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燕山山区农村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2008―2012―2015)》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11-08 生效日期: 2008-11-08
发布部门: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文号:
各有关设区市科技局、扩权县科技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科学组织实施“两山科技工程”,加快燕山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省科技厅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河北省燕山山区农村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2008―2012―2015)》(以下简称《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论证。此规划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省燕山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据。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注意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和创新性做法,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河北省燕山山区农村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2008-2012-2015)
  一、规划背景
  (一)重要意义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把发展环渤海经济作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河北省委七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燕山横亘在京、津、冀的北部,是我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是首都的绿色屏障和水源地,也是环首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河北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在该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治沙工程、水资源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的限制,燕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省3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燕山地区就占有13个,仍然是环京津贫困带的主要区域。
  加快燕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服务京津的客观需要。根据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两山科技工程"的山区科技开发战略,科学制定燕山山区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燕山特色产业科技开发,全面提升燕山山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区域特点
  燕山山脉位于39°45′~41°N,115°40′~119°50′E,呈东西走向,与太行山相接形成"弧状山脉",横亘在京、津、冀的北部,东西长约330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毗邻渤海,环抱华北平原。该区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在2600~2800小时,年总辐射在130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区域内积温变化较大,大约在2200~4000℃;无霜期约在100~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607.5毫米,西北部地区在500毫米以下。总起来讲,燕山地区年日照和总辐射多于我省中南部而少于坝上高原;热量资源较我省中南部地区少,但比坝上高原多;降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南部多,西部少;风能资源比较优越,农业气象灾害繁多。
  燕山河北辖区内包括承德、唐山、张家口、秦皇岛和廊坊5市36个县(市、区),占全省172个县(市、区)的20.9%,占河北省山区县(区、市)的55.4%;总面积7.97万平方公里,占河北省国土总面积的42.4%,占河北省山区总面积的68.1%;总人口1385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20.1%,占河北省山区人口的56.8%。综合来看,该区域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环抱京津,生态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燕山与京津两地山水相依,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是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燕山环绕京津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战备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战略地位,区域位置十分重要。
  二是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和开发潜力巨大。该区资源丰富,不但有重要的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在燕山山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但科技含量还不够高、产业链条比较短,大量独特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经济优势,科技开发的潜力巨大。
  三是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燕山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与北京天津相比,更加落后,形成了明显的环京津贫困区域。同时,在燕山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重视不够,直接影响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的实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
  (三)发展基础
  1. 产业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燕山山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的林果、畜牧、蔬菜、粮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化布局日趋明显。其中薯类、牛奶、生猪、牛羊肉、果品、蔬菜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2.7%、40.0%、27.1%、25.3%、23.2%、22.2%。开发形成了板栗、葡萄、仁用杏、山楂、特色杂果、食用菌、错季蔬菜、甘薯马铃薯、道地药材和皮毛动物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旅游、矿产等产业密集区。产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科技支撑基础
  在河北燕山山区,分布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及各市农科院(所)等一批农业或涉农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科技主力军。随着燕山特色产业开发力度的加强,逐步形成了一些专业化的研究机构,如燕山科学实验站、秦皇岛市甘薯研究中心等;随着许多大型龙头企业的兴起,相继成立了一些专门的研发中心,如承德绿源公司食用菌研究所等,为燕山科技开发提供了新的活力。同时,在该区临近地域,还有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省内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技力量,可为燕山山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燕山山区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环京津的地理优势和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燕山具有的多样、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环京津的市场需求为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密集区,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燕山山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燕山地区处于环京津的特殊地理位置,属于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难以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三,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掠夺,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陷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第四,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为着力点,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基本途径;坚持"科技引领、龙头带动、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方针,按照特色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创新团队和研发平台建设,强化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重点解决制约燕山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以科技支撑和引领燕山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联盟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实现燕山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在特色产业科技开发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利用相结合。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着力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研究和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内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坚持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集中攻克制约燕山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科技传播网络,培育新型农民,使研究开发的新成果、新技术及时得到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公益性研究与市场化开发相结合,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进一步改善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提高科技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生产发展与消费者利益的关系,重点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开发安全食品,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坚持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在燕山开发工作中,要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现有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开发相结合,注重应用基础研究,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储备,增强燕山特色产业发展的后劲。
  --坚持分步实施与总体推进相结合。根据燕山特色产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布局,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在规划实施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选择一批对特色产业发展影响重大的科技项目,集中力量攻关,支撑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大对薄弱地区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范围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范围
  规划的区域范围,主要涵盖5个设区市(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廊坊)的共36个县(市、区)。即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怀来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宣化县、宣化区、赤城县、崇礼县和下花园区;承德市的承德县、宽城自治县、兴隆县、隆化县、平泉县、滦平县、丰宁自治县、围场自治县、鹰手营子矿区、双滦区、双桥区;唐山市的迁西县、迁安市、遵化市、丰润区、玉田县、滦县;秦皇岛市的青龙自治县、抚宁县、卢龙县、昌黎县、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廊坊市的三河市。
  (二)发展目标
  河北省燕山山区农村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实施"23531工程",即发展20个特色产业,建立30个科技园区,扶强50个龙头企业,组建30个产业研发中心或科技传播站,建设100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
  1. 到2012年,先期重点支持15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建成25个科技园区,示范面积1.67万公顷(25万亩),辐射带动区面积100万公顷(1500万亩);到2015年,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达到20个,科技园区达到30个,示范面积达到2万公顷(30万亩),辐射带动区面积达到113.3万公顷(1700万亩)。
  2. 到2012年,先期扶强35个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300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200个,企业总产值达到140多亿元;到2015年,扶强龙头企业50个,开发新产品400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300个,企业总产值达到190多亿元。
  3. 到2012年,先期组建25个研发中心和科技传播站,取得科技成果50项,累计应用推广新技术470余项,年均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余万人次;到2015年,组建成30个研发中心和科技传播站,取得科技成果100项,累计应用推广新技术650余项,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余万人次。
  4. 到2012年,先期重点支持建设70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带动700个新农村发展;到2015年,建设100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带动1000个新农村发展,推进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
  5. 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园区由2007年的4050元增加到2012年的6460元,2015年达到7650元;辐射带动区由2007年的3620元增加到2012年的5260元,2015年达到6280元。
  6. 项目区(科技园区、示范区、辐射带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40.6%提高到2015年的45%左右。
