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云政办发[2004]232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省委加快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一年,全面完成经省委同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是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工作。为认真抓好《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主要任务的落实,今年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主要任务分解为十个大类34项任务,分别确定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及责任人,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11月3日,根据徐荣凯省长的要求,省政府秘书长刘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有关部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的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副秘书长崔质涛、尹建业、沈培平,《政府工作报告》各主办、协办单位的负责人和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讨论了存在的困难和要继续努力抓好的工作。会议认为,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从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工作立足于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为《政府工作报告》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2004年主要任务落实情况通报如下。 一、《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落实情况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更加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克服了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4.09亿个,新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17万多件,集镇供水80处,新增灌溉面积44.58万亩。农民增收明显,据对全省24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1-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7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2.5元,增长13.6%。粮食喜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1500万吨,比上年增加2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优势特色产业得到重点发展,1-3季度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70万亩,亚麻种植面积同比增加33万亩,禽肉产量12.17万吨,同比增长7.26%,禽蛋产量10.23万吨,同比增长12.35%,牛奶产量16.76万吨,同比增长25%。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明显提高,1-3季度全省除烤烟外的种植业产品加工量为1900万吨,同比增长12%,加工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5%。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1-9月农产品出口总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5%。
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20个民族特困乡和400个贫困村安居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截至9月,在建安居房33710户、完工23074户,新建基本农田11453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986件,扶持发展大牲畜26800头,发展经济作物38809亩,使30585户困难农户共计13.13万人直接受益。易地扶贫和劳务输出进展顺利,截至9月底,完成贫困地区劳务输出21.2万人。
严防禽流感等疫情蔓延扩散,确保了规模养禽场、种禽场、老疫区免疫密度达到100%,W病的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
(二)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管理规范发展,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亿元已拨付到位。10个重点产业和新增加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11月上旬可全部完成论证上报。10大行业的整合工作有较大进展。省重点支持的30户企业(集团)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行业整合、技术改造等工作实现全面盈利。截至9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7.86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税增长31.5%,利润增长73.5%;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省“两烟”完成利税385.3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400亿元以上。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1-9月,全省工业投资完成255.49亿元,同比增长82.9%,占城镇投资的37.7%。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101亿元,增长26.7 %,预计全年可顺利完成170亿元的工作目标。电力、化工、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9月,全省累计完成发电390.2亿千瓦时;化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2.05亿元,增长28.9%,实现利润7.99亿元,增长8.45倍;生产原煤3812.62万吨,生铁489.35万吨,钢材251.04万吨,十种有色金属86.54万吨。
加大了重点矿业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组织申报了11个地质勘查项目、12个矿产资源保护项目,争取到资金9532万元。狠抓矿业秩序整顿,制定了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实施意见》。
(三)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各地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投资工作会议精神,抓大项目确保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快速增长,1-9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6%。
100项省级重大建设项目和100项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润滇工程”中的洱源三岔河等3个水库建设初设已评审待批;曲靖电厂二期、宣威电厂六期扩建工程和昭通高桥电站已竣工投产,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9万千瓦;大丽铁路可研和初设已批,预计11月可以开工建设;水麻高速公路正进场开工;溪落渡电站正进行“四通一平”工程。1-9月,共完成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60.95亿元,投资完成率51%;资金到位244.88亿元,资金到位率47.8%。共完成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52.6亿元,投资完成率38.1%,建设资金到位42.72亿元,资金到位率31.1%。
完成了100项省级重点项目的筛选入库工作,滇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昆明新机场项目预可研已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国家产业基地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的修改工作。100项州市级重点项目中的44个项目年内完成可研编制工作,40个项目已进入上报审批阶段,7个项目完成了前期工作,已经开工建设。
(四)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努力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1-9月,全省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6.9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增幅列全国第十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正在执行的各类外经合同126项,金额约5亿美元,正在跟踪的重大项目累计56个,约37亿美元。对外投资协议额为2428.71万美元,实际投资额为354.72万美元;老挝钾盐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
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1-9月,云南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建立了“云南至泰北合作小组”和“中国云南至老挝北部九省工作小组”;与越南就建立“昆河经济走廊”达成了多项共识;争取到第四次“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工作小组会议”在我省召开;第五次“中印缅孟经济合作论坛”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我省与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大幅增长,“昆交会”设立东盟、南亚两个主题馆,进出口商品成交额达9.39亿美元。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珠洽会”,签订合作项目39项,项目协议总投资133亿元。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经常性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外来投资服务制度》和《关于加强外来投资企业后续服务工作的意见》,受理外来企业投诉或问题反映12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9月,全省合同利用外资3208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67万美元,同比增长24.2%。
