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渝办发[2004]148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规划局拟定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布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布展工作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集中展示重庆市各地区、各行业规划建设的辉煌成就,描绘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帮助来渝投资、考察、观光者全面了解重庆市情,2003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并将其确定为十大社会文化设施项目和迎接2005年亚太地区城市市长峰会的重点工程之一。为了确保高标准、高水平、快速度建成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规划专业展览馆,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布展指导思想
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模型陈列、计算机演示、影视互动等表现形式,集中宣传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城市规划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示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和丰富人文自然景观的重庆城市形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充分体现城市·环境·人文·发展的展览主题。
二、布展原则
坚持总体概括与重点展示相结合、科学系统与生动直观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参与互动相结合、精致美观与经久耐用相结合、高科技与人性化设计相结合、固定陈列与机动展示相结合的原则。
三、布展定位
运用宏大的场景、翔实的资料、艺术的构思、高科技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重庆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发展前景,建成集宣传、教育、接待、观光、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科技含量较高的、比较现代的规划专业展览馆,使之成为重庆城市社会文化设施的一大品牌。它的功能定位是:
(一)宣传重庆的窗口。展览馆将直观、立体、全面、系统地展示重庆城市发展脉络、改革开放成就和未来发展蓝图,向世界敞开一扇认识重庆、了解重庆的窗口,向世人展示重庆直辖以来飞速发展、蓬勃向上的活力,让人们对重庆城市发展进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市情教育的基地。展览馆将通过陈列展览和讲解服务,为全市人民提供一个市情教育和城市规划知识教育的基地,使人们了解重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激发全市人民继往开来的自豪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把重庆建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历史使命感,增强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接待来宾的“客厅”。展览馆作为全面推介重庆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富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既是重庆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又是市委、市政府接待国内外宾客的重要场所。它既能帮助中外宾客和外来投资考察者比较全面地认知重庆、熟悉重庆,又能为吸引外商积极投资重庆、建设重庆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四)旅游观光的景点。展览馆地处朝天门广场,这里两江汇聚,朝向东方,是重庆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象征。这里可以左观江北,右看南岸的滨江景色,远眺大江东流,必将成为都市区旅游的新靓点。
(五)展览交流的平台。展览馆汇集了重庆城市规划建设的最新资料、最新成果,展示内容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展览馆内设置了长江会议厅和多功能展示厅,还有规模较大的停车场,是举办大型展览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招商引资活动较为理想的场所。
四、布展内容
规划展览馆利用朝天门广场负一层至负三层,建筑面积近4万m2。根据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构思方案》和据此深化的《布展纲要》,展示内容为“三篇、五厅、一港”,即总体篇、专项篇、区县篇等三个篇章,序厅、三峡厅、历史文化风貌厅、公示厅、多功能展厅等五个展厅和一个规划信息港(详见《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展览平面布置图》)。
(一)序厅(负一层,展区面积约650m2)
本着“简洁、直观”原则,生动、扼要地介绍重庆的城市性质和地理位置,强化重庆城市在参观者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具体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重庆”的照片,江泽民同志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重庆政区图,“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前言”以及“抗战重庆”和“直辖重庆”浮雕墙、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导向查询系统等。
(二)总体篇(负一、二层,展区面积约3300m2)
概括地介绍重庆市情、历史变迁以及未来发展蓝图。具体内容包括:
1.总体篇引言。
2.重庆概况。主要展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重庆市行政辖区现状、重庆地形地貌卫星影像、市域城镇现状分布、人口与民族聚居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以及重庆概况触摸查询系统、高科技参与项目等。
3.重庆历史。主要展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城市沿革。展示远古巴人、建立巴国、设立巴郡、重庆得名、大夏定都、1929年重庆建市、1939年直辖、1940年建立陪都、1949年重庆解放、1953年直辖、1954年并入四川、1983年计划单列、1997年第3次直辖以及重庆老城形象、历史查询系统、幻影成像演示系统等。第二部分是城市拓展。包括陪都10年计划、50年代城市规划、1982年城市总体规划、1986年城市总体规划(调整)、1998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年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等。
4.重庆未来。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我市“富民兴渝”的发展战略,展示以下内容:第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都市区总体规划。第三,模型:
(1)1:2万都市区地形地貌模型。
(2)1:750都市核心区模型,模型面积约740m2,放置在负二楼中庭。
(3)重庆市3江(长江、嘉陵江、乌江)桥梁模型约40多座,嵌入在负一层中庭约130米长栏杆环廊四周,充分体现我市“桥梁之都”、“桥梁博物馆”的气势。在中庭周围布置精致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夜景照片、十大社会文化事业设施项目规划方案模型、10个古镇(街区)保护规划模型以及相关内容电子查询系统和高科技参与项目等。
(三)规划信息港(负一层,展区面约1000m2)
