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大政发[2007]75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中心城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动力,是显示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的要求,未来5年,大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大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方向
(一)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大连市积极贯彻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依托沿海区位和对外开放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大连市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商贸、旅游中心城市和全国知名软件外包基地。房地产业、社区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市政公用等事业得到同步推进,为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97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2%,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3??6%,全市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构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大连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集装箱港、北方最大的粮食中转港、石油液体化工品转运港。一批本地大型企业的自营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大型配送中心、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进入,大窑湾集装箱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烟大铁路轮渡、沈大丹大高速公路、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扩建和空港物流中心等工程相继建成,集装箱班列开通,航运交易平台、口岸支付平台、口岸呼叫中心、危险品申报系统等多个信息平台启用,推动物流业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金融业稳健发展,东北亚地区国际结算中心作用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行业齐全,中外机构并存,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先后引进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22家。有6家外资银行大连分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4家开办全面外币业务。设立了合资法人寿险公司和独资法人财险公司。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家银行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和总成交额的61%和35%,大豆期货交易继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大连是全国惟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目前已有简柏特、惠普、松下、SAP等2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开展产品研发、软件外包等业务。2005年,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达520家,从业人员3??1万人,销售收入102??7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4??8%。外包服务快速上升,占软件与信息服务销售收入总量的1/3,基本确立了“东北亚软件及信息服务中心”地位。大连软件园被国家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旅游业优化升级,“浪漫之都”品牌魅力彰显。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拥有各类星级饭店155家,旅行社362家,其中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9家。已经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度假村160余处。旅游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确立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品牌拉动、全面提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注册了“浪漫之都”的城市旅游品牌,构筑了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为辅的产业格局。
――科技服务业优势明显,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创建了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创业投资公司、科技担保公司、俄罗斯技术转化中心及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在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研制出永磁悬浮技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燃料电池和氢能源利用、纳米材料等技术和产品。2005年,全市科技服务企业达到1357家,从业人员2??6万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在孵企业1800个,孵化器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5年,申请专利5573件,有154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奖励,自主研发取得突出成绩。
――商务服务业逐步壮大,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商务中介服务机构达到7025家,从业人员6.6万人。已有11个公证处、135个律师事务所、113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1127家咨询与调查机构、1101个广告业经营组织、416个各类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和828家其他商务服务机构。专业化、国际化的展览项目占到80%以上。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等成为我国著名国际展会。国际汽车展、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软交会等专业展会也都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商贸业持续稳定发展,水平功能不断提升。形成了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市级商业中心框架。重点规划建设了24个社区商业中心、550家便民连锁店。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到80多家、2900多个店铺,市场份额达到37.8%。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到18家,大型超市发展到30家。先后引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乐购、好又多等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区市县和农村商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广泛开展了以建设连锁经营网络、商品配送网络、农副产品收购和分销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千村百镇”市场工程。
(二)存在问题
一是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发展,服务业滞后的“短边”效应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实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足,难以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对一些新兴现代服务业统一的规划、引导、培育和支持力度不够。三是服务业的产业化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四是开放度不够,服务业利用外资相对落后。五是没有统一规范的统计体系,难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保证。六是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高端人才匮乏,突出体现在新兴产业、高智商领域的人才短缺,物流业、会展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制约矛盾突出。
(三)发展机遇
