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萍府发[2007]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萍乡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萍乡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督促行政领导依法正确履行职责,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问责,是指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和各县(区)人民政府的行政负责人(以下统称“行政问责对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依照本办法对其追究责任的活动。
前款所称不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三条 试行行政问责应遵循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追究过错与岗位责任相适应、行政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行政问责主体为市人民政府,下设负责具体工作的机构行政问责办公室在市监察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市公共政务管理局、市审计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按照各自职责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章 行政问责的范围
第五条 行政问责对象,或其所管部门和所管工作范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本规定问责。
(一)不当行政行为:
1、违反决策程序,主观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
2、因决策失误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引发社会不稳定情况的;
3、在专项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转让、土地征用及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大问题上进行违规操作的;
4、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强制措施或者擅自设立审批事项的;
5、违法委托或授权中介机构、下属单位或其他组织、个人行使相关行政职权,或对受委托者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监督失控,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6、不受理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和对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不进行处理的;
7、不履行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决定,或不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引发更大行政争议的;
8、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相抵触的文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9、对政务不按规定进行公开,或搞假公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发群众强烈不满的;
10、行政许可、审批、办证、收费等事项应集中而未集中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或集中了但未实行在窗口“即时办理、首席代表审批、领导定期审批”等方式造成群众办事“两头跑”的;
11、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发生重大失误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12、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不兑现承诺,拒不执行市政府优惠政策或人为造成项目合同不能履行,致使外来客商或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二)重大责任过错:
1、管辖范围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重大案件,或在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处理过程中,因决策不当、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的;
2、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解决,以及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的事项没有兑现的;
3、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和批评意见不认真办理、答复,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损失的;
4、对群众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按工作职责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处置,造成严重后果或损失的;
5、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人用人严重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
6、组织大型文娱、体育或其他群众性活动,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而发生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的;
7、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事件或重要情况、重要数据的。
(三)行政效能低下:
1、无正当理由,未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或不认真落实市政府决策事项和市人民政府交办事宜的;
2、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市人民政府一个时期的某项重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的;
3、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不主动沟通协调,相互扯皮,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
4、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请示、报告、审批事项等,不及时受理,不在规定的时限内答复或办结的;
5、对外来客商或服务对象应履行而不履行“涉政事务代理”责任部门职能的,或对涉政事务、“建设项目选址联合踏勘、联审联批”不积极参与、配合、支持,甚至顶着不办、推诿扯皮、违规乱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四)监督管理不力:
1、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长期不团结和谐,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
2、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效率低下,工作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3、治政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班子成员或干部队伍中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或机关工作人员屡次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
4、指使、授意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谋取单位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纪违法活动的;
5、对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包庇、袒护或纵容的;
6、单位发生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国债、救灾、扶贫、教育、社保、住房公积金等财政专项资金或基金的;
7、机关工作人员肆意索拿卡要,或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损害外来客商或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8、单位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两年满意率均排在最后一位、且满意率低于60%的。
(五)市人民政府认为应当问责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行政问责的程序和方式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行政问责办公室应办理行政问责审批手续,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经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署名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检举、控告、投诉;
(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示;
(三)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提出的问责建议;
(六)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政务督查机构、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七)新闻媒体曝光的负面事件;
(八)各种评议、测评、考评、考核结果;
(九)其他信息来源。
第七条 问责程序启动后,市人民政府可以责成行政问责对象当面汇报情况。认为事实清楚的,经过讨论后可以直接决定追究责任的方式;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可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工作一般应在15日内完成,重大复杂的事项最长不超过30日。
第八条 调查时,被调查的行政问责对象要认真配合调查,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错误或者改变工作不力的局面,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调查结束后,应将调查结果书面告知被调查的行政问责对象,并询问其对调查事实有无异议。
第九条 行政问责办公室要根据调查情况,对应追究责任的,及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建议报市人民政府,由市人民政府经过讨论后进行责任追究。对于不予追究责任的,应将调查结论和决定书面告知被调查的行政问责对象。
第十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为:
(一)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二)诫勉谈话;
(三)通报批评;
(四)在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
(五)通过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检讨;
(六)停职反省;
(七)劝其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
(八)建议免职。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 行政问责对象如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15日内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在复核期间,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二条 行政问责对象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任免机关免去其职务,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三条 对行政问责对象,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追究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对已经受到行政处分或者其他处理而未被问责的行政问责对象,仍可以依照本规定予以问责。
第十五条 县区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规定,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行政负责人进行问责。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