亿元,完成投资248亿元以上;交通、城建环保、农林牧水和社会事业项目共6项,总投资238亿元,完成投资13亿元以上。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要以项目为载体,搭建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全力争取国家对我州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要优化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资金,重点加大工业、能源、旅游等方面的投资。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资本市场运作力度,积极推进资源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推动我州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股份制改造,培育和推出若干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来解决项目投入,推动我州的跨越式发展。
  七、推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积极开发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全州各族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创新思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相融互动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和谐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繁荣。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要集中力量加强先进文化展示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形式,深入开展对民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掘,使之形成新的亮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先进文化。要高度重视不同形态文化的融合,促进文化事业和谐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乐民。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健全州、县、乡镇和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夯实文化事业基础、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创新文化事业机制、扶持民办文化发展、实施文化惠农工程、壮大文化事业队伍。消除州、县文化设施空白点,逐步实现“县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乡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多功能文化室)”的目标。定期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扶持民间自办文化,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时代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重点文物和民间艺术之乡申报以及重点博物馆建设,建立州、县、乡镇三级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和古籍保护体系。加强新闻出版、档案、藏文编译、地方志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工作,突出抓好“村村通工程”,扩大农村综合覆盖面,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提高节目质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富民。充分利用我州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藏羌文化、生态文化、大熊猫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大禹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九寨沟黄龙国际精品文化产业区、黄河大草原牦牛文化产业区、禹羌文化产业区、大熊猫文化产业区、嘉绒藏族文化产业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有效整合文化团体,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繁荣文化市场。打造文化艺术精品,推动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以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制订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创新文化生产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推进各项惠民行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和谐阿坝,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巩固“两基”攻坚教育成果,实施好“易地育人”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着力发展满足专业化中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旅游服务及管理人才需求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支持阿坝师专专升本,突出特色和优势,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牧区教师素质。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州。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普服务体系,以农牧民和青少年为重点,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外引内联,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力度。加大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推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创新、转化新技术、新成果。加大农牧业生产新品种、 新技术的引进和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推广,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加强工业新技术、新工艺引进、研究和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完善并落实激活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人才开发,激活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局面。
  促进并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降低创业门槛并支持创业融资,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各项优惠政策,健全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机制,促进就业与再就业联动。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能力。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做好失地农民拆迁安置补偿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维护好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城镇、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事业,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着力解决残疾人的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科学规划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医药、妇幼保健、卫生教育,突出民族医药特色,推进专科建设和新药研发,打造名、特、优藏药品牌。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特殊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旅游医疗急救水平。以大骨节病为重点,突出抓好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采取措施引导好农牧区群众不断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实施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大力争取国家和省支持,落实总体规划,采取易地育人、更换粮食、易地搬迁、饮水安全、社会保障、调整结构、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等八大措施,推进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科技扶贫等项目,推进扶贫攻坚;实施整治农田、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能源建设、广播电视建设等工程,大力改善贫病区基础设施条件。坚持治穷、治病、治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扬贫病区群众自力更生精神,采取综合措施,依靠科技,瞄准对象,克服困难,真抓实干。使大骨节病区儿童X线检出率总体控制在10%以内,基本控制大骨节病新发;患者得到较好救治,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病区群众膳食结构合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州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低收入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与党同心、与社会主义同向、感恩报国教育”和寺庙爱国主义教育,严防严打一切非法势力和分裂行为。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创新群众工作。坚持安全发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和“双争”、“双评”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九、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牧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对农牧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州、县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每年不低于30%,确保各项支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机制,以项目吸引资金和龙头企业,培育统筹城乡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扩大农牧民就业。规划建设一批牧民新村,加快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产业结构,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整合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农民工培训基地,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积极为农村提供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广大农村不断走向富裕文明和谐。