――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已经进入加入WTO后过渡期,在入世协议中承诺绝大多数领域对外开放,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明显加快,吸引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能力明显增强。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进一步加快,将会更多地承接国际金融、流通、咨询等服务产业转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现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而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以及“浪漫之都”旅游品牌的确立,特别是国家批准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为大连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大连城市新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都为大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必然引导大连向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信息、旅游和产业转移中心迈进。进一步提升城市对外开放、辐射带动服务功能,尽快实现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型,这也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连具有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制造业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制造业作为振兴民族工业的支柱产业。市第十次党代会也把着力推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作为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趋势下,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将会更多地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有力支撑,这也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客观需要。
――城市功能区建设加快,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推进“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和“一岛十区”建设中,工业化进程必将带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规模的拓展,城市功能的辐射,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设施的建设,都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拓展广阔渠道,也对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费需求不断拓展升级,成为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2005年,大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994元和5903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将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逐步由生存型、温饱型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等3项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旅游、汽车和住房消费必将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都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蕴含新的机遇。
(四)面临挑战
在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国际服务产业竞争影响已经加剧。国际服务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巨大的经营规模、全新的管理理念、发达的营销网络、先进的技术优势将会冲击中国市场。大连作为外向型沿海口岸城市,整个服务产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激烈。二是国内服务产业发展压力正在加大。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目前都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中心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加以推进。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也都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与大连形成了抢抓发展先机、竞争服务市场的挑战态势。三是大连服务产业制约瓶颈亟待破解。全市缺乏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直接导致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现有经济功能区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制约,难以在要素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效能。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先导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因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受到困扰,在空间拓展、产业布局上难以形成更大规模和提升档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五)发展方向
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党中央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赋予国内中心城市的一项战略任务。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连在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起领先作用寄予厚望。大连现代服务业在珍惜机遇、应对挑战中力求实现突破性发展,进而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需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规律、国际发展趋势、现实发展基础和城市区位功能,选择和明确三大发展方向,引导切入,强力突破,重点集聚,层层辐射。
一是必须紧密结合分解实施市第十次党代会、大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必须紧密结合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大连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带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完善服务设施,发展服务产业,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功能完备的服务平台;三是必须紧密结合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自主创新为内在动力,优先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发挥高新技术优势培育扶持高端服务产业,为增强大连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良好的服务保障体系;四是必须坚持协调城乡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统筹规划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布局,以城带乡,以商促农,确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带来的成果,实现“惠民富市”目标。
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是大连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和“一岛十区”建设将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联更加紧密。要紧紧围绕促进制造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质优价廉的信息服务、更新改造的科技服务以及市场中介、商务营销、产品展示、检验检测、咨询培训、低息融资等全方位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信息化与知识型服务业的联动作用,引进和培育高科技龙头企业和高智商优秀人才,着力发展创意、设计、研发、孵化和业务流程外包等新兴产业,进而增强大连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随着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对扩大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实施“惠民富市”发展战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必须面向不同层次消费者创新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使餐饮、商贸、社区、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提升为特色服务业,尤其要高度重视改革创新房地产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市政公用等事业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千方百计解决好城乡居民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实际困难。
