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辽政办发[1999]34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建设厅《关于我省城市街道树和风景林罹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的报告》转发给你们。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前一阶段治理树木烂皮病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城市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把病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做好今秋和明春树木补植的准备工作。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关于我省城市街道树和风景林罹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的报告
今春以来,东北地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城市街道树(特别是柳树)和风景林(特别是油松)相继发生突发性病害,造成了大批树木死亡,我省亦未能免害,草坪和宿根花卉也部分受害,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据统计,截止6月20日,全省城市绿化受害树木有11种(以垂柳为最重),计117669株,其中严重受害树林43152株,全省被害株率为34.9%,受害最重的本溪市达到87.14%。另外,各地草坪也不同程度受害,越冬死亡率达30%,沈阳市许多宿根花卉(如郁金香、百合、丛生福禄考、芍药、地被菊等)有近50%冻死。
这次树木病害发生的特点是:1.来势猛,在4月上旬到中旬全省暴发;2.发病程度以立地条件差的街道树和土层薄的风景林受害最重,公园较轻;3.以休眠最晚、萌发最早的树种(垂柳)为主;4.多数城市以胸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受害居多。
全省抗灾救树主要措施是:对被害严重且无法恢复生机的重病树,坚决伐除,以绝病源;对受害较轻、有恢复生机希望的病树,采取根部松土灌水、疏剪枯枝和病枝、树干刷药等抢救措施,抑制病斑扩展,促其尽快愈合;对未受害树采取灌水、刷药等预防措施,增强其抗病能力,防止侵染。积极组织苗源,及时进行砍伐后的新植或补植。到目前为止,全省城区共伐除重病树43152株,对轻病树和健康树每周普遍灌水一次,并在干部刷杀菌剂1至2次。目前,病害已得到完全控制。
二、造成树木病害的主要原因
烂皮病在我国是一种多发性、常见性、毁灭性树木病害。烂皮病病菌是一种强腐生、弱寄生真菌,在病、健树体中均普遍存在,主要靠潜伏侵染。树林强壮时,该菌处于抑制状态,不会对树林造成为害,只有当树林生长衰弱,特别是树体失水、受冻或日灼、受机械损伤时此病才能发生为害。根据这次病害发生面积大、发病范围广、发生时间集中等特点,我们认为,这次病害属于流行性,是主要由气候异常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具体病因分析是:
1. 异常的气候和城市生态、立地条件的不适合是诱发这次病害发生,并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城市的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城市地下水匮乏和土壤坚实等。
2.土壤和空气干旱,冻害和寒害是造成这次病害的激化因素,虽短期起作用,但往往比较剧烈,直接伤害寄主。我省主要表现在:去年夏季持续较长时间的城市干热风;去年秋末冬初的持续高温和突然降温;暖冬和今春严重的倒春寒。
3.城市树木腐烂病菌的普遍存在是这次病害流行的促进因素。
上述三类因素的作用是综合的,可以互换,因此这次街道树木大面积流行病害,决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不良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根本性、决定性因素是异常气候,激化因素是今年早春倒春寒,直接致死因素是烂皮病菌。
省建设厅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