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9-05 生效日期: 1999-09-05
发布部门: 辽宁省政府
发布文号: 辽政办发[1999]45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1999〕89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出售国有小型企业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面理解、正确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国有小型企业改革的方针。 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小企业改革要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国有小企业不是不能出售,但出售不是主要形式,更不能简单“一卖了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业制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特别要制止名卖实送、半卖半送、逃废银行债务、拖欠税款和规避安置职工的错误做法。国有小型企业出售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操作。 
  二、出售企业是指将国有小型企业出让给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的行为。 国有小型企业在企业划型标准调整前,按现行标准确定;企业划型标准调整后,按新标准确定。严格控制出售企业的范围和数量。不得出售社会公益性企业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出售的企业。向国外(境外)购买者出售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出售企业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不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不得悬空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债权;必须妥善安置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 
  三、出售企业的审批主体和审批权限。 在出售企业过程中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出售县(市、区)属国有小型企业,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地级市人民政府审批,并由地级市人民政府报省经贸委备案。出售地级市属和省属国有小型企业,分别由地级市人民政府和省企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经贸委,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报省政府审定。 
  申报文件主要有地级市人民政府出售国有小型企业的申请、出售方案(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出售方式、债权债务处理及职工安置措施)、职工安置方案、企业职代会决议及意见等。 
  四、出售企业应遵循的程序: 
  (一)地级市以下人民政府(含地级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出售方)将出售方案征求有关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或职工代表意见后,须先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发布出售信息; 
  (二)拟购买者须向出售方提出购买申请,由出售方审查其资信情况; 
  (三)出售方要指定具备资格的审计机构对原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财政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要对企业进行资产清查、土地使用权界定; 
  (四)出售方委托具备资格的评估机构对企业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按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确认; 
  (五)出售方应以有关主管部门确认的评估值为依据,合理确定出售底价,通过拍卖、招标或协议转让等方式确定企业出售价格及购买者; 
  (六)购买者须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落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有关事宜,与出售企业的债权经营机构签订转贷和还款协议,并提供相应担保; 
  (七)出售方须与购买者签订出售协议。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出售企业,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协议方可生效。出售方与购买者要及时办理产权变更、企业法人变更和税务登记等有关手续。 
  五、购买者应具备的条件及付款方式。 购买者应出具不低于所购买企业价款(以下简称价款)的有效资信证明,不得以所购买企业的资产作抵押,获取银行贷款购买该企业。购买者应一次性支付价款;确有困难的,经出售方同意可以分期支付价款。分期支付价款的,首期付款额不得低于价款的30%,一年内应支付价款的70%,两年内必须付清价款。未付价款部分参照银行贷款利率由购买者向出售中方支付利息。购买者在尚未全额支付价款前单方面终止协议的,已付款项不予退还。 
  购买者尚未全额支付价款前,出售方应派人监督企业财务状况;购买者确因生产经营需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处置的,应经出售方同意;购买者不得将企业有偿转让给其他所有制企业法人、合伙制企业或自然人。购买者全额支付价款后,财政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方可按规定为企业办理产权变动证明和土地使用权证书。 
  六、出售企业的资产清查及原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 企业出售前,有关部门应依法对其进行资产清查,在清查中发现的盘亏、报损、财务呆坏帐等,需要核销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处置。出售方应指定具备资格的审计机构对出售企业的原法定代表人进行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由于原企业法定代表人以权谋私、恶意经营等造成企业损失的,要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未经资产清查和原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的企业,不得出售。 
  七、对出售企业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及出售价格的确认。 出售企业前,出售方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界定企业产权。被出售企业的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由出售方委托具备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于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资产,应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应定在资产清查、审计和产权界定后,评估结果报经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认,并以确认值作为确定出售企业底价的依据,出售价格不得低于底价。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在出售价格上给予购买者优惠。 
  出售企业的用地原为国有划拨土地,购买者应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出售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一般应从企业中剥离,可以留在企业由购买者有偿使用,并交纳不低于该部门资产评估金额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使用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部分资产使用的监督。 
  出售企业前,原企业拖欠职工的所有医疗费和生活费、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离退休人员的安置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自谋职业职工的安置费用、未退还的职工集资款、经上一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从出售价款中相应抵扣。 
  八、严格保护债权人权益。 出售企业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意见,依法落实各项债权。已为债权金融机构的贷款设定抵押或质押的企业财产,出售方在出售时必须征得债权金融机构的同意。出售时,银行贷款到期的,出售收入必须优先用于清偿贷款本息;未到期的,购买者应与出售企业的债权金融机构签订转贷和还款协议,并提供相应担保。出售企业已为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贷款提供担保的,出售后,购买者应继续承担原企业的担保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银行减免出售企业的债务,也不得随意减免税收;银行不得违反国家金融政策规定减免出售企业的债务。非银行的债务经债权人同意,可将其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购买双方与债权人就债务处理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企业,不得批准出售。 
  九、确保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出售方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职工对出售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的意见。职工安置方案应经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出售企业的全部职工原则上由购买者负责妥善安置,并负责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对原来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企业,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由购买者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落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有关事宜。对出售后愿意继续留在该企业工作的职工,购买者应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职工与购买者的劳动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履行应尽义务。劳动合同期限一般应不短于职工与出售企业原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不愿留在该企业工作的职工,可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职工,应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可按当地政府规定领取安置费,并可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继续参加社会保险。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企业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十、出售企业的净收入要上交财政。 在预算上单设科目反映,专项用于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或支持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留在原企业继续使用,不得作为借贷资金借给其他企业使用。集团或母公司出售所属小型企业的净收入,专项用于该集团或母公司的资本再投入或技术改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出售企业收入使用的监督。 
  十一、对出售后的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监督购买者执行还贷协议,防止购买者抽逃资金,防止恶意经营、故意恶化劳动条件,严格执行企业出售和职工安置方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十二、加强对企业出售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各级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出售过程的监督、检查,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发现和纠正出售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对于违反程序和有关规定或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与购买者串通、故意压价出售企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购买者购买企业后不执行协议规定,或在购买企业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出售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部门负责出售企业的组织、协调工作,防止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和无人负责。要加强监督,规范操作,不得以强迫命令、压指标、定任务和规定时限等方式出售企业。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9年9月5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2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