(五)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积极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现代新昆明的城市规划;滇东曲靖、滇中玉溪、滇西大理、滇南蒙自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规划调整、完善和审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抓紧腾冲、瑞丽、河口等一批边境口岸县市规划建设工作,促进和拉动了边境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全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1-9月,我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2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48亿元,同比增长48.5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向前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围绕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两大重点,通过发挥47个试点县的作用,努力实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制定了《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投资指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扶持措施和试点县财政包干考核奖励办法》、《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快通村公路建设,以市场为导向、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撑、城镇化为载体,培育壮大了县域经济。
(六)切实抓好旅游业升级转型、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进一步推进提质增效工作,完善旅游结算系统的实施办法》。加大了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与泰国共同组织了昆曼自驾车旅游考察团。全面启动了宣威市、昆明轿子雪山、楚雄禄丰恐龙公园、红河哈尼梯田、迪庆香格里拉千湖山等20多个旅游景区重点项目规划工作。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的改革、旅游集团公司的整合以及景区景点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工作进展顺利。1-9月,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76万人次,同比增长24.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81亿美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4500.18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入226.78亿元,同比增长17.4%,旅游总收入达250.17亿元,同比增长19.1%。
进一步规范了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通信建设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在银行系统推行财权和事权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基本建设贷款的管理,实行项目全程跟踪监督,加强国库监管工作,规范金融行业的财务行为;按照把云南建成东南亚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编制了《云南省现代流通发展规划》。
(七)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完成情况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9月底,全省已开发就业岗位20万个,完成年计划的90.9%;新增就业14.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7.8%;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02亿元。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8%;特殊困难群体就业1.7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89.5%。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全省16个州市、100个县(市、区)已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正逐渐形成并发挥积极作用。
基本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88%;确保了2.5万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保障率达100%。社会保险覆盖率不断扩大,截至9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4.3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1.9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7.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2.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5万人。筹集低保资金5.6亿元,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到今年9月底,全省有保障对象64874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6971万元,预计可全面完成今年的低保任务。自2004年10月1日起,全省129个县(市、区)的城市居民每人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原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了10元,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和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完成了《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发放工作,加大了农村医疗救助力度,下拨农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2582万元,研究出台了《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待办法(试行)》。
进一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检查用人单位9556户,查处侵犯农民工权益案件3087件,作出行政处罚153件,涉及农民工27.5万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补偿金共5.89亿元。
加强灾情预报工作,全面部署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积极组织救助和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大姚、鲁甸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可在年内基本完成;截至9月中旬,鲁甸地震灾区完成倒塌及严重损坏民房恢复建设7374户,占需恢复数的87%,一般性损坏民房已全部修复完成。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快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的建设步伐。
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构建了分级负责监控体系,组织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落实专人跟踪整改。1-9月,我省生产安全事故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0.4%,死亡人数比去年下降3.07%,死亡人数低于国务院下达的控制指标,扭转了近两年来我省生产安全事故持续上升的趋势,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趋于好转。
(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
继续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截至9月底,全省各州市完成国有企业改革2024户,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1-8月,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的1030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93%。2002年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的45个项目中,目前已有41户实施完成,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预计将核销银行呆坏帐25亿元。省财政通过追加预算,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截至10月底,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办中小学完成移交115所,占应完成数的56.9%;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办医疗机构完成分离271所,占应完成数的66.4%。省国资委正式挂牌成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1-8月,全省非公经济共有71.91万户,注册资金1238.4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增加值404.7亿元,上缴税金45.9亿元,占全省GDP的33.4%,预计全年非公经济GDP将达到925亿元,占全省GDP总值的35%。
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制定了《云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试行)》、《云南省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备案实施办法(试行)》等6个投资体制改革配套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对大案要案进行了查处。1-9月,全省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350亿元,增长23.8%,增收67.4亿元;检查纳税人2万多户,查补额2.73亿元。
推行了社会保险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建立并巩固了“地税征收、财政监管、劳动和社会保障发放”的三方运行机制,落实了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1-9月,共组织社会保险费收入5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63%;大力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截至9月底,累计检查纳税人209324户,发现问题12443户,查补总额近2.73亿元。
继续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采取全面落实“四取消”政策、农业税实行地区差别税率治理核定计税土地和常产、调整农业特产税等政策。一年来,为农民减负11.3亿元,减负率达64.4%,农民人均减负32.7元,亩均减负32.1元。中央要求减负率20%,我省减负率超过20%。
继续开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规范收费行为和收费管理行为,取消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0项,降低收费标准11项,免收项目18项;加强价格监管,落实国家价格宏观调控措施,从严控制地方提价项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我省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收费管理行为,严格履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程序,认真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年审工作,今年全省共审验收费许可证256325本,查处违纪金额13.65万元。
