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豫政〔2009〕76号
各省辖市、重点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之一。制定实施《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5号)精神,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吸纳劳动力就业,满足消费需求,拓宽就业领域,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辖市要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省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实施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五日
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涉及三次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河南作为有近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发展食品工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明确了打造食品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食品工业快速增长,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效益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支撑产业,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渠道,成为调结构、扩内需、带就业、保增长的突破口,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促进我省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作为2009—2012年食品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并为2020年前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2644家,实现增加值10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倍,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4.3%,是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全省全部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约6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78亿元、利润343.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和2.6倍。小麦粉、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饼干等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72%、27%和31%,均居国内首位;味精、饮料酒等位列全国第二;鲜冷藏冻肉、白酒、果汁、卷烟等居全国第三位。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其中双汇集团35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食品企业,涌现出了华英集团、大用集团、众品食业、三全公司、思念公司、白象集团、科迪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漯河、郑州、许昌、周口、安阳、鹤壁等6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占全省的61.2%,汤阴、临颍、新郑等14个县(市)进入全国食品百强县行列。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食品工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具有优势的小麦和肉类加工仍以初级加工为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方便、功能型产品发展不足,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卷烟制造业等占全行业的比重为4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平均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以下食品企业占80%,质量安全水平低,行业“小、散、差”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变。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不高,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企业缺少现代化的成套流水线,物耗、能耗偏高。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食品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仅居全国第7位。
(二)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1.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食品工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已经完成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食品深度加工的转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一是食品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2—3倍,加工食品占饮食消费总量的90%。二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通过联合并购、建立全球性的购销网络,世界百强食品跨国公司已占全球食品市场的20%。美国猪肉加工前四位企业集中度达到50%,加拿大肉类加工前四位企业集中度达到56%。三是加工技术装备高新化趋势明显。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食品工业,新型膜分离设备、连续冻干设备、超低温单体冷冻设备等大型关键装备得到普遍应用。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或废弃物进行二次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安全绿色食品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且正向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五是各国食品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区域优势。区域特色食品在全球食品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法国的葡萄酒年产量占世界葡萄酒产量的1/6,新西兰控制了全球40%的乳制品贸易。2.国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41997.3亿元,是2005年的2.1倍,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0.5∶1提高到1.1∶1。但是,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研发投入强度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1/4。总体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将加快由资源驱动为主向资本技术驱动为主转变,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食品工业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人口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自给型食品消费比重将逐步下降,食物工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预计2020年前,食品工业仍将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势头。二是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产品方便化、多样化是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预计未来10年,各种方便主副食品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长将超过20%。安全、营养、方便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三是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保鲜、包装、监测检验、综合利用等工艺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产品加工精细化和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将明显提高。四是产业链整合步伐加快。大型加工企业加快建设规模化种养殖基地,构建“市