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功能布局、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上充分考虑区域功能定位进行合理设计。主城区、新城区要形成各具特色的都市经济体系,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点布局。北三市和长海县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服务于制造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现代农业物流园区、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大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就业。围绕率先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构建东北亚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为目标,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制化保障,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中心“集聚区”带动其他“辐射区”的新格局。大幅度提高大连市服务东北、服务环渤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大连国际竞争力,促进大连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放带动,创新发展。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机遇,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国际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全面规划,重点突破。科学制定符合大连发展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和法律效应,有重点、分层次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发展,优化全市现代服务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产业融合,联动发展。适应大连经济发展阶段性、区域性特征以及产业基础,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链条分工细化和延伸,形成高效配套的服务体系,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实现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市场运作,政府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竞争促发展、促提高;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推动作用,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
(三)发展目标
抓住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依托大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把大连建设成为服务东北,服务环渤海,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心、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北方的科技服务及制造业研发基地、文化创意名城、商务会展名城和国际商贸枢纽。构建起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新型产业基地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相融合的消费性服务业体系。到2010年,形成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八大重点领域,大孤山半岛、东港区、人民路、星海湾、香炉礁、旅顺南路、大东沟、羊头洼八大集聚区的发展新格局。大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城镇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口总量的比重达60%以上,为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八大重点领域
(一)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围绕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以港航服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依托口岸区位优势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势,构筑物流政策、物流设施、物流信息三大平台。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总量,提高配套能力;制定和完善物流产业政策,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加快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集约化水平;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货畅其流、交通便捷和特色明显的现代化物流网络。重点建设集装箱物流、石油及制品物流、矿石物流、粮食物流、汽车及配件物流、水产品物流、食品冷链物流、建筑(装饰)材料物流、机电产品物流等物流中心。形成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北箱(以集装箱和整车滚装为主)南散(以油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干液散货为主)”物流基础设施结点链网体系。重点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分拨配送体系,大幅度降低工商企业物流成本,创造一流的物流环境,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
(二)构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总部经济,拓展国内外业务空间,着力提高对东北乃至东北亚区域辐射能力;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和市场发展,开发金融产品;充分发挥银行业融通资金的功能和作用,构建起高效、健康、安全、主体多元的银行服务体系;加快保险业创新发展,推动保险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探索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重点建设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形成以大豆、玉米为核心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发展工业品期货、期权交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证券业规范运行,推动更多企业在海内外上市融资,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扩大直接融资,研究设立产业基金,发展债券融资,探索产权交易、股权交易的有效方式;积极发展、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争取离岸金融业务,开发金融产品,培育地区金融品牌,推进大连银行跨区域经营,深化农信社改革,组建保险公司,支持信托投资公司及重组后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积极发展货币经纪、期货经纪、基金管理、金融租赁、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加强风险投资体系和中小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国际结算、外汇交易、投融资与金融服务中心、全国商品期货中心、北方保险业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到2010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以上。
(三)构建国际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中心
以基础及应用软件开发为重点,把大连建设成为集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才教育于一体的国际软件名城和国际软件外包中心。加快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推进数字信息传输网、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通信设施建设以及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升级改造和融合应用,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一批关键技术的示范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信息传输业发展水平。深化对日软件出口,拓展欧美软件外包、BPO、ITO、KPO、嵌入式软件、自主产权软件产品开发及应用,加强数字内容产业和IT人才教育与培训。建设我市信息平台门户,带动各个领域信息增值服务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完善电子政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到2010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软件出口28亿美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四)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以滨海旅游和都市旅游为主导特色,以提升旅游产品国际化水平为核心,构建主城区、新城区、北三市及长海县三大旅游板块,促进旅游业向度假休闲阶段转变。加快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和专项产品,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集群和旅游集聚区。在巩固和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竞争力强、牵动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旅游新项目,重点开发城市周边滨海休闲度假、北部山林休闲观光、长海岛屿度假、温泉养生度假等产品,努力构建现代休闲旅游度假产品体系,把大连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高收益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五)建设中国北方科技服务和制造业研发基地
重点发展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及测绘、技术检测、技术推广、计算机系统服务、环境监测等专业服务。建设公共检测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公共研发和技术平台,形成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探索对外交流形式,建立和拓展技术交易平台,构建东北亚地区技术转移和服务中心,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技术服务外包基地,促进“大连制造”向“大连研发”、“大连创造”转变。
(六)建设中国北方文化创意名城