  四、重点产业研发内容和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燕山区域的产业发展现状,重点选择20个特色产业进行科技开发,同时通过科技开发建设相应的示范基地,以支撑和引领产业的发展。
  (一)优势特色产业
  燕山具有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但从总体来看,这些产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产量较低、品质较差,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和加工层次低、名优产品少、外向度低、带动能力弱等,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挖掘。
  1. 燕山板栗产业
  燕山板栗是我国的特产树种,其所产板栗以香、甜、糯的独特优异品质享誉国内外,在国内外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常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0%~80%,稳居全国第一位。2006年燕山板栗的栽培面积为14.73万公顷(221万亩),产量为11.76万吨,占全省板栗总产量的87.18%,年创汇达6000万美元。形成诸如迁西金地甘栗食品有限公司、遵化栗源集团、唐山山源食品有限公司、迁西县远洋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龙头企业,开发出了"富亿农"、"栗乡园"、"紫玉"、"栗之花"、"栗源"、"迁西板栗"等板栗食品商标,研发了速冻栗仁、小包装甘栗仁、干板栗仁、板栗粉、蜂蜜栗子肉、糖水板栗丁等多系列产品,促进了板栗产业化经营和出口创汇。板栗产业已成为迁西、遵化、兴隆、宽城、青龙等燕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良种化程度低,尤其是缺乏适于加工的优良品种;二是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不够完善;三是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
  (1)研究内容
  针对燕山板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实现品种化栽培和创优质品牌为目标,重点开展外向型燕山板栗产业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外向型高产优质板栗新品种选育。主要开展大粒优质、寡雄丰产、抗褐变适宜加工等新品种选育。
  --密植持续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新建密植园适宜品种、适宜树形、适宜栽植密度以及与新品种配套的控冠技术研究;同时,针对退耕还林形成的大量的密植郁闭低产园开展树形改造、间伐和产量恢复、持续高产技术研究。
  --燕山板栗有机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要从基地选择、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有机栽培技术体系。
  --板栗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重点研究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和深加工关键技术、功能食品关键技术(包括板栗功能因子的筛选、加工过程中功能成分的保留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研究板栗品种的加工特性,研发板栗高档和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研究板栗副产品(栗花、栗蓬、栗壳等)的综合利用技术。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搞好四大示范基地建设。一是燕山板栗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对新优品种的比较试验,确定最适宜的推广品种;二是密植丰产示范基地:为生产上提供持续高产的高水平生产示范样板,带动燕山板栗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郁闭园改造示范基地:针对退耕还林营造的郁闭板栗园,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持续丰产;四是新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通过扶持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提升板栗产业的加工水平,增强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产业的经济效益。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在燕山地区建立四大板栗科技示范基地1200公顷(1.8万亩);通过实施良种工程,使新建园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0%;辐射带动和建成燕山板栗外向型基地15万公顷(225万亩),实现产量12万吨,产值18亿元。
  到2015年,该区建成四大板栗科技示范基地0.3万公顷(4.5万亩);新建园的良种率提高到95%;辐射带动和建成燕山板栗外向型基地18万公顷(270万亩),实现产量15万吨,产值22亿元。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唐山的迁西县、遵化市,承德的兴隆县,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
  2. 仁用杏产业
  仁用杏主要包括杏扁和山杏。燕山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杏扁产区,其中张家口市辖区内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该区域杏扁基地面积达11.33万公顷(170多万亩),常年产量1万吨,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张家口市杏扁生产基地覆盖了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300多个村,近10万农户,形成了10个专业乡,305个专业村。燕山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山杏产地,2006年燕山地区的山杏面积为37.27万公顷(559万亩)、杏仁产量1.2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97.96%和82.06%。仁用杏加工企业有蔚县东方杏扁开发公司、涿鹿县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万全昌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几十家。但发展中也存在产量低、易受冻灾、加工产品单一和附加值低等问题,提高杏扁和山杏产业化生产水平,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山区农民奔小康意义重大。
  (1)研究内容
  针对杏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防止冻害、提高产量、产品深加工为核心,重点开展仁用杏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加工新产品开发:
  --高产抗冻杏扁和山杏新品种选育。主要通过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等,选育能够抗冻或避晚霜的杏扁和山杏新品种。
  --防止杏扁和山杏冻花冻果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增强树势、化学调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提高杏扁和山杏抗冻花冻果的能力。
  --杏扁和山杏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围绕高产高效和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展研究,树立高产高效科技示范样板。
  --杏扁和山杏深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开展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提高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抓好三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是防冻技术示范基地:通过从品种到管理技术配套防冻技术研究与示范,减少晚霜带来的严重危害;二是密植丰产示范基地:树立集约化密植丰产示范样板,带动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新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提升仁用杏产业的加工增值水平,增强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建立杏扁和山杏三大科技示范基地0.2万公顷(3万亩),辐射带动杏扁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公顷(300多万亩),总产量将达到2.5万吨左右;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8万多吨,产品产量达到1.1万多吨;规划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京西杏扁交易市场",年加工销售和交易额达到4亿元。辐射带动山杏仁产量,由2006年的1.28万吨提高到2.5万吨,加工销售收入和市场交易额达到5亿元。
  2015年在技术上能有效解决冻花冻果问题,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杏扁和山杏总产量达到7万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和市场交易额达到12.2亿元。
  (4)实施地点
  杏扁以张家口的蔚县和涿鹿县为科技示范基地,山杏以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承德的平泉县和隆化县、张家口的赤城县为科技示范基地,向整个产区进行示范辐射。
  3. 苹果产业
  河北省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之一,总面积25万公顷(37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产量248万吨,居全国第四位。燕山山区是我省苹果适宜生产的集中区域,面积占全省45%,在我省苹果的三大产区(燕山产区占45%、太行山产区占29%、平原产区占26%)中位居第一。2006年结果面积7.8万公顷(117万亩),产量82万吨。在农业部公布的《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年1月29日)中,燕山的秦皇岛地区是河北省唯一被列入苹果优势生产带的区域,具有生产苹果的自然生态优势。燕山区域内拥有秦皇岛大湖新鲜果汁食品有限公司、富人公司和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单产较低,整体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贮藏加工能力不足,名优产品少,龙头企业少,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提升燕山地区苹果产业的总体水平,对于促进山区林业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内容
  针对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生产精品苹果、培育知名品牌为核心,重点开展燕山精品苹果产业化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精品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主要针对当地主栽苹果品种,研究乔砧密植条件下适宜树体结构和配套的精品苹果管理技术;选择较抗寒苹果矮化砧木,进行基砧和矮化中间砧比较研究,确定适宜发展的矮化苹果砧木。
  --成龄苹果树体结构改造与优质配套技术开发。主要针对各地成龄苹果树树体结构和果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展开成龄苹果树体结构改造与优质综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实现"树开心、枝拉平、无公害、质先行"的技术目标。
  --苹果中早熟新品种优选利用与配套综合技术开发。主要选择苹果中早熟品种进行对比研究,对各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果品质量、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出适宜燕山发展的中早熟苹果品种。
  --苹果加工专用品种引进筛选与果汁新产品开发。加大引进筛选适于果汁加工专用新品种力度,为促进果汁加工业发展提供品种保证;进一步加强对果汁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加工质量,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设好四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精品苹果示范基地:通过推广十项关键技术,努力实现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苹果新品种示范基地:为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成龄苹果树体改造示范基地:以实现优质生产为目标,从整体上提升苹果果品的质量水平;四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扶持贮藏保鲜和加工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或公司,延长苹果产业链,提升苹果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在燕山地区建立四大苹果科技示范基地0.4万公顷(6万亩);完成树体改造5万公顷(75万亩);通过品种更新,改善品种结构,使中早熟品种占到15%左右;示范园区内一级果率总体达到80%,精品果率占到70%以上;新建苹果园矮化技术(矮砧密植、乔砧密植)普及率达到80%;在总产量102万吨的基础上提高50%左右,达到151万吨,新增产值5.6亿元。
  到2015年,辐射面积达到6万公顷(90万亩);中早熟品种占20%左右;辐射区内一级果率总体达到80%,精品果率占到70%以上;总产量达到165万吨,新增产值3.9亿元。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设在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抚宁县,唐山的迁安市,承德的承德县,张家口的怀来县。
  4. 葡萄产业
  河北省是我国葡萄生产大省,葡萄种植面积、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燕山山区是河北省葡萄种植最适宜且较集中的区域,2006年葡萄的栽培面积为3.18万公顷(47.4万亩),占全省的54.38%;产量54.49万吨,占全省的62.03%;其中,主产地昌黎、怀来、卢龙酿酒葡萄面积0.78万公顷(11.7万亩),占全国的16.7%。拥有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香格里拉葡萄酒有限公司、朗格斯酒庄、中法庄园、地王酿酒有限公司、涿鹿益利葡萄酒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几十家。葡萄产业已经成为燕山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酿酒产业已经成为昌黎、怀来的立县产业。目前,燕山山区的葡萄产业还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葡萄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葡萄酒产品同质化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因此,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是增强燕山葡萄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1)研究内容
  针对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葡萄绿色优质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葡萄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主要开展大粒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酿酒葡萄新品种的引选与示范研究。
  --绿色和有机葡萄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开展精品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绿色酿酒葡萄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有机葡萄园地选择与评价、有机葡萄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设施葡萄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针对鲜食葡萄促成和延后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示范,整体提升设施葡萄栽培的水平。
  --鲜食葡萄贮藏与保鲜技术开发。主要开展鲜食葡萄新型保鲜材料的开发和无公害保鲜方法的研究。
