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1-12 生效日期: 2007-01-12
发布部门: 浙江省交通厅
发布文号: 浙交[2007]11号

各市交通局(委):
  现将《浙江省“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市应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养护管理发展规划,并报省公路管理局备案。
浙江省交通厅
二○○七年一月十二日 
浙江省“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

  “十一五”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使我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特制订本发展纲要。
  一、“十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我省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按照交通部提出的“建养并重,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的工作方针,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结合浙江公路交通实际,大力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养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公路数量显著增加,公路等级明显提高。截至2005年底,全省乡道以上公路总里程达48600公里,公路密度47.74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0年提高6.51个百分点;等级公路里程达4616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5%,比2000年提高约5.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1866公里,一级公路2627公里,二级公路640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23.4%,比2000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占79%。全省路面铺装率86.5%,比2000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县道以上公路铺装率达到100%。全省公路通乡率达100%,通村率达92.78%,村道公路总里程46673公里。全省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公路为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外接相邻省、内连市、县、乡、村,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建成。
  (二)路网结构加快改造,设施质量稳步提高。五年间,全省改造扩建国省道公路5500公里,改建和硬化乡村公路43000公里;完成国省道公路大中修1795公里,改造病危桥梁456座、隧道20座;完成所有国省道公路和部分重要县道的安保工程;整治事故多发点段300个;增设警告、禁令、指路、指示等交通标志牌8万余块,累计漆划公路交通标线700余万平方米,清理、更换、新设限速标志5851块,完善公路沿线学校、敬老院等重点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1900多处;新创建文明样板路和GBM工程1737公里;新建公路绿色通道10788公里。全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0.6%(不包括高速公路),比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三)公路管理体制基本理顺,运行机制基本完善。按照《公路法》要求,全省公路行业按照一个行政区域只设一个公路管理机构的要求,全省设省级公路管理机构1个,市级公路管理机构11个,市公路路政管理支队高速大队10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87个。按照“事企分开、管养分开”和推进养护市场化的要求,全省批准成立养护公司186家,初步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
  (四)养护管理理念逐步更新,养护方式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全省通过更新理念、优化养护方式,着力加强养护管理,提高行业养护生产能力。
  一是大力提高养护规范化水平,制定了一系列养护管理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和以养路费为主、市县自筹资金配套、收费公路业主自行负责、稳步增长的经费投入机制。
  二是全面树立预防性养护新理念,大力推广应用“四新”科技成果。以干线公路为重点,以路面养护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经常性养护。因地制宜,根据我省气候及地质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大力推广沥青路面微表处、水泥路面新材料灌缝、完善防排水体系等预防性养护措施,开展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和废旧沥青再生利用研究和推广应用;全面落实桥隧结构物养护检查制度,提高结构物安全;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针对软土地基沉降、桥头跳车和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治理措施。
  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建专业化公路养护大站。截至2005年底,全省原621个小道班经新改建和整合归并为255个大公路站,每个公路养护站管养里程由原先的10~15公里提升为50~80公里,由原先的人均养护1公里提升为人均养护3~4公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十五”期间完成111个,平均每年完成20至25个,全省共投入经费1.7亿元。结合大公路站建设,我省养护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十五”期间,全省年均养护机械投资达1亿多元。截至2005年底,全省公路系统拥有养护机械7500余台套,总原值达7.6亿余元。全省县级养护单位基本装备了大中型沥青混凝土拌和、摊铺、碾压设备。全省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达到100%,高速公路、主要国省道公路日常养护的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五)监管手段不断强化,收费公路行业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采取有效措施,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从2000年省公路管理局升格后,实现了对高速公路的统一行业管理。在养护方面先后出台了《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查办法》、《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办法》、《浙江省高速公路常见病害处治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养护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省厅每年与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签订《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每年组织两次高速公路路况检查,市每季度进行一次路况检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将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通过上述办法和措施,高速公路行业管理得到了加强,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养好、管好公路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二是进一步加强普通收费公路行业管理。2001年修改完善了1996年出台的《浙江省收费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办法》,省、市、县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建立了年、季、月度养护检查考核制度,每次检查结果均进行书面通报并限期整改;并于2003年制定出台了旨在鼓励业主加大养护投入的《浙江省收费公路干线畅通工程项目专项奖励标准》,极大地调动了收费公路业主养好、管好公路的积极性,保障了收费公路大中修的资金来源。
  (六)树立人本观念,公路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不断强化公路管理和养护人员“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意识,努力为社会提供安全、舒适、畅通、便利的道路交通条件。特别是高速公路开展了特色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区功能,编制了《浙江省高速公路网服务区总体布设规划(2003-2010年)》,制定了《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暂行办法》,并从2004年开始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优质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七)运用先进技术,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行业管理。在全省推广应用路面管理系统,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已全面使用路面管理系统进行养护管理和辅助决策,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路面管理系统已在前几年普遍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升级。为公路养护服务的桥梁管理数据系统,目前已配备到各市公路处(局),并向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延伸。二是建设全省公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省、市、县三级公路管理机构之间已实现公文和政务信息网上传输,实现无纸化办公,一个涵盖全省公路管理全行业的电子化、网络化政务处理系统已基本形成。