———制造———种养殖”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打造全产业链集团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以现代物流为手段,制造、运输、配送、零售等环节产业链加速整合。五是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及资源配置加快向品牌、资本、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中,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速冻食品等行业将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高。
(三)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的基本判断
当前,我省食品工业既有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为全省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原料资源。同时,国内多数省份均将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由食品工业大省向强省的跨越。1.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1)农产品资源丰富。我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夏粮产量占全国的1/4,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肉类、果蔬、乳制品等产业发展的原料基础雄厚。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生产将进一步向规模化、优质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农业资源优势将更加突出。(2)产业基础较强。我省在小麦和肉类深加工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控制能力,小麦粉、方便面、速冻米面、肉制品等产品优势突出,拥有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和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红枣、果汁加工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在乳制品、油脂、调味品等领域也形成了一些区域品牌,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3)市场优势明显。河南是近1亿人口的大省,本地加上周边内需市场巨大。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稳步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自给型消费降低,商品型消费增强,发展食品工业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空间。(4)区位优势突出。河南地处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辐射四周,已初步建成发达的物流通道,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最佳运输半径。(5)要素成本较低。河南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原料、能源等成本相对沿海省份也普遍偏低,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河南拥有一批食品学科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技术支撑能力较强,同时拥有大量熟练技能工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撑。2.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劣势。(1)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食品工业发展要求。河南农产品生产仍以传统的分散方式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基地较少,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对原料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生产之间尚处于简单的初级供需阶段,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制约了食品工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也增加了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2)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河南食品加工业处于由农产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深加工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型过程,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少,难以有效延伸产业链,同类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3)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围绕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化流通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网络发展较沿海省份相对落后,粮食储备、电子商务、贸易和加工配送体系不完善。围绕骨干食品企业的配套协作产业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4)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化。河南农产品加工原料绝大部分由本省供应,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造成增值率小、成本高、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通过到省外建立原料基地、充分利用原料优势的骨干企业数量少,原料供应渠道控制能力弱。总体上看,食品工业是河南省综合优势较强的产业,处于加快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潜力巨大,成长性好,关联度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产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着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创新和精深加工,完善产业标准和配套体系,推进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培育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品牌为支撑的集约化方向转变,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把食品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省,实现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跨越。
(二)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食品安全的总体要求,既要注重本地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既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又要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既要大力开发高档产品,又要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既要注重发展经常性消费食品,又要积极发展调节性消费食品;既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又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3大主导优势产业,建设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油脂、饮料3大区域优势产业,培育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成长性产业,构建企业和品牌、产业基地、现代物流、技术创新、质量安全、人力资源6大支撑体系,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
(三)主要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形成适应消费升级要求的现代产品结构。巩固提升优势产品规模,增强资源加工增值能力,提高速冻、方便、绿色产品比重,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2.坚持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开发,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推广应用,提高产品精细化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3.坚持集聚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完善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引导食品工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4.坚持循环发展,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食品产业建设。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视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5.坚持开放带动,加快提升食品工业竞争力。既要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又要大力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努力扩大食品行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承接食品产业转移,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提升我省食品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6.坚持食品安全,加快构建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控,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河南食品的美誉度。
