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2011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3-10 生效日期: 2011-03-10
发布部门: 农业部
发布文号: 农技办[2011]13号
  草地螟是具有突发性、迁移性和毁灭性的重大害虫,严重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农牧业生产安全。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1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农牧交错区局部有偏重以上发生的态势。为做好草地螟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其大规模暴发成灾,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确保常发区农田不成灾、不扩散,偶发区农田不造成严重危害。重发生区控制幼虫大规模群集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中低密度区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

  二、防控策略

  密切监测虫源地发生发展态势,抓住防治关键期,实行分区治理。以幼虫防治为重点,成虫诱杀为补充;加强农田周边公共地带应急防治,打好“阻击外地虫源、控制本地虫源和及时围歼暴发区”三个战役。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越冬代成虫重点防控区域:内蒙古西部、河北山西北部,辽宁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部等北方部分农区及农牧交错区。

  幼虫重点防控区域: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西部等区域。

  (二)主要防治技术

  生态调控持续治理技术:对越冬区,实行秋耕冬灌春耙,破坏越冬场所。种植乔麦、糜、黍等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达到可持续治理。

  灯光诱杀成虫技术:在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外来虫源降落地,提前安装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工具,及时诱杀草地螟成虫,减少虫源基数。灯应安置在视线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蜜源植物较丰富的场所。安灯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开渠挖沟和喷施药带阻止幼虫迁移技术:草地螟严重发生区域,防止幼虫从草原、荒地、林带等交界处以及退化草场向农田迁移,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

  中耕除草灭卵控害技术:对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马铃薯等,于产卵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喜食性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于产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处理。要注意清除藜科和蓼科等主要杂草,同时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避免幼虫集中向农作物转移为害。

  四、专业化防治主推技术

  掌握在幼虫3龄前关键防治期(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组织专业防治队开展统防统治。对严重发生区要采取药带隔离和应急防治集中歼灭;对幼虫分布不均匀的地块,及时进行挑治。同时,要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宜选用高效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或苦参碱等生物源农药喷雾防治。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8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