主要布置科技含量较高、参与性和观赏性较强的影视、图文、查询等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重庆”展示,都市区900平方公里范围1米分辨率的卫星照片查询系统(“寻找家园,向往未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查询系统,GIS现状地形图查询系统,各类规划查询系统,三峡工程信息查询系统,城市规划形象仿真演示系统(虚拟城市数字成像),《鸟瞰新重庆》播放系统,重要的城市形象设计演示以及动感影视系统等。
(四)规划公示厅(负一层,展区面积约250m2)
用于公示重庆总规、控规、城市设计、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等,为公众参与规划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主要包括:方案公示台、公示栏、多媒体演示电视墙、市民反馈意见台、投票箱、电话咨询设施等。
(五)专项篇(负二层,展区面积约1300m2)
主要展示市域范围内市民关心的部分专项规划和成就,以都市区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码头等)、市政、环保、风景名胜、旅游、城市防灾(人防、消防、防洪等)、电力、燃气、电信、邮政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文化事业规划展示。
(六)历史文化风貌厅(负二层,展区面积约240m2)
重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展示内容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世界、国家级、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近、现代优秀建筑风貌以及民风民俗展示等。
(七)三峡厅(负二层,展区面积约1000m2)
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三峡风光、三峡名胜、三峡大坝、库区水位变化演示模型(成库前、135米水位、175米水位),三峡库区移民内外迁情况,城镇淹没前后对比,企业搬迁概况,库区移民生活艺术表现,三峡工程和库区移民资料查询系统以及“从历史走向未来”时空隧道。
(八)区县篇(负二层,展区面积约5600m2)
展区划分:都市区各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每个单元约95m2,次区域中心城市每个单元约60m2。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按统一要求在统一划分的展区内,自行组织设计、制作、布展。展示内容:应包括区县(自治县、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传统保护规划。展示手法不拘一格,突出特色。
(九)多功能展厅(负三层,展区面积8500m2)
主要用于精品楼盘展示和其他专题展览。
五、布展形式
规划展览馆将突出规划、突出知识性、观赏性、互动性,以电脑喷绘、灯箱、图片为主,穿插模型、影视墙、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合理利用新型材料,适当运用灯光的渲染作用,以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场面,展示重庆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和美好的未来。具体体现“四化”。
(一)高科技化
充分运用声、光、电、仿真和影视合成、计算机演示等现代技术,将展览馆打造成科技含量高,时代气息浓的参观场所。
(二)艺术化
大量运用摄影、影视、喷(绘)画、浮雕、蜡塑等艺术手段,精心制作展示图片、音像作品和模型、景观,重点处理好展示空间的总体布局,设计出奇妙的场所展示和独到的细部构思,体现艺术魅力,营造艺术氛围。
(三)人性化
坚持以人为本,尽量满足观展需求。馆内设置休息、照相留影区和多处信息查询系统,设置两江休闲廊,方便参观者和群众休闲、餐饮,采取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充分运用人们普遍欢迎的互动式项目,引发观众的观展兴趣和参与意识。
(四)个性化
将个性化设计贯穿于整个展示的全过程,突出规划特色、重庆特色和时代特色。
六、布展组织
本次布展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市级各相关部门主动积极参与是布展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的关键。
(一)组织机构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展览馆布展工作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直接分管,市规划局具体承办筹展工作,并成立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筹展办公室”,其具体职责是:
1.编制展览构思方案、布展纲要和大纲。
2.制定布展工作计划。
3.草拟布展项目(各区县除外)招标文书。
4.审定布展方案。
5.督促检查布展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6.组织承办联席会议。
7.承办规划展览馆布展其他工作。
筹展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教授组成布展工作专家组,从技术、艺术上审查把关。各区县(自治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应确定1名联络员固定参加布展工作联席会,并具体负责落实本地区、本部门的布展任务。
(二)进度安排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规划展览馆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展出。在完成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布展进度安排如下:
2004年3月~5月,完成《布展纲要》和《布展大纲》,召开布展工作动员大会,完成招标文书拟定,确定招标公司代理招标。
2004年5~7月,完成装修、布展、模型制作和信息港工程招标,完成装修和布展深化设计。同时,装修公司和主模型制作公司进场施工,与土建改造交叉作业。
2004年7~10月,所有展示项目内容全部确定并陆续进场制作、施工,与土建改造工程交叉作业。
2004年12月,完成土建改造和消防、空调、水、电、通讯安装等工程。
2005年7月完成全部展览内容展品的制作,并陆续安装到位;完成展馆工作人员培训。
2005年8月完成展馆整体调试,达到试运行要求。
各责任单位须按任务分工细化进度安排,将每月进度情况报筹展办。筹展办应做好统一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
(三)责任分工
布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较广。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市级各相关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布展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布展工作责任分解如下(详见《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布展工作责任分解表》)
1.序厅、总体篇、主模型、规划信息港、公示厅、多功能展厅(含贵宾接待室、会议室、长江会议厅),区县篇的序厅及市域卫星影像电子模型,由市规划局负责,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统计局、市广电局协助。
2.三峡厅由市移民局负责,市规划局协助。
3.历史文化风貌厅由市文化局负责,市规划局协助。
4.专项篇由市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市规划局协助。
5.区县篇由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自主设计、制作、布展,经费自筹。
6.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展区内的装修和布展招标工作自行负责。其他装修和布展招标工作由市规划局、市城投公司负责。
7.土建改造、安装与装饰、布展之间的协调由市城投公司负责。
附件: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布展工作责任分解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