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农办农[2012]6号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甘肃省(区、市)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目前,春季田管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针对今年冬小麦苗情长势特点,特别是部分地区麦田旺长比例较大的情况,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在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和认真总结近几年冬小麦抗灾夺丰收经验的基础上,分区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现将《2012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二〇一二年二月三日
2012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去年冬小麦播种播期集中,规范化播种技术落实较好,播种质量较高,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出苗整齐,苗全苗匀,群体充足,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主要特点是:一是苗情长势好。总体看,主产区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增加,三类苗比例减少,群体充足。二是土壤墒情足。去年9月以来,主产区降雨较多,土壤墒情较好,对小麦出苗、分蘖较为有利,特别是12月初普降雨雪,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三是旺苗比例大。由于冬前积温偏高,光照偏少,导致部分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的地块出现旺长现象。四是病虫草害发生重。越冬前土壤墒情较好,气温适宜偏高,利于杂草萌发及病虫害的发生。部分地区出现金针虫等苗期虫害,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稻茬小麦,杂草滋生,密度较大。
小麦越冬之后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小麦春季管理的主要时期,是促弱苗转壮、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控旺苗稳长保蘖,促弱苗长根增蘖,强化起身拔节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防控病虫草害,夺取小麦丰收。
一、华北、黄淮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华北、黄淮麦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等地。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秋种基础好,土壤墒情适宜,目前苗情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但也存在着旺长面积大、麦田杂草多、病虫害越冬基数大、苗情复杂等不利因素。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镇压控旺、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镇压划锄,控旺转壮,提墒保墒。
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对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麦田镇压,可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移,保墒抗旱。
虽然去年秋季降水量大,目前麦田墒情普遍较好,但开春以后,随着温度升高,土壤蒸发量加大,且“春雨贵如油”,降水量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为了预防春季干旱,千方百计保住地下墒非常关键。要及早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为中后期麦田管理争得主动。尤其是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要将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措施来抓。另外,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划锄时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划锄效果。
(二)促控结合,肥水运筹,管好水浇麦田。
华北和黄淮麦区水浇麦田墒情、苗情、土壤供肥能力差异较大,春季肥水管理一定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春季管理应该先管三类麦田,再管二类麦田,后管一类麦田;对于旺苗,首先要在返青期镇压控旺,然后根据群体大小在起身期或拔节期施肥浇水。
1.以控为主,抓好旺长苗管理。旺长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以后,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和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以控为主。一是返青期镇压,这是控制旺苗生长,使其转化为壮苗的最有效的措施,今年麦田旺苗面积大,一定要抓好返青期镇压。二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防止后期倒伏。三是根据群体大小进行旺苗的肥水管理。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2.以促为主,抓好三类苗管理。三类麦田返青始期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中期进行,施肥浇水,提高穗粒数。黄淮麦区南部的苏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区域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应在春季降水时趁雨追施返青肥。
3.促控结合,抓好二类苗管理。二类麦田返青始期亩总茎数45万-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万-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黄淮麦区南部的苏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区域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应在春季降水时趁雨追施起身肥。
4.控促结合,抓好一类苗管理。一类麦田地力水平较高,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60万-80万,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黄淮麦区南部的苏北、皖北和河南中部及南部区域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应在春季降水时趁雨追施拔节肥。
(三)镇压提墒,趁雨追肥,管好旱地麦。
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管理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镇压后,土壤中毛细管形成,深层的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至上层土壤,有利于滋润根系生长,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同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铵。
(四)防控病虫,化学除草,抓好综合防治。
春季病虫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各地植保部门要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及时防治。由于冬前气温高,降雨多,杂草发生程度重,冬前化学除草面积较小,应强化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各地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民选用正确的药剂、喷药浓度和喷药时间。
(五)关注天气,提前应对,预防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华北和黄淮麦区早春常发灾害。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因此,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还有小麦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因此,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发,提高小分蘖的成穗率,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及时中耕,蓄水提温,促进根系发育,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沿长江区域的麦田。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苗情总体良好,安徽、湖北稻茬小麦长势均衡,群体适宜;江苏晚播稻茬小麦面积较大,但是由于播种至越冬期气温偏高,特别是11月份气温显著高于常年,土壤墒情充足,促进了晚播稻茬麦田弱苗转化升级,目前苗情与常年一致。本麦区春季小麦管理必须抓住早春小麦返青期,因苗制宜进行分类管理,控旺苗转壮、促弱苗升级;重点施好拔节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清沟沥墒。
(一)施好壮蘖肥,促弱转壮。
