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加强2008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5-28 生效日期: 2008-05-28
发布部门: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文号:
各市(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农垦总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7年,全省各级质监部门真抓实干,大胆创新,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通过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促进了我省食品安全形势的整体好转。2008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当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仍然大量存在,无证无照、不具备基本质量保证能力的小作坊仍然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专项整治结束后,一些地方未能根本解决的食品生产加工质量违法行为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哈尔滨大冬会期间,能否确保食品安全,事关中国政府的形象和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各地质监部门对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要有深刻、充分的认识。为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现就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突出重点,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要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实现新的突破。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健全长效监管制度。即:切实抓好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和获证企业监管工作,完善召回、预警、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长效工作制度。
  (一)严格监管,确保奥运会、大冬会食品安全。一方面,要采取特殊的监管措施,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供奥运食品企业负第一责任,监管部门负监管责任”的责任体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奥运会期间全省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国家质检总局配合奥组委第一批认定的指定供奥食品企业目录中,尽管没有我省企业,但还将在备选企业中继续指定,各地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一旦指定我省企业,当地质监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同时,省局将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立即对供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指派专人实施驻厂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严格监控;并将指定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检测供奥食品,做到现场检测,批批检验、批批留样,严格准出;同时,要求所有供奥食品必须100%加贴电子监管码,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对非指定供奥食品企业,但其产品在奥运主会场及各分会场所在地城市销售的,各级质监部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严格监管,确保奥运食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对供大冬会的食品企业,要参照供奥食品企业的监管方式,进一步强化措施,严格加强监管。对其他食品企业,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务必保证奥运会、大冬会期间全省不出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成果,切实提升小作坊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小作坊监管工作重点是巩固提高,防止反弹。一是扩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覆盖面。在摸清底数,全面建立档案的基础上,将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纳入监管范围。根据本地实际规定其最低安全卫生条件,责令其限期改造。达到标准后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实施分类管理;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取缔。二是将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行质量安全承诺书年审更换制度,对于具备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小作坊要全部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实施严格管理。三是探索和实施在小作坊食品上加贴限制销售专用标志、要探讨研究将小作坊承诺书纳入流通单位“索证索票”范围等做法,严格限制小作坊产品销售区域。对产量明显超过当地需求量的小作坊,要严格监管。销售量大面广的小作坊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四是健全小作坊食品原料进货和产品销售台帐、生产记录等制度,实现溯源管理,强化质量责任。五是加强对区域性生产小作坊及生产量较大的小作坊监管力度,督促其尽快获得生产许可证。六是开展创建优秀食品安全监管示范区县活动,各市(地)至少指定1个县(区)为创建示范区县,力争在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监管措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的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加大无证查处力度,从2008年4月1日起,凡是无证生产销售食品、未加贴QS标志的,一律依法严厉查处。二是督促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获证企业必须严格检查所有原辅材料,严格检验出厂产品,严格执行QS标志,严格处理过期、回收食品。全省各级质监部门要强化巡查、抽查、督导、年审等证后监管制度,确保企业持续保持和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三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质量安全风险高、问题较多的重点食品,开展监督抽查、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对不合格企业要依法从严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吊销生产许可证(重点产品目录见附件)。四是研究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公示所有获证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的日常监管信息,进一步完善、优化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经销、不使用、不购买的社会氛围。
  (四)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双重责任制”,大力提升监管效能。经过近一年的试点,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双重责任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年全省将全面实施,各地要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推进落实。
  进一步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食品添加物质的有效监管。现阶段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主要是抓两个重点环节:一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环节,重点保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基本生产能力。只有获得生产许可证,能基本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才允许生产。达不到条件的就不允许生产。二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环节,也就是食品的生产环节,主要手段是备案管理。备案的重点是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在食品中使用超过允许剂量的食品添加剂;第二、在食品中使用不许用于该食品的添加剂;第三、使用无生产许可证的添加剂;第四、使用既非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非食品原料,包括苏丹红、吊白块等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始终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深入推进实施食品召回制度。一是加快组建食品召回专家委员会,聘请检验机构、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家作为委员;二是省局向总局推荐指定食品召回安全验证实验室,由总局命名挂牌,负责食品召回的检验检测工作,确认食品安全风险和是否召回;三是鼓励企业主动召回,对企业主动启动的自愿召回,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四是对企业召回过程跟踪监督,确保有效召回;五是对食品召回信息要及时披露,有效控制不安全食品流通范围。
  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各市(地)局要安排专人定期上报检验及监测数据,务必做到每月月底前上报一次数据,保证上报数据及时,数据内容翔实。
  强化应急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一旦发生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响应,防止事态蔓延,确保消费者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举全系统之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条件
  (一)加大食品定期监督检查、监督抽查和执法打假力度。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做好定期监督检查、监督抽查工作,进一步扩大抽查产品及企业的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检验机构要及时报告。对不合格企业要依法严格执行曝光、处罚、复查、责令停产整顿等后处理措施。同时及时发布定期监督检查、监督抽查质量公告。二要继续开展食品打黑、打非“两打”专项行动。三要深化“百千万工程”,对重点食品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四要组织开展28大类食品无证查处行动。五要在“五一”、“六一”、中秋、国庆、春节等节日和“质量月”期间,开展监督抽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六要开展“查食品质量,保奥运安全”行动,各地要加强区域合作,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食品质量违法行为。
  (二)做好食品企业扶优扶强工作。一是围绕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培育食品名牌,推动食品企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严格实施食品国家和省免检制度。对质量安全风险高的食品原则上不予实施免检,大幅度提高食品免检申报门槛,对食品企业免检一律进行严格的现场核查。年内要对食品免检企业进行一次全面专项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企业一律取消免检资格。三是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园区活动,促进区域性食品质量不断提高。
  (三)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省级食品专业质检机构建设,使其成为适应食品产业发展和执法需要、具有较高检测能力和水平、掌握标准与检测技术等发展动态的龙头检测机构。二是市(地)级食品专业质检机构要具备辖区内主要食品品种的检测能力,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执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现有食品检验技术资源难以覆盖的县,应当根据工作急需,配备食品常规快速检测仪器。省局将加强规划和指导。依靠地方政府,争取建设立项。确保能够满足对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质监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监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建议,提出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的问题。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获证企业监管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到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上级质监局要加强对所辖下级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
  要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基层监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奥运食品定点供应企业驻厂监管人员必须经过专门集中培训方可上岗。各市级质监局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室负责人员、县级质监局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局长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食品安全监督员资格。
  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曝光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个人,同时加强宣传优秀企业、优质食品和优良品牌,引导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舆论氛围。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0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