  --葡萄酒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闪蒸工艺、超提工艺、冷浸工艺以及葡萄新品种(系)酿酒特性研究,进行自然甜型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起泡葡萄酒、保健葡萄酒、有机葡萄酒等新产品的研制;开展产地葡萄酒堡建设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为发展家庭酒堡提供技术支撑。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建设六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鲜食葡萄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新品种比较试验,优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新品种,为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精品鲜食葡萄玫瑰香生产示范基地:以优质为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发形成知名品牌;三是酿酒葡萄新优品种(系)示范基地:针对目前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单一且存在混杂退化的问题,通过引种和选优,建立新优品种(系)示范基地,为酿酒葡萄产业品种多样化创造条件;四是酿酒葡萄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酿酒葡萄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及有机产品生产技术,为酿造AA级绿色葡萄酒提供优质原料;五是葡萄酒新工艺新品种开发示范基地:依托大型酿酒企业和大专院校,研究开发新一代葡萄酒品种,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六是葡萄酒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与现有旅游资源相结合,以葡萄生态观光、酒堡酒窖参观、葡萄酒酿造体验、葡萄酒品尝体验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使燕山地区优质鲜食葡萄产量达到50万吨,葡萄加工企业达到80家,生产优质葡萄酒20万吨。其中,主产地昌黎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0.53万公顷(8万亩),常年产量达到10万吨;年葡萄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灌装能力达到15万吨,葡萄酒产量达到11万吨,出口量达到1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4.8亿元。主产地怀来县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1.1万公顷(16.5万亩),其中新发展0.3万公顷(4.5万亩);葡萄产量达到12万吨;葡萄酒加工企业达到15家以上,开发葡萄酒庄(酒堡)50家;品牌葡萄酒生产、销售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
  到2015年,优质鲜食葡萄产量达到60万吨,葡萄加工企业达到100家,生产优质葡萄酒30万吨;生产的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达到国家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设在秦皇岛的昌黎县和张家口的怀来县。秦皇岛包括昌黎县葡萄沟、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朗格斯酒庄和有机酿酒葡萄园、卢龙县香格里拉葡萄酒有限公司和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等。张家口包括怀来县龙眼葡萄生产基地、中粮沙城长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法庄园和酿酒葡萄基地、宣化县白牛奶葡萄生产基地、涿鹿县益利葡萄酒有限公司、红地球葡萄生产基地等。
  5. 山楂产业
  据2006年统计,燕山地区山楂栽培面积为2.2万公顷(33万亩)、产量为17.49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9.93%和91.22%。其中,兴隆县山楂栽培面积为0.57万公顷(8.55万亩)、产量12.53万吨,分别占全省的23.31%和65.33%,产值达1.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6%,在种植面积、株数和产量方面均居全国县级首位,被誉为"全国红果第一县"。目前,该产业已建成了河北怡达集团、承德红源果业有限公司、承德御室金丹有限公司、遵化广野格瑞兰山楂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当前,制约山楂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优质早熟的鲜食品种缺乏,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新产品开发特别是保健的深加工产品开发薄弱等。发展好山楂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程度,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内容
  针对山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和精深加工为主线,以促进山楂产业的升级换代为目标,重点开展山楂绿色优质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与深加工新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
  --山楂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主要通过引种、杂交育种等开展早熟优质鲜食山楂品种的选育。
  --山楂高产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和有机果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整形修剪等栽培技术、主要害虫的安全高效防治技术,特别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山楂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山楂功能活性物质(如黄酮等)提取分离和成分鉴定,高附加值新产品和功能食品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叶、果、花、核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建设好三大示范基地。一是山楂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根据市场需要,通过新品种比较试验,选出适合燕山区域生产的鲜食和加工品种,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二是高产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和有机果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通过树立高产优质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样板,带动整个山楂产业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示范基地:以大型山楂加工龙头企业为基地,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精深加工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建成山楂科技示范基地200公顷(3000亩),新发展山楂0.2万公顷(3万亩),使燕山地区山楂的栽培面积由目前的2.2万公顷(33万亩)增加到2.4万公顷(36万亩),产量由2006年的17.49万吨增加到27.50万吨;开发3~5项高附加值新产品,打造出2~5个知名品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到2015年,燕山地区主要山楂生产基地(承德的兴隆县、隆化县和唐山的遵化市等)全部达到无公害山楂果品标准;不同成熟期的加工、鲜食品种比例合理;使燕山地区山楂产业规模和效益居国内首位,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市场份额。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承德的兴隆县、隆化县和唐山的遵化市。
  6. 特色杂果产业
  燕山独特的自然和气候形成了许多名优特色杂果,如山海关和北戴河的甜樱桃,遵化、迁安和青龙的安梨,京东一带的京白梨,阳原的供佛杏、蔚县的木瓜杏、遵化的香白杏,怀来的八棱海棠等等。本次规划中所说的特色杂果主要是指安梨、京白梨、甜樱桃等燕山地区特有的或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果品。其中安梨、京白梨主要分布在燕山东段的冀东地区,安梨栽培面积近1万公顷(15万亩),年产量近3万吨,年产值达3600万元;甜樱桃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范围内,秦皇岛是我国甜樱桃的三大适生地区之一,面积0.173万公顷(2.6万亩),产量8790吨,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这些果品虽然面积不大,但特色和优势明显,发展很快,正在成为当地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安梨、京白梨产业--成龄树缺乏标准化管理技术,果品质量较差;安梨品种类型虽较多,但缺乏优良的鲜食品种与加工品种;京白梨品种严重退化,急需进行品种优选;安梨加工技术与京白梨贮藏保鲜技术滞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甜樱桃产业--品种老化,缺少丰产性强、品质优良的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系列化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成龄树良种化程度和产量低,露地和设施栽培的幼树进入结果期普遍较晚。
  (1)研究内容
  针对特色杂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实现品种化栽培和创优质品牌为目标,重点开展燕山特色杂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与贮藏加工技术开发:
  --燕山小杂果资源调查与评价。通过对燕山各种特色小杂果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甜樱桃无公害优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是开展甜樱桃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主要筛选出果大、色艳、耐贮运的早中晚熟优良品种;二是开展甜樱桃密植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三是开展适龄不结果或低产果园改造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四是开展甜樱桃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五是开展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安梨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是开展加工和鲜食型优良品种筛选;二是开展大树丰产、稳产、优质技术改造研究与示范;三是开展优质安梨丰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四是开展安梨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新的加工工艺,开发新的加工产品。
  --京白梨品种选优与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以个大、肉细、汁多、味甜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耐贮性与抗病性),开展芽变选种,选育出新一代京白梨新品种,并开展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努力把燕山京白梨打造和培育成知名品牌。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建设五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甜樱桃新品种示范基地:树立科技先导型新品种生产示范样板,使之成为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的辐射源;二是甜樱桃优质高产示范基地:通过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带动整个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工专用型安梨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加工品种选优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安梨加工业的发展;四是安梨加工新产品开发示范基地:以安梨加工龙头企业为基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五是京白梨新优品系示范基地:通过对京白梨品种选优和比较试验,建立优系示范基地,培育优质精品。
  (3)发展目标
  甜樱桃产业:建成甜樱桃科技示范基地200公顷(3000亩),筛选出适宜燕山区域栽培的樱桃新品种3~5个;高标准新建园实现3年结果,5~6年生亩产500公斤以上;6~8年生适龄不结果大树通过2~3年的技术改造亩产达1000公斤以上;同时带动3~5个高标准生态观光采摘园建设。到2012年,甜樱桃种植面积达到0.213万公顷(3.2万亩),实现产值1.3亿元,与2007年相比面积增长23.1%,产值增加47.9%。到2015年总面积达0.267万公顷(4万亩),实现产值2.24亿元。
  安梨产业:建成安梨科技示范基地200公顷(3000亩),筛选出适宜加工的安梨新品系3~5个,开发加工新产品3个以上,安梨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到2012年,安梨种植面积达到1.2万公顷(18万亩),实现产值0.644亿元,与2007年相比面积增长20%,产值增加78.8%。到2015年,总面积达1.33万公顷(20万亩),实现产值1.02亿元。
  (4)实施地点
  甜樱桃以秦皇岛的山海关区、海港区为科技示范基地,安梨以唐山的迁安市为科技示范基地,京白梨以秦皇岛的昌黎县为科技示范基地,向燕山其他适宜产区辐射推广。
  7. 甘薯马铃薯产业
  河北省是全国甘薯、马铃薯(简称"两薯")的重要产区。燕山地区马铃薯和甘薯种植总面积约17.33万公顷(260万亩),占全省的54.4%;产量59万吨,占全省的52.68%。初步形成了一批促进带动产业发展的加工企业,如围场自治县"双九"淀粉有限公司和民峰食品有限公司、昌黎的顶大公司、卢龙的光友薯业、迁安的金牛淀粉公司等。
  燕山山区常年种植马铃薯近13.6万公顷(200多万亩),占全省面积的88.8%。其中围场自治县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县,占燕山种植面积的22.4%,该县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相衔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但发展中也存在着品种混杂及专用型品种匮乏、产量较低、病虫害严重、名优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深加工能力低下、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等问题。
  燕山甘薯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和唐山两市,种植面积约4万公顷(60多万亩),占燕山山区的66%。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专用型甘薯品种;二是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及病虫害严重;三是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等。
  (1)研究内容
  针对甘薯、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培育筛选专用型品种和开发名优品牌为核心,重点开展专用型薯产业品种选育与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①马铃薯
  --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开发与示范。开展高淀粉型、油炸型等适于加工的不同类型专用型品种的选育与示范。
  --专用型马铃薯品种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要包括各专用型品种配套栽培措施、专用型品种肥水规律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脱毒马铃薯繁育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脱毒组织培养新技术,快速繁殖马铃薯新品种,加快微型种薯繁殖速度,实现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周年生产和市场供应。
  --马铃薯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功能性食品、快餐食品、全粉及变性淀粉技术开发与示范。
  ②甘薯
  --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选育高产、抗逆、高淀粉的燃料乙醇型、蔬菜专用型、提取色素型等专用品种,同时建立专用甘薯高产示范基地。