对于基肥施用量不足、又未及时施用苗肥,群体过小并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返青后及早亩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促进弱苗转壮、春季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对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并增加尿素促僵苗转化。对于目前还是一个叶片的晚播独秆小麦,只要基本苗足(每亩25万左右),应控制苗肥施氮量,重施拔节肥即可。对于晚播苗弱、基本苗又偏少的麦田,要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促进苗情转化。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旱地麦田和稻茬麦田中,墒情差的地块,也应在返青期追肥浇水,抗旱促苗壮。
(二)重施拔节肥,壮秆大穗。
大面积生产中,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一般亩施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各7-10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不施肥,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麦田,可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三)清沟沥墒,防御渍害。
拔节至孕穗期,小麦需水量虽然增加,但此期长江中下游麦区降水量开始增多,防御渍害尤为重要。在小麦拔节以前,对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及时开好麦田三沟,并要求开沟泥土均匀散开,不损伤麦苗。已开好沟的麦田,出现部分坍塌,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畅通,以有效降低春季小麦次生根发生期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春季次生根发生,为后期增粒、增重创造条件。对发生渍害的黄僵苗,拔节肥提前追施并应适当增加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促进苗情转化。
(四)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早春气候多变、低温寒潮、春霜冻害时有发生,特别是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0℃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冻害,植株幼穗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至孕穗期的麦田,最易受冻,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对产量影响越大。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发生2-3天后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需增加尿素2-3公斤,上限值也不宜超过15公斤,可以争取受冻轻的分蘖和后发生的高位分蘖成穗,以减少产量损失。
(五)防病治虫,化学除草。
重点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2011年,秋季本区化学除草的面积较小,春季化学除草尤为重要,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同时,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三、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西北麦区包括山西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甘肃、新疆等地,旱地小麦面积较大。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秋季雨水较多,墒情适宜,10月份和11月份气温偏高,冬前苗情好,壮苗比例大;由于播种期雨水较多,播期拉长,形成部分晚播弱苗。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季节性干旱和土壤贫瘠,尤其是春季干旱。春季麦田管理要以保墒、提墒为重点,辅之顶凌期趁墒追肥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确保旱地小麦稳产高产。
(一)顶凌耙耱,保墒提墒。
顶凌耙耱是旱地小麦保墒的一项重要措施。“春耙麦梳头,麦苗绿油油”。顶凌耙耱能松土,切断毛细管,使地表形成干土隔离层,从而有效地保住土壤水分,特别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同时耙耱还有清除枯叶、杀伤杂草的作用。各类麦田都进行顶凌耙耱蓄好墒,保住水,建立丰产苗架。
(二)顶凌追肥,促弱转壮。
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弱苗麦田,可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每亩4-5公斤尿素,或顺垄沟灌稀茅粪,促其尽快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防止旺长,可在起身至拔节期借雨酌情追肥。
(三)碾压提墒,预防倒伏。
早春小麦返青前后碾压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并能抑制小麦主茎旺长。“三月里的磙子,提水的桶子”。碾压麦田可压碎土块,弥合裂缝,沉实土壤,减少蒸发,提墒保墒。对部分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而生长过旺、后期有倒伏危险的麦田,于起身期碾压,是一项有效的控旺防倒措施。碾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镇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目的。应注意碾压的时间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切忌在寒冷地湿的早晨进行,因此时麦苗脆弱,容易压折假茎和损伤叶片。
(四)划锄松土,除草增温。
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封行前锄一遍麦田,能消灭杂草、松土保墒、提高地温。“锄头底下有水、有火、有气”。据测定,春季早锄地比晚锄地的麦田耕层土壤含水量高4.1%,比不锄地的高5.3%;3-5厘米地温比不中耕的提高1.5℃左右。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播麦田、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播种过深的麦田,返青后要及时清垄和退土清棵,使分蘖节变浅,以利提温、发根、增蘖;对于旺苗麦田,应在起身期适当深锄断根,控旺长苗,减少无效分蘖,促根下扎,变旺苗为壮苗。
(五)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参考华北、黄淮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六)防治病虫,化学除草。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七)护膜护苗,严防啃青。
山西和甘肃地膜覆盖的面积较大,春季风大,如果地膜覆盖不严,就达不到保墒的目的。发现覆盖不严的地膜要及时压土盖严。春季畜禽啃青将严重影响小麦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造成减产,严防春季畜禽啃青。
四、西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基本苗充足,分布较匀,土壤墒情适宜,长势良好;杂草发生较重;气温偏高,部分麦田苗旺。春季小麦管理要控旺促弱,防治病虫草害,防御渍害。
(一)控旺转壮,施好拔节肥,管好稻茬小麦。
对于旺长稻茬小麦,应以“控”为主。一是小麦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以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控制倒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生育进程,避免在遭遇低温冷冻天气时遭到严重危害。二是推迟灌水追肥。稻茬小麦一般在拔节初期灌水追肥。对于旺苗,推迟到拔节中后期进行。
(二)开沟追肥,促弱转壮,管好丘陵旱地小麦。
播期较晚的丘陵旱地小麦,叶龄较小,普遍在4叶1心,通过肥水管理不仅可以增加分蘖,使其在拔节时群体数量充足,而且还能促进穗分化,争取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目前土壤比较湿润,应尽快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追肥,亩施5-10公斤尿素或纯氮量与之相近的碳铵或磷铵等速效肥料。如果土壤偏旱,可将肥料对粪水或清水浇施。
(三)早查早治,防治病虫草害。
对于条锈病,当前正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趁大面积还没有发病,及时防治出现中心病团(病株)的点和片。2月至3月中下旬,对发病田块进行喷药防治,控制病害,以防出现大流行。4月份,小麦进入扬花灌浆阶段,应对病情较重的田块进行喷药防治,确保植株和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阶段春雨较多,易感染赤霉病危害,应在扬花期做好防治工作。要重视丘陵旱地小麦的白粉病防治。对于蚜虫,应加强监测并及时发布区域性发生发展动态,加大技术指导和统防统治力度。
(四)沟系配套,防御渍害。
平原和丘陵的稻茬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害,特别是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若土壤过湿,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减弱,严重田块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