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大政发[2008]50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贯彻落实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关于贯彻落实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批复》(发改交运 (2007) 217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通知》(辽政发 (2007) 45号),为加快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按照《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也是继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之后首个有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路、目标和重点,阐述了以辽宁沿海为基础,以大连港口为龙头,以大连城市为载体,以东北腹地为依托,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明确了大连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龙头地位与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大连市的城市功能以及在东北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不仅对促进和加快我市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而且事关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全局。
随着全球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深化和拓展,港口及航运业竞争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严峻挑战。同时,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东北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需要一个过程,腹地货运量增长缓慢、集装箱生成量不足的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辽宁沿海港口布局和资源配置亟待进一步优化。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充分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全力以赴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加快和加强自身的发展和建设,全面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及其产业服务和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大连对腹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大连对东北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要以《规划》为指导,积极主动与辽宁沿海其他港口加强资源整合,搞好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二、确立目标,明确任务
按照《规划》的总体安排,结合大连实际及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发挥大连的龙头作用,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综合运输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港口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备、比较优势突出、牵动作用较强的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使之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性枢纽港和物流中心,成为引领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引擎。
到2010年,基本形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和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大连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800万标准箱以上,空港旅客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25万吨以上。大连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集疏运体系和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及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系统基本完善。初步建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
到2020年,大连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标准箱。大连的集散功能、产业承接转移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完善,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运服务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及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
(二)重点任务
1、加强核心功能区建设。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区域功能,积极推进大窑湾保税港区设施与功能建设,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离岸金融业务。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油品、汽车、粮食、矿石、冷藏等物流基地建设,打造汽车零部件、钢铁、煤炭、木材、纸浆等商品集散地,逐步建设成离岸金融中心、国际中转中心。完善保税港区集疏运体系,推进保税港区与区外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保税港区运作方式、业务流程和监管模式,争取在保税港区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内外贸同港运作试点、增强保税港区中转功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积极支持并参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绥芬河、满洲里等地保税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实现大窑湾保税港区与大连市“一岛十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经济带和东北腹地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衔接和良性互动,构建东北保税物流网络。建设长兴岛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把长兴岛打造成与保税港区互动的出口加工型国际合作工业区。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政策框架和实践模式。(责任单位: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大连海关、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港口口岸局、大连港集团、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
2、强化核心港区建设。加快推进大连港及长兴岛核心港区建设,引导港口由装卸生产型向临港产业开发型方向发展,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中转港。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建设以大孤山半岛和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构成的“一岛三湾”核心港口群。引导、支持大连港集团等港航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打造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和旗舰。加快港口出海航道和各项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港口功能,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加快开发长兴岛港区,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和大连港口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承接地。加快“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和长兴岛港区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及制品、粮食、矿石、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加快推进大窑湾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建设大窑湾汽车专用码头及配套设施,打造东北亚地区进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集散中心。积极发展客滚运输和沿海旅游运输,整合客滚码头资源,形成以大连湾和大连老港为重点的客滚旅游中心。加快大连老港区的搬迁改造,建设大连国际邮轮中心。增建、扩建大型油品码头及仓储设施,建设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分拨中心。完善北良港、大窑湾港散粮码头功能,形成年处理能力3000万吨散粮国际转运、加工中心。完善25万吨级矿石泊位配套中转设施建设,形成年处理能力2000万吨散矿分拨中心。提高以大连湾港区为重点的钢铁、化肥、成套设备等散杂货处理能力。(责任单位:市港口口岸局、市土地储备中心、大连保税区管委会、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大连港集团、大连北良公司)
3、构造全球航运网络。制定支持海运业和海运辅助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著名的航运公司到大连投资建港、经营码头和开辟航线,与大型海运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大力培育地方航运企业,组建大型航运企业集团。以集装箱班轮为重点,积极拓展远洋航线和增加近洋航班密度。大力调整运输船型,发展大型油轮、集装箱船和大型豪华客滚船。利用哈大铁路和滨(哈尔滨)洲(满洲里)铁路客货分离、扩能提速的有利条件,力争将大连港建成亚欧大陆桥的一个重要节点。积极吸收日本、韩国以及亚太地区有关国家与俄罗斯、东西欧以及中亚国家之间的国际集装箱通过满洲里口岸在大连中转。加强同环渤海、环黄海以及亚太地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不断开拓合作领域,努力扩大航运中心对腹地的吸纳和辐射能力。(责任单位:市港口口岸局、大连港集团、市国资委、市外经贸局)
4、完善空港综合功能。建设东北亚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加快周水子机场三期建设,形成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的能力。开展大连民航新机场的选址建设,力争在周水子机场达到饱和运行时,新、老机场实现顺利切换。大力开发国际和国内航线,发展支线航班,拓宽和完善国际国内通航网络,不断提高空港中转功能和服务水平。完善周水子边防检查站、空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港口口岸局、市发展改革委、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
5、建设腹地运输通道。加快内陆干港建设,实现大连保税港区与内陆干港全面互动,增强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能力,努力打造辐射广大腹地的一体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和庄河港至岫岩铁路建设。大力发展海铁、海公、公铁联运,加快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和双层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改造,加开集装箱、油品、粮食、矿石、汽车、钢铁等铁路直达班列,充分发挥烟大轮渡作用。加快推进大连液化天然气接受站和后方管道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港口口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建委、大连港集团)
6、提升口岸集疏运能力。构建“四网一环”公路网布局,提升大连口岸的集疏运能力。确保土羊高速公路、丹大高速公路延长线、沈大丹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等项目尽早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滨海公路大连段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的基础性功能。加大在建的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推进力度,争取大连湾港疏港高速公路尽早开工。推进连接大窑湾、大连湾、长兴岛港区、庄河港港区和哈大铁路的疏港铁路建设。加快大连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海底隧道等城市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南关岭新火车客运站,加快推进地铁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港口口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城建局、大连港集团、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大连保税区管委会)