  --专用型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专用型甘薯生产技术标准、土壤培肥与提高肥料利用率、专用甘薯品种的主要有害生物预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甘薯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甘薯高纤维食品、甘薯方便粉丝、甘薯饮料以及利用甘薯渣生产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等关键技术。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燕山"两薯"产业的科技开发,分别建设甘薯和马铃薯两个研发中心和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两薯"专用型品种及规模配套种植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各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为实现"两薯"品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专用型品种配套技术等推广应用,提供示范样板;二是病虫害综防示范基地。通过对"两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为"两薯"的无公害化生产提供保障;三是"两薯"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培育、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品牌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薯产品附加值。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分别建成两个研发中心、三大科技示范基地。甘薯生产面积发展到6.67万公顷(100万亩),专用型甘薯面积占甘薯总面积的3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农民纯增收入额1.5亿元。马铃薯生产面积发展到20万公顷(300万亩),产量达到450万吨,专用型马铃薯面积占到马铃薯总面积的3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带动农民纯增收入额2亿元。在主产区建设2~3家大型薯制品交易市场,拥有3~5个省(部)优加工产品,培育5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使薯制品粗、精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以上。
  到2015年,"两薯"专用型加工品种占总面积的5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加工产品要有2~3个达到国家知名品牌。
  (4)实施地点
  马铃薯产业的示范基地选择在承德的围场自治县、张家口的怀安县;甘薯的示范基地选择在秦皇岛的卢龙县、唐山的迁安市。
  8. 道地药材产业
  燕山山区拥有药材650余种,可开发利用的有300多种,野生药材蕴藏总量占全省的40%以上。2006年共建有中药材生产基地1.07万公顷(16万亩,其中种植12万亩,野生4万亩),年销售中药材6.4万吨。区域内拥有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德药业集团六合制药厂、承德九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承德御室金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德市兽药厂、河北唐山宏基伟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唐山天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浩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等龙头企业十几家,年创产值4.4亿元。目前,燕山山区道地药材主要存在种源退化严重,优良品种资源逐步退化和减少,野生资源趋于枯竭等问题;中药产品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新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中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
  (1)研究内容
  针对燕山地区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道地药材栽采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加工技术开发:
  --中草药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中草药野生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仿野生栽培后药物有效成分的变化。
  --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选育优质中药材品种,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栽培体系,研究中药材质量标准和濒危野生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及建设中药材GAP基地和燕山山区药用植物园。
  --中成药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主要开展中药剂型现代化研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及方法研究、中药生产技术及工艺工程化研究及中成药优良品种国际化研究。
  --中兽药现代化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主要开展畜禽用中药免疫调节剂及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应用,防治畜禽重大疾病的中兽药新方剂和新剂型的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现代中兽药质量标准化研究与检测新技术应用等。
  (2)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实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保证中成药的原料需求和质量;二是中成药现代化加工示范基地。开发出科技含量高、为发达国家所接受的优良中成药品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药产业集团;三是中兽药现代化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发中兽药新剂型,筛选畜禽用中药免疫调节剂和中药饲料添加剂,提高中兽药生产企业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建成10个河北省无公害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2万公顷(30万亩),研制出5~10个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品,筛选或研制开发20个针对畜禽主要疾病的高效中药方剂。形成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中(兽)药制药企业1个,1亿元以上的中(兽)药制药企业5个;燕山山区实现中(兽)药产业年销售收入8.8亿元。
  到2015年,完成10~15个燕山山区大宗、道地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试验及仿野生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选育5~10个优质高产中药材新品种(系),建成无公害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50万亩;开发出15个科技含量高的优良中成药新产品;开发10个中兽药新剂型,筛选10个畜禽用中药免疫调节剂、30个中药饲料添加剂和30个新的高效中兽药方剂。燕山山区实现中(兽)药产业年销售收入26.4亿元,使之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承德的宽城自治县、隆化县,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唐山的玉田县。
  9. 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中国食用菌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食用菌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河北省燕山山区具有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条件,食用菌产量占河北省食用菌总产量72.8万吨的1/4,重点产区在承德的平泉县和唐山的遵化市。区域内形成了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遵化长城科贸有限公司、遵化平安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从总体来看,发展中还存在着珍贵野生资源家底不清且利用水平低,缺乏适用于本地的代料栽培培养基原料,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菌糠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着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1)研究内容
  针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资源开发、生产技术、菌糠利用为主要内容,以形成菌种生产、商品菇种植、产品包装和加工、菌糠高效利用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为目标,重点开展燕山食用菌产业化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燕山野生食用菌及培养基原料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进行燕山大型真菌资源、植物性培养基原料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利用研究。
  --主要食用菌优种选育利用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主要包括食用菌新品选育和引进利用、食用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高产优质栽培原料开发利用技术。
  --珍稀野生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针对燕山地区珍稀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难度比较大、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努力实现既保证野生食用菌原有的优异品质,又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是开发市场前景好的菌类风味食品、保健品、旅游食品、膨化食品;二是开展从滑子菇、黄花松茸粘液中提取多糖和DNA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
  --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利用菌糠生产肥料、饲料、活性炭研究,从菌糠中提取真菌多糖等方面的研究。
  (2)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条件,主要在燕山山区发展三大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即以张家口为代表的粪草生食用菌示范基地;以承德为代表的木生食用菌示范基地;以唐山秦皇岛为代表的代料生产食用菌示范基地。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示范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培育6个以上科技型龙头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和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名优品牌,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年产量达24 万吨,产值15.7亿元。
  到2015年,辐射到燕山地区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各市、县(区),年产量达36万吨,创产值20.4亿元,其中示范区8.4亿元,辐射区12亿元。
  (4)实施地点
  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承德的平泉县、唐山的遵化市和迁西县、张家口的崇礼县和万全县,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野生食用菌研究示范基地:在燕山地区进行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野生食用菌驯化及原生境栽培试验基地。
  10. 毛皮动物产业
  2007年,河北省毛皮动物(貂、狐、貉及獭兔)的饲养量已突破4000多万只,成为全国养殖、销售第一大省。燕山地区的毛皮动物饲养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地区,其代表性养殖规模县主要有昌黎、抚宁、北戴河、阳原、肃宁等县。其中昌黎县2007年狐、貉、貂饲养量达1000多万只,占全省毛皮动物养殖量的1/4。总体来看,燕山地区毛皮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饲养管理粗放、品种退化、近亲繁殖严重、种兽繁殖力低、皮张质量差、缺乏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和区域内产业链条不紧密等问题。毛皮动物产品加工仅阳原县拥有獭兔加工企业北元、华益、永盛硝染公司等,规模普遍小,工艺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低,出口创汇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1)研究内容
  针对燕山地区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毛皮动物饲养加工与疾病防控体系研究与示范:
  --毛皮动物养殖品种的培育。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开展优良品种的驯化、复壮和品系选育,培育适合燕山山区的毛皮动物品种和配套杂交系。
  --毛皮动物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毛皮动物人工授精技术、冷冻精液技术、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等。
  --毛皮动物饲养标准的制定与饲粮开发。依据当地饲料资源和营养特性,制定相应的饲养标准,研制系列饲料配方。
  --毛皮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毛皮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建立和健全高效的毛皮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毛皮动物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开展毛皮染色技术、鞣制技术和皮毛清洁加工生产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毛皮动物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
  (2)示范基地建设
  针对燕山山区毛皮动物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建设好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通过优良品种引进、驯化、选育和推广,实现品种良种化,提高毛皮动物皮张的张幅和质量;二是毛皮动物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包括开展饲料资源营养特性、饲养标准制定、系列饲料配方研制、毛皮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为满足毛皮动物营养需要和健康成长提供示范样板;三是毛皮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提高毛皮加工质量,提升毛皮动物产品的附加值。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使毛皮动物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建立8~10个规范、标准的毛皮动物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受胎率达到80%以上;规范饲养管理,健全卫生防疫体系,使毛皮动物产品合格率达90%以上,提高产品优质率,力争在国际毛皮制品市场上有所突破。打造我省北方集品种选育、养殖、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毛皮产业示范区。全区獭兔饲养量达400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3000万只;水貂、狐、貉饲养量达到600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5000万只。毛皮动物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0亿元,农民增收18亿元。