  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8%左右。以规划为龙头,抓紧完善并实施好《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山上往山下靠、小村往大村靠、农村往城镇靠”的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导人口向集中居住区和城镇转移,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完善城镇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加快茂县、汶川、九寨沟县城建设,培育经济文化、工业和旅游中心城市;进一步做优做大松潘、马尔康、若尔盖等县城,实现全面上档升级;抓好黑水、理县、小金、金川、壤塘、阿坝、红原等县城的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搞好漳扎镇、川主寺镇、映秀镇、日隆镇、卧龙镇、耿达乡、中壤塘乡、唐克乡、水磨镇、卓克基镇、叠溪镇、观音桥镇等重点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小城镇和新村镇。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区域和县域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比较优势,走特色产业的道路。东南部工业经济区要立足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调整结构,提升和壮大产业,保持经济增速超过全州平均水平,争取成为全省最大的电解铝、工业硅、磁材、电石、锂盐等基地;东北部旅游经济区要在旅游二次创业中走在全州前列,成为世界旅游胜地。同时,要在黄金、电解锰、山野菜加工、中药材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西北部畜牧业经济区要进一步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突出抓好畜产品深加工,实施产品名牌战略,培育一批优势畜产品加工企业;西南部综合经济区要在资源开发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走水电、旅游、农业和矿产开发的路子,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景区。
  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对口支援、建立机制等,缩小县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扩大县级自主权,切实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引导各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县域经济。汶川、理县、茂县、九寨沟、松潘、黑水等县要发挥优势,实现新跨越;马尔康、小金、金川等县要加速发展,取得新突破;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等县要突出特色,形成新亮点。坚持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产业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要协调好县、乡、村的发展,突出发展富民的主题,切实处理好群众当前和长远的切身利益。
  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电力“瓶颈”。按照全州电网建设规划,加快高等级输电平台建设。抓好州电外送通道和留州电力电量消化,确保企业用电量和电价优惠。加快电网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制度依法保障电力资源就地转化的优势。尽快完成500千伏茂县变电站,220千伏水磨、东兴变电站、银杏变电站二期扩建,220千伏茂县一银杏一水磨输电线路的建设。抓好马尔康、金川、汶川、黑水4个500千伏变电站,理县下孟、沙坝,黑水扎窝,松潘镇江关,小金5个220千伏变电站,以及金川一理县一汶川一绵阳特高压输电线路和马尔康一理县一色尔古一茂县一德阳500千伏输电线路两条电力出州走廊的建设。完善县级电网,实现县县联网、户户通电。
  打破交通“瓶颈”。按照“畅出口、强骨架、破瓶颈、保平安、上台阶”的目标,逐步构建航空、铁路、公路综合运输交通体系,形成全州东西南北全面贯通、畅通周边的交通骨架网,打破交通“瓶颈”制约。争取九寨黄龙机场口岸早日开放,大力推进马尔康机场建设。积极争取九绵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兰成、川青、川藏铁路从我州过境。加快建设都汶路、映日路、茂黑路,加快改造汶马路、达壤路、卓小路,切实抓好巴郎山隧道、垭口山隧道、雪山梁子隧道、马尔康机场至鹧鸪山隧道西洞口公路、九寨沟县城至沟口高等级公路、德阿路、汶川映秀至县城公路、川主寺至汶川公路的前期工作,实施好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工程,提高公路的覆盖面和通达深度。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加快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大通信基础建设力度,扩大通信有效覆盖面,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十二金”工程,逐步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固定电话(含无线市话)普及率达到2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0%;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10%;巩固乡乡通电话成果,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8万户;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均达到95%左右;计算机装机总量达到5万台套,90%的计算机联网应用。
  十一、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
  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按照省委提出的新的资源观,立足阿坝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坚持共赢、共建、共享、共生开发,真正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真正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的能力。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资源的原则,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到资源开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利用资源与资源保护同步推进。坚持资源有偿使用、群众长期受益的原则,通过资源作价入股、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资源开发,切实解决资源开发地和当地群众的长远利益问题,实现一次性配置资源、资源地群众长期性受益。坚持资源就地转化原则,搞好资源深度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资源的就地转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带动我州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集中开展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的清理整顿工作,严格按照产业规划和资源开发计划进行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益。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破除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大力拓展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加快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覆盖面。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投资、金融、价格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比较完备的中介监督服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继续开放资源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搞好招商引资,健全外来投资促进机制,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积极“走出去”,主动“引进来”。优化公平的政策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放心的治安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进一步树立开放形象、提高开放水平。
  促进创新创业。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一切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落实完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规范政府服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注重培育和发展个体工商户。采取更加直接有效的措施,顺应人人想创业的愿望,激发人人去创业的热情,创造人人能创业的条件,努力在全州形成创业致富的蓬勃之势,使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发展热情转化为生动的创业实践,以创业推动发展、带动就业、加快致富、促进和谐。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带头创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牧民合作创业,把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十二、切实推进富民强州实现跨越发展各项目标的落实
  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州、和谐构建,加快我州跨越式发展步伐,关键在抓落实。必须按照“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改进干部作风,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州上下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完善督查督办制度,抓好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集全州之智、举全州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合力,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州,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80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