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延州政办发[2007]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委局室:
2007年,我州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继续实施提速增效战略部署,而节能降耗又是工业提速增效的必然选择。为切实做好工业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工作,经州人民政府同意,州经委制定了《2007年全州工业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2007年全州工业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资源节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切实做好我州今年的工业资源节约工作,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任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资源节约、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资源节约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总体上看,我州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实现的。因此,必须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使有限的资源效益最大化,使全州工业切实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轨道。
(二)资源节约是缓解资源束缚,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州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资源约束的压力逐年显现。特别是木材资源不足已严重影响作为支柱产业的木材产业化。
(三)污染减排、保护环境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州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地表水污染严重,四大水系除绥芬河外均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城镇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重、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生物物种减少、农村土壤污染严重,成为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州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总量还将增大,因此必须增强节约减排意识,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做好工作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四)全州工业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搞好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节约和工业污染减排,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全州工业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工作要发挥政府导向功能,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以节能减排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建立和完善节能监察和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能源计量和能源审计活动,强化节能、环保、综合利用项目的跟踪服务,大力推广节能先进技术,实现州政府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6.9%目标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延吉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0.82吨标准煤下降到0.78吨标准煤,下降5%;图们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4.57吨标准煤下降到4.25吨标准煤,下降7%;汪清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6.31吨标准煤下降到5.74吨标准煤,下降9%;珲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4.42吨标准煤下降到4.13吨标准煤,下降6.5%;龙井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5.62吨标准煤下降到5.14吨标准煤,下降8.5%;和龙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2.74吨标准煤下降到2.58吨标准煤,下降6%;安图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2.15吨标准煤下降到2.02吨标准煤,下降6%;敦化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2.58吨标准煤下降到2.42吨标准煤,下降6%。
三、建立节能监察管理体系,确保节能降耗工作有序开展
(六)各县(市)要将节能减排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要加强对企业的监察和指导,提高企业决策层和能源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和管理水平。重点能耗企业必须建立三级节能管理体系,成立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分厂或车间要有节能管理机构,班组要设节能、节水、计量方面的兼职人员,节能管理岗位要从具有节能知识、具有一定实际经验和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中选聘,并报州经委备案。各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报告应包括能源购入、能源加工转换与消费、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措施和节能经济效益分析、预测能源消费等,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州经委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州经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评价考核体系,以促进企业关注资源和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依托作用,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激励机制。
四、突出重点,开展有效的节能工作
(七)摸清情况,确定重点。要摸清企业的用能状况,包括用能数量、用能结构、用能效率等。年综合能耗3千吨标煤以上企业为州重点用能企业,州里确定50户重点企业,各县(市)也要选定10户至20户左右企业作为节能降耗工作重点。继续开展好能源计量专项达标活动。2007年计划完成能耗1万吨以上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通过计量升级,促进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开展企业能源审计活动。计划于2007年4月至5月举办一次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学习班。组织开展好每年一次的“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树立节能典型、发布节能案例,宣传节能战略,促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工作。
五、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着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八)努力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促进节能技术成果的转化。重点研究可替代石油、煤炭等新型能源,推广节电、智能型节能建筑、生物能源等技术。积极促进和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在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基础上,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建议。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步骤、分批次实施强制淘汰单耗高的落后设备和工艺。开展节能技术产品认证,实施能效标识制度。依据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和《节能产品认证办法》,会同商务、税务等部门,研究制订节能技术产品优惠政策,把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与节能产品认证结合起来,促进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六、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力支持企业的项目建设
(九)2007年,我州已筛选了19个项目作为争取列入国家的备选项目,其中吉林德全水泥集团汪清有限公司、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等6个节能项目投资97824万元,敦化正兴磨料有限公司等8个环保项目投资32750万元,延吉银球电化有限公司、延边海清煤业有限公司等5个综合利用项目投资40374万元,19个项目总投资为170948万元。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做好以上项目的跟踪服务,以及与省和国家的沟通衔接工作,努力将这些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最大限度的争取国家的支持。同时,要继续组织筛选上报省和国家的备选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适时上报省和国家,全力支持企业的项目建设。
七、进一步做好综合利用产品认证工作
(十)综合利用产品国家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各县(市)要重视此项工作,全面了解所属企业的产品情况,将政策宣传到位,切实做好产品认定工作。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搞好协调配合,真正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产品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通过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工作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导向,促进企业开发综合利用项目的积极性。
八、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减少污染排放
(十一)转变观念,主动工作,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各县(市)、各企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保障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主动研究如何有效地把环保产业抓好、抓出成效。要选准突破口,实施重点突破,以点促面,带动全州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调控和投入,对环保产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发、示范、推广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十二)建立环保产品第三方认证制度。按照国家公布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积极落实环保产品减免税政策,积极开展环保产品认证工作,向社会、企业推荐符合标准的环保产品和设备。
(十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及有关政策,根据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提高实施清洁生产的水平。
九、认真开展工业节水工作,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十四)积极开展工业节水宣传活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节水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在认识上由过去把水作为一般性资源向战略性资源认识的转变、用水由过去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由过去主要依靠增量满足发展向重视节约和替代的转变,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五)强化工业节水管理。一是严格新项目的用水管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指导企业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制订设备用水标准和限额,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和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整顿节水产品市场。二是用水大户要建立用水管理机构。要制订取用水计划,取用水定额,制订近期、中期的节水实施方案。要进行水平衡测试,强化对用水和节水的计量管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分类计量,主要用水车间和主要用水设备的计量器具装配率达到100%,控制点要实行在线监测,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的现象。重点是对发电、纺织、造纸、石油石化企业进行监管。三是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根据水资源状况,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限制引进高取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水资源丰沛地区高用水行业的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要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相协调。严格禁止淘汰的高耗水工艺和设备重新进入生产领域。
(十六)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机制。研究制订适度的用水价格和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用价格杠杆促进工业节水。
州经委
二00七年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