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8-25 生效日期: 2006-08-25
发布部门: 陕西省教育厅
发布文号: 陕教贷[2006]8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我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以来,在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各高校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省已有43所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累计8.5万名贫困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5.9亿元。特别是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省高校共有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3.1亿余元国家助学贷款。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贷款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据调查,按照金融部门现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标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约为18%,相对2003年和2004年呈增长趋势,已直接影响到贷款的继续发放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
  为了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现就加强贷款学生诚信教育、降低贷款学生违约率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诚信意识。各高校要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和学生诚信教育。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和毕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二、建立健全贷款学生诚信档案,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各学校要建立贷款学生诚信档案,强化日常管理,把诚信表现纳入学生日常德育考核的范畴;要在每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时签订一份还款承诺书,毕业离校前要签订还款确认书,学校要为毕业贷款学生发放《毕业生还贷手册》(具体内容见附件2),敦促学生履约践行;贷款学生毕业后,学校要密切关注其就业去向,及时跟踪了解其还贷情况。各校要成立学生违约催还小组,对进入还款期的违约毕业生,要协助银行逐一查找、催还,把贷款违约率降到最低。
  三、建立高校学生贷款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做好贷款毕业生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为配合银行做好贷款回收工作,对违约学生进行监控,从而降低贷款风险,各高校要建立贷款毕业生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其身份信息、工作单位、家庭所在地、联系方式等,为将来催缴款项和公布违约信息做好准备,同时要及时将数据上传至教育部“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http://zxdk.chsi.com.cn)备案。
  四、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活动,举行诚信教育专题讲座和征信知识报告会。各高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借款学生及时归还本息,努力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可以通过授课、座谈,开展一对一诚信谈话等多种形式,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贫困、自强自立,学业有成后积极回报社会;在校园主要道路、宣传栏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张贴关于诚信的宣传海报,在全校范围内滚动播放诚信专题的广播稿,培养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有效渠道告知贷款学生贷款违约行为对学校及其本人声誉的影响和其他严重后果,让贷款学生树立按期履行合同的意识。
  五、建立贷款学生偿还贷款情况定期报表制度。为及时掌握贷款学生的还款情况,今后,各高校应在每季度末向省教育厅报送本校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学生偿还贷款情况(见附件1)。此外,为有效约束贷款学生的还款行为,提高还款率,对违约超过一年的学生省教育厅将在相关的新闻媒体和陕西省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网站上公布其姓名及相关信息。
二○○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件:1. 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学生偿还贷款情况表(略)
附件2:《毕业生还贷手册》包括的内容
  《毕业生还贷手册》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征信及信用知识,该部分内容重点向毕业贷款学生介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及信用记录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二是本校国家助学贷款及还贷工作简介及往届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贷典型事例;三是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及还款信息,该部分内容应采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告诉每一位毕业生贷款总金额、还贷期数、每期还贷本金、何时开始还贷、如何还贷以及违约责任等;四是毕业贷款学生按期还贷及提前还贷办理流程;五是贷款利息计算方法和还贷备忘录,该部分内容应通过公式和算例让每一位毕业贷款学生都能轻松算出自己每期还款总金额;六是还贷常见问题解答,针对往届毕业贷款学生在还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告知现在的毕业贷款学生,让其还贷更方便、更轻松;七是银行及学校联系方式,方便毕业贷款学生与银行联系。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0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