(四)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12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分别达到7000亿元和2100亿元,年均增长20%,成为河南经济的“万亿产业”;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3大食品制造业在食品工业中的比重达到45%。
到2015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分别达到1.2万亿元和3700亿元,年均增长20%;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
3大食品制造业在食品工业中的比重达到50%。
到2020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0亿元。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3大食品制造业在食品工业中的比重达到55%。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从目前的1.4∶1提高到2.5∶1,基本实现食品工业强省目标。
2.企业发展。到2012年,营业收入超800亿元的企业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5家,超5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50家。到2015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8家,超50亿元的企业15家,超10亿元的企业70家。到2020年,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超50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0亿元的企业15家,超50亿元的企业30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0家。
3.创新能力。到2012年,建成10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检测中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到2020年,新产品产值率15%,进入全国前列。河南工大、农大、牧专等省内高校建成一批食品重点学科。
4.集聚发展。到2012年,形成30个产值超5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形成30个左右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以上。
5.食品安全。到2012年,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由2008年的88%提高到92%,初步建成“食品安全省”。到2015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全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成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提高到95%。到2020年,形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提高到97%以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6.节能降耗。2020年前,食品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水耗年均下降5%,行业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力争达到全国食品工业领先水平。
三、产业发展定位
(一)打造国内一流的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3大主导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大省的优势,依托骨干企业,提高中高端面制品比重,壮大肉制品规模,加快发展乳制品,形成国内最具竞争力、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产业。1.面制品。紧紧围绕小麦面粉转化增值,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重点建设面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大力发展面制食品产业。以提高主食品工业化率为目标,加快推动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产品工业化生产,加快发展各种营养强化挂面、鲜切面,开发多种档次、全营养的方便面,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鼓励发展焙烤类食品,重点发展面包、饼干、糕饼类等产品。积极开发麦胚产品、小麦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
———着力扩大速冻米面食品规模。提升速冻水饺、汤圆、粽子等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开发多种规格和口味的新产品,完善各档次产品结构,提高装备配套能力,形成产品系列化。以整理提升中华传统美食为重点,采用现代速冻加工技术,大力发展各种速冻菜肴、炒饭、面条、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微波套餐等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
———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平。适应面制品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各种专用粉、强化粉、预配粉等。以提高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重点,鼓励建设日处理1000吨以上的小麦加工装置,限制新建日处理300吨以下的装置。
———加强玉米的开发利用。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积极发展玉米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扩大食用玉米粉、玉米糁和各种玉米食品的加工能力;大力发展高效配方饲料,提高饲用玉米加工水平。同时,规模化发展大米加工,积极开发小米、绿豆等杂粮营养特色食品。2.肉制品。巩固提升猪肉加工优势,扩大禽肉加工规模,大力发展牛羊肉加工,积极发展水产加工,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建设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着力提高肉制品加工比重。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食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推进西式肉制品中式化改造和酱卤、熏烤、腌腊等传统中式名牌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和工业化生产,积极开发油炸速冻肉制品和牛羊肉制品。
———推进肉类加工装备现代化。推广现代化屠宰生产线以及肉品分级设备、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及肉品质量可追溯专用技术等。完善活体检验、产成品检验检测手段。
———大力发展关联产业。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开展骨、血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鼓励研发与肉类工业相关联的人造肠衣和新型包装材料、生物医药,开发高效能的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防腐剂等肉制品添加剂。
3.乳制品。加快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以迅速提高乳制品生产规模和水平为重点,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集团,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乳制品,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乳制品生产基地。
———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等液态乳制品的生产,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强化产品的营养及保健功能;突出发展配方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等产品;加强干酪、奶油、乳清粉、乳糖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鼓励开发其它特色含乳食品。