  (八)培育公路养护市场,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公路养护工作基本实现“两分开”,即事企分开、管养分开:将附属于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生产职能进行剥离,按新的定员标准组建公路管理机构,其他人员进入养护公司;基本完成“一推进”,即推进公路养护生产市场化。通过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全省50万元以上大中修工程均实行外部招投标,小修保养也实行系统内部招投标,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养护生产单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定期考核,节约了养护成本,提高了养护质量,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养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十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路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和通行保障能力仍显不足。公路路网结构、行车安全水平和设施耐久性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农村公路和老旧桥梁、隧道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公路设施尤其是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薄弱,突发事件的公路应急反应和抢修能力不高;部分路段街道化严重,局部拥堵和瓶颈制约仍然存在。
  (二)养护管理资金仍显不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缺乏。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决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粗放型的养护还相当普遍,公路日常养护年公里平均养护费用总体偏低,还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养护质量的定额需要,大量农村公路失养失修,特别是前几年由地方自行改造的县乡公路路面破损严重。
  (三)公路养护体制与机制深化改革困难较大,“两置换”工作尚未展开,养护公司与公路管理机构的人事、资产关系尚未彻底割断,公路管理机构与公路养护公司之间的关系仍未理顺,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全面开放、合理流动的养护生产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改革预期效果尚未完全达到。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设施和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一些边远地区的基层养护单位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
  (四)公路养护的科技开发和应用工作仍待加强,部分养护修补的技术、装备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效率低、质量差,返修率高,浪费和污染大,远远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五)养护决策科学化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路面检测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进一步推广。发达国家应用计算机系统对公路长、中、短期养护需求分析和路面大中修养护计划的辅助决策系统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而我们才刚刚起步。
  (六)农村公路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收费公路可持续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公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公路保护、规费征收、路产索赔、养护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行为缺乏权威性。
  三、“十一五”公路养护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浙江交通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基础,坚持建管养并举,坚持依法治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构筑科学、高效的现代公路管理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养护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路养护工作向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公路养护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使我省公路路网总体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进入并保持全国先进行列,为我省提前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在狠抓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和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干线畅通工程和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公路活动,专项组织实施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干线公路路面专项整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注重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共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路网整体功能,为社会提供畅通、快速、便捷、舒适、安全、优质的公路交通网。
  2.坚持建管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原则。公路建设速度越快,养护管理工作的任务就越重,同时随着建设高潮的过去,养护的中心地位将日益凸现。因此,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始终贯彻建管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放在突出地位,以求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3.坚持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降低工程造价、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再生利用等技术上开展研究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养护产生的废旧沥青材料和水泥板块进行再生利用,实现循环养护,以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从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充分利用国省道公路上更换下来的安全设施,在满足现行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控制工程造价,防止盲目攀大追高。
  4.坚持科技创新、科学发展的原则。结合公路养护特点,围绕交通“六大工程”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和研发工作,大力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成果。在公路养护方面,着重开展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快速修补技术、旧水泥路面改造修复技术、沥青稀浆封层、桥头跳车处治、边坡植物防护、旧沥青砼再生利用技术等的研究;并加强对高边坡稳定性的监测研究,加大对桥梁病害形成原因及危桥加固形式和效果的研究力度。
  5.坚持依法治路、规范化发展的原则。坚持依法管理不仅是保护公路基础设施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的需要,更是提高公路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公信力的体现。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好《公路法》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公路设施完好和公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目标任务
  (一)到2010年,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