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有效整合文化资源,集聚创意高端要素,加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有产业基础的工业设计、出版和广告等产业,提高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有发展势头的动漫、网络游戏等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增强竞争优势;推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移动内容、数字艺术等产业,加速产业开发,积蓄发展能力。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健康、快速发展的法律和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把大连打造成中国北方的文化创意名城。
(七)建设中国北方商务会展名城
重点发展法律、经济鉴证、投资和资产管理服务,培育市场主体、品牌和特色商务服务,促进商务机构在区域间的联合、重组。加快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签证类服务。积极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大力发展会展业,在国际会展方面要力争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展览和国际会议的重要举办场所。建设成面向东北地区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商品展示、订货、交易中心。
(八)建设中国北方国际商贸枢纽
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拓展国际采购,积极引导连锁经营从超市、百货店向便利店、专卖店等多业态渗透,从传统商业零售、餐饮业向汽车服务、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维修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按照优化市区、强化新区、辐射农村的思路调整商贸业空间布局,重点完善和建设粮食、船舶配套产品、机电产品、果蔬、海产品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使其成为部分商品的集散中心。提升传统商业区辐射能力,完善五大现代商贸区的集聚服务功能,形成核心商业区、次商业中心和社区便利网点的布局。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城市商品流通新体系,形成各种所有制商业共同繁荣、城乡商业协调发展的局面。把大连建设成为规模可观、结构优化、效益良好、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中国北方国际性商贸枢纽。到2010年,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60%以上,商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左右。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布局和八大集聚块区
大连主城区和新市区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区域,要依托功能分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服务功能,突出分区特色。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城区”,要着力发展体现港航服务特色的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商务服务业,强化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在突出科技服务、旅游业发展特色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业领域,发展软件、教育、文化及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相关产业。先导区要发挥对外开放优势,优先发展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中介咨询服务等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金州区围绕新市区建设,在完善自身服务体系的同时,发展为先导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北三市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承接中心区制造业转移,重点发展为制造业、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要加快现代农业物流园区和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城乡联动的服务网络。长海县要把“海上大连示范区”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加快提升为海洋经济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功能,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八大集聚区:
(一)大孤山半岛
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功能区,发挥核心功能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集国际采购、贸易、分拨、中转、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向整个大孤山半岛扩展,使大孤山半岛成为具有保税区功能和未来自由贸易区先行区内外合作的示范区。
(二)东港区
以老港区改造为契机,依托现有港航服务业,形成区域性集聚性功能配套设施群。构建国际邮轮的区域母港和核心服务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东港区打造成为我市中央商务区的新功能分区、航运中心区、邮轮经济核心区和文化创意园区。
(三)人民路
依托中山广场金融商务区,建立类型多、质量高、竞争力强的银行、保险、证券体系。完善人民路商务写字楼设施,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经济鉴证、投资管理、研发设计等中介服务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商务大厦、星级酒店和海关商检等商务设施的基础优势,吸引地区总部、分部及研发、管理、结算中心落户,打造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
(四)星海湾
以期货业为龙头,形成农产品期货交易体系,发展工业品期货、期权交易,建立全球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广泛吸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结算银行、内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国际财团及区域性总部,国际跨国公司资金结算中心、区域管理中心,全国性总公司管理总部、财务中心,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金融咨询机构等组织的办事机构入驻,成为大连市现代金融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世界博览广场和会展中心,承接国内外高端大型会议,培育更多品牌展会,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五)香炉礁
以仓储式超市、大型专业卖场以及生活消费品市场为主要业态,现代商贸物流和临港临海产业有机融合,成为主要服务于城市生产、经营和消费物流的商业物流园。
(六)旅顺南路
以软件园和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以黑石礁和栾金村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区为依托,沿旅顺南路向西延伸,与旅顺塔河湾的“大学城”相连。构筑起以软件与智能信息服务业、软件外包及动漫产业、高等教育为支柱的新功能产业带的主体框架,使之成为吸纳全球“知识产业”转移的集中区。
(七)大东沟
在旅顺北路辛寨子街道大东沟村,规划总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区域,集中发展软件产业及软件外包业,将其打造成为新的国际软件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服务外包基地
(八)羊头洼
发挥羊头洼港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烟大铁路轮渡开通运营为契机,以大连中铁渤海轮渡综合物流基地为中枢结点,构建链接东北和我国东部沿海南北大通道物流主枢纽,打造南部综合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大连市现代物流服务链网一级结点,我国北方钢铁、船舶、果蔬、木材等大宗散杂物流综合基地,客货滚装和内贸集装箱物流重要功能平台。
八大聚集区位置图
五、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与重点项目
(一)现代物流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大窑湾保税物流园区:以大窑湾保税物流园区为中心,构建东北国际采购基地保税物流网。以大连新港物流区、北良港物流区、保税区物流区和双D港物流区为一体的环岛带状物流园区,加快形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北箱(以集装箱和整车滚装为主)南散(以油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干液散货为主)”物流基础设施结点链网体系,成为与保税区、开发区及其临港工业基地一起成为链接哈长、沈大大通道城市带增长极,为“前店后厂”、“前港后区”的东北现代物流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条件。
大连陆港物流园区:到2010年建成综合物流园区,在沈大高速公路后盐出口两侧,建立甘井子陆港物流中心区,基本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成为区域性物流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结点、汽车及配件物流中心、建筑装饰材料物流中心、机电产品物流中心。
大连港物流园区:到2010年建成老港物流园区,以大港区、黑嘴子港区为依托,形成以内贸集装箱和城市配送物流为主的临港物流园区、水产品物流中心。依托辽渔集团的国际水产品交易市场组建大连国际水产品专业物流中心,依托黑嘴子水产品交易市场改造成为以水产品物流为主、以市域水产品配送为主的水产品物流中心、水果蔬菜物流中心。
大连湾物流园区:作为大连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重要组成部分,大宗散杂(钢材、煤炭)储运转运基地链网中枢结点和市域物流配送基地,逐步把大连湾打造成地区散杂货集散港。
