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0-11-25 生效日期: 1970-01-01
发布部门: 苏州市政府
发布文号: 苏府[2010]16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府〔2010〕164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

  (2010~2012年)

  


  根据《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全市加快转型升级现场交流推进会精神,围绕“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要求,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计划(2010~2012年)。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按照“跨越发展、三年翻番”的要求,全力推进以 纳米技术研发应用和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龙头的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和强化产业链关键节点,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载体建 设,着力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首位的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着力推进人才、政策等要素聚集,努力营造并充分发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 优势富集效应,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全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最强大的增长极,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三区三城”和“两个率先”目标打下坚实基 础。

  二、发展领域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确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领域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江苏省确定的六大新兴产业是:新 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根据国家和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苏州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当前 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光伏装备和太阳能利用;风能发电装备及应用;生物质能源装备及应用;核电装备;高效大容量蓄电装备及应用;新能源汽车等。

  (二)新材料产业。包括:纳米材料及产品、半导体材料、光学玻璃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人造纤维制造;新型化工材料;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天航空材料;微电子材料等 。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造;生物工业产品制造;生物农业产品制造;生物环保产品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制造等。

  (四)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装备制造;节能产品制造;节能服务;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

  (五)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包括:软件业;服务外包。

  (六)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包括:智能电网装备;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及运营服务等。

  (七)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关键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模组制造;新型平板电视。

  (八)高端装备制造。包括: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型工程机械和成套特种设备制造;精密数控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

  三、发展目标

  (一)规模倍增发展。2010~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比2009年翻一番,总量超过10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出总量的比重达到35%,全面达标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新兴产业占比要求。

   (二) 产业链基本完善。培育20条新兴产业产业链,并推进形成产业联盟。包括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化学药 品、医疗器械、高性能人造纤维、纳米技术应用、节能环保装备、新光源、功能陶瓷、新型金属材料、微电子材料及产品、物联网设备、精密数控装备(机器人)、 航空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
(三) 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12年,拥有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约240家。其中,营业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160家,营业收入30~50亿 元的企业近40家,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约4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约15家)。

  (四)新兴产业聚集 区初具规模。培育30个以上市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和8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加大力度扶持30个面向全市新兴产业基地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推动 产业基地真正成为我市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大载体。如张家港新能源(锂电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常熟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源、新材料、新医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基地,太仓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环保产业基地,昆山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医药(小核酸)、新材料、物联 网、机器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吴江新材料、新能源、节能装备和环保产业基地,吴中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基地,相城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基地,苏州工 业园区纳米新材料、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苏州高新区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

   (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兴产业领域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比重达38%,突破 100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抓好100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培育1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推进高技术优势产业实现 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重大专用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核心部件或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新能源产业。

   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900亿元,年均增长50%。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实施政府示范工 程,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扶持光伏工程建设公司发展等途径,支持企业抢占国内外市场,以市场拓展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阿特斯三期、旺能、强生、奥特斯 维、昊诚光电、保利协鑫、茂迪新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产能力争突破5千兆瓦,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超过500亿 元,居全省、全国前列。

  在风电装备产业领域,大力扶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控制系统、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生产企业发展,加快推进 能健电气、华众长征、特谱风能、华风风电二期、天顺风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风电整机产能力争达到1600兆瓦, 风能产业产值超过180亿元,居全省前列。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以苏州列入国家“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加快新能源 客车示范和推广使用,重点在全市公交系统率先开展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控系统、氢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重点突破 高效大容量储能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加快推进苏州金龙和苏州海格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张家港牡丹、友谊汽车公司、常熟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和奇瑞 量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新材料产业。

   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支撑,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器件、高性能人造纤维、高性能炭 纤维和陶瓷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关联度较高的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二期、苏州纳米城 和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纳米技术孵化基地等重大载体和项目建设。到2012年,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2100亿元,年均增长18%。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以化学制药总量提升为产业快速扩张的突破口,密切追踪国际医药市场发展动态,重点选择专利保护期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畅销药品,抓紧仿制研发,通过自主研 制和国际合作、合资等多种途径,缩短与世界领先技术间的差距,力争实现“首仿”,加快推进现代中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充分发挥中科院苏州 纳米所、苏州医工所等高端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作用和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高新区新药创制中心、昆山小核酸基地、吴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张家港市生物医药公共 技术服务平台等载体作用,重点推动前端研发及其成果在本地的产业化进程,大力扶持后端检验检测、物流、服务外包、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加快推进医工所产业 化基地、昭衍、吴中生命科学园、国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超过400亿元。
(四)节能环保产业。

