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青岛市2003年工业经济运行指导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1-06 生效日期: 2003-01-06
发布部门: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委员会
发布文号: 青经运行[2003]8号
200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抓住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有利时机,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创造性地做好经济运行工作,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工交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2003年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从总体看,2003年经济运行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适度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和国民经济景气回升的局面。技术改造持续推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结构调整开始加速,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推动结构升级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非国有经济投资趋于活跃,消费断层正在弥合,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回升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据国际货币组织预测,2003年全球GDP增长3.7%,比2002年高0.9个百分点,世界经济缓慢回升,保持进出口总额的稳定增长具备一定条件。我国将继续享受《纺织品服装协议》中配额递增的好处,欧盟对我国鞋靴、陶瓷用品和厨房用品的准入量将增长10-15%;部分国家对我国商品的关税将继续削减,准入量增加;利用外资势头不减,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增加。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
  但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仍是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体制转轨、改革攻坚、结构优化和就业困难等中长期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凸现。一是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对进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经济复苏道路曲折,欧盟各国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走势不容乐观;日本经济内需不振,经济增长将继续低速徘徊。三大经济体增长前景不明朗和印度、巴西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针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有可能继续增加。特别是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数量较大,70%的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难度有可能加大。同时,2003年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下降到11%,汽车、成品油、化肥、天然橡胶和农产品等进口配额增加15%,分配给非国营贸易的配额增加,配额发放时间也比2002年提前,这些都对进口调控和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二是消费潜力有待继续挖掘。2003年,国债发行规模不会增加,一些大的国债投资项目相继竣工或进入收尾阶段,投资增幅可能减缓。近年来,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有所扩大,导致居民消费倾向降低。下岗职工就业率下降,城市低收入群体增长较快,非商品支出压力增大。受供大于求、技术进步和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物价持续走低。尽管当前出现了一些推动价格上升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保持国内物价总水平合理回升仍有不小难度,这对企业经济效益、投资和消费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资金结构性紧张和信用体系发展滞后,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瓶颈。当前资金供应总量基本充足。但资金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多数银行贷款向垄断行业、优势企业集中,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有商业银行难贷款的现象仍较突出。四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的攻坚阶段,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党的十六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提到议事日程,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攻坚。努力保证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安置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技术工人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市场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市场法规还需完善,市场中介有待培育,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从我市具体情况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构筑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工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工交经济发展重点更加突出。我市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新阶段。“青岛现象”树立了我市工业在国内外的形象,一批大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稳步推进,外资涌入速度加快,吸引了一批内资企业来青发展,增强了青岛总体实力。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大企业培育意见、技术创新法规、“十五”后三年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启动,今年竣工的一批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和工业园相继投产,对明年工交经济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在出口、引进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差距明显。出口占工业产出比重低于前几年水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总体偏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亟需增强。在整合全球资源发展,建立开放型产业的大趋势中,我市工业发展仍然以自我改造、内涵挖潜为主,与南方城市在引进外资规模和质量方面的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我市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工业企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大企业和资产经营公司潜力有待挖掘。相当部分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难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部分大企业生产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不突出。资产经营公司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总之,组织2003年经济运行有很多有利条件,但更要正视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全市工交系统干部职工既要增强信心,乘势而上,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奋力拼搏,克服困难,推动工交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2003年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全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保证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全年工作中,要突出把握以下几点: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面对新形势,坚持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四大基地的总体工作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在竞争中明确发展定位,在赶超中建立比较优势,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深层次问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开放的手段研究和解决问题。增强全方位开放意识,加快经济运行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着重解决结构性、机制性和素质性矛盾,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盘活,把速度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基础之上。鼓励增量投入、大项目建设和强强联合,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增强工交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把企业改革、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企业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改革的热点问题,关心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稳定。
