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8-19 生效日期: 2008-08-19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鲁政发[2008]8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现就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视察时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增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新跨越。
  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7年,全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5.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9.45%;全省主要行业62.1%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重点调度的353种工业品中,我省有140种产量位居前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71个和172件。但是,与中央对我省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工业还存在许多差距。要在新起点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必须把优化工业结构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新”就是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工业发展的新优势;“特”就是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资源利用,优化生态环境。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工业竞争能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新特优工程”,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大和优化技术改造投入,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就业和扩大出口。
  2.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通过制定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3.自主创新原则。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
  4.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原则。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
  5.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技改项目节能审查评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过度消耗资源的“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促进节能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任务目标。总的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施“新特优工程”,对现有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就业,又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的“两高一资”类项目,都要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努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低水平规模扩张项目。具体目标是:
  1.到2012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
  2.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2%;
  3.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到95%,其中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0%以上;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改善;
  5.全省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50个,总营业收入2.9万亿元;
  6.中国名牌达到350个,山东名牌达到180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10件;
  7.节能减排在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取得新进展。
  三、工作重点
  围绕工业发展“新、特、优”,抓住重点领域、龙头产品、关键环节,追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围绕“新”,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这个关键环节,立足技术前沿,瞄准消费升级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1.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凝练一批新项目。技术创新为技术改造提供项目源、技术源,技术改造又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必要途径,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结合的纽带。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科研单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所需为目标,加大研究开发有市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技术改造凝练一批新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高校、科研单位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把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与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搭建合作创新平台。通过产学研结合,围绕我省工业发展需求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重点抓好软件、动漫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以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和市场信息化、产品信息化,重点对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和医药9个行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开发的融合。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过程的融合。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快普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柔性制造和诊断等技术,将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由传统的手工控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精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突出抓好信息化与产品功能的融合,在产品中更多地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流通的融合,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工业现代化流通体系。突出抓好信息化与人才培训的融合,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突出抓好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中的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建新兴信息产业。
  (二)围绕“特”,立足本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梯次转移规律,以汽车、船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农业机械、煤炭机械等七大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水准、高市场欢迎度的特色产业链和特色工业品为重点,研究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配套中小企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地域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产业集群。
  1.壮大特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色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推动特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骨干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引导特色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
  2.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从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搞好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促进特色产业集聚;要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特色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能力,延长拉伸产业链,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
  3.发展特色产品。突出山东工业的特色优势,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促进重点领域重大装备的创新和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配套产业链完善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围绕“优”,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家电、家俱、工艺美术、化工、医药、轮胎、水泥、钢铁、铝等十二大传统产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推进节能减排。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趋势,明确技改投入的方向和重点,避免一般化工业的盲目扩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普遍改造,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要抓住国家外汇充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围绕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搞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提高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大力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强企业标准、计量和质量等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引导企业增强综合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对产品被评选为中国名牌、山东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国内外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07〕24号),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支持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三废”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废旧家用电器、电池、灯具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余热、余压等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从转变观念、技术创新、加大投入、体制机制、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大措施力度。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指导的根本转变。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关键是要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和准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在“好”的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体制障碍,为“新特优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植新项目技术来源。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切实解决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问题。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鲁发〔2007〕25号)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接受技术外溢,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时机,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办好产学研展洽会,发挥好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研究探索新的技改投资体制机制,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改项目实施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典当、租赁、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三个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和导向计划项目,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
  (四)落实优惠政策,创造发展新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精神,落实加大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培养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的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各市和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继续落实好国家关于鼓励发展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政策,对引进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或《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的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落实好机电产品进口补贴、节能减排国债补助等优惠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共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和“新特优工程”实施。
  (五)健全考核体系,把握正确导向。围绕“新特优工程”实施,把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等指标一起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考核体系,作为考评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工作指导转变、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加大奖惩力度,对在技术改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努力营造重视技术改造、推进技术改造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形成支持技术改造和“新特优工程”实施的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技术改造纳入规划,作出相应安排和部署。经贸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科技部门要突出抓好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强化对技改项目的技术支撑。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工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48号),做好重大技改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信息产业部门要落实好支持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统计部门要搞好技改投资的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环保、税务、质量监督、金融、海关等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能,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各行业办公室和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研究提出行业结构调整意见,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作,促进“新特优工程”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十九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2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