———加快乳制品技术进步。加快乳制品企业先进加工设备的应用;推广使用先进的灌装和包装技术、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等;加快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乳制品检验及分析技术的应用。
(二)建设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油脂、饮料三大区域优势产业
以满足区域市场需求为目标,提高资源转化率,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成为区域特色明显、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产业。
1.果蔬加工。加快骨干企业的培育和优势品牌的引进,以提高果蔬采后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发展果蔬深加工产品。
———积极发展特色果蔬加工新品种。加快发展浓缩果汁、果肉原汁、果酒、果醋以及罐头产品,扩大低温脱水蔬菜、速冻果蔬等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开发果蔬功能产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等新型果蔬加工产品,提高传统酱菜等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山药、食用菌、红枣、板栗等产品,推进传统豆制品加工产业化和现代化。
———加快技术进步和综合利用。推广应用连续真空冻干、无菌灌装等先进工艺和设备,研发节能、高效和连续化生产的果蔬干燥工艺技术及设备,开展果蔬功能成分分离萃取技术及果蔬皮渣高效利用与综合加工研究。
2.油脂加工。以本地特色油料深加工为重点,以优势品牌推进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大型油脂企业。
———优化产品结构。采用先进的油料加工和油脂加工技术,提高油料加工附加值和产品档次,提升油料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加快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鼓励发展菜籽油、棉籽油、茶油等特色产品,扩大精制油和专用油比重。
———提高油料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豆粕等综合加工利用,鼓励花生低温制取清香花生油和食用花生蛋白的生产,促进米糠精深加工生产高等级食用米糠油和米糠油维生素E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油料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油料加工装备制造业水平。鼓励油料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新型的、高效节能的技术装备,加快油料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推广。支持日加工油料1000吨以上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淘汰常压蒸发工艺和装备落后、能耗物耗高的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下小型油脂企业。
3.饮料制造。适应市场消费需求,扩大软饮料生产规模,提升酒类产品档次,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推动节能减排。
———扩大软饮料生产规模。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葡萄糖饮料、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加快功能型和运动型饮料开发,提高浓缩果汁产量和出口比重,稳步发展碳酸饮料、饮用矿泉水、苏打水和固体饮料,发展特色饮料产品。提升信阳茶产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开发茶饮料。
———提升饮料酒整体水平。以宋河、杜康、金星等知名品牌为重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丰富产品品种,扩大优势中高端白酒、啤酒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黄酒、葡萄酒、保健酒等产业。
———推进节能减排。推广酿酒污染物减排集成技术、过程节水与废水回用技术,支持酿酒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三)培育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成长性产业
围绕市场需求,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培育休闲食品、调味品两个产业。
1.休闲食品。
———加快品种开发。以满足休闲、旅游、嗜好为重点,开发多种口味、营养强化的威化饼干、果蔬饼干、无糖低热量饼干等;扩大糖果、巧克力、蛋糕、派类食品生产规模;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研发早餐麦片、玉米片、杂粮膨化食品等新产品;加快发展坚果仁、枣干、枣片、糕点、果脯、肉脯等产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
———推进技术进步。支持采用先进焙烤工艺、非油炸膨化、微波技术等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工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健康型休闲食品规模化发展。完善原料检验、在线质量监控、产成品检测等,实现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2.调味品。
———发展多样化产品。重点发展传统调味品、复合香辛料、方便汤料、骨素、糖醇类产品等,提升优势产品规模和竞争力;实现各类香辛料与传统酿造调味品的融合,加快发展与各种方便休闲食品、速冻食品、微波食品、家用和餐饮企业用品相配合的复合调味料新产品;加强对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发展高活力新型酶制剂、营养强化剂、天然防腐剂、品质改良剂、乳化增稠剂等系列产品。
———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味精、酱油、食醋发酵过程节水与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废渣的再生利用,实现循环利用。
同时,积极实施优质卷烟工程,提高卷烟制造业竞争水平。支持河南中烟公司加快“一个品牌、两个中心、三条生产线”建设,整合行业资源,集中培育重点品牌,实施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建设工程,形成郑州、许昌、安阳三大优质卷烟生产基地。
(四)着力提高冷链、绿色、功能食品比重
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发展冷链食品。适应食品工业安全、营养、健康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深加工产品,提高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比重。
———发挥我省面、菜、肉综合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链融合,丰富产品品种,积极培育集团消费市场,发展食堂、餐馆和学生午餐等新领域,以冷链物流发展带动产业规模扩张,建设全国最大的冷链食品基地。
———大力推进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化。改进农业生产资料(农药、肥料、饲料、饵料等)的人工化学物质配方,培育具有复合功能的生物农药工程菌种,发展生态农业到无公害食品再到绿色、有机食品的完整产业链。研制安全、天然、营养、多功能新型食品添加剂,开展微生物发酵、提纯等工艺研究,提高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品质、色泽及效能;在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控制良好的地区,建立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加工企业。
———开发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食物资源,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具有补充和改善营养、防病治病、缓解疲劳等功能性食品;利用天然资源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配料。
四、重点任务
围绕发展目标,瞄准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着力构建企业和品牌、产业基地、现代物流、技术创新、质量安全、人力资源6大产业支撑体系。
(一)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建设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推动重点企业开展上下游联合协作,形成互为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