  到2015年,农民受培训的比例达80%,科技入户率达90%。建设180个毛皮动物重点乡(镇),10万个专业养殖大户,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全区獭兔饲养量达500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4000万只;水貂、狐、貉饲养量达到700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6000万只。毛皮加工优质率达95%以上,毛皮动物产业年总产值达到70亿元,农民增收20亿元。
  (4)实施地点
  养殖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秦皇岛的昌黎县和青龙自治县、张家口的阳原县。同时,以张家口的阳原县、秦皇岛的昌黎县为中心,建立毛皮动物良种繁育中心;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中心,建立毛皮动物饲料配方研制和毛皮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研究基地;以阳原县为中心建立加工基地。
  (二)传统特色产业
  燕山山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对当地气候、自然条件有较强适应能力,而且农民有着丰富的种养经验,有些产业甚至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这些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品种和管理方式落后、产品初加工比例大、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迫切要求利用现代科技,加大品种更新换代的力度,改变传统的种养方式,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开发系列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11. 肉牛奶牛产业
  河北省是我国肉牛生产大省之一,2007年牛肉年产量57.7万吨,常年居全国第二位。燕山山区牛肉年产量16.3万吨,占全省28.2%,在我省肉牛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燕山区域内形成了承德挑战食品有限公司、平泉县瑞达肉牛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肉牛生产中还存在着优良专用品种缺乏、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出栏率和繁殖成活率低,肉质差等问题。提高燕山山区肉牛产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对于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河北省牛奶年产量489.4万吨,居全国第三位。燕山山区年产鲜奶197.3万吨,占全省的40%左右,是我省牛奶的重要产区。燕山区域内奶业龙头企业有蒙牛乳业(唐山)有限责任公司、乐百氏(丰润)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涿鹿新澳牧业有限公司、秦皇岛巨牛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三元迁安奶制品加工厂等,但整个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良种化程度差,单产较低,饲养方式落后,原奶质量参差不齐,牛群发病率高,产业化程度亟待提高等问题。依靠科技提高燕山地区奶牛产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对于优化当地种养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内容
  针对制约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提高肉牛、奶牛生产水平为核心,主要开展肉牛、奶牛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肉牛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肉牛、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实施奶牛DHI测定、公牛后裔测定等技术手段,以及肉牛、奶牛遗传改良新技术研究,加快性控精液冷配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
  --肉牛、奶牛规范化饲养模式研究与开发。开展肉牛、奶牛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改造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提升肉牛、奶牛养殖的综合技术水平。
  --肉牛、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依据肉牛、奶牛重大疾病检疫技术标准,制定适用于该地区的肉牛、奶牛养殖场的主要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体系;开发防治肉牛和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加强奶牛常见的隐性乳房类、隐性子宫内膜炎、布鲁氏菌病、结核、蹄病等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
  --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开发。针对牛场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开展肉牛、奶牛养殖资源循环利用配套技术研究,开发高效生物肥料,促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和绿色安全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牛肉生产及加工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通过改良肉牛品种,改善日粮结构,提供更为合理的饲养环境,引入先进的屠宰设备,对胴体进行分割加工,提高肉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
  --肉牛、奶牛饲料产品开发与应用。利用本区农作物和较为成熟的粗饲料加工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处理加工提供更为广泛的饲料来源;改善种植业结构,开展青贮用高效微生物制剂开发研究,增强饲料供给的科学性、适口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设好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为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规范化饲养示范基地:加强草畜体系建设,制定集约化肉牛、奶牛养殖技术规范,完善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体系,转变饲养管理模式,提升生产水平;三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扶持肉品和奶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延长牛肉和鲜奶加工产业链,提升养牛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在燕山山区建立标准化肉牛、奶牛养殖园区40个,种植饲料作物0.67万公顷(10万亩),扶植500个专业养殖大户,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肉牛日增重达到1公斤、奶牛年平均单产提高到5200公斤以上。整个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
  到2015年,建立标准化肉牛、奶牛养殖园区60个,种植饲料作物1万公顷(15万亩),扶植800个专业养殖大户,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肉牛日增重达到1.2公斤、奶牛年平均单产提高到5500公斤以上;主要疾病发病率降低到8%以内、死亡率降低到3%以内;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使牛肉制品在全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40%以上,使乳制品在全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50%以上;整个产业产值达到108亿元以上。
  (4)实施地点
  肉牛示范基地设在承德的丰宁自治县和隆化县、唐山的玉田县和遵化市、廊坊的三河市;奶牛示范基地设在唐山的丰润区和滦县、承德的丰宁自治县、张家口的怀来县。
  12. 肉鸡蛋鸡产业
  河北省是全国第一养鸡大省,2007年河北省肉鸡总产量70.3万吨,占全国的近10%。其中,燕山山区鸡肉产量占全省的23.4%,产品市场主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或出口东南亚各国和俄罗斯。肉鸡生产规模不等,养殖多的达到数万只,少的也有数千只。区域内龙头企业有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承德三融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承德大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美客多食品集团(遵化)等。
  2007年,河北省鸡蛋年总产量近396.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燕山山区养鸡数量占全省的14.7%,产品市场主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规模化蛋鸡场多的达到10万只,少的只有数千只。此外,生态养鸡也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区域内拥有遵化长城科贸、龙顺柴鸡养殖合作社等龙头企业。
  目前,燕山山区养鸡业普遍存在品种退化,饲养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品牌意识差,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总体养殖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迅速提升燕山地区肉鸡和蛋鸡生产水平,尤其是大力推进规模化生态养殖,对于发展绿色食品、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
  (1) 研究内容
  针对肉鸡、蛋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开展肉鸡、蛋鸡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鸡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研究制定出不同养殖模式下,肉鸡和蛋鸡生产前、中、后期三个饲养段标准化生产程序,达到生产过程标准化、技术服务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鸡安全生产防疫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针对目前防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用药不规范,制定出不同养殖模式免疫防疫程序和药物治疗技术规程。
  --禽产品安全检验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建立疾病诊断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研究形成相应的技术体系,保证禽肉、禽蛋产品的安全、可靠、无污染。
  --高效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以饲料安全、无污染为主要指标,从饲料原料生产入手,研究阻断饲料采购、运输、贮藏、加工的再污染技术体系,达到饲料安全生产的标准化。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设好四个科技示范基地。一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以父母代种鸡场为龙头,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为品种优良化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规范化饲养示范基地:加强标准化饲养体系建设,制定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肉鸡、蛋鸡养殖技术规范;三是疾病检测和防控技术示范基地:保证禽肉和禽蛋产品的安全、可靠、无污染生产;四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和扶持禽肉、禽蛋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延伸肉鸡、蛋鸡产业链,提高养鸡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使燕山地区3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户达到100户,1万~2万只的养殖户达到300户;肉鸡养殖达到5亿只以上。在燕山地区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户达到50户,1万~2万只养殖户达到200户;蛋鸡总养殖数量达到500万只。肉鸡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农民增收12亿元;蛋鸡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农民增收8亿元。
  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20个禽病诊断中心,10个家禽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扶持4个肉种鸡龙头企业,注册品牌产品5个。肉鸡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农民增收16亿元;蛋鸡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农民增收10亿元。
  (4)实施地点
  肉鸡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和卢龙县、唐山的丰润区和遵化市、承德的承德县、张家口的怀来县;蛋鸡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秦皇岛的昌黎县、唐山的遵化市和玉田县。
  13. 生猪产业
  河北省是全国养猪大省之一,2007年生猪饲养量4971.3万头,其中燕山山区生猪年饲养量高达1348.8万头,占27.1%。有玉田等15个国家级商品猪基地县。初步形成了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及其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链条。燕山区域内龙头企业有河北省玉田种猪场、唐山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丰宁玉龙养殖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潘官营机械化屠宰加工有限公司河北宏都实业集团等。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的能力差,普遍存在规模化养殖比例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技术集成和配套不够,资源的产出率较低;品种的引进和改良盲目且重复,品种档案管理混乱,原种场和扩繁场的界限不明,使得引进后的选育、提纯工作滞后,形成引进、退化、再引进的不良局面;养猪产业循环利用十分欠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疾病频发,死亡率较高。加强燕山山区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对推进瘦肉型猪产业化经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内容
  针对养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重点开展瘦肉型猪规模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与副产品利用技术开发:
  --优质瘦肉型猪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通过研发新型无害化微生态制剂、有关酶制剂和免疫增强剂等关键技术,提高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抗生素的添加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猪肉品质。
  --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当地典型猪场主要疫病的流行规律,研究其流行特点,对主要疫病建立信息预报系统,确定最佳的免疫程序。
  --优质猪生产杂交改良体系研究与示范。通过不同品(种)系杂交,确定优良的杂交组合。
  --资源循环利用综合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针对不同区域资源和生产特点,将养猪生产和加工剩余产品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再利用技术等进行组装配套,建立"猪-沼-果/菜"等新型良性循环生产模式。
  --优质猪肉安全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营养素调控断奶仔猪免疫功能技术、可消化氨基酸动态平衡饲料配制技术、改善肉质与风味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安全饲料生产技术体系。