大连香炉礁物流园区:香炉礁物流园区位于西岗区以东,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该园区是以麦德龙、百安居、宜家等商场为主体的大型仓储式购物区,以工业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运输中心为主体的生活生产物资调剂交易和运输区,以中小型仓储店为主体的中央购物区和以商务酒店、写字楼、公寓为主体的配套服务区。要将该园区建设成为大型仓储式物流中心、专业卖场以及生活和生产资料市场为主要业态,以服务于城市物流流通生产、经营和消费为主要目标,现代商贸物流和临港临海产业有机融合的物流园区。
空港物流园区:依托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并在新机场选址附近预留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区域。要将该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中转、快递、物流增值服务、国际贸易及展览展销、仓储配送功能的空港国际物流中心。2010年,空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1万吨以上,物流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15%。
羊头洼综合物流园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一期工程总占地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先期开发建设旅顺新港北岸主体区,建设三羊头综合港区,推进中铁火车轮渡物流和中锦投资公司中锦钢铁物流项目。
北良国际粮食保税物流园:发展国际粮油物流保税业务,建设国际粮食物流贸易中心、粮油转运基地和现货交易、粮食集装箱运输、粮油物流配送体系及玉米、小麦、大米、植物油、润滑油、生物食品等临港加工项目。
金州二十里铺物流园: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的仓储、物流及综合服务等4个区,主要承接大连朱棋路企业搬迁,建成大连保税区重点配套服务的加工贸易物流基地。
(二)金融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以中山广场传统金融商业区为基础,以新开发建设的星海金融商务区为未来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两大中心区域功能互补、区市县金融机构网点合理分布、以大连为中心逐步向东北腹地和东北亚地区拓展的基本格局。
中山广场金融商务区:中山广场两翼从青泥洼桥到港湾广场地段,集中了众多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的集聚区。要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完善银行业服务功能,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促进证券业规范运行,进一步扩大金融行业规模,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是我市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形载体。要加快一期工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尽快启动金融大厦、保险大厦、证券大厦、信托大厦及石油大厦等二期工程项目,完善商务配套设施,逐步形成适应金融发展需要的软硬件功能。
发展城乡金融服务网络。合理布局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设施,完善农村县域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发展县域保险,积极探索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元化经营的农村信贷、保险模式。
(三)信息服务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建设贯穿大连主城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带。积极推进人民路中央商务区、新开路商务区、西安路商务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计算机与软件服务、网络服务、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广告传媒、会展商务、教育培训等信息服务业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工业、总部经济、创意产业的发展。软件业按照“一园多区”模式发展。以大连软件园为基础,加快推进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
软件外包业:依托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软件外包业,由一般劳务输出向品牌输出发展,由低技术层次向高技术层次发展,由出口日本为主向出口东北亚和欧美各国发展。信息服务业:依托世界500强企业在连开展的BPO、ITO、KPO业务,继续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扩大以BPO、ITO、KPO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服务外包中心。嵌入式软件:积极推进软件业自主创新,重点开发嵌入式软件,并在工业控制系统和IC设计方面广泛应用,逐步建成我国重要的数控系统软件研发基地。行业和企业应用软件:重点开发航运、物流、机械、化工、外贸、金融、旅游、教育等行业和企业应用软件,促进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数据库: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一批面向全市企业、社会和家庭的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信息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扩大信息专业的中高等教育与培训规模,培养多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吸引国内外相关教育机构投资办学,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人才教育与培训基地。
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七贤岭、旅顺南路、软件园、黄泥川、旅顺新港(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旅顺北路大东沟。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七贤岭基地、凌水湾和龙头分园。
(四)旅游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东港旅游区:国际邮轮母港由国际邮轮母港、航海博物馆、顶级海景酒店、流行世纪、国际海员俱乐部、大连港渔人码头、海景摩天轮等项目组成。海景大剧院成为大连时尚新地标和城市文化的景观标志。渔人码头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吃、住、玩、娱乐并重,渔业与旅游结合。
滨海路旅游区:主要布局星海露天剧场、星海城堡酒店、“海的传说”文艺专场、灯光音乐喷泉、虎滩时尚剧场、海洋科技馆、贝壳博物馆、金渤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区。
金石滩旅游区:主要布局发现王国主题公园、未来雪世界、游艇俱乐部、动漫城堡。
旅顺口旅游区:主要布局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潜艇博物馆。
北三市及长海旅游区:主要布局温泉小镇、松源海景乐园、步云山、冰峪沟、天门山及海岛旅游。
(五)科技服务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基本形成“一园、二区、两带”科技分布格局,形成以大学城为核心、以先导区为支撑、以北三市为补充的区域布局。形成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改造、现代农业、孵化基地的产业布局。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英歌石生态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数字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双D港数字制造园、龙头分园、港航科技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微电子产业:主要集中在龙头微电子产业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现代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川柳和英歌石农业生态科技园。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龙头产业园、港航科技园。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旅顺口区建设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设立若干实验室,开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科技研发,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逐步建成我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六)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动漫走廊:主要集中在七贤岭至河口湾动漫走廊、学苑广场动漫世界。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动漫制作企业和运营商,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形成动漫人才培养、原创制作、外包加工、市场运营、相关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体系。把动漫走廊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漫产业基地和数字娱乐中心。动漫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原创内容的民族品牌,辐射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创意产业基地:在东港区改造基础上,建设由公共活动区、生活工作区、创意产业园区三大板块组成的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科研机构以及各类创意公司、投资公司、科技企业入驻,发展科技创意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工业创意设计、环境创意设计等创意产业,促进创意设计成果产业化。
大学园区:在旅顺南路规划建设大学园区。拟引进10所高等院校。现已建成和开工建设的有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准备进入的还有大外软件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软件学院,将成为大连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传播基地。