(九)坚持人才强省,深入实施科教兴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破格晋升机制,115人得到破格晋升; 5位专家获准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上半年实施引智项目25项,聘请了47位外国专家来滇工作。完善了公务员考录制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打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集成科技资源,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作,确定2004年重大科技专项项目33项,安排科技三项费3556万元,年度科技三项费2045万元。组织遴选省院省校合作项目52个,安排科技经费2877万元。以畜牧业、林产业为重点,扶优扶强一批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继2001年我省首批实行企业化转制的对家应用型科研机构完成企业化转制后,去年又启动了2家科研机构的转制,到今年9月,我省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迈出新步伐;高考实现了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数的双增长,成绩创历史新高;实行中小学教材招投标,使教材价格总体下降了3.3个百分点;继续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省财政安排基础教育专项资金3.5亿元,用于基础教育发展,确保4个县实现“普九”、4个县实现扫盲、扫除青壮年文盲15万人的“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加强职业教育,建成骨干示范学校110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的办学机制,全省独立设置的高等院校已发展到48所,比去年增加14所,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1.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4.08万人。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省图书馆、杂技团和昆明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个试点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贫困县“两馆一站”、“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二期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积极向中央争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项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省财政落实补助经费3850万元,中央、省、州(市)、县(市区)各级下达的合作医疗资金总额达18868万元;20个试点县的所有乡村都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在计划生育方面,认真贯彻《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从6月起,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截至9月叨日,新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03954户,是过去24年累计办证138370户的1.47倍,得到了国务院、国家计生委、国家财政部的肯定和国际社会的赞同。预计今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将降至8.98‰,超额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
加强对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对流域内重点工业污染的监管力度。截至9月底,滇池“十五”计划中的26个项目,已完成3项,占11.54%,已开工实施16项,占61.54%;八大湖泊目标责任书确定的147个项目,已完成15项,占10.2%,在建79项,占53.7%。加快了7个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达标工程进度,实施了22个“酸控区”规划项目,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力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开展环评工作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制止“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
制定了《云南省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土地利用管理力度,突出重点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清理兑现农民征地补偿费难进经营性用地招拍挂、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开展土地专项资金检查,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服务。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0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4100平方公里,占计划的82%;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中的各种关系,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捎个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完成投资4.6亿元,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65亿元,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完成投资0.53亿元。鼓励国内外客商到我省投资开发中小水电资源,目前已签订了47座中小水电开发协议,计划投资113.7亿元,装机规模160多万千瓦,今年新开工近150万千瓦,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加强了《凤氏彝兰》、《打工棚》、《云南映像》、《丽水金沙》等文化“精品”的宣传开发力度,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华文戏剧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树立了云南文化品牌,全省文化建设逐步呈现出持续繁荣和发展的良好态势。
继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工作,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我省9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抓好“兴边富民工程”建设;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和《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宗教工作方面,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查处了多起境外渗透事件和邪教活动,加强了对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培训,完成了全省宗教活动场所的年检工作,取缔了多处基督教非法培训窝点。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开展了“侦破命案”、“打击抢劫、抢夺违法犯罪”、“打击拐卖儿童”、“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和“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1-8月,我省命案破案率居全国首位。禁毒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了“天网”会战系列扫毒行动。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城区、县城镇派出所的改革为重点,加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需要继续抓紧做好的工作
会议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族人民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目前的情况看,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一些指标增长较快,超额完成了计划,总体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可以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但是,我们也要高度重视今年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做好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全省气候异常,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持续时间长,种类多、覆盖面广,洪水、风雹、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灾害的严重程度是历年少见的。截至9月底,全省农作物合计受灾面积达2258.1万亩,其中成灾761.5万亩,绝收167.5万亩;农作物受旱灾604.3万亩;洪涝灾102.8万亩。
(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中央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省经济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政府投资依赖较大、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拉动比重高、消费拉动比重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受宏观调控影响明显。
(三)银行信贷投放明显减慢,筹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今年银行实行了大量收回流动资金贷款和急剧减少工业及投资贷款等措施,信贷投放明显减慢。截至9月底,我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20.36亿元,新增贷款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6.33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78.8%,部分企业反映,筹资难度较大,受资金短缺影响严重。
(四)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价格上涨在扩大相关产业盈利的同时,也加大了生产成本,同时使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有所降低,对一般收入和低收入居民家庭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抓紧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时间,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努力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任务,为明年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