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渭北农村受灾窑洞调查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0-31 生效日期: 2003-10-31
发布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陕政办发[2003]9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10月份以来,我省大部分地方再次普降中到大雨,引发新的灾情。这次新灾主要发生在延安以南、渭北广大地区以及关中农村,受灾户多为住房条件差的贫困户,而且危房(窑洞)的险情随着时间和气候的变化仍在进一步发展。为了切实帮助各地做好救灾工作,省政府责成省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深入灾区,现场调查后,提出了灾害成因,与符合实际的应对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建设厅《关于渭北农村受灾窑洞调查报告》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关于渭北农村受灾窑洞调查报告 
 
  根据省政府指示,我厅抽调有关质量监督机构、勘察、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两个专家组,在渭南市建设局、规划局及各县建设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于2003年10月21—23日对渭北地区的澄城、合阳、白水三个重灾县的农村受灾窑洞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调查资料,从技术角度对灾害的成因和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渭北农村窑洞特点及灾害概况 
  渭北地区窑洞建筑冬暖夏凉,就地取材,经济实用,且比较适合渭北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作为居住建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前多为沿山或沟坡建造的土窑,近几十年新建的多为砖拱窑洞,一般以户为一个建造单元(2—3孔窑洞)。近年来,由于集中搬迁的原因,也有数家农户相连成排建窑的情况。新建砖拱窑洞跨度一般为4米,进深9—10米左右。基本采用黄泥砌筑120毫米厚砖拱,窑顶以上覆盖0.5—1.0米厚黄土,分层碾压后与砖拱自然形成组合拱结构。侧帮墙一般采用1.5—2.0米厚土墙,前后墙基本采用土墙,也有少量砖墙。此种窑洞适合于干旱少雨气候条件。今年以来,渭北地区阴雨连绵,特别是8月下旬以来,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降雨量约为往年同期的五倍左右,造成了大范围、大面积土窑整体倒塌,即使未倒塌的窑洞也大量出现窑顶渗水,砖拱裂缝变形,前、后墙体下陷、倒塌或外闪及溜背、溜帮等现象而形成危窑。部分村庄地下因属煤矿采空区而出现地基下陷,造成窑洞拱脚出现裂缝,更增加了窑洞的安全隐患。 
  二、窑洞倒塌破坏原因分析 
  经过实地考查、分析研究和承载力验算,我们初步认为窑洞倒塌破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窑顶填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含水量一般在10%左右,雨水浸泡后达到饱和状态,土的重量增加约50%,荷载加大,土的抗剪强度基本丧失,组合拱失效,原组合拱土体变为荷载加在砖拱上,使砖拱脚(肩)变形、失稳、剪压破坏,造成拱顶坍塌。因其为脆性破坏,故坍塌前无明显征兆。 
  2、因排水不畅,地基湿陷,窑顶土受雨浸泡,引起侧帮墙体滑塌,抗水平推力减弱,砖拱两侧压力失衡,拱体变形,砖拱失效而倒塌。 
  数孔或十多孔成排窑洞,由于其中一孔窑洞倒塌,也会因同样原因引发整排窑洞倒塌。澄城县交道镇中学成排窑洞倒塌,就属这种破坏情况。 
  3、渭北地区土质一般为Ⅲ—Ⅳ级湿陷性黄土,而且一些地方窑洞下为煤矿采空区,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地基土不均匀沉降,砖拱对拱脚变形敏感,导致供结构破坏,窑洞倒塌。 
  4、以上三种情况的综合作用,导致窑洞倒塌破坏。 
  5、窑顶填土浸水饱和后,对前、后墙体的侧压力增大,导致墙体外闪或倒塌。 
  6、由于室外排水不畅,前、后墙体地基浸水沉陷,导致墙体外闪、下陷或倒塌。 
  三、灾害应对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核实窑洞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情况,对确实位于山(土)体滑坡或地下来空区等地质灾害威胁地段的窑洞建筑,应尽早规划搬迁。 
  2、出现砖拱顶沿母线或拱肩裂缝,或拱曲面明显变形,或拱脚明显位移现象的窑洞,应视为危窑。人员必须全面撤离,列入拆除重建范围。 
  3、未出现上述现象的窑洞,因砖拱上部覆土浸水饱和,组合拱失效,可以认为也已成为“危窑”。原则上在砖拱上部覆土中下部含水量降至15%以下前,暂不能居住,定名为“过度期危窑”。虽不能定为危窑,但前、后墙体外闪或倒塌的窑洞,也应划为“过度期危窑”。对“过度期危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人员撤出,暂停使用,至少经过一冬一春的认真观察; 
  (2)晴天晾晒窑顶面,促使窑顶覆土水分尽快挥发; 
  (3)雨(雪)天应采取防水措施,避免雨(雪)水再次浸入窑顶; 
  (4)保证室外排水顺畅,避免积水浸泡窑洞地基; 
  (5)冬季应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生火,保持室内温度,预防和减少冻融对窑顶结构的破坏; 
  (6)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窑顶土体逐渐恢复正常含水量,确实排除安全隐患后方可考虑投入使用。在正式使用前,应对窑洞进行全面检修,特别要注意做好窑顶的防水措施和窑洞周边的排水。 
  4、从建筑结构角度讲,此种组合拱窑洞砖供薄弱,对变形的影响十分敏感,结构性能极差,在遭受连阴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后极易失去承载能力。因此,我们建议逐步淘汰此类结构类型的窑洞建筑,代之以结构性能相对较好的砖混结构或正规设计的其他结构类型的拱窑,从根本上解决防灾问题。 
  5、除窑洞外,我们对土木建筑的破坏情况也进行了考察。鉴于此类建筑不具有渭北窑洞那样典型的破坏特征,建议按一般危房进行鉴定处理。 
 
 
省建设厅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9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