文化设施:全面完成大连大剧院、大连音乐厅、市民文化广场和综合文化超市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大连东方艺术博物馆、大连近代历史博物馆和大连古墓博物馆,进一步提升完善现代博物馆的展陈内容。扩大新华书店经营网点面积,在青泥洼桥新建3万平方米的科技图书城,在西安路新建2万平方米的综合图书城。
(七)商务服务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人民路中央商务区:改造完善商务写字楼设施,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和办事机构入驻。不断提升商务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经济鉴证、投资管理、研发设计等中介服务,为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提供配套服务。
星海湾会展商务区:依托世界博览广场和会展中心,重点办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际服装博览会、软件与信息产品交易会等国家级展览会,以及汽车展、机械展、家具展、海事展等专业展览会。积极推进会展业的市场化转轨,促进展览公司做强做大,提高会展业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培育更多的品牌展览会,扩大会展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把大连建成中国北方的国际会展名城。
(八)现代商贸业布局及重点项目
建设好五大商业中心区:青泥洼要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为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的高档次、多功能综合商业中心;天津街突出购物、休闲、娱乐、文化综合服务功能,恢复夜市和“老字号”经营;西安路商业中心要以精品店、专业店为主,形成“东有青泥洼,西有西安路”的商业格局;香炉礁物流园区要形成以仓储式商场、建材超市和流通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商业中心区;中华路商业中心以大市场、汽车物流为主,突出物流配送、批发贸易功能,配套设置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服装、家具、水产品、汽车、油品、轴承等一批销售额上百亿元的大市场。
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完成30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建设,主要是星海新天地、老虎滩渔人码头、俄罗斯风情街、高尔基路咖啡一条街、锦华日本料理街、同泰美食休闲一条街、婚庆用品一条街。创新商业与旅游业结合的理念与模式,大力发展旅游商业,重点规划建设东港区临港商务旅游产业区、小平岛旅游商业休闲度假区、长春路综合旅游商贸一条街等旅游商业项目。
社区便民商业:重点建设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必备性业态,包括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药店、理发店、洗衣店、书报店、维修店、回收站等;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生活消费要求的指导性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品牌店、专卖店、咖啡馆、酒吧、中西餐厅、鲜花店、面包房、美容美发厅、健身房、信息通讯等,形成居民区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电话订购、网上购物等业务。到2010年,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网上购物交易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0%;运用社区网络平台发布服务信息,并与社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联手,实现个性化、特色化的商业服务。到2010年,全市共创建商业示范社区50个。
“千村百镇”市场工程:3年内建成城镇中心店为龙头、乡镇连锁店为骨干、村屯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改造2000个农家店,在区市县农村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现代化超市及城镇和农村中心集镇为连接点、服务于当地生产与生活、沟通城乡内外、纵横交错的现代流通网络。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宏观引导,促进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按照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目标取向,兼顾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需要突破的瓶颈性制约,通过制定规划,突出发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区域集中,特别是在发展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配套、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相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的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
合理规划,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的制定,并强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实施。突出重点部位,抓住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和途径,推动区市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分工合作,实行差别化发展,引导现代服务业优势资源的聚合与合理分布,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
依法行政,增强政府管理服务透明度。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坚持依法行政。针对重点领域制定地方法规草案或政府规章,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加速电子政务实施步伐,实现市区之间、行业之间信息联网、提高行政透明度。
信息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提升产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多种专业性的现代化公共平台,促进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重点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科技信息平台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突出重点领域,推进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有效整合全市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娱乐、旅游、公共交通、社区服务等公共信息资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完备的城市公共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交通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内容,优先发展地铁、轻轨、道路等城市公共交通,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改造和整治力度,大力改善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条件,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载体和支撑。
整合楼宇,为现代服务业拓展发展空间。合理规划现代化商务楼宇建设,在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布局区内严格控制新建住宅,重点建设一批高档商务大厦、高档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商务楼宇;做好现有特色楼宇的开发利用,加强保护性建筑的功能性拓展,完善内部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提高智能化水平。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级服务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依托国内外知名院校,坚持定期输送和培养一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服务贸易等紧缺人才。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发展多类型、多层次专业教育,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倡诚信,为现代服务业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信用信息库,健全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制度,有计划开放和使用信用信息资源,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搭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鼓励发展社会资信评估机构。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行业管理规范,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监管。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提升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和人才等瓶颈制约,以国际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幅度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同时,鼓励服务企业以品牌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扶持发展中小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大连特色、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
