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津政发[1994]41号
一、 办学方向和教育思想 (一)要严格依法治教,保证当地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并完整接受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安排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宗旨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学校能够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培养目标,不断改革教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学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技能。
(四)教育思想端正。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有得力的帮教措施。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率,后进生的转化率要达到规定标准。
(五)学校对校风、学风有明确的要求,并有一定的特色。
二、 德育工作 (六)学校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近代史、现代和国情教育以及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七)学校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队伍和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无违法及严重违纪现象。
各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规定标准。
三、 教学工作 (八)学校工作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管理规范。要有劳动实习基地和科技实验场所。
(九)学校要有健全的教研组织和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考查等都有明确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质量分析。
(十)学校要认真组织好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艺或科技活动,各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不少于80%。每周活动两次,并取得显著成果。
(十一)积极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学校和各学科都有改革和科研课题,要制定实施办法,有阶段报告,有检查交流,人人参与,成果著。
(十二)初中学生的入学率、辍学率、17岁人口的初中教育完成率,要达到国家或本市的要求。
(十三)初中在校学生的各种合格率和毕业年级的学生毕业率、全科合格率要达到国家和市颁标准要求。
四、 体育卫生工作 (十四)学校要认真贯彻体育、卫生两个工作条例,开展好“两课、两操、三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要达到市规定标准。卫生工作要制度化,定期检查身体,要有健康卡片,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五、 学校管理 (十五)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实施《天津市普教系统实行校长负责制方案》,认真贯彻执行市教育局颁布的《天津市农村地区初中、小学常管理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质量分析、工作总结。
(十六)学校要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要有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和教学工作规范。
(十七)学校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严格控制学生流失的若干规定(试行)》(津教字(1990)33号),按市统一要求实行大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及奖惩资料齐全,在校生年巩固率要达到规定标准。
(十八)学校要尽一切努力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力争各年级留级率低于3%。
(十九)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要有专人负责,分类造册,借用建卡,充分利用。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课要开齐、开足,要有实验记录。
六、 领导班子 (二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有事业心,坚持改革,勇于开拓,团结合作,作风正派,以身作则。
(二十一)领导班子成员熟悉教育工作,精通业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必须符合规定学历。
(二十二)领导班子成员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上,并做到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
七、 教师队伍 (二十三)按市教育局规定的编制标准配齐教师,且学科结构合理。
学校对教师有近、远期培训计划,85%以上的任课教师学历达标或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参加继续教育。
(二十四)教师要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自觉做到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潜心钻研教育理论和教材教法,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八、 校舍、设备和经费 (二十五)校舍布局合理,做到美化、绿化、净化。校舍建筑面积和质量符合市规范标准,达到“十室两配套”。“十室”,即教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卫生室(可分设)、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要分设)、语音教室、劳技教室、电化教室(或合班教室),有条件的可设计算机室。“两配套”,即操场、围墙、校门及必要附属房屋配套,劳动实习基地及科技活动场所配套。
(二十六)要按标准配齐仪器设备。国办中学、四轨制以上的乡办中学按国家教委《中学理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配备目录》、《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中的一类标准配备,不足四轨制的学校按二类标准配备。体育器材按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备。劳动技术课教学器材根据我市劳动技术课教材内容,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中的一类标准配备。 (二十七)图书阅览室有报刊30种以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180种以上,在校学生人均藏书20册以上。内容要丰富、健康、适用,并保证每年增加新图书。
(二十八)学校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学生的活动场地和运动场地,操场符合规范要求,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二十九)教育经费有稳定可靠来源,生均公用经费做到逐年增长,能保证学校必要的办公经费的开支。
附:天津市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办学标准
一、办学方向和教育思想
(一)严格依法治教,保证当地适龄儿童依法全部入学,并完整接受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
(二)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安排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三)学校能够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培养目标,不断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学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技能。
(四)教育思想端正。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有得力的帮助措施。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率、后进生的转化率要达到规定标准。
(五)学校对校风、教风、学风有明确的要求,并有一定的特色。
二、德育工作
(六)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队伍和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无违法和严重违纪现象,各年级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市规定要求。
(七)学校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采用方法要生动活泼,内容要丰富多彩,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教学工作
(八)学校工作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中心小学和完小要有劳动实习基地和科技实验场所。认真执行《天津市农村地区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做到教学管理规范化。
(九)学校要有健全的教研组织和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考查等都有明确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质量分析。
(十)学校要认真上好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艺或科技活动。各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不少于80%,每周活动二次,并取得显著成果。
(十一)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着力改革教法、学法和考法,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各学科都要有改革和科研课题。要制定实施方案,有阶段报告,有检查交流,人人参与,成果显著。
(十二)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要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十三)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各年级升级率达98%以上,所有学科及格率达95%以上。
四、体育卫生工作
(十四)学校要认真贯彻体育、卫生两个工作条例,开展好“两课、两操、三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要达到规定标准。卫生工作制度化,定期检查身体,要有健康卡片,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五、学校管理
(十五)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天津市普教系统实行校长负责制方案》、《天津市农村地区初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质量分析、工作总结。
(十六)学校对各处室、各班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要有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和教学工作规范。
(十七)学校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严格控制学生流失的若干规定(试行)》(津教字(1990)33号),按市统一要求实行大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及奖惩资料齐全。
(十八)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要有专人负责,分类造册,借用建卡,充分利用。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课要开齐、开足,要有实验记录。
六、领导班子
(十九)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有事业心,坚持改革,勇于开拓,团结合作,作风正派,以身作则。
(二十)领导班子成员熟悉教育工作,精通业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必须符合规定学历,没有达到规定学历的干部要经过培训、进修达到相应学历水平。
(二十一)领导班子成员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上,并做到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
七、教师队伍
(二十二)按市教育局规定的编制标准配齐教师,且学科结构合理。
学校对教师有近、远期培训计划。95%以上的任课教师学历达标或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参加继续教育。
(二十三)教师要有较高的师德素养,自觉做到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并能潜心钻研教育理论和教材教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八、校舍、设备和经费
(二十四)校舍布局合理,做到美化、绿化、净化,校舍建筑面积和质量符合规范标准。乡(镇)中心小学和区(县)直属小学要达到“十室两配套”。“十室”,即教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实验室、体育卫生室(可分设)、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化教室、语音教室、劳动科技活动室,有条件的可设计算机教育。“两配套”,即操场、围墙、校门和附属用房要配套,劳动教育基地配套。四个年级四个班以上的村办小学要做到“六室一配套”。“六室”,即教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实验室、体育卫生室、音美电教综合教室。“一配套”,即操场、围墙、校门配套。教学点做到教室、办公室、操场、围墙、校门配套。
(二十五)要按标准配齐仪器设备。中心小学和二轨制以上的完小按国家教委制定的有关小学数学、自然常识、电教、音乐、美术、劳动课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的一类标准配备。村办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体育器材按《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备。教学点有满足教学和必要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文体器材。
(二十六)中心小学图书阅览室有报刊20种以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70种以上。村办小学有报刊8种以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40种以上。在校学生人均藏书16册以上。内容要丰富、健康、适用,并保证每年增加新图书。
(二十七)学校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学生的活动场地和运动场地,操场符合规范要求,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二十八)教育经费有稳定可靠来源,生均公用经费做到逐年增长,能保证学校必要办公经费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