  主要目标是: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4%;
  2、 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4%;
  3、 产销率达到98%;
  4、 实现利税增长10%;
  5、产成品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增幅低于销售收入增幅。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新增能力的培育,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新增能力和大企业集团是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抓好新增能力,促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扶持大企业集团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对实现2003年发展目标十分重要。
  大力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企业解决竣工项目在投达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尽快投入正常生产,早日投放市场,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对新引进的销售收入规模在亿元以上国内外企业、新成立企业,要作为新的增长点予以重点关注。要打破所有制界限,把民营企业作为我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对全市工业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十大”“十强”等优势企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真借鉴近年来南方城市发展大企业的经验,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创造优势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大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十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后劲足的优势企业进入大强企业行列。加强对资产经营公司的优势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为资产经营公司在发展中调整创造条件。
  实施《2003-2005年青岛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意见》。加快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集装箱和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家电产业,扶持和引进优势企业向电子通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扩大CDMA手机、CDMA基站、智能家电、网络家电等产品市场份额,建成国内重要的家电电子工业基地。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合作,争取引进轿车和集装箱拖车等大项目,开工建设重型汽车工业园,发展10万辆重型卡车,推进10万辆轿车合资合作,加快中集集装箱项目建设。加快大造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北海船厂西迁,推进240万吨大造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00万吨炼油、500万吨储油基地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引进配套企业。
  大力培育产业链、产业群。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作用,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围绕重点产品,鼓励更多中小企业为家电、服装、汽车、轮胎和造船等重点产品进行配套,进一步优化产业内的分工与合作,使中小企业借助大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向专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形成支持产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品企业。引导大企业由制造业向研发和服务业两头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
  (二)切实抓好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在国外和国内省外市场的占有率为目标,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营销观念的转变、营销方式的创新、营销队伍的建设三方面取得突破。
  做好市场营销组织工作,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特别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同志,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市场的研究上。认真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市场。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营销理论,不断更新营销观念,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增强全球营销观念、知识营销观念、整体营销观念等,适应新的形势,科学进行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打好主动仗。市经委将举办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开拓国际市场,深入探讨市场营销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总结推广海尔等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使我市企业尽快融入国际营销体系。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积极推进产品、市场和出口方式多元化,各企业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培植新的出口源。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反倾销和应诉工作,利用WTO规则保护产业安全。今年,重点加大对俄罗斯、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发展大进大出式出口和采购中心式出口。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俄罗斯的中国加工区投资与开发,积极参加市统一组织的赴俄罗斯大型展销活动,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企业要多渠道参加跨国公司大型采购会,我市也将探索与中国连锁协会合作,邀请国内外著名连锁商家在青岛举办跨国零售企业大型采购会。加强工商联手开拓市场力度,要尝试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如订购、租赁柜台或场地、联合销售等,进一步探索新的厂商合作形式,以求得长远共同发展。积极稳妥地开拓国内市场。要用足、用好已有的营销网络,发展新的营销网络,特别是要抓住国家加大对西北地区投入的时机,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的铺路、设点工作。今年,将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知名的广州、上海、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大型展销活动和省政府组织的开拓西部市场的活动,扩大产品影响,拓展销售渠道。各行业和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一些全国性的专业展销活动。
  构筑营销人才高地,加强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市场营销工作,人才是关键,要把营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在企业开始推行推销员岗位资格制度,实行达标上岗,今年对在岗推销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继续坚持三级培训制度,利用多种形式,抓好营销人员的培训。二是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为营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三是加快营销人才的引进。要广开门路,广揽人才,大胆地引进国内外的营销人才,并为营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大力压缩两项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提出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对全市两项资金占用情况,实行月监控、月分析、季通报。全市已经排出20户企业进行重点监控,逐月检查、督导。各系统也要排出本系统的大户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实行警戒线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赊销和风险防范制度。要坚持不见钱不发货、不清旧欠不发货、不签合同不发货、不考察对方的信誉程度不发货的原则,同时把产品销售与货款回收结合起来,谁销售谁负责货款回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最大限度地避免产生新的拖欠。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库存积压产品和呆坏账的处理核销制度。企业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完善库存积压产品和呆坏账的处理核销制度。对核销的应收账款,企业要账消案存,积极催收,减少坏账损失。四是运用现代易货贸易手段,压缩两项资金。各单位要制定出工作计划,积极推进。总的要求是,今年全市中二型企业要全部在易货贸易中心网站上发布信息,力争盘活库存产品。