  (2)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瘦肉型猪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努力提升产品的质量;二是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种繁育及改良示范基地:为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立良性循环生产模式示范样板;四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扶持加工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或公司,开发加工新产品,提高产品生产科技含量和转化增值能力,提升养猪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规模达到60%以上,疾病死亡率下降20%以上,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全区域生猪饲养量达到1800万头,养猪业年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到2015年,标准化生产规模达到85%,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优质瘦肉型猪加工转化率达到90%。核心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商品猪瘦肉率达到62%左右,料肉比实现2.9?U1,主要污染物粪尿中氮、磷、铜、锌等含量降低20%左右。全区域生猪饲养量达到2000万头,产值达到170亿元。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唐山的玉田县、秦皇岛的抚宁县、承德的宽城县,辐射到迁安市、兴隆县、滦平县、承德县、涿鹿县、宣化县、蔚县等地。
  14. 舍饲羊产业
  河北省是我国养羊大省之一,存栏量居全国第五位,出栏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燕山山区是我省养羊的集中区域,存栏量占全省的19.05%,羊肉产量占全省的22.23%。燕山区域内龙头企业有青龙三泰阳光牧业有限公司、东方富民种畜繁育中心(宣化区)等。目前,制约舍饲羊产业整体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是:羊品种繁杂,优良品种的有效利用率不高,饲养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少且带动能力弱。提升燕山地区舍饲羊产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对于充分利用山区饲草饲料和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内容
  针对舍饲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舍饲羊无公害生态饲养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羊新品种(系)优选与品种结构调整研究。主要开展绵羊、山羊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及其杂交利用,改善品种结构。
  --羊育肥技术体系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不同营养水平、不同育肥方式对育肥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确定适宜的饲养标准,缩短育肥期。
  --羊重要疫病预防及保健体系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规模养羊场主要疫病的调查工作,研究其流行特点及规律,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方案和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研究制定冬春枯草季节配套饲养管理措施及疫病防疫程序。
  --舍饲羊饲草资源与配方饲料开发。在大力开发现有饲料、饲草资源的前提下,按照有关饲养标准,研制系列饲料配方。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设好四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无公害生态饲养管理技术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开发与推广,提高养羊小区集约化饲养能力和水平,实现养羊生产安全化、优质化、高效化、生态化;二是绵山羊新品种(系)示范基地:通过新品种的选育,实现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提高养羊业效益;三是地方羊杂交改良示范基地:通过对地方羊的改良,实现优质高效生产,从整体上提升羊产品的质量;四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通过培育、扶持加工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或公司,延长养羊产业链,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舍饲养羊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确定优良杂交组合,新组合的增产潜力提高10%以上,产品品质明显改善;重点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示范区优良品种的杂交改良率达到70%;羊冷冻精液受胎率达到或超过50%,新鲜精液受胎率达到80%以上;培育1~2个省级龙头企业,建立4个科技示范园;全区域优质羊存栏量达到70万只,产值达到28.3亿元。
  到2015年,全区优良品种的杂交改良率达到70%;基本实现产品无公害生产;核心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培育2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10个科技示范园;全区域优质羊存栏量达到100万只,产值达到34亿元。
  (4)实施地点
  绒山羊以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承德的隆化县和丰宁自治县、张家口的赤城县为科技示范基地;肉羊以唐山迁西县为科技示范基地。
  15. 错季蔬菜产业
  河北省是我国蔬菜生产大省之一,2007年播种面积(1612.5万亩)、总产量(6440.7万吨)、总产值(602.0亿元)分别居全国第六、第二、第四位。所产蔬菜79%销往省外,其中在北京市场上的占有率达53%以上,天津达42%以上。燕山山区是我国较大的夏秋错季菜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承德和张家口,2006年底仅承德市蔬菜播种面积就达5.6万公顷(84万亩),其中露地时差菜4.6万公顷(69万亩),设施蔬菜1万公顷(15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205万吨,产值24.6亿元。蔬菜产业建成了唐山广野食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冀东果菜有限公司、承德绿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在错季蔬菜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良种良法的结合度不高;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量低;冷库等产后环节建设滞后,产后损失较大;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建设滞后,蔬菜生产风险大。提升燕山山区错季菜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促进燕山农民脱贫致富,保障京津蔬菜供应和出口创汇都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内容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实现优势产区优良品种标准化栽培和培育知名品牌为目标,重点开展错季蔬菜区域布局优选与生产加工产业化配套技术开发:
  --主要蔬菜品种优势产区规划与布局。根据地理纬度、自然条件的不同,进行燕山山区棚室越夏果菜、时差露地根菜和叶菜的科学区划与合理布局。
  --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与示范。主要开展棚室专用越夏果菜、露地根菜和叶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工作。
  --无公害错季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错季蔬菜无害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错季菜产后净菜加工、短期贮运技术研究与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开展错季菜产后净菜加工、短期贮运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冷库与短期贮藏及运输冷链系统、蔬菜质量监控体系等建设,扶持加工与销售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带动错季菜产业良性发展。
  --净菜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净菜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途径及关键技术,为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搞好三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是设施果菜越夏示范基地:主要在适生区建立番茄、彩椒、黄瓜、西葫芦等喜温果菜优良品种示范样板,建立棚室"一网一膜"(防虫网、塑料膜)生产技术示范样板;二是错季露地根菜和叶菜示范基地:在适生区建立喜冷凉的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新品种繁育与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品种更新与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三是错季菜产后加工与营销示范基地: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简易加工包装与短期贮藏等产后环节,提升错季菜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实现燕山山区错季蔬菜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建立优势错季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培育知名品牌5~8个,扶持建立龙头企业10~15个;错季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公顷(450万亩),产量1860万吨,年销售收入150亿元。
  到2015年,将燕山山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夏秋错季菜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达到186亿元。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选择在承德的丰宁自治县、围场自治县,张家口的崇礼县,秦皇岛的昌黎县,唐山的迁安市。
  16. 功能杂粮产业
  燕山山区小杂粮生产有明显优势,种植面积在40万~60万公顷(600万~900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10%~15%,常年产量30余万吨。杂粮的面积和产量虽不及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并具有清热解毒、保肝明目、养肾养胃等特殊的食疗、食补保健功能,在人民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小杂粮作为我国土、特、优、稀作物,出口竞争力较强。燕山山区在多年开发实践中形成了诸如阳原的鹦哥绿豆、崇礼蚕豆、坝上红芸豆、涿鹿高产杂交谷子等名优产品,也形成了承德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隆兴农业科技示范厂(迁安)、瑞阳农业观光园杂粮加工厂(迁安)等龙头企业。但发展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高产、优质品种,杂粮生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不够完善;三是产后加工相对滞后,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
  (1)研究内容
  针对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专用型功能杂粮品种选育与生产加工技术开发:
  --高产、优质杂粮新品种选育。主要包括开展适宜产品加工的粮用和菜用豌豆新品种选育;开展杂交谷新品种选育,重点提高杂交改良谷子的品质和效益;开展莜麦名优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杂粮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谷子、豌豆、红小豆、莜麦等杂粮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技术研究,水肥运筹技术研究,制订标准化的栽培技术规程。
  --杂粮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与示范。开展杂粮功能因子研究与功能食品开发;开展甜豌豆速冻技术研究,开发豌豆休闲食品、豌豆饮料、豌豆挂面等新产品。
  (2)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建设四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建立张杂系列、冀谷系列等优质丰产谷子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建立豌豆、绿豆、红小豆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建立豌豆加工示范基地;四是在小杂粮集中的区域,建立小杂粮批发市场,带动小杂粮生产发展。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选育和引进谷子、红小豆、绿豆、苦荞麦等新品种20个;育成谷子、豌豆高产优质新品种5个;谷子示范面积0.4万公顷(6万亩),豌豆示范面积666.7公顷(1万亩),红小豆示范面积666.7公顷(1万亩);建成谷子、豌豆、红小豆、绿豆加工企业10家,带动3.33万公顷(50万亩)优质杂粮的发展;整个杂粮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带动80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到2015年,谷子示范0.667万公顷(10万亩),面积增加0.267万公顷(4万亩);豌豆示范0.2公顷(3万亩),面积增加0.133万公顷(2万亩);红小豆示范0.2公顷(3万亩),面积增加0.133万公顷(2万亩);建成谷子、豌豆、红小豆、绿豆加工企业20家,带动6.67万公顷(100万亩)优质杂粮的发展;整个杂粮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带动100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4)实施地点
  谷子示范基地选择在张家口的蔚县和赤城县、唐山的迁安市;豌豆示范基地选择在秦皇岛的昌黎县;绿豆示范基地选择在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张家口的阳原县。
  (三)新兴特色产业
  燕山地区幅员辽阔,海拔高度从0至1600米,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依托燕山广阔的区域、丰富的资源,利用现代科技,依靠企业等社会力量,培育一些新兴产业,既是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山区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
  17. 生态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项目,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燕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驰名中外的历史古迹和名胜风景旅游景点,近些年还新开发了一批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区域,诸如赤城的温泉、怀来鸡鸣驿城和万米峡谷漂流、蔚县的"小五台"、万全的"小二台"、涿鹿黄羊山森林公园、丰宁的坝上牧场、滦平的金山岭长城、兴隆的雾灵山、迁西的明长城、青龙的祖山、遵化的古银杏园等。围绕现有的旅游景点与城市近郊,发展生态旅游,对于满足人们观光休闲的需要,拓展农业新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生态旅游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与附近的北京地区相比,存在起步较晚、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产品单一,与旅游线路配套的采摘园区少而分散,产品档次较低、效益不佳,品牌效应不突出。
  (1)研究内容
  针对燕山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重点开展燕山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及示范:
  --燕山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面向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唐山四个市的山区县,对已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正在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潜在的生态旅游资源展开调查,摸清资源底数,为下一步的规划和建设奠定基础。