  公路网总体技术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养护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路网结构趋向合理,服务水平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公路交通保障。建立科学、高效、新型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要求继续深化公路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公路管理法规,基本实现公路管理法制化;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现公路养护管理与生产分离,建立并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公路养护管理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二)到2010年,公路养护管理的具体目标
  1.国省道公路路网结构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道路网改造,使全省乡道以上二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28%以上,其中国道二级公路达到99%、省道二级公路不低于80%。全省公路平均好路率超过76%,国省道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90%,其中高速公路平均优等路率达到95%。路况质量显著改善,路网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二是继续实施干线畅通工程,开展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为重点的干线公路路面专项整治,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拥堵段点的改造治理。深入开展文明公路创建活动,2500公里高速公路和3000公里普通国省道公路创建成文明公路,使全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路面平整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绿化美观协调、行车舒适安全,达到畅、安、舒、绿、美、谐的要求。
  2.农村公路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农村公路做到有路必养,切实保护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成果;继续实施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实现全省乡道以上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100%,逐步加大对早期实施路面硬化的县乡公路进行大中修,使农村公路路况质量经常保持良好状况。二是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建立农村公路县、乡、村养护管理体系,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正常渠道,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投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机制和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3.干线公路基本实现周期性、预防性养护,努力降低公路养护全寿命周期成本。加强公路养护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研究,根据浙江实际提出降低公路养护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方案措施。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每年大中修里程占干线公路总里程的13~18%,县乡道公路大中修里程占县乡道公路里程5~10%。大中修工程的优良率达到80%。高速公路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全部低于3,路面状况指数均高于90,各项服务设施完善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全部低于5,路面状况指数均高于70。所有公路基本实现正常养护,国省道干线公路实现周期性和预防性养护,并由单一、粗放型养护向全面养护、集约型养护转变。
  4.提高养护机械化程度,培育养护市场规模经营。高速公路的养护工程、日常养护作业和一、二级公路养护工程全部实现机械化。沥青路面大中修,每县配备80T/H以上和所有高速公路配备100-180T/H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基地。全省培育10个以上规模较大、机械设备齐全配套的养护企业,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逐步实现机械化。加强公路养护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养护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培育和引导养护市场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和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速公路和主要国省道公路实现及时快速的专业化养护。
  5.不断拓展公路绿化内涵,切实保护已有绿色通道建设成果,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公路。全省所有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沿线实现绿化,县乡公路沿线因地制宜实现绿化。开展公路用地范围、施工弃渣地治理,实现裸露边坡逐步复绿,减少公路边坡水土流失和公路塌方,逐步恢复边坡自然生态功能,力求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新改建公路同步完成公路绿化工程建设。国省道干线公路可绿化路段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绿化结构,使公路绿化与生态保护、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公路。建立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正常保障机制,保护和巩固已有绿色通道建设成果。
  6.继续实施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提高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在基本完成国省道和部分重要县道安全保障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公路运行安全进一步提高,安保工程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公路安保工程逐步向农村公路延伸。乡道以上公路安全设施逐步规范和完善,国省道和重要县道公路危险边坡重点进行治理,逐步改善国省道干线公路视距不良路段,逐步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和重要县道公路桥梁护栏安全防护能力。国省道和重要县道公路与铁路平交改为立交,加强公路与铁路立交及平行路段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完善。建立和开展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效果后评估工作。
  7.进一步加大病危桥梁隧道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公路设施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病危桥梁隧道改造力度,基本消灭国省道干线公路上的已有病危桥梁和隧道,对重要县道公路上的病危桥梁逐步进行加固改造;对无衬砌且有安全隐患的隧道逐步进行喷锚或衬砌;乡道以上公路过水路面逐步改成桥梁,实现全天候通行。二是强化桥隧养护监管,建立桥隧养护管理逐级考评体系和问责制度,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和义务。加强桥隧养护工程师培训和考核工作,建立桥隧养护管理从业资格制度。严格桥隧养护与检测市场准入条件,培育桥隧检测加固维修专业队伍。加强对长大桥梁、隧道及特殊结构桥梁动态监控。到201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桥隧技术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提高桥隧的养护管理水平。
  8.全面提高公路抗灾能力,进一步完善“三防”应急预案。
  大力实施公路灾害防治工程,使危害严重的重大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和重要县道公路沿溪沿河路段灾害易发生路段结合大中修逐步进行加固改造,使国省道干线公路和重要县道公路抗灾能力显著提高、水毁发生率明显下降。国省道干线公路上一年的水毁修复率达到95%以上,水毁工程和灾害重现率下降到5%以下,县乡公路的灾害重现率下降到10%以下;大力开展农村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研究,切实加强山区公路小流域防灾减灾治理,着力提高山区公路和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加强对高边坡、高路堤和地质灾害多发路段的监控,进一步完善公路养护“三防”应急预案,增强特殊天气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公路交通中断时间。
  9.全面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管理水平。通过上下共同努力,采取分期分批建设改造,使全省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基本得到改善,公路养护大站建设进一步推进。全省公路管理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市级100%、县级80%和60%的公路养护站基本达到规模适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运转高效,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公路养护与管理体系。
