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印刷业的管理,保障合法经营,保守国家机密,防止非法印刷和不健康读物的流传,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本省境内经营印刷业(包括铅印、复印、打印、刻印、胶印等)业务(下同),不论是专营、兼营或季节性经营,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印刷业由公安机关列入特种行业进行治安管理。
凡经营印刷业,必须经县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向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申请审批,领取《特种行业营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持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领营业执照后,方能开业。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营印刷业的,应在本办法公布后50天内按上述规定补办审批登记手续。
第四条 经批准经营印刷业的单位或个人因故更名、迁移、转业、歇业、合并或者变更经营项目,应持有关证明向原批准的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条 经营印刷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㈠法定代表人或业主有所在经营地的常住户口;
㈡有相应的场地、设备、资金和技术人员;
㈢经营使用的房屋、设施符合安全规定;
㈣有负责安全保卫的机构或人员。
第六条 经营印刷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㈠建立健全承印登记管理制度,备制营业登记簿,确定专人承接业务和凭证登记。对单位委印的印件,应登记委印单位的名称、地址、经手人姓名、委印件名称、介绍信或委印函编号等;对个人委印的印件,应登记委印人姓名、住址、身份证或介绍信编号等。
㈡承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件、领导人的讲话稿、内部资料,必须有印件制发单位的批准证明。
㈢非保密厂、保密车间,不得承印保密文件、资料。
㈣承印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必须有经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的委印证明;承印非出版单位委印内部发行的非营利性的资料性图书、报刊,必须有县级以上新闻出版(文化)行政机关发给的准印证;承印商标标识,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规定办理。
㈤未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指定的印刷单位,不准承印货币、有价证券和国家计划供应的票证。
㈥禁止承印内容反动、淫秽和封建迷信的读物、图片、挂历及其他违禁品。
㈦印刷加工、生产的各种纸印用品,应按公安机关的要求统一编号并留样品,承印的其他印件不得留存。
㈧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可疑情况,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㈨接受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新闻出版(文化)行政机关监督检查。
第七条 模范执行本办法,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查获违法犯罪分子有突出贡献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罚:
㈠违反本办法第 三条的,责令停业,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㈡违反本办法第 四条的,给予警告或限期停业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㈢违反本办法第 五条的,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㈣违反本办法第 六条第㈠、㈡、㈢、㈦、㈧、㈨项的,处500元以下罚款。
㈤违反本办法第 六条第㈣项的,没收全部非法出版物和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改,并处非法出版物总定价五倍以内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㈥违反本办法第 六条第㈤、㈥项的,没收全部印件和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改,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九条 本办法第 六条的处罚,分别由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新闻出版(文化)行政机关按职责范围决定。
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经复议裁决后必须执行。
第十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触犯刑律的,分别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