分类管理,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正确区分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体育、咨询服务等行业中的营利性服务、非营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对于营利性服务行业,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实行价格放开,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平等进入;对于非营利性服务行业,要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加强监管,实行政府指导价格和部分减免税政策;对于公益性服务行业,可采取在财政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加快服务外包市场化、社会化改革,重点推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外包。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理念,充分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一方面加速制造业企业物流服务与生产环节剥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壮大服务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社会技术和人力资源,加快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等专业技术服务外包。此外,按照高效、便利、安全的原则,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会议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外包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招标、委托代理等方式实现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提高服务业领域开放水平,以国际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制定大连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采取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国际通行引资方式,着力吸引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现代服务业企业和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港航CBD中心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带动服务业整体需求和发展。同时,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间在金融、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全面促进大连服务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加快服务企业改组改造步伐,促进传统服务企业向新业态转型,提高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抓住国际服务产业转移有利契机,提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瞄准日韩、欧美等国服务外包市场,在大力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的同时,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外包,不断扩大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在建设以大连软件园和软件产业基地为核心的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吸引既承接全球的服务外包又向我国发包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服务贸易,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着力叫响“大连服务”品牌,把大连打造成为承接国际高端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统筹研究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重点发展领域,按行业研究确立支持项目及相应的扶持政策,并将资金支持纳入由相关财政扶持资金构成的引导资金支持范畴,与国家和省的相关专项资金相衔接,以此合理引导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入的现代服务行业和领域。各类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服务行业和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可按企业要求予以核定。简化连锁经营企业审批手续。
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加快金融业发展,鼓励金融创新。对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总部,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允许符合条件、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物流企业,按照规定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加快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对本市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参照鼓励软件产业发展、激励自主创新等相关政策给予支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申请服务标准国际认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鼓励类的新办文化企业,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优惠。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推进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中介服务企业。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用于国家引导资金的地方配套,以及对影响大、牵动力强的行业和项目给予贴息或补助,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给予资金支持。区市县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设计、创意、科技等服务业企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按照大连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给予相应支持。
切实规范行业管理。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价格要重新确定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扩大服务标准覆盖领域,着力推动重点发展领域的行业标准化进程。编制服务业重点项目发展计划,对重点项目的用地优先供应,保证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四)加强领导,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大连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项战略任务,事关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全局,各级政府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强化领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建立省市协调机制,通过加强联系沟通,积极争取省政府对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并通过省市联合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组织做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认真组织实施《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重点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体现工作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搞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负责研究制定行业发展意见、支持政策并组织实施。
加强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结合经济普查,借鉴国内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服务行业统计制度,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实行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并指导区市县做好相应工作。强化服务业评估体系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服务业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地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市统计局一起研究建立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
形成城乡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格局。各区市县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按照全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推进步骤,引导项目集聚,提高工作成效,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