  以中新生态科技城、中节能苏州环保产业园、苏州国家高新环保产业园和光大静脉产业园为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和集约 发展。重点发展节能技术与装备、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纳米环保新材料、空气净化技术与装备、环境监测仪器和环境服务以及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等资源综合利用产 业;加快推进聚灿光电和达亮电子led芯片、昆山提维西节能led照明、欧普节能照明、苏州膜华科技膜技术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的实施进度。到2012年,节 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900亿元,年均增长28%。

  (五)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

  重点发展数据库、应用软件、 数字内容等软件产品以及saas等云计算软件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动漫创意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外包等五大外包服务,形成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群。加快推进昆山花桥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工业园区国科综合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到2012年,软件 和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860亿元和14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32%。

  (六)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

   在智能电网及其装备产业领域,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制造和集成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唯一或领先高技术企业,占领智能电网高新技 术制高点,使苏州成为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帮助企业积极与国家五大电力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力争使企业能参与行业标准制 定、获得行业主流技术及产品检测、认证资质,同时大力推进电能服务业发展,重点培育吴江的光纤、电力光纤复合电缆及紧凑型输电线产业集聚区,加快苏州电器 科学研究院二期、亨通光电海底光缆、张家港天威五洲变压器、吴江变压器厂超高压变压器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市智能电网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650 亿,年均增长达到26%。

  积极引进和设立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传感器 件、融合通讯等领域形成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全力打造昆山周庄的传感器件和工业园区的通信及集成电路两大传感网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特色化应用与服务能 力,以物联网示范应用为引导,打造和提升苏州物联网产业系统集成服务的能力和品牌,抢占产业高端。到2012年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550亿元,年均 增长 19%。

  (七)新型平板显示产业。

  加快推进龙飞光电、三星电子高世代液晶显示、彩虹玻璃基板、旭硝子玻璃 基板、康佳二期、同维电子等项目建设。其中在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和材料产业领域,围绕高世代tft-lcd,主攻纳米光电子材料、关键元器件和制造设备、测 试仪器等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在技术工艺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完善并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现有产业联盟的作用,建设国际先进、国内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研 发基地、生产基地、产品扩散基地和人才基地。到2012年,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2%。

  (八)高端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重大特种装备,如煤(油)化工成套装备、大型掘进机、盾构机、石油采炼和海洋工程设备等;积极推动精密数控装备制 造业发展,如多轴联动数控机床、自动化纺机设备和精密数控机械装备、机器人及微纳制造等;大力扶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如航空、造船海上作业平台和轨 道交通设备等。到2012年,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总量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27%。

  五、推进措施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平台和打造聚才大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狠抓项目推进,强化大项目的引进、实施。牢牢抓住在建项目,以大项目为重点,加大服务和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张家港彩虹玻璃基板项目、常熟苏南重工 大型锻件项目、常熟奇瑞量子汽车项目和丰田汽车研发中心项目、太仓奥特斯维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和昊诚光电项目、昆山龙飞高世代tft-lcd项目、吴江强 生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吴中区苏州电科院二期建设项目、相城区华铜铜铝复合排项目、工业园区聚灿光电led光源芯片项目和三星电子高世代液晶显示生产线 项目、高新区特谱风能风力发电整机项目和阿特斯三期项目等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10年内有20个项目竣工投产。建立重大 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重大项目协调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构筑服务高地。狠狠盯住在谈项目,不断巩固和扩大招商成果,做到紧咬项目不放松。加快 推进工业园区的三星高世代线等项目的进度,力争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实效。同时,要加大对新兴产业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型、基地型项目以及具有完善和 延伸产业链功能的配套项目的招商选资、择商引智工作力度。
(二)狠抓载体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载体是项目落地建设的基础,是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各地应围绕《苏州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深化市域空间“四沿”发展战略,在“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轴三带”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的转型升级。按照“东融上海、西育太湖、优 化沿江、提升两轴”的总体设想,充分发挥各地的产业基础条件、产业链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开发格 局,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基地。以昆山光电产业园规划、建设和招商等工作的系统推进为示范,根据各地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规 划建设全市30个市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和8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度,营造基础设施、科研开发、公共服务、政策支撑的 综合优势,力争到2012年形成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狠抓产业链完善,重点培育龙头骨干大企业。各 地要紧紧盯住国际国内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加大对产业链的研究和规划。注重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主导产品、领军人才和团队为核心,加大力度,不断完善产业 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各级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加大作为能力,重点推动组建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太阳能光伏、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 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电网、风电装备、纳米技术应用等10个新兴产业企业联盟,推动上下游企业的联合,重点打通物联网产业链的两大核心环节--传 感器件与通信及集成电路,增强产业整体配套能力,抢占制高点,增强话语权,提升竞争力。