  --燕山地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设计规划与产业布局。在现有的古迹、名胜旅游产业规划的基础上,依托已有的旅游资源,以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养殖业、旅游服务业建设为重点,结合文化旅游,合理选择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出若干条燕山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生态旅游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在精品线路沿线,选择一批位置优、基础好的果园、种植园、林场、养殖场、山场,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家院,建立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采摘基地、观光基地、民俗文化村等,使生态旅游线路形成多样性的串珠式格局。
  --生态旅游服务与产品开发。加强乡村旅游中农家院标准化及其他服务设施的规范化建设,提升生态旅游服务水平;在不同的生态旅游区,结合当地的人文底蕴,研制与生态旅游有关的旅游产品,并提出适宜的生产及营销方式。
  --生态旅游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充分整合燕山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建立具有燕山特色的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咨询服务系统,包括多媒体自动查询系统、生态旅游网站、采摘园的标示引导和解说系统等,为方便旅客、扩大知名度、提高生态旅游的服务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2)示范基地建设
  依托已有的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对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较好、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旅游线路进行筛选和组合,抓好四大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沿海生态旅游示范带:以秦皇岛现有海岸线老龙头、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等沿海旅游景点为依托,重点抓好山海关大樱桃、北戴河集发生态观光、昌黎葡萄、卢龙果树场等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二是长城生态旅游示范带:以山海关、抚宁板厂峪、迁西明长城、遵化清东陵、兴隆古北口、滦平金山岭、张家口大境门等沿长城的旅游景点为依托,重点抓好青龙祖山自然保护区、抚宁苹果、迁西板栗、遵化古银杏、兴隆山楂、雾灵山森林公园、怀来葡萄等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沿坝生态旅游示范带: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丰宁草原、赤城温泉、崇礼滑雪场等沿坝旅游景点为依托,重点发展围场错季菜、丰宁民俗度假村、赤城珍稀动物观光园、隆化生态农业观光园、崇礼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基地建设。
  四是城郊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等旅游景点为依托,重点抓好城郊型果品采摘、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完成燕山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完成燕山地区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规划工作;在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沿途完成新建或改建20~30个具有较高水准的生态观光采摘基地,开发10~20个旅游新产品;示范采摘园收入0.3亿元。
  到2015年,开发生态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提升生态旅游产业管理能力和水平,使燕山地区的生态旅游建设成为国内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优势地区;示范采摘园收入0.6亿元。
  (4)实施地点
  生态旅游示范基地设在燕山地区4个市的相关山区,包括秦皇岛市、唐山市(北部)、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
  18. 矿区生态恢复与尾矿资源利用产业
  燕山山脉是我省丰富的矿藏宝库,2007年燕山地区各县(市)铁矿开采量达14868.3万吨,钼矿500万吨,黄金矿25.54万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在燕山山区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开采、轻环境的问题,遗留的大量尾矿、固液体废料,造成了影响植被、污染环境、损坏耕地和潜在的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因此,对燕山地区的采矿区进行全方位的生态恢复,培植以农林牧为主体的产业,对于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持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内容
  针对矿区开采后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重点开展尾矿区生态恢复及资源循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与技术开发:
  --尾矿复垦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综合利用各学科新技术对采矿破坏耕地恢复的研究,提高土壤肥力和耕作性。
  --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主要开展尾矿的再提取技术研究,提高伴生矿物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矿区生态恢复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通过综合利用工程加固和植物覆盖技术的研究,固定矿区的尾矿,恢复矿区生态系统的生长能力。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重点建设好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矿区生态恢复示范基地:通过引种耐旱适生乔灌草等植物对破坏山体进行覆盖;二是矿区耕地恢复示范基地:利用客土覆盖、培肥地力、接种菌根等技术对采矿废弃物、废弃耕地进行改良,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三是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果牧渔等产业,通过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或公司,提高生态恢复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在燕山地区建立矿区生态恢复示范基地0.5万公顷(7.5万亩),覆盖尾矿500公顷(7500亩),恢复耕地面积100公顷(1500亩),完成造林面积1000公顷(15000亩),初步在采区建立以果树、林业、牧业为龙头的企业,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到2015年,在继续对矿区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建立500公顷(7500亩)的矿区果树生产示范基地,500公顷(7500亩)道地药材种植基地,50公顷(750亩)水面林蛙、淡水鱼养殖基地,实现年产值4200万元。通过恢复耕地、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科技示范样板,带动周边的农民参与当地的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4)实施地点
  在遵化市、迁安市、青龙自治县、丰宁自治县等县(市)的较大矿区,建立示范基地。
  19. 生物质能源产业
  当今人类日益面临着粮食和能源问题的严峻挑战。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总能源消费的40%将来自生物质能源,因而开发木本生物质液体燃料将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燕山地区木本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可用于生物质固体、液体燃料开发的树木有10多种,且有大量的荒山荒地适宜发展木本植物,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存在着制约燕山山区木本生物质燃料林和沼气工程发展的诸多问题,如缺乏主要木本生物质能源的资源系统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能源树种良种化水平低下;能源树种集约栽培技术基础薄弱;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有待提高;缺乏促进生物质能源林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等。
  (1) 研究内容
  充分发挥燕山地区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开展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运行机制研究:
  --木本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开展燕山地区木本生物质能源资源调查、评价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生物质能源树种的良种引进、繁育,生物质能源树种集约栽培技术体系,生物质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开展秸秆发电、气化技术研究;开展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发酵装置结构优化研究,研制新型建池材料和高效生产工艺,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构建沼气发酵过程和高效开发利用的技术体系。
  --生物质能源产业化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开展生物质产业化运行机制、发展模式、政策调控措施的研究,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补充能源不足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燕山生物质能源产业研发中心,全面组织协调燕山地区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工作;在张家口、唐山、承德三地区建设3个生物质能源树种的繁育栽培技术示范园区,联合承担生物质能源树种引进与筛选,遗传改良与快繁,优质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建立6个科技型生物质能源技术示范村,探索农村地区新能源综合利用模式。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建成燕山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1个、示范园区3个和科技型示范村6个。筛选出3~5个液体燃料能源优良树种,5~10个固体燃料能源优良树种,分树种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辐射推广生物质能源林600公顷(9000亩);完成主要生物质能源树种高效利用工艺的开发;研究开发出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建立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培育扶持3~6家龙头企业,年创产值4000万元。
  到2015年,各树种分别推出优良家系5~10个,优良无性系10~20个;在燕山地区形成年产超100万株的规模化良种苗木生产基地,辐射推广生物质能源林总面积达到1200公顷(1.8万亩);进一步完善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使龙头企业发展到6~12家,年创产值8000万元。
  (4)实施地点
  示范基地主要设在承德的滦平县、张家口的涿鹿县、唐山的迁西县和迁安市。
  20.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产业
  燕山地区生态条件较好,野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查明,该地区仅野生高等植物就有1871种,隶属169科666属。其中,有野生花卉资源195种,如天女木兰、八仙花、稠李、迎红杜鹃、锦带花、华北绣线菊、蓝刺头等;野生果树植物资源55种,如猕猴桃、核桃楸、平榛、沙棘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392种,如党参、刺五加、穿山龙、兴安升麻、太子参等;野菜植物资源136种,如?B木、蕨、小根蒜、??葱、霞草等。然而,由于重视不够、技术缺乏和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掠夺性采挖和破坏现象严重,不但制约着野生植物资源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使大量珍稀植物资源面临着流失和灭绝的危胁。因此,研究和开发、保护和利用好燕山地区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人工驯化,培育新兴产业,对于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内容
  针对燕山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分布特点,以科学发展和永续利用为指导,按照当前开发与长远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人工驯化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评价与保护研究。主要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评价其利用价值和途径,并提出保护措施。
  --野生花卉人工驯化与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天女木兰、八仙花、白花锦带花、隐花忍冬、草芍药等野生花卉的开发与示范。
  --野生果树人工驯化与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软枣猕猴桃、大叶小檗、沙棘、核桃楸、平榛等野生果树的开发与示范。
  --野生蔬菜人工驯化与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开展蕨类、?B木、小根蒜、??葱、霞草、荠菜等野生蔬菜的开发与示范。
  (2)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科技开发,建成三大科技示范基地。一是野生花卉驯化栽培基地;二是野生果树驯化栽培基地;三是野生蔬菜驯化栽培基地。围绕三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三个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新型特色产业。
  (3)发展目标
  到2012年,建立6个野生花卉产业基地,面向城市园林绿化、旅游休闲,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培育5个野菜深加工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培育3个野果加工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万元。
  到2015年,野生花卉产业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850万元,野菜、野果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0万元。
  (4)实施地点
  6个野生花卉产业示范基地: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和昌黎县、唐山的遵化市、承德的兴隆县和围场自治县、张家口的蔚县;5个野菜产业示范基地: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唐山的遵化市、承德的兴隆县和围场自治县、张家口的蔚县;4个野果产业示范基地:秦皇岛的青龙自治县、承德的兴隆县和围场自治县、张家口的蔚县等。
  五、科技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
  根据燕山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不同形式的科技园区,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培育和扶持不同类型的研发中心或科技传播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基本布局是:
  --建立30个科技园区。其中张家口9个,承德11个,唐山7个,秦皇岛3个。通过园区的发展,积极研究开发、集成组装和引进示范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树立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