———推进整合重组。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加快规模扩张。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整合省内食品企业,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围绕名牌产品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引导骨干企业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规划,推动双汇、华英、三全、思念等一批中国名牌创世界名牌;花花牛、巨尔、爱厨等一批省内品牌创中国名牌,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到2012年,培育25个地理标志产品、40个中国名牌产品、160个河南名牌产品;2020年分别达到60、85和320个,力争有1个品牌进入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二)加快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1.建设优质原料基地。以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化、产业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产品原产地认证,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加强产销衔接,支持骨干食品企业建立自有原料基地。推广现代化的收储、烘干、晾晒技术,提高原料加工水平,降低收获后损失率。
———优质粮食基地。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重点,抓好我省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县建设,形成一大批食品加工专用优质粮食原料基地。重点建设豫北强筋小麦优势区、豫中豫东豫南中筋和强筋小麦优势区、豫南沿淮弱筋小麦优势区,建立89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优质小麦面积发展到6000万亩以上。重点建设工业加工玉米优势区和食品加工玉米优势区,建成89个优质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畜禽养殖基地。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扩大牛羊等草食畜禽养殖规模,围绕畜禽优势产区,重点建设65个生猪生产基地、69个肉牛生产基地、41个家禽生产基地、45个肉羊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
———奶源基地。加快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和豫东、豫中南奶源基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40个县,重点扶持一批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作为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自控奶源基地。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栏发展到240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果蔬基地。扩大西部黄土高原区和东部黄河故道苹果生产优势区的种植面积,发展梨、杏、葡萄、猕猴桃等水果基地,核桃、大枣、板栗等干果基地和花椒等调香料基地;推广蔬菜集中连片种植,扩大无公害、标准化的蔬菜基地规模,发展伏牛山区、大别山区特色果蔬生产。
———油料基地。建立沿黄区域油用大果花生产业带和豫西南小果优质花生产业带;建设豫西南丘陵旱地、豫东南平原两大优质纯白芝麻产业带;发展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建设信阳大别山区丰产油茶基地,建成一批高产油料生产基地。
———水产基地。利用水库、湖泊等大中型水域以及河道、池塘等资源,在豫南以及沿黄地区,建设现代渔业先导区。2.优化加工基地布局。
———粮食加工基地。小麦加工基地:建设豫北、豫东、豫中、豫南、郑汴小麦加工集中区。豫北加工集中区以新乡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强筋、强筋小麦粉;豫东加工集中区以商丘为中心,重点发展中筋、中强筋小麦粉;豫中加工集中区以漯河为中心,重点发展中筋小麦粉;豫南加工集中区以驻马店为中心,重点发展弱筋和中筋小麦粉;郑汴加工集中区以郑州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强筋专用面粉。玉米加工基地:建设鹤壁、焦作、许昌等以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为主的产业集中区;建设周口、商丘等以乳酸、味精、玉米方便休闲食品为主的产业集中区。
———面制品加工基地。以挂面、方便面、速冻面制品、饼干为主,建设以郑州、新乡、漯河、焦作为中心的方便面制品加工集中区;以安阳、漯河、平顶山、信阳为主的饼干加工集中区;以郑州、驻马店为中心的挂面加工集中区;以郑州、商丘为中心的速冻面制食品加工集中区。
———肉制品加工基地。在京广铁路沿线等生猪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年生产加工5000万头的优质生猪产业化工程;在豫北豫东肉鸡、豫南水禽等传统优势产区,着力打造年生产加工10亿只的优质肉禽产业化工程;在豫东、豫南等肉牛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年生产加工400万头的优质肉牛产业化工程;在豫东、豫西南等肉羊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年加工1000万只的优质肉羊产业化工程,创建中原优质肉羊品牌。
———乳制品加工基地。以郑州、焦作、洛阳、南阳、商丘等市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规模扩张,建设5个年加工能力50—100万吨的乳制品生产基地。
———油料加工基地。在郑州及周边地区建设大豆加工基地以及棕榈油产品精深加工;在南部和东北部建设花生加工基地;在驻马店、周口等建设芝麻加工基地;在信阳建设油菜籽、油茶和米糠油加工基地。
———果蔬加工基地。在郑州、三门峡、开封、新乡、信阳、南阳等市,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果蔬加工基地;在南阳、新乡、郑州、平顶山、驻马店、洛阳等市,建立调香料加工基地。
(三)发展现代物流,完善流通体系
———构筑以郑州为核心的食品物流节点网络。结合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目标,在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和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集中布局建设食品物流设施,将郑州打造成为覆盖中部、辐射全国、连通国际的食品物流基地。加快大型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布局,完善和提升市场物流配送功能,形成完善的食品流通网络。依托我省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围绕郑州重点建设商丘、漯河、新乡、信阳、南阳等粮食加工和物流中心,完善粮食物流通道,推广粮食散化流通,实现与省内销区的对接和向省外销区的辐射。
———强力推进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在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大中型城市,依托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大型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工业集聚区,推动一批运转高效、跨区域经营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在郑州、商丘、信阳、南阳、周口、许昌、三门峡等农产品生产地和集散地,依托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批发市场,推动一批蔬菜、果品、特色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分级包装、低温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促进农产品均衡上市。
———以现代物流理念提升食品物流发展水平。加快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步伐,实现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着力培育大型第三方食品物流企业。以双汇物流、众品物流、冷王物流为依托,组建大型专业冷藏物流集团。整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河南省粮食物流交易市场和大型粮食购销企业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集团。鼓励各类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层次的科研合作。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营养富集、节能增效、清洁生产、现代配粉等小麦制粉新技术,使小麦制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引进推广应用肉制品在线检测、速冻米面食品安全控制、油料低温脱脂、果蔬天然保鲜、传统中式食品现代加工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引进推广应用现代加工、现代干燥、现代质量控制等一批食品生产关键技术,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强化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建设粮油储运与加工、果蔬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食品技术创新开放实验室。