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监察局、北京市审计局、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转发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5-08-31 生效日期: 1995-08-31
发布部门: 北京市主管委办局
发布文号:
 
各区、县财政局、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监察局、审计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各区、县、局、总公司清产核资领导小组: .
  清产核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八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我市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各区、县政府和各主管局、总公司(集团公司)清产核资机构要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局有重点的加强对各级国有企业、单位清产核资的监督检查工作。现将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针对我市情况做如下补充,请一并执行。 
  一、请各区、县和主管局、总公司(集团公司),将清产核资的监督检查工作做为1995年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中的一项内容抓好清产核资监督检查工作。 
  二、各级清产核资办公室要做好协调工作,以保证清产核资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三、各级企业、单位要对本部门及所属企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各区县和主管部门,由各区、县、主管部门汇总后于95年9月30日前报市清产核资办公室。 
  四、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贯彻自查纠正从宽,被查被纠从严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依据财政、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监督部门对于不认真进行自查的企业、单位要通报批评,对于严重违反财政、财务、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需由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查处,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附件: 
 
 
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对清 
产核资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财清字 
 
 
〔1995〕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清产核资办公室、财政厅(局)、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监察厅(局)、审计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室、处),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公司),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监察部各派驻监察局(室): 
  清产核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八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进一步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17号)等文件的精神,保证对所有企业、单位使(占)用的全部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清查、核实,各级政府和中央各部门清产核资机构要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重点的加强对各级国有企业、单位清产核资的监督、审计、财务(资产)检查工作(以下简称“监督检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监督检查的范围、内容 
  (一)监督检查的范围是: 
  所有按《1995年清产核资工作方案》规定应进行清产核资的国有企业、单位,包括1992年—1994年已进行清产核资的企业、单位。 
  (二)检查的内容是: 
  1.各地区、各部门对所举办或管辖的国有企业、单位进行清理、申报和清产核资的情况; 
  2.各级国有企业、单位对全部资(财)产(包括对外投资、借款)进行清查的情况;对应属于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情况;对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和土地估价的范围、升值情况等等; 
  3.各级国有企业、单位对清理出来的各种问题和各项帐外资产填列报表、申请解决和加强管理的情况; 
  4.各级国有企业、单位主管部门执行国家清产核资各项政策和各项规定的情况; 
  5.其他与清产核资工作有关的问题。如数据资料管理、收取费用等。 
  二、有关问题的处理政策 
  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各级政府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维护国家清产核资工作纪律,保证清产核资的全面彻底和情况真实。 
  在检查处理工作中应区分自查、自纠与被查、被纠的界限,实事求是,宽严适度。 
  (一)对于国有企业、单位在清产核资中自查清理出来的,以前违反财经法规但未造成国有资产损(流)失的企业各项帐外资产和没有按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规定办理手续购置的物品,经同级清产核资机构会同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已纠正的,可免予处罚;其中需办理有关登记手续的,应在1995年9月30日以前到有关部门按规定补办。 
  (二)对于在监督检查中被查出的问题,根据情节轻重,依据国务院《关于发布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1987〕58号文,简称“暂行规定”)、国务院第159号令《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简称“监管条例”)和财政部印发的《1995年清产核资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具体如下: 
  1.凡没有按照国家部署开展工作的,责令限期补课,并通报批评;限期补课内仍未开展工作的,由同级清产核资机构指定中介机构对国有企业、单位进行清产核资,所需费用由该国有企业、单位负担,同时还要追究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并给予法定代表人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2.凡没有按规定清理、上报各项帐外资产和以前没有按社会集团购买力控制规定办理手续购置物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对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3.在产权界定工作中凡不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随意界定,或隐瞒投资和借款项目不进行清查界定,从而造成国有资产及其收益流失的,按“暂行规定”中第七条和第十条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监察、司法部门进行查处。 
  4.在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和土地估价工作中不按国家有关规定,随意高估、低估,从而造成重估价值失实的,责令限期纠正,按“监管条例”有关规定追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5.对清理出来的各种损失、挂帐和各项帐外资(财)产采取隐瞒不报或虚报的,由清产核资机构责令限期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监管条例”有关规定对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并建议主管部门免除(解聘)其职务,或者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6.对于在清产核资中发现的有意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低价变卖、转移国家资产,以及贪污盗窃等问题,要由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查处;触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7.对于境内投资主体对其所属投资的境外企业、机构采取隐瞒不报或虚报情况的,一经查出对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并建议主管部门免除(解聘)其直接责任人职务。 
  8.境外企业、机构未按规定要求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或采取隐瞒不报及虚报情况的,责令限期补课;限期结束仍不进行的,责成境内投资主体单位免除(解聘)责任人员的职务。境外企业、机构采取隐瞒不报或虚报情况的,一经查出责成境内投资主体免除(解聘)责任人员的职务。 
  9.对于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级清产核资机构不认真组织所属国有企业、单位进行清产核资,不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对各项损失和挂帐等的处理不认真把关的,责令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 
  10.以前年度被评为各级清产核资先进单位称号的企业、单位,以前年度被评为各级清产核资先进个人称号的个人,被查出有违反清产核资纪律的,由原授予单位给予撤销先进单位或个人的处分。 
  11.对于在清产核资中违反国家收费管理部门规定,随意收费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监督检查的具体组织 
  对清产核资的监督检查工作,采取企业、单位自查、自纠与有关部门的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单位在1995年9月30日前进行自查并写出书面总结;重点检查工作从1995年10月开始,由各级清产核资机构牵头,会同同级财政监督(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进行,具体可采取联合办公或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工合作等方式进行。 
  (一)企业、单位各级主管部门要按国家清产核资有关规定各级组织、督促本部门(单位)所属的企业、单位搞好清产核资各项工作的自查、互查、抽查,保证工作质量,不留死角。 
  (二)各级清产核资机构根据掌握的情况,开列出需重点监督检查的部门、企业、单位名单,提供给同级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应结合自身业务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按照有计划、有重点并避免重复的原则组织进行。 
  (三)各级国有企业、单位应积极配合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反映情况,主动提供有关资料。若发现弄虚作假、少报、瞒报、多报的应严肃查处。 
  (四)各级主管部门和清产核资机构,应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五)对于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查出的问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区别情况,给予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各级财政、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应与同级清产核资机构加强联系,共同协商。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清产核资机构要将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及时总结,并于工作结束后书面报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 
  (七)军队、武警、国家安全部门自己负责组织对所属企业、单位清产核资的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书面报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备案。 
  (八)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依法办理,廉洁奉公,遵守纪律。对于违反检查纪律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查处、纠正,严肃处理。 
 
 
1995年5月30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9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