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新政办发[2006]173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新疆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一)主要成就
1.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自治区各族人民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干部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体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深入社区、进入家庭。五个亿万群体(青少年、职工、妇女、农民、老年人)健身活动、争创自治区体育先进县、《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全民健身宣传周、体育三下乡等活动,把城乡群众体育活动推向了新水平。目前,全区有全国体育先进县19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50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11个;有单项体育协会40个;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683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5.5%;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7845人;常年坚持锻炼的老年人达到80万人;建立了自治区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网络,首次体质检测人数达10万人;组团参赛全国“民运会”、“农运会”、“残疾人运动会”、“体育大会”取得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自治区体育健儿在2004年残奥会上取得一金三银的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自治区竞技体育以备战全国十运会和参赛雅典奥运会为突破口,认真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从训练、科研、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强化了竞技体育管理工作。目前,自治区优秀运动队有田径、速滑、足球、篮球、拳击、摔跤、射箭、马术等18个项目的运动队,在训人数816人,其中,在编运动员343人。目前,全区有青少年俱乐部56所(14个项目),参加活动的人数6万人;有运动学校6所,在校学生2500人;有高级教练员100人,中级教练员439人,教练员总数1063人;有国际级裁判员4人,国家级裁判员18人,一级裁判员364人;有国际运动健将9人,国家级健将25人,一级运动员179人。
五年来,全区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4枚,在亚洲比赛中获金牌13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60枚。有三人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体育经济的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五年来,筹措资金4716万元。
(1)发展体育产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扶植各种体育经营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体育用品(外贸)展销会,积极为发展体育产业“招商引凤”,引来一大批旅游、登山、探险、滑雪等体育产业投资企业;成功举办了“国际热气球”、“亚洲跳伞锦标赛”、“国际拳击公开赛”等重大国际赛事;体育旅游、登山、汽车运动逐年发展,接待国内外团队213个,创收1867万元;体育彩票发行销售额从2001年的1571.0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5.37亿元。
(2)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投资6.8亿元的新疆体育中心将于2006年年底竣工,建设“雪炭工程”体育场馆9座,安装全民健身路经径500条,建成全民健身广场93个,体育公园一个。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目前,全区有44类体育场馆2012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61座,体育馆25座,游泳馆20座,比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时增加了一倍。
(3)体育科技、宣传、对外交流取得新的成绩
进一步加大了体育科研与训练、竞赛结合的力度,加快了新疆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重视体育发展战略、政策理论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体育合作与交流,2004年组团代表国家赴吉尔吉斯共和国参加第四届“伊塞克湖”运动会,夺得15枚金牌,与俄罗斯并列金牌数第一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4)体育法制建设有了重大突破
深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意见》(新党发(2003)2号)文件和《行政许可法》、《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相继制定下发了自治区体育先进县、体育先进乡镇、体育先进社区、国民体质监测等18个规章性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第19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05年9月22日颁布,从12月1日实施,为依法行政和以法治体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经验
1.确定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体育事业的新思路。
2.选准了开拓创新的突破口。以建设新疆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工程和参赛雅典奥运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疆体育事业的发展。
3.自治区体育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谋全局、抓大事、开拓创新、苦干、实干。通过机构改革和竞争上岗,选拔了一批符合四化条件的中层干部进入领导岗位。
4.建设了一批标志性体育设施。新疆体育中心、红山体育中心、天山区体育公园、青少年俱乐部、乡镇体育中心等,打造了一批全民健身品牌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亲民、便民、利民”原则,被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5.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立足全运、着眼奥运”的战略思想,“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了一批拳击、射箭、马术、田径等项目优秀运动员。
6.创造了健康优良的发展环境。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增强,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开展体育三下乡以来,加大了对农村体育的扶植力度,加快了对农村、乡镇、社区文化体育中心的建设速度。
(三)主要问题和不足
1.在2002年的自治区机构改革中,地、州、市(12个)和全部县(市)体育与文化合署办公,大大消弱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
2.体育科技水平不高,高水平的教练员、科技人员较少,制约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3.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的业余体校名存实亡,后备人才严重匮乏。
4.边远乡镇体育设施短缺。
5.少数民族体育干部和农村体育干部学习、进修机会太少。
二、新疆体育事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发展体育事业的有利条件
1.西部大开发战略和2008年奥运会,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历史机遇,“全民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关心奥运、关注体育发展的民意,成为发展体育事业的动力。
2.新疆的特殊地理、人文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殊的人文资源和体育项目(如:登山、探险、汽车、跳伞、热气球、冰雪等运动)相结合,将成为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
3.新疆青少年体质好,可塑性大,为开展竞技体育提供了良好素材,是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人力资源。
