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渝办发[2006]198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的意见
我市三峡库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由于工艺问题、管理问题、机制问题等原因,还没有得到较好处置。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泥处置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处理方式、工艺路线、处置标准等尚未形成系统性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结合我市实际,有效推动污泥处置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会同市市政委、市经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以及市水务集团、市水投集团、市环卫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多次研究,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基本情况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
目前,我市有23座区县(自治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2.29万吨,日均产生污泥187.98吨,平均产泥率8.43吨/万吨污水。按照污水处理厂工艺路线设计和市政府原批准的污泥处置方案,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厂内脱水设施处理到含水率80%以下,便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这种处置路线是目前最经济、最可靠、最便捷的方案,在国际国内大量采用,但对垃圾填埋场的管理要求较高,填埋操作要十分规范,同时也增大了垃圾填埋场的运行费用。我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现在实行的是互为处理、相互支持、互不付费,各自消化处理费用的模式,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运营实行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分别负责的体制,在污泥处理和渗滤液处理中存在一些矛盾。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对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经费本来就安排不足,垃圾处理场难以再无偿处理污泥,加之过去经验不足,垃圾处理场填埋污泥时没有规范操作,造成部分垃圾填埋场渗漏膜孔堵塞,影响到垃圾填埋场安全和正常运行,部分垃圾填埋场拒绝接收污泥,造成了不良影响。经市政府协调后,垃圾填埋场接收污泥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一是垃圾填埋场无偿填埋污泥和运行经费不足,影响了垃圾填埋场的积极性和规范操作,有可能再发生新的问题。二是污泥没有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垃圾填埋场填埋污泥挤占了填埋库容。
(二)我市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市政府于2005年批准了市市政委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市水务集团按照《规划方案》编制了主城区唐家沱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4月完成了项目初步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市水务集团还对库区17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半干化+填埋”等处理工艺。6月21日和7月3日,市发展改革委在市水务集团邀请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库区污泥处置方案再次进行了深入论证。按可研报告提出的处置方案,17个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投资高达1.7亿元(平均1000万元/座),运行成本高达280元/吨(约折合每吨污水0.28元)。此方案投资规模大,运行成本高,难以有效对接国家政策支持,也与库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符,不具备实施条件,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尤其是要研究建立污泥处置的价格机制,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解决污泥处置问题。此外,市市政委、市经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对污泥处置也开展了资源化利用的方案研究,经检验,我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除含水率较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了资源化标准,可以用作水泥熟料、火电厂燃煤填充料、替代制砖粘土和土壤肥料等,资源化利用空间较广。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