7、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物流政策、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提高配套能力。培育大型品牌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和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货畅其流、高效便捷和特色明显的现代物流网络,搭建高效物流平台,服务东北、服务全国、服务东北亚。加快构建大孤山半岛、长兴岛物流产业园区,建立石油及制品、汽车、机电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大连北方粮食物流中心。(责任单位:市港口口岸局、市交通局、大连北良公司、大连港集团、大连保税区管委会、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
8、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拓展航运中心金融服务功能,建立以期货业为龙头,涉外金融及保险为两翼,金融各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立足辽宁、面向东北、服务华北腹地及东北亚地区的现代金融中心。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制定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分阶段引进各类中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管理总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离岸金融和外汇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基金管理、金融期货、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信用评级、会计等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企业上市,积极培育基金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体系,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增加期货品种,做大做强期货业,扩大交易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设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核心的亚洲重要期货中心。推进大连保险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建设北方保险业中心。做大做强大连银行、大通证券、华信信托、首创安泰保险、日本财险等法人金融机构,并探索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建设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加快推进期货广场、金融大厦、保险大厦等主体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大连保监局、大连外汇管理局、大连商品交易所、市星海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市外经贸局、市中小企业局)
9、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装备制造和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工业布局,依托“两区一带”和“一岛十区”,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坚持开放式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船用曲轴、风电设备、重点装备配套轴承、数控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等项目建设,争取汽车整车、固特异轮胎、大乙烯等项目尽快落实,加快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迈进。以英特尔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建设亚洲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以新型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与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完善的商品批发市场、要素市场和配送中心体系,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网上购物等现代营销方式,把大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商贸中心。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进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和大东沟服务外包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研发、安装、售后服务等装备制造服务产业,构建国内知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港口口岸局、市商业局、市旅游局、市农委,各先导区管委会)
10、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港口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行业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和产权交易,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鼓励和引导优势骨干港口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集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抓好大通关建设,协调与港口有关的海关、海事、边防、检验检疫等部门,形成一套系统的港口与口岸设施同步建设机制,完善和充实大通关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通关服务质量和通关效率,不断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加大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整合口岸系统的信息资源,构建集执法管理及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大通关”口岸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大连航运交易市场的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市中小企业局、大连海关、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连港集团,市直有关单位)
11、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开放的软环境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建立以建设航运中心及发展大连比较优势产业为重点的按需招商体系,以《大连市重点发展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基础,以重点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招商对象,继续推进重大外资项目投资解决方案制度,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进而向“按需选资”转变。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强化大连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的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积极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继续申办并组织做好“夏季达沃斯”等重大国际会议活动,提升大连的国际化水平。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产业区、保税区主功能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旅顺经济开发区、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及配套园区、大连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大连海湾工业区和松木岛化工园区为重点,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大连沿海开放经济带,使大连沿海开放经济带成为推动大连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引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扩大对外开放区域,推进长海、旅顺对外开放。(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
1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海洋资源,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合理、集约开发深水岸线,切实保护岸线地质景观、滩涂湿地、盐田、岛屿等不可再生资源,统筹协调好港口建设与工业、旅游、居住、水产、盐业等方面用海关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和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有关劈山填海的项目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降低水耗,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区的保护,加强城市集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实施海水置换城市生活用水的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继续加大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达标排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加快城市内危险品库的搬迁工作。加大油品、化学品、矿石等专业港区海域的环境保护力度,建立专业港区废水和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制度,完善海上溢油、船舶事故等突发性污染海洋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绿化工作,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大对农业、林业、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推进海防林带、河道生态修复、荒山造林补植等工程建设,构筑覆盖整个城乡的森林生态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城建局、市林业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水务局)
13、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快形成支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灵活有效的“引智”模式,积极吸引各类拔尖人才参与航运中心建设。加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创办一批高校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校科技研发中心,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创业基地,提升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精尖科研攻关能力。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定期举办面向航运中心建设的人才招聘、洽谈会,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搭建快捷高效的人才交流平台。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责任单位:市人事局、市教育局)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加快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按照《规划》的要求,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努力促进建立健全省市两级的协调议事机制、合作互动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保障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二)加强对《规划》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强化对《规划》中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任务的监督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按照“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原则,各相关单位要根据《规划》确定的任务,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年度计划中。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相关专项规划与《规划》的衔接,深化并抓紧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