4.新疆的特殊地形、地貌(山河、湖泊、丘陵、沙漠、草原)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为开展高原训练(1600一2400米高度)创造了条件,是建立国家级训练基地的最佳选择。
5.新疆冬季漫长,冰雪资源丰富,是开展冬季运动项目的天然财富。
(二)不利因素
1.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新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较经济发达省市还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2.新疆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地处祖国边陲,给各地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比赛等造成了困难。
3.新疆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使某些在室外训练的项目如:足球、田径训练受到影响。
4.新疆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气候寒冷,运动员冬季常见病感冒、肌肉拉伤、呼吸道疾病等发病较多。
三、“十一五”时期新疆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把提高国民体质健康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以群众体育运动为基础,全民健身运动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努力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
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启动完成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的“13115”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建设一个全民健身大网络至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
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以“天山壮美风光,民族特色体育,迷人西域风情,神秘大漠峡谷,冰雪旅游探险,休闲健身娱乐”等地方特殊体育项目和雄厚的民族体育底蕴为特点,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政府倡导、市场运作为手段,通过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建成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基地,形成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
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重点工程和主要“景点”的特色以及功能定位:
(1)线路构想: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线至哈密,西线至伊犁,南线至和田,北线至阿勒泰等四条主干线和乌鲁木齐市周边及著名旅游景点的短线,如沙漠公路,乌市至天池等。沿线的城镇、湖泊、山、河、草原要兴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景点,结合民族风情与人文景观,将体育健身、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健身、休闲专线。
(2)项目特色
①冬季项目:充分利用冰雪资源的项目。
②少数民族风情体育项目,如:马上项目,转轮秋千,民族摔跤,达瓦孜等。
③水上项目:漂流、游泳、船艇、沙滩体育项目。
④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拉力赛,包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赛等。
⑤大峡谷、冰川、罗布泊、登山、探险等项目。
⑥跳伞、热气球、模型飞机等运动项目。
(3)“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以新疆的山水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民族风情、体育旅游、休闲健身为特色,以准确定位、活动推进、机制创新、政策扶持为手段,通过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
2.建成三大体育训练基地
一是新疆体育中心训练基地。
二是新疆国际赛马场乌鲁木齐南山训练基地。
三是三甬碑训练基地改、扩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自筹2200万元。
3.竞技体育实现“两个一”的目标
一是力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新疆运动员至少为祖国夺得一枚奖牌。
二是用5至10年时间,实现优秀运动队在训人数达到1000人。
4.形成五大产业
一是形成以新疆体育中心为骨干的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建筑服务业。
二是形成以新疆国际赛马场为骨干的体育休闲、娱乐和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
三是形成以登山、探险、漂流、冰雪、沙漠、汽车、摩托车越野为骨干的特种体育项目旅游业。
四是形成以新疆国际体育用品外贸为骨干的体育用品会展业。
五是形成以体育彩票及相关产业为骨干的产业群。
(三)总体发展目标
1.国民体质普遍增强,到2010年体育人口达到全区人口总数的40%;国民体质监测人数达到11万人/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5万人。
2.认真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力争新疆籍的运动员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取一枚奖牌;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金牌数比第十届全运会上增加一倍,奖牌数总分超过上一届;到2010年优秀运动队在训、集训人数达到1000人。
3.以体育彩票为骨干,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十一五”期间,不断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体育彩票年度销售额力争从2005年的5.4亿元到2010年增加到8-9亿元。
四、“十一五”时期新疆体育事业发展重点
(一)全民健身工作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宗旨。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1.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包括:
(1)全民健身理论体系。
(2)全民健身领导与管理体系。
(3)全民健身的硬件系统(场地、设施)。
(4)全面健身的手段系统(健身项目、健身方法、锻炼、表演、比赛组织方法等)。
(5)全民健身的监测评价系统。
(6)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7)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
(8)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推广体系。
(9)老年人体育服务体系。
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容:
以人为本,以亲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以运动健身为主线;以区域站点为基础;以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居住地管理和自愿参加为原则;以非盈利为主体;以法规制度为保障;以体质检测为评定依据;以社会化为方向,以不同人群参与为特色;建立起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2.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以自治区地方性法规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形成国家与社会、个人共同兴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
3.实施“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完成总体工程蓝图和“重点工程”、“重点景点”的功能定位和工程设计。
4.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参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规划。
(1)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牧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扶持,注重实效。
(2)农牧民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地面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篮球场四周留出5米的平整空地。