  10.建立统一、高效的省、市、县三级公路数据库,进一步提高养护决策科学化水平。全省公路系统建立一整套公路信息传输、维护、更新系统,建立统一、高效的省、市、县三级公路数据库,基本实现公路养护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大力开展公路养护“四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全面推广应用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引进路面检测设备,实现干线公路全面实时检测和病害动态监控,实现公路养护检测机械化、养护分析数据化、养护管理信息化、养护决策科学化,逐步实现节约养护、循环养护、科技养护、预防养护和良性养护,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工程绩效评估制度。
  11.不断拓展公路服务内涵,打造公路养护文明施工。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涵,推进服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公路服务知名品牌,特别是要提高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路况信息公告和特殊天气公路通阻信息,以及服务区、加油站和相关附属设施的服务水平。严格执行部颁《公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规程》,健全养护工程施工路段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养护施工审批及通告制度。高速公路及主要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施工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时段,进行夜间施工,减少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并加强养护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和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现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力度。
  1.认真总结体制改革的经验,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进一步理顺公路管理体制,实现“一放二并三转”的体制改革目标。一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解放养护生产力,合理设置公路管理机构;二是理顺和明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三是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定岗、定员、定编,全面推行干部聘任制,形成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
  2.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一是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全面推行资质养护;二是将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各种生产性、经营性、服务性实体与公路管理机构完全脱钩,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三是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全面推行定额养护、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加强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养护质量;四是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对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进行改造,培育产权明晰、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
  (二)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加强行业管理。
  1.加快立法步伐,抓紧制订出台《浙江省公路养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使公路行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养护工程资质管理办法、养护工程招投标办法、养护资金使用办法、养护质量检查制度、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标准等,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调控能力。
  3.以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中心,实行执法评议、考核、监督制,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增强行业管理权威,同时深人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法治观念。
  4.加强督查,依法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在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切实转变职能,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三)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养护管理资金到位,加强全面养护。
  1.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规范化建设,把创建文明公路作为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作为加强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措施长抓不懈,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上给予保证。
  2.在加强日常养护的同时,强化预防性养护、周期性养护,促进公路养护实现良性循环。为延长公路养护周期,适应重轴载车辆增加,要适当储备路面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加大大中修投人力度。
  3.要形成依靠地方、因地制宜、结构合理、多方筹资的绿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注重公路绿化实效,并在提高档次下功夫,建立绿色通道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已有的建设成果。
  4.进一步重视并加强桥梁隧道的养管工作,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CBMS的评价分析,对危险桥梁和隧道进行及时改造和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增加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投入,在修复的基础上提高抗灾能力;继续加大公路管理站的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路战略。积极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依托社会各方面科研力量,大力开展公路养护与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全面推广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监控、处治、决策科学化。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实际病害程度,开展路况特别是干线公路路况的预测、预报,科学制定养护计划,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大公路桥头跳车、路基不均匀沉降、基层反射裂缝和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等病害的治理,提高公路行驶的舒适程度和安全系数。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要配置应用起点高、性能优、可靠性好的养护机械。对公路养护与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要从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以促进公路养护技术、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大力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公路站、收费站、路政队、治超点和服务区等“五小单位”的窗口文明建设,进一步塑造公路文明新形象,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行业风尚。建立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逐步建设人才数据库和人才信息网络,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高素质、年轻化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和经营骨干。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弘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铺路石”精神,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十一五”是我省公路事业全面发展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我省公路养护与管理事业发展,为浙江交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55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