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可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食品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推广交易信息网络,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国家粮油及肉制品质检中心”、“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漯河)”、“国家面粉质检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新建国家速冻食品检测中心等一批检测机构,发挥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制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支撑、服务全省食品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食品原料质量、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风险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法规和制度,着力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国际接轨的基本原则,依托监管部门、行业和企业,充分发挥协会、中介组织以及科研机构作用,加快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严格食品安全标准实施。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企业负首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构建统一、协调、高效的监管体系。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禁止在不适宜区域生产特定农产品。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和预警体系,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和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控,严肃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在种植、养殖和加工、流通等环节使用违禁品的违法行为。加快推进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建立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打造诚信企业和诚信社会。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损失,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
(六)大力培育人才,提高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和食品学科建设。依托相关高等院校,针对不同需求,培养各个层次的食品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依托食品行业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以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
———加强职业培训。构建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采用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定向招生等形式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扩大高级技工比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食品职业教育培训,加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
———吸引汇聚高端人才。改善创业环境,制定技术、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依托现有重点学科、研发中心、工作站,借助各类“人才工程”计划,吸引汇聚国内外食品界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在豫交流、工作与创业。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切实落实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税、企业新购入设备抵扣所含增值税、扶持乳制品企业发展等财税政策,落实生猪无害化处理、品牌创建奖励等各项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从2010—2012年,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内新建食品项目建成投产后,地方增值税和所得税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奖励返还。鼓励各级地方财政切实加大对食品工业扶持力度,设立食品工业产业升级专项资金。
(二)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进一步整合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政府财政资金,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将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纳入信贷投放的长期规划中,提高符合条件食品企业的贷款比例,优先保障食品企业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对存粮套期保值。动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新设立的农业产业基金对接,帮助企业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筛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实现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食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中小食品企业和农业基地建设提供担保。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对列入省规划的重大食品工业项目实行联审联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手续,推动项目尽快实施。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运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企业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统筹运用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优先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推动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产学研结合。支持重点食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优先帮助申报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提高食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抵扣标准,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根据《河南省食品工业技术进步目录》,选择一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计划给予支持。
(五)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食品工业向农畜产品优势区域集中,鼓励传统农区发展食品特色主导产业。结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重点选择30个左右食品专业园区,加大扶持力度,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链式发展。
(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制定全省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
(七)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河南省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豫政(2009)61号),进一步完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市县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行业严格自律”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全面落实监管责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省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八)扩大食品工业对外开放