(3)“十一五”期间,每年平均在360个行政村建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到2010年争取占全区五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成标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360×5=1800个)惠及约320万农牧民。
5.全面提高残疾人体育素质。要依托社区开展残疾人体育,发挥社区体育组织在残疾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自治区体育先进社区评比中将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列入评比指标,加快社区残疾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6.倡导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挥我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
7.关注老年人体育。加快社区老年人体育组织建设,要依托社区开展老年人体育,发挥社区体育组织在老年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培养老年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快社区老年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8.基本达到自治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若干指标
(1)自治区与地、州、市、县(市)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2598次,参加活动人数56.68万人,全区体育人口数达770万人。
(2)《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249.63万人,国民体质测定人数达11万人/年。
(3)单项体育协会数发展到4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发展到1.5万人。
(4)评选全国体育先进社区12个,自治区体育先进社区18个;
(5)加强农村体育工作,增加投入,评选全区体育先进县31个;自治区体育先进乡镇175个。
(6)2006年,2010年举办全区第六、七届民运会,参赛人数达10000人;2007年举办全区农运会(此后每四年一届)参赛人数7000人;2009年举办全区第二届体育大会,参赛人数4000人以上。
(7)2006年,2010年参加全国第三、四届体育大会,争夺3枚金牌;2007年参加全国第八届民运会,争夺5枚金牌,参加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争夺15枚金牌;2008年参加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争夺1枚金牌。
(8)到2010年全区各地、州、市、县举办农运会次数达53次,参加人数达7.9万人。
(9)老年人健身指导员发展到5000人,全区健康老人达到1000人。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工作以体育局提出的“13115”工程为总体目标,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立足全运、着眼奥运”的战略思想为导 向,认真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1.逐步形成以拳击、马术、田径(投掷)射击、射箭、沙滩排球、摔跤等项目为主的优势项目群,认真研究把握我区优势项目制胜规律,力争在2009年第11届全运会上夺取3一5枚金牌,在2010年第15届亚运会上夺取2枚金牌。
2.到2010年,自治区优秀运动队在训、集训人数发展到1000人,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运动健将达到123人,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人数达到8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2人。
3.健全三级训练网络,到2010年,全区运动学校学生人数发展到达2720人,教练员189人。
抓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业余体校建设,在校人数分别比2005年增长50%以上。
4.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加速培训各级裁判员,到2010年一级以上裁判员人数比2005年增长1倍。
5.坚持科学训练,加大科技投入,基本实现训练、教学、科研一体化,建立1一2个项目的科技先导型运动队。
6.抓好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积极提高”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青少年俱乐部达到100所以上,有8一10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国家级标准,力争建立2个以上国家级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7.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和竞争机制,加速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项目的教练员完成两次岗位培训,教练员学历本科率达到95%以上,力争有2名以上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
8.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竞赛制度。加大区运动会参赛计分办法和项目设置的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基层为自治区培养输送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力争举办1一2项全国单项竞赛和国际单项竞赛。努力拓展竞赛市场,为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服务。
9.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区位战略优势,大力开展省区间和国际间体育交流,加速培养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重点优势项目的竞技实力。
(三)体育政策法规宣传和科研工作
1.进一步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体育宣传引导人、鼓舞人、武装人、教育人的作用。
2.进一步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2006年重组“新疆体育记者协会”,建立“自治区体育局网站”,建立全区体育通讯员网络,进一步办好《新疆体育工作》月刊,并发挥其作用。
3.进一步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制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配套法规2个以上;继续做好普法教育,健全体育行政执法制度;
4.编辑出版第二部《新疆通志·体育卷》(1991一2010)和《新疆年鉴》。
5.加强体育科研工作
加强体育科研工作,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研基础建设,加速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为实施全民健身、奥运争光计划服务。
(1)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5一7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中心实验室”和“体能训练康复中心”;加强科室建设,从现有三个科室增加到五个科室。
(3)增加资金投入,增添科研仪器设备,每年增加投入30万元一50万元。
(4)2008年以前完成2一3项区级科研项目,2010年前完成1一2项国家科研项目。
(四)体育产业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增强体育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并实现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1.体育产业的发展以“13115”工程中规划的“五大产业”为骨干,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主体产业类:是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内容,包括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培训、咨询等。
第二类是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类,包括体育器材、设施、服装用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体育建筑服务业等。
第三类是为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类经营活动,如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中介活动等。