  (四)狠抓政产学研联合,形成创新创业人才集 聚区。各地要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主导产品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为重心,加大新兴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强政产学研的联合,更广泛地与国际国内研究机 构、高等院校和高级专业人才团队加强合作,构建符合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个性化、针对性、实用性的产学研支撑体系,建立以用为重的“柔性引才”机制,推动全球 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新兴产业服务。同时,制定并落实高层次人才优待办法,吸引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五)狠抓政策倾斜,构建大产业发展环境。在推动转型升级进程中,各种政策资源要素要向新兴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基地和园区倾斜,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迅速成为我市的支柱大产业。其中,市级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60%以上将用于支持市区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优化升级、重大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项目,各地转型升级等财政专项资金也应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在充分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同时,积极创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扩大对新兴 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各地要大力发展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风投、创投、小额担保公司,着力研究解决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规模化以 及扩大市场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充分运用股权投资、上市等多种手段、集中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对国家、省和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新 兴产业发展政策都要集中力量争取。同时,要大力营造新兴产业发展的氛围,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六、任务分解

  
目标任务
全市
张家港
常熟
太仓
昆山
吴江
吴中
相城
工业园区
高新区
产值
(亿元)
2010
6500
650
600
500
1450
770
260
170
1400
700
2011
8000
800
750
620
1800
950
300
200
1700
880
2012
10000
1000
960
800
2200
1200
380
260
2100
1100
完成
投资
(亿元)
2010
465
80
50
55
90
70
30
20
50
20
2011
750
120
70
70
130
120
50
50
80
60
2012
910
140
90
90
140
140
70
70
90
80
产业集聚
载体
(累计,个)
2010
20
2
2
2
2
2
2
1
5
2
2011
30
3
3
3
3
3
3
2
6
4
2012
40
4
3
4
5
4
4
3
7
6
公共服务平台
(累计,个)
2010
30
1
2
1
2
1
1
1
20
1
2011
40
2
4
2
2
2
2
1
23
2
2012
50
3
5
3
3
3
3
2
25
3
拥有年产值10~30亿 企业
(家)
2010
100
9
11
6
26
10
5
4
21
7
2011
126
13
14
9
29
12
7
6
25
10
2012
162
17
18
13
33
16
11
9
30
14
拥有年产值30 ~50亿 企业
(家)
2010
24
3
4
3
5
2
1
 
3
3
2011
30
4
5
4
6
3
1
 
4
3
2012
39
5
6
5
7
4
2
1
5
4
拥有年产值50亿以上企业
(家)
2010
26
2
1
2
5
6
 
1
5
4
2011
32
3
2
3
6
7
 
1
6
4
2012
41
4
3
4
7
8
1
2
7
5


  

  附件

  2010~2012年苏州市新兴产业规划目标表

  
类别
2012年产值(亿元)
2010到2012年均增长 (%)
全市八大新兴产业
10000
25
1
新能源
900
50
其中
风电装备
180
40
太阳能光伏
500
71
新能源汽车
100
20
其他
120
30
2
新型平板显示
3000
22
3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400
16
4
智能电网和物联网
1200
23
其中
智能电网
650
26
物联网
550
19
5
新材料
2100
18
6
节能环保
900
28
7
高端装备制造
1000
27
8
软件和服务外包
1000
21
其中
软件产业(含嵌入式)
860
20
服务外包产业(离岸执行额)
140
32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0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