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合资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理念、人才、技术、项目,推动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跨国食品公司落户河南。鼓励我省优势食品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到省外、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实施出口带动战略,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出口卫生注册登记和国外卫生注册,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提高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食品经济活动,创造条件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食品会展品牌,提高行业的影响力。省促进外经贸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优先向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倾斜,优先推荐优势食品企业利用国家进出口银行政策性贷款,对出口增长快的食品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完善食品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理顺政府职能,减少多头管理,加强配合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推动全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合力。积极探索农工贸联合的新模式,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基地和农户为核心,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共同参与推进的食品工业发展新机制。加强农业产业组织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促进有序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素质。
附件1:有关工作部门分工安排
序号 |
专 项 工 作 |
牵头单位 |
参 加 单 位 |
1 |
落实和制定财税支持政策 |
省财政厅 |
省国税局、地税局、发展改革 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
2 |
制订重点产品发展目录 |
省工业和信息 化厅 |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 厅 |
3 |
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 |
省发展改革委 |
省国土厅、住房和城乡建设 厅、环保厅、工业和信息化 厅、财政厅、商务厅 |
4 |
培育壮大优势企业 |
省工业和信息 化厅 |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
5 |
推进集群式链式招商 |
省工业和信息 化厅 |
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
6 |
提高食品企业投融资能力 |
省政府金融办 |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银 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 改革委 |
7 |
支持食品企业扩大出口 |
省商务厅 |
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展改革委、郑州海关、检验 检疫局 |
8 |
推进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 略合作 |
省商务厅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 发展改革委 |
9 |
推进食品企业品牌建设 |
省质监局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 新闻出版局、广播电影电视局 |
10 |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
省科技厅 |
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质监局、发展改革委 |
11 |
原料生产体系建设 |
省农业厅 |
省畜牧局、林业厅、工业和信 息化厅 |
12 |
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
省卫生厅 |
省农业厅、畜牧局、林业厅、 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检 验检疫局、工商局、财政厅、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 厅、商务厅 |
13 |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
省商务厅 |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 厅 |
14 |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
省教育厅 |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 业和信息化厅 |
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 | ||
名 称 |
主要内容 | |
1 |
现代食品加 工技术 |
现代高效分离、质构重组与物性修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食 品生物工程技术、新型热力杀菌技术、非热力加工技术、无菌 冷灌装技术 |
2 |
现代食品干 燥技术 |
高效节能干燥技术、连续冷冻干燥技术、远红外与微波干燥技 术、悬浮干燥技术、超低温冻结技术、高效节能速冻技术 |
3 |
现代物流技 术 |
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技术、数字化存储与智能配送技术、智能 分级技术、快速预冷技术与冷链技术、保鲜技术 |
4 |
食品质量与 安全控制技 术 |
溯源技术、在线物性探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微生物测报技 术、食品安全风险性评估技术、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全程 质量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
重点行业技术进步 | ||
名 称 |
主要内容 | |
1 |
面制品 |
蒸煮类食品专用粉生产技术、焙烤类食品专用粉生产技术、油 炸类食品专用粉生产技术、营养集聚加工技术、高效节能加工 技术、小麦淀粉和小麦蛋白改性技术、非膨化挤压谷物熟化技 术、鲜湿面加工及保藏技术 |
2 |
肉制品 |
肉类保鲜剂技术、栅栏技术、肉类跟踪追溯技术、电刺激促进 肌肉熟化技术、真空采血、电刺激、热汽隧道式湿烫及连续自 动去毛(羽)和在线检测、高湿雾化冷却排酸技术、中式肉制 品现代生产加工技术 |
3 |
速冻食品 |
面团配料及成型技术、冷却与速冻技术、微波速冻调理食品技 术、全程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4 |
果蔬加工 |
速冻、真空冻干、无菌灌装技术;节能、高效和连续化生产的 果蔬干燥工艺技术;果蔬功能成分分离萃取技术;果蔬分级包 装技术;净菜加工与储运技术;板栗、核桃精深加工技术;果 蔬皮渣高效利用与综合加工技术 |
5 |
油脂 |
油料低温脱脂饼粕生产功能性食用蛋白的工业化技术;米糠油 脂、茶油精深加工技术;食品专用油脂和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工 艺技术和装备;食用油脂加工品质安全工艺技术 |
6 |
淀粉深加工 |
新型膜分离、微生物发酵、色谱分离、节能高效蒸发浓缩等技 术;麸皮、胚芽、高浓度废水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
7 |
乳制品 |
冷杀菌技术、冷冻干燥技术、乳清综合利用技术、乳制品质量 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非乳成分检测技术、干酪中式化改造技 术、原料乳快速检测技术、乳酸菌选育及高效发酵剂制备技术 |
8 |
饮料 |
果蔬预冷和配送设备技术、茶饮料生产技术、大型果汁浓缩技 术 |
9 |
调味品 |
方便复合调味料配置技术;味精、酱油发酵过程节水与污染物 减排技术 |
附件3河南省优质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基地
名 称 |
主要加工基地 | |
小麦 |
豫北强筋小麦优势区 |
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 |
豫中、豫东、豫南中筋和 强筋小麦优势区 |
开封、周口、商丘、漯河、驻马店5个市全 部,南阳、许昌、郑州、平顶山市的大部分 地区 | |
豫南沿淮弱筋小麦优势区 |
信阳、南阳 | |
玉米 |
工业加工玉米优势区 |
郑州、平顶山、新乡、南阳、商丘、周口、 焦作 |
食品加工玉米优势区 |
漯河、商丘、许昌、安阳 | |
油料 |
优质花生产业带 |
建立沿黄区域油用大果花生产业带和豫西南 小果优质花生产业带,建设40个优质花生 产品基地县。 |
纯白芝麻产业带 |
建设豫西南丘陵旱地优质芝麻区、豫东南平 原优质芝麻区,涵盖22个重点县。 | |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 |
发展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双低油菜优势 区域,建设固始县、光山县等20个基地县。 | |
木本油料基地 |
无公害早实丰产薄壳核桃示范基地(济源 市、灵宝市、卢氏县、洛宁县、林州市、鲁 山县);油茶基地(新县、固始县、光山县、 商城县、罗山县、平桥区) | |
蔬菜 |
优质蔬菜基地 |
在全省推广蔬菜集中连片种植,扩大无公 害、标准化的蔬菜基地规模。加快伏牛山 区、大别山区发展特色果蔬生产。 |
名特优新 经济林 |
优质无公害水果基地 |
绿色高效苹果示范基地(灵宝、洛宁)、优 质无公害梨示范基地(宁陵、泌阳、唐河、 陕县)、无公害石榴示范基地(平桥区、封 丘县、开封县、荥阳市、巩义市)、无公害 葡萄示范基地(偃师市、博爱县、召陵区)、 优质无公害杏示范基地(内黄县、新密市、 渑池县)、无公害樱桃示范基地(二七区、 新安县)、无公害桃示范基地(中牟县、长 垣县、新安县、孟津县、内乡县)、绿色猕 猴桃示范基地(西峡县) |
优质无公害干果和调香料 基地 |
无公害大枣示范基地(新郑市、灵宝市、内 黄县);无公害板栗示范基地(新县、平桥 区、桐柏县、确山县);无公害柿子示范基 地(新安县、渑池县、林州市);无公害花 椒示范基地(宝丰县、林州市、安阳县) | |
优质木本中药材基地 |
山茱萸GAP高效生产示范基地(西峡县、 内乡县)、辛荑GAP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鲁 山县、南召县)栀子 GAP高效示范基地 (唐河县)、金银花GAP高效生产示范基地 (封丘县、新密市、新安县)、杜仲GAP高 效示范基地(灵宝市、汝阳县) |
