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杭卫发〔2009〕261号
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市属和直管医疗机构:
为构建与完善杭州市国际旅游医疗救助体系,确保杭州市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顺利实施,我局制定了《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行动医疗救助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浙江省杭州市卫生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行动医疗救助方案
为了确保杭州市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的顺利实施,构建与完善杭州市国际旅游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杭州在国际旅游业的地位与品牌,结合目前杭州市医疗资源和运行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体系
(一)医疗救助领导体系
分别由杭州市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杭州市各区、县(市)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各相关或定点医院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市急救中心和分中心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全市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工作的领导、协调,提出医疗救助指导意见,检查落实各项医疗救助工作。
1、杭州市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
组 长:陈卫强
副组长:滕建荣
组 员:金 伟、蔡兆斌及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
2、杭州市各区、县(市)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
组 长:滕建荣
副组长:金 伟
组 员:蔡兆斌及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
3、各相关或定点医院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
由各单位分管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
4、市急救中心和分中心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领导小组
组 长:蔡兆斌
副组长:方达峰、葛建华、张军根
组员由各分中心主任或指挥中心主任承担。
(二)医疗救助专家体系
分别由杭州市医疗救助专家组、各区、县(市)医疗救助专家组组成。
1、杭州市医疗救助专家组。由杭州市市级医疗机构临床与院前急救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主要承担全市医疗救助骨干培训、会诊、转送、演练等技术指导,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医疗救助相关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2、各区、县(市)医疗救助专家组。由各区、县(市)本级医疗机构临床与院前急救等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主要承担本地区医疗救助骨干培训、会诊、转送、演练等技术指导,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医疗救助相关工作。
(三)医疗救助队伍
1、杭州市旅游国际化医疗救助医疗队。主要承担重大突发灾害事件,大批量伤病员时的院内院前突击医疗救助。由一、二、三梯队组成。
2、杭州市急救中心医疗救助队。主要承担日常与突发灾害时伤病员的院前救助与转送。
3、各相关或定点医院医疗队。主要承担伤病员送入医疗机构后的院内救治与康复。
二、杭州市医疗救助院前急救体系
由杭州市急救中心—杭州市各区(县、市)急救中心—各区(县、市)急救站(点)构成的杭州市、各区(县、市)院前急救网络,及由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站(点)构成的杭州市城区院前急救网络组成杭州市院前急救体系(详见附表)。
三、通讯指挥体系
1、获悉突发事件需医疗救助时由杭州市卫生局向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及相关定点医院发送医疗救助指令。
2、获悉日常医疗救助需求时由杭州市急救中心通过院前急救体系发送医疗救助指令。
四、医疗救助的原则
医疗救助实行现场初级救治、就近转送救治、专科对应救治兼顾定点医疗单位救治的原则。
五、相关或定点医院
1、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均可救治。
2、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定点救治医院主要为邵逸夫医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省妇保医院、省儿童保健医院、浙江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各区、县(市)第一人民医院。
3、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浙一医院及各区、县(市)第一人民医院。
4、在职或离退休干部定点救治医院主要为浙江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
5、医疗救治指导医院为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六、政策保障
(一)尽快建立水、陆、空立体急救模式,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空中、水上急救单元,增强综合救治能力,拓宽急救网络范围。配置完善水上救护力量,在钱塘江、千岛湖等较大景区水域增设水上救护快艇,保证旅客在旅游水域发生急病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救助。建设以直升机为主的空中救护力量,解决山区等陆地交通工具无法及时到达时的紧急救护需求。提高急救运输工具配置条件,满足境外人员急救运输需求。
(二)加强医疗救护队伍的建设。
1、以杭州市急救中心为依托,完善充实医疗救护应急队伍,增加急救人员编制。在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加强对医疗救护应急人员及社区、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强化医疗救助专业网点早期正确急救功能,定期组织机关人员急救知识培训与考核。
2、急救人员的岗位准入。所有院前急救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杭州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急救医师队伍同时应具备抢救急危重症及应对防化、防核、防疫等事件、自我防护和检伤分类的能力。急救司机队伍具备及时、准确到达指定等车地址,快速、安全把病人送至医院的业务素质,经过初级BLS培训,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抢救任务。通讯调度人员应具有快速、准确的接处警能力,能够在电话中给予远程医疗救护。随着旅游国际化及涉外人员的增多趋势,救护人员应提高英语口语能力适应工作需求。
3、大力开展非医疗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增加自救互救能力。由杭州市急救中心与红十字会牵头,以景区景点工作人员、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公共交通的服务人员、公安、交通警察、消除等人员为重点人群,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急救技能培训。促进地方立法,将急救技能纳入上岗必备条件。
4、大力培育急救志愿者,特别是景区和大型会务急救志愿者。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工具进行专题讲座,编印急救手册,普及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增加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市民素质。
(三)提高院前急救装备的数量与质量。按卫生部的标准,配备必要的急救、通讯、运输等设备,救护车、除颤监护仪、呼吸机等院前急救基本装备达到卫生部下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规定数量和质量。条件成熟时尽快配置水上救护用快艇、直升飞机等空中救护工具,以满足旅游国际化的医疗救护保障需要。
(四)加大财政投入,满足硬件配置及人员培训等的经费需求,确保满足旅游国际化的医疗救护保障软硬件需要。
附件:杭州市院前急救体系附表//www.hzws.gov.cn/programs/article/sysMDoceditInc/UploadFile/200911191021990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