  --扶强50个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张家口14个,承德17个,唐山12个,秦皇岛7个。通过龙头企业的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并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实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培育30个产业研发中心或科技传播站。其中承德10个、张家口7个、唐山8个、秦皇岛5个。通过产业研发中心或科技传播站的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和传播体系,促进技术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全面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重点支持和培育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共同组建的研究开发中心;二是重点支持和培育由政府科技部门、科技推广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中介组织建立的科技信息平台;三是重点支持和培育由县、乡、村、户四级网络组成的科技传播平台。
  --依托科技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围绕葡萄、食用菌、板栗、养牛、养鸡、养猪、错季蔬菜、仁用杏、甘薯马铃薯、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在2012年培育形成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2015年建成8个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使燕山特色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六、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
  燕山特色产业的发展,要为燕山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建设新农村科技示范村,推动全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建设新农村科技示范村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改善民生、富裕农民、优化环境为目标,以提升科技水平、培养新型农民为核心,以研究和推广"十大"民生科技项目为手段,综合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为燕山山区新农村建设树立科技先导型的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样板。
  研究和推广"十大"民生科技项目:一是新农村村庄整体规划研究与示范;二是新型民房设计研究与示范;三是猪圈、厕所、沼气池、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新技术;四是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五是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六是庭院经济新技术;七是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八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九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十是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研究与示范。
  到2015年,建设10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总体布局为:张家口33个,承德30个,唐山23个,秦皇岛14个。科技示范村建设,要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选好突破口,落实好科技支撑项目和对口支援单位,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七、关键共性技术领域
  为了给燕山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必须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一方面要针对各个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项的技术研究与推广;一方面应组织力量,集中攻克一批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新一代植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针对燕山特色或优势果品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板栗、安梨、京白梨、山楂、葡萄、杏扁、山杏等新一代品种的选育研究,开展苹果、甜樱桃、葡萄等新品种的引进与选优利用研究;针对燕山甘薯、马铃薯和特色功能杂粮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甘薯、马铃薯、豌豆等新一代品种的选育工作。力争在高产优质、加工专用、抗旱抗病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换代品种,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
  针对山区污染相对较少,有利于生产绿色或有机食品的实际,围绕粮食、果品和畜产品,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攻克一批制约实现高产高效生产和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技术,包括生产模式与技术、重大植物病虫草害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围绕重点产业研究制定一批生产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三)高产高效环保养殖模式与技术开发
  针对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研究开发不同区域、不同饲养规模畜禽高产高效环保养殖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养殖业高效节粮、节能减排新技术;研究开发重大疫病监控和防治技术,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服务京津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四)农产品采后处理及精深加工技术开发与应用
  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突破酶工程、生物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以及新型高效分离、分级、杀菌、防腐、保鲜、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附加值精深加工食品和配料等,促进食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五)旱作节水农业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根据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现实,重点突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非常规水安全高效利用等节水与节约农业关键技术,创制环保型节水制剂新材料,研发多功能、智能化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
  (六)燕山特色果品功能活性成分研究与评价
  根据燕山果品深加工的需要,以燕山特色果品板栗、安梨、山楂等为主要对象,开展活性功能成分分析与结构鉴定,提出在深加工利用方面的评价意见,为进一步开发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七)生态营养饲料的配制及调控技术研究
  针对目前动物养殖的现状,重点开展以养分的生物学利用为基础,调控动物体内能、氮周转方向,降低环境污染的营养措施等研究,以提高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微量营养素调控动物免疫功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的微生态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与风味的营养调控基因表达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畜牧养殖过程及产品的绿色化进程。
  (八)燕山生物资源现状调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针对燕山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燕山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提出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有效对策,并针对主要野生果树、花卉、蔬菜开展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为培育新型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九)产业化经营模式与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
  针对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存在的农户与企业的博弈行为等弊端,开展合作经济的制度创新和建立利益共同体机制的研究,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研究新形势下规模化经营的途径与机制。根据燕山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摸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开展产业集群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十)燕山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与示范
  针对燕山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为目标,以富裕农民、改善民生、生态文明为核心,选择有不同产业基础、科技发展潜力大的农村,开展新农村不同建设模式方面的研究。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开展关键技术开发、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实用技术转化推广。诸如农林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农村循环经济的示范发展、农林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农村水环境的治理等,大力开展农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科技开发与应用。通过树立新农村科技示范样板,全面推动燕山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对山区科技开发工作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等相关厅局主要领导为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力度,解决好山区科技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燕山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共同提高,初步形成协调和促进特色产业科技发展的合作机制。从政府层面,为燕山特色产业的科技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鼓励燕山特色产业科技园区(基地)及产业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联合和合作,支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园区或基地"所在地的龙头企业和地方业务部门共同申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或重大创新项目,并给予优先资助。建立和完善以科研院所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推广体系,包括企业与大专院校共建科技园区、研发中心,促进新技术的研发、转化。鼓励由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专家、地方技术推广人才或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山区开发技术团队,负责燕山特色产业开发项目的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三)建立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打造良好的科技平台,培育和引进优秀的领军人物,建立燕山科技开发领军人才库,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提升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筹建"燕山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为燕山山区开发建功立业。
  (四)支持产业联盟和农民合作组织,增强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建立跨县域、跨地区的产业联盟,共同谋划产业发展,应对市场风险,避免低水平无序竞争;支持和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完善种养加、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实力
  建立以社会力量投入为主,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燕山山区特色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议在恢复山区农业经济技术开发贴息贷款的同时,省级财政列专项资金,用于燕山的科技开发工作;加快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燕山山区开发中的各类支农、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社会各界向燕山开发投资;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产业发展资金,努力争取同国外企业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四是鼓励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科技开发,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燕山科技开发基金,支持燕山科技开发与推广,奖励科技人员。
  (六)建立和完善技术传播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采用点面结合、典型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科技园区、示范基地、辐射区,充分利用研发中心、技术传播站、农民技术协会、技术服务组织、星火学校,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形成逐级扩散的技术传播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和推广。实施"新型农民人才培训工程",分层次、分行业对山区农民进行较全面的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山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立足山区、献身山区、懂经营、善管理、适应市场、勇于创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
  (七)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开发效益和水平
  依托燕山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突出抓好物流重点项目,积极谋划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传统的物流设施和企业进行转型提升、整合重组,创建和引进名牌物流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现代化设施和服务功能的配送中心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着力构建"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城乡快递系统"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燕山建成京北及西北部地区重要的内陆商埠和出海枢纽,提升燕山特色产业开发的效益和水平。
二00八年十一月八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75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