名 称 |
主要加工基地 | |
肉类生产 基 地 |
肉牛基地 |
在南阳黄牛、夏南牛、郏县红牛主产区选择 30个县作为肉牛优势产区,在豫西豫南浅 山丘陵区和黄河滩区选择39个县作为基础 母牛重点养殖区 |
生猪基地 |
在京广铁路沿线、黄淮四市等生猪传统主产 区选择45个县,在豫西豫南等浅山丘陵区 选择20个县,建设良种猪扩繁场 | |
家禽基地 |
在豫北豫东肉鸡、豫南水禽等传统主产区, 选择23个肉禽主产县,打造年产10亿只的 优质肉禽产业化工程 | |
肉羊基地 |
在周口、商丘、濮阳等主产区选择45个县, 打造年出栏1000万只规模的优质肉羊产业 化工程 | |
乳类生产 基 地 |
奶牛基地 |
在黄河滩区、豫东平原和豫东、豫中南等优 势产区选择30个县,重点发展专业化奶牛 场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打造年加工700 万吨的奶业产业化工程 |
渔业基地 |
水产基地 |
在黄河、淮河、淇河、湖泊、大中型水库以 及豫南地区,建设现代渔业先导区,逐步实 现养殖集约化、产业园区化、设施现代化和 产出高效化 |
附件5河南省食品工业现代物流体系
名 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食品物流节点网络建设 |
结合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在公路 港、铁路港、航空港和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集 中布局建设食品物流设施。依托优质小麦生 产加工基地,围绕郑州重点建设商丘、漯 河、新乡、信阳、南阳等粮食加工和物流中 心 |
冷链物流系统建设 |
在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大中型城市,构建跨区 域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在郑州、商丘、信 阳、南阳、周口、许昌、三门峡等农产品生 产地和集散地,依托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和重点批发市场,推动一批蔬菜、果品、 特色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分级包装、低温物 流配送等项目建设 |
附件6河南省食品加工基地
品 种 |
主要加工基地 | |
小麦加工 基 地 |
中强筋、强筋小麦粉生产 基地 |
豫北加工集中区:新乡、安阳、濮阳、 鹤壁、焦作等 |
中筋、中强筋小麦粉生产 基地 |
豫东加工集中区:商丘、开封东部、周 口东部等 | |
中筋小麦粉生产基地 |
豫中加工集中区:漯河、周口、平顶 山、许昌等 | |
弱筋、中筋小麦粉加工基 地 |
豫南加工集中区:驻马店、信阳、南阳 等 | |
中强筋专用粉 |
郑州、开封、洛阳等 | |
玉米加工 基 地 |
玉米淀粉及深加工(淀 粉、淀粉糖、变性淀粉 等) |
豫北玉米加工集中区:焦作、鹤壁等 |
玉米淀粉及深加工(乳 酸、味精、酒精等) |
豫中南加工集中区:周口、平顶山、南 阳、漯河等 | |
面制品 加工基地 |
方便面制品 |
生产加工集中区:郑州、新乡、漯河、 焦作、商丘 |
饼干及焙烤食品 |
生产集中区:安阳、漯河、平顶山、南 阳、驻马店、新乡等 | |
挂面制品 |
生产集中区:郑州、新乡、驻马店、商 丘、安阳、濮阳 | |
速冻面制品 |
生产集中区:郑州、新乡、安阳、鹤 壁、漯河、商丘 | |
肉制品 加工基地 |
猪肉及其深加工制品 |
沿京广、陇海及豫西南东南猪肉制品加 工集中区 |
牛羊肉及其深加工制品 |
豫西南、豫东、豫北生产集中区:南 阳、周口、开封、焦作、濮阳等 | |
肉鸡及其深加工制品 |
豫北、豫东、豫南生产集中区:鹤壁、 焦作、濮阳、安阳、周口、商丘、信阳 等 | |
鸭、鹅及其深加工制品 |
豫南、豫东生产集中区:信阳、驻马 店、开封等 | |
乳制品 加工基地 |
乳制品 |
生产集中区:郑州、焦作、洛阳、南 阳、商丘、漯河、平顶山等 |
油脂加工 基 地 |
花生 |
豫东、豫北、豫南加工集中区:安阳、 濮阳、开封、驻马店、周口等 |
芝麻 |
豫南、豫东加工集中区:驻马店、周口 | |
菜籽 |
豫南:信阳 | |
棉籽 |
豫北:新乡 | |
油菜、米糠 |
豫南:信阳 | |
大豆 |
郑州、许昌 | |
果蔬加工 基 地 |
果蔬 |
在郑州、三门峡、开封、新乡、信阳、 南阳等地,依托龙头企业建立果蔬加工 基地;在南阳、新乡、郑州、平顶山、 驻马店、洛阳等地,建立调香料加工基 地。 |
面粉 | |
1 |
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 |
2 |
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 |
3 |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 |
夏邑县雪枫粉业有限公司 |
5 |
许昌湖雪面粉有限公司 |
6 |
新乡五得利面粉有限公司 |
方便面 | |
7 |
白象食品集团 |
8 |
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 |
9 |
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 |
10 |
新乡亚特兰食品有限公司 |
挂面 | |
11 |
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 |
12 |
河南克明面业有限公司 |
13 |
河南诚实人食品有限公司 |
14 |
河南雪健实业有限公司 |
饼干 | |
15 |
安阳健丰食品有限公司 |
16 |
河南梦想食品有限公司 |
速冻食品 | |
17 |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18 |
郑州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19 |
河南云鹤食品有限公司 |
20 |
河南泰丰食品有限公司 |
21 |
河南四季胖哥实业有限公司 |
猪肉制品 | |
22 |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3 |
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 |
24 |
河南志元食品有限公司 |
25 |
洛阳春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禽肉制品 | |
26 |
河南华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27 |
河南永达食业集团 |
28 |
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 |
29 |
濮阳全力食品有限公司 |
30 |
漯河市豫汇(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
牛肉制品 | |
31 |
焦作伊塞肉业有限公司 |
32 |
河南绿旗肉业有限公司 |
33 |
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 |
34 |
河南省中原皓月清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乳制品 | |
35 |
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 |
36 |
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 |
37 |
河南科迪食品集团 |
38 |
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 |
39 |
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 |
果蔬加工 | |
40 |
河南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 |
41 |
河南景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 |
42 |
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公司 |
43 |
新野嘉元脱水食品有限公司 |
油脂加工 | |
44 |
河南星河油脂有限公司 |
45 |
开封包公食品有限公司 |
46 |
河南爱厨植物油有限公司 |
47 |
河南粮油阳光油脂有限公司 |
48 |
益海(周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
49 |
平舆康博汇鑫油脂有限公司 |
50 |
商城县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 |
饮料制造 | |
51 |
乐天澳的利饮料有限公司 |
52 |
河南雪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53 |
河南九头崖食品有限公司 |
54 |
河南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55 |
宝丰酒业有限公司 |
56 |
河南杜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57 |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
58 |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
59 |
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 |
休闲食品 | |
60 |
新乡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 |
61 |
河南裕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62 |
漯河市恒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63 |
河南白师傅食品有限公司 |
64 |
南阳张仲景大厨房股份有限公司 |
调味品 | |
65 |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 |
66 |
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 |
67 |
河南省南街村调味品有限公司 |
68 |
加加酱业(郑州)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