  (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品牌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深入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升品牌层次,壮大品牌群体,以品牌产品带动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品牌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名牌战略。每个企业都要牢固树立创名牌意识,坚持实施名牌战略和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路子。要根据产品现状和发展需要,制订创名牌产品规划和计划,找出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差距,确定目标,制定措施,组织攻关和改进。要建立并完善有利于质量改进和创名牌的激励机制,把创名牌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并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中型企业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并完善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结合,形成长、中、短期研究开发,既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的完整创新体系,努力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规划一代”。
  抓好名牌产品培育。制定名牌梯次培育计划,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纳入青岛名牌培育计划,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加大投入。鼓励海尔、青啤、海信、双星、澳柯玛等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争创世界名牌,引导一批优势企业开展品牌策划和运作,以品牌建设带动企业发展,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全国质量管理奖。拓展名牌战略实施范围,在全社会培育和认定服务品牌,带动服务业发展。建立名牌产品量化评价办法,实行名牌动态管理,落实国家级名牌奖励政策,构建争创品牌激励机制。
  以品牌为龙头促进大企业发展。提倡大企业按照“六个一”导向,在全球范围挖掘比较优势,与国际大公司对标,研究发展战略,明确发展定位。引导大企业精干主体,做大主导产品,由生产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扶持大企业发展,引导大企业在异地扩张的同时,把高新技术产业留在青岛,使本部成为研发、营销和效益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跟踪世界最新技术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积聚,梯次推进大企业发展。
  以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经济水平。融企业文化于名牌战略实施,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拓展企业文化影响。加强客户文化熏陶,通过提供亲情化服务,增强客户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感。推动企业文化向业务领域渗透,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自我管理相结合,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企业创新,创建持久品牌优势。
  组织开展“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组织宣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推动企业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进一步加强战略管理,强化市场意识,实现快速反应,与顾客、供应商、批发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严格日常基础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力,使企业取得卓越经营绩效。
  (四)精心组织经济运行,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针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及时了解市场、分析环境、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情况,准确判断经济走势,适时适度调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提高监控预测分析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现有网络,建立经济运行监控分析信息化系统。将“十大”、“十强”等骨干企业作为监控重点,逐月分析发展态势,掌握大企业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的变化;监控五十户重点企业和五十种重点产品,分类对行业进行监控分析,把握全市工业总体发展态势。将四大工业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及重点工业园逐步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要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经济运行监控范围,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和监控力度。完善经济运行预警预测体系,做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存量和增量相联系,加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高化解潜在风险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认真做好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工作。对全市工业企业生产所需资金、能源等供求情况进行宏观分析、预测和协调,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强煤电运的综合协调和平衡,确保重点用户需要。煤炭、电力、铁路运输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统筹兼顾,精心安排,确保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认真分析供求形势基础上,着眼于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依法订立供求合同。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特别是对经济运行中一些带有规律性、倾向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的分析报告。做好民爆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导工作,抓好民爆企业的安全生产。
  推进行业调整,继续淘汰落后。要继续把存量结构调整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之一,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推进行业调整,继续淘汰落后。要结合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在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防止出现新的低水平不合理重复建设。支持鼓励通过疏堵结合、压改结合、优化重组等方式,以调整促发展,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提高竞争力。
  认真做好电力行政管理工作。探讨新形势下电力行政管理和执法模式,搞好电力管理职能顺利交接。研究我市电力需求增长和电网供电能力增长之间的关系,制定电源和电网建设方案,保证用电高峰期间电网安全运行,满足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同时加强对电网安全稳定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系统瓦解事故。针对企业反映我市电价偏高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针对近期我市热电项目发展迅速的趋势,研究提出新形势下热电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避免盲目投资和无序竞争。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和措施规范我市电力建设市场,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确保电网供电安全。培育电力中介组织,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电力技术和电力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加强对各供电公司供电质量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我市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为我市工交企业生产服务。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委员会
二○○三年一月六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6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