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厦府办[2008]11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
《厦门市2008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全市依法行政深入开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八年五月十九日
厦门市2008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08年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把“四谋发展”实践主题、“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四个关键”实践要求、“四求先行”实践方向贯彻于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中,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继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中作示范、当榜样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许可法确定的“三个优先”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不该管又管不好的审批项目。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简化程序,依法规范,积极推进“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积极拓展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务公开方式和渠道,努力增强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继续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业务应用及安全体系,积极推行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及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协同办公,扩大政府系统网上办公范围,充实网上政务信息内容,推行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和网上监督。
4、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国有产权代表制度,规范国有控股公司投资行为,切实维护出资人的权益。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5、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依法推进行政监管部门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和政府主管部门信用信息共享、联合监管。重视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从培育和规范两方面入手,发挥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自治管理,使行政管理方式能够更多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6、推进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按照统一部署的要求,对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的项目进行逐一分析比较,并建立制度,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以公开透明的竞标方式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
7、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8、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认真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和上岸渔民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劳动力培训,切实把创业培训延伸到农村居民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全面推行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和完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管理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监管,健全城乡一体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做好扶老、救孤、助残和济困工作,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乡“低保”家庭能“应保尽保”。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深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9、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认真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抓好隐患排查治理,降低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10、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快体制创新,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完善市对区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税收征管制度,全面推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提高财力配置效能,建立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基本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提升科学理财能力。
二、规范行政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11、健全重大事项专家论证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决策前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的论证。
12、健全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及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13、完善行政决策落实情况跟踪反馈制度。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决策后评估机制,及时收集社会各方面的评价,定期对决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映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事项。对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和部署的工作,有关主管部门要及时跟踪、反馈,市政府办公厅对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要定期汇总通报。
三、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4、认真完成法规草案的起草任务和规章制定工作。根据今年市政府立法计划,市政府将起草《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等法规草案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和修订《厦门市水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的程序规定》、《厦门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办法》、《厦门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厦门市测绘管理办法》等规章。各起草责任部门要加强领导,组织力量,落实措施,确保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任务按时完成。对法规、规章备选项目和调研项目,要认真组织调研和起草,按时向市人大有关专委会、市法制局报送有关立法调研报告和立法草案,为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5、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以修订市政府1号令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式方法,完善政府立法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立法人员、实际工作者与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立法起草机制,积极开展立法课题研究,增强政府立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完善立法公示制度,对法规、规章草案在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的同时,在互联网上公开文本征求意见。重要规章草案在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之前要在《厦门日报》上公布文本,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立法的程度。对涉及行政管理相对人切身利益的立法项目,要组织召开立法听证会。加强立法咨询论证工作,充分发挥立法顾问的作用,提高立法论证水平。
16、建立完善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探索开展政府立法后评估,实施机关要对前期出台的市政府规章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以利于适时修订完善相关市政府规章。继续坚持法规和规章实施后一年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及时整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7、总结试点经验,继续扩大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已开展试点工作的市直部门和区政府要总结经验,加强对本单位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的评议考核,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扩大我市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范围,今年计划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10个部门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在市规划局、市国土房产局等2个部门开展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要按照《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扩大试点范围工作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08)52号)确定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措施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安排,确保按时完成试点任务。鼓励各区政府和其他有条件的执法部门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
18、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认真总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情况,进一步理顺市、区行政执法体制、权限,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9、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完善案卷评查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建立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今年将在部分执法部门开展评议考核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工作提供经验。
20、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件工作的管理力度,对市、区重要执法部门以及在一线执法岗位的执法人员,要加大抽考、抽查等考试考核工作力度,完善考试考核办法和增加考试内容,提高考试考核效果。将新颁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法规纳入考试范围。
五、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21、认真贯彻《监督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进一步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所属部门的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
22、加强行政执法检查。不断完善和改进执法检查,积极探索执法检查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检查效果。开展《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和《厦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执法检查,此外,还要开展对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情况的全市大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推进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施行。
23、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高办案质量,该维持的依法维持,该撤销的坚决依法撤销。对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复议案件,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应当自觉依法履行行政复议决定,深刻剖析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切实加以整改。在行政复议期间,复议机关发现被申请人及其下级机关的相关行政行为违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后工作的,要通过行政复议意见书形式向被申请人及其下级机关提出整改意见。被申请人及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构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制作行政复议建议书,向有关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执法的建议。要加强行政复议中的和解、调解工作,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4、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要在去年底启动对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事先审查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作为全国规范性文件备案示范点的建设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进一步做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的报送备案工作,切实提高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率和报备率。要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报备工作作为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厦府(2007)454号)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上位法和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制定规范性文件,切实做好对本单位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送审、发布和备案等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必须经过本单位法制工作机构的合法性审查论证,并依照规定报送市法制局审查备案。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实施。市法制局要严格审查,严格把关,对发现有违法问题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提出纠正意见,该撤销的要依法予以撤销,确保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有效。要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信息公开发布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定期分析制度以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动态信息交流等制度。
六、健全社会矛盾防范和化解机制
25、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社会矛盾和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继续开展“平安厦门”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转型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拓展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领域,探索建立劳动、工商、土地、建设、卫生、林业等专业调解委员会。
26、完善信访制度。认真贯彻《信访条例》,依法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和信访秩序,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对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七、夯实基础,强化基层法制机构建设
27、落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职能,拟定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并将本部门、本单位推进依法行政情况于2008年12月书面报送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法制局。
28、健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
29、完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各区、市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绩效考核量化指标,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30、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区政府、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法制机构建设,并把它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区政府要在去年成立法制办的基础上,抓紧充实配齐法制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市直各部门还没有专门法制机构的,必须明确处室负责法制工作,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