2.国家体育总局的“雪炭工程”援建项目由9个增加到19个。
3.接待体育旅游,登山探险、汽车越野团队由2005年的60个团队225人,创收200万元增加到64个团队300人,创收300万元。
4.扩大融资渠道,发展体育产业门类和经营活动品种,引进国内外生产企业(器材、服装、用品等)由2005年的0家发展到3一5家。
5.新疆体育中心举办大型活动场次由2005年的30次增加到56次,创收金额由2005年的4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2万元。
6.新疆体育装备中心(产业办)管辖的各类体育经营活动从业人数由2005年的2.48万人,增加到5.1425万人,经营额由2005年的23400万元增加到48522万元。
7.举办体育展销会和中亚地区体育商贸交易会。
8.继续做好体育彩票发行销售工作,使体育彩票销售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五)体育场馆建设
加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党的“亲民、便民、利民”的执政宗旨的体现,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基本平台,是拓展体育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1.以体育局“13115”工程总体规划中的自治区三大训练基地和“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的规划蓝图为基点,分期分批搞好地、州、市、县(市)的主要体育设施,地、州、市建成体育场、馆,1/5的县(市)建成体育场、馆。
2.坚持城市建设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坚持城、乡体育场馆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3.坚持体育场馆建设、开发、开放、利用统一的原则,成立“新疆体育场馆管理协会”,定期组织体育场馆负责人,学习、参观、培训,提高管理与综合利用水平。
五、新疆体育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树立四个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树立四个观念
(1)树立大体育观念。为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应当全社会抓体育,构建人性化的体育服务体系。
(2)树立开发体育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是重要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品牌资源和形象资源,要把多种资源构成延伸、开发、整合拓展,使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经济拉动力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树立经营体育的观念。做为 GDP的一个新增长点,要经营城市,必须经营包括体育在内的大文化产业,提高城市精神文明程度,提高城市品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4)树立抢抓机遇的观念。放眼世界,抢抓机遇,发展体育产业,西部大开发和2008年奥运会就是最好的机遇。
2.实现五个转变
(1)由民族传统体育人口大省区向体育人口大省区转变。
(2)由体育自然资源大省区向体育特殊资源大省区转变。
(3)由体育基础设施短缺大省区向体育基础设施完善大省区转变。
(4)由体育产业欠发达省区向体育产业发达省区转变。
(5)由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省区向体育发展较快省区转变。
(二)保障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与文化、旅游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体育资源和开拓体育市场,创造更有利于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让“生命在于运动,小康有赖健康”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意识。
2.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事业的领导。把加快体育发展作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体育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体育工作三次以上。在机构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体育行政机构的建设,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配备德才廉备的干部,其主要领导的选配,要征求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3.各地、州、市、县(市)要把体育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管理目标,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且每年按比例增加。
4.继续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重点,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各族人民体质;加速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以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和优异的运动成绩迎接2008年奥运会。
5.加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体育队伍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面临新时期的任务和2008年奥运会,要加速培养体育人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去内地、国外培训、进修;请国内外优秀专家、教练来我区讲学、执教,培养一批思想好、业务精、懂外语的现代化管理人员和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科技人员。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遵纪守法、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论武装、管教并重、继承创新”的原则,抓好体育队伍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6.加快体育场地建设。各地要依照国家对城乡体育设施用地的定额规定,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的要求,加速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加大乡镇、农村的基建投资,至2010年全区地、州、市和1/5的县(市)达到标准。
7.进一步完善体育经济政策,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各地、州、市、县(市)要进一步完善体育经济政策,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积极扩大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规模,进一步加强管理并提高使用效率。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和具有发展前景的登山、旅游、体育会展、体育中介、体育用品销售和娱乐休闲新项目,拉动体育消费,为体育事业发展筹集资金。
8.改革训练体制,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优秀运动队向职业运动技术学院过度工作,建立训练、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运动训练体制。积极引进和加速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逐步增加科技投入,为提高科技水平提供保障。
9.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根据国家《体育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发展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配套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依法行政、以法治体奠定基础。
10.认真编制并实施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各地、州、市、县(市),要参照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认真编制本辖区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做到“全区一盘棋,目标一致,同步实施”,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把自治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向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