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06-2015年上海肠道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8-10 生效日期: 2006-08-10
发布部门: 上海市卫生局
发布文号:
区(县)卫生局、浦东新区社发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做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卫生部日前下发《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107号,以下简称《通知》),现转发给你们。
  我局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市情况,组织制订了《2006-2015年上海肠道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局
二○○六年八月十日
2006-2015年上海肠道寄生虫病防治规划   一、防治现状
  肠道寄生虫病(指除了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以外的其他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2004年全国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亿人。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21.38%,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另外,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14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825万儿童感染土源性线虫。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报告中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受损,极易引发其它疾患”。寄生虫感染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80年代韩国的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包虫病、黑热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阻碍农牧民脱贫致富,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肝吸虫病、带绦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曾经也饱受寄生虫病的危害,1956年的调查表明,人群的感染率高达66%。1988~1992年上海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显示,共查见11种寄生虫,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达45.7%,部分乡镇的感染率高达9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饮用水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据2002年抽样调查的结果,本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65%,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和90年代韩国的感染水平。近期监测结果,人群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又有所下降。尽管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应指出,在抽查的区(县)中,部分区(县)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依然较高,蔬菜样本中仍有约3%携带虫卵。
  为保障本市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结合全国和本市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的现状和防治需求,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确保本市肠道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和指标
  (一)目标
  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到2010年底低于2%,到2015年底低于1%。
  (二)工作指标
  1.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简称“人群驱虫覆盖率”)
  (1)到2010年底,以区(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人群驱虫覆盖率达到60%以上。
  (2)到2015年底,以区(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人群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1)到2010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
  (2)到2015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
  3.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
  (1)到2010年底,以区(县)为单位,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到2015年底,以区(县)为单位,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5%以上。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合格率
  (1)到2010年底,对流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治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到2015年底,对流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治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策略和措施
  要采取药物驱虫、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防治策略。
  按照有关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和知情自愿的原则,在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大于50%的地区,对3岁以上居民进行规范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为10%~50%的地区,对农民和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规范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低于10%的地区,通过健康教育鼓励群众自愿检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赤足下田耕作”为重点,广泛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在肝吸虫流行区,对感染率高于40%的重点流行地区,对3岁以上居民进行规范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为10%~40%的流行区,可根据情况对青壮年等重点人群进行选择性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低于10%的地区,通过健康教育鼓励群众自愿检查,对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以提倡不食“鱼生”为重点,广泛宣传肝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逐步养成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的饮食习惯。与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餐饮加工,减少餐桌污染,确保饮食卫生和安全。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防止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进入鱼塘。
  在带绦虫和囊虫病的流行区,对有生食、半生食肉类食品习惯的重点人群进行选择性驱绦虫治疗,及时查治囊虫病人,对从事食品或餐饮加工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以提倡“不生食、半生食肉类食品和不食病猪肉”为重点,广泛宣传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肉产品检疫,杜绝病畜肉上市。大力推广农村卫生改厕,提倡“生猪圈养”,加强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区(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将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本地区防治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有计划地开展防治工作。区(县)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各职能分工,加强配合,做好相关防治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经费保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要根据防治规划的要求和本地防治工作的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同级财政根据需要合理安排防治工作经费。
  市和区(县)财政应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同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三)技术保障
  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和改进寄生虫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寄生虫病防治水平;研究制定防治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好技术储备工作,以备各种新的或再现寄生虫病的发生。
  加强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六、考核与评价
  (一)监督检查
  市和区(县)卫生局根据“科学、定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予以通报。
  (二)执行评估
  市卫生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应的阶段目标和策略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4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