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纪要及四个专题文件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9-07 生效日期: 2004-09-07
发布部门: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云政办发[2004]194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临沧地区行署,省直有关部门: 
  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4年7月8日至9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此次会议紧紧围绕“联合开放,科学发展,协调推进”这一主题,就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联合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南;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西南旅游经济:创建特色经济区域,联合推动西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达成了新的共识,形成并通过了向党中央、国务院的报告和专题请示。现将《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纪要》及四个专题文件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九月七日 
   
 
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纪要 
   
  (一)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4年7月8日至9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亲临会议指导。四川省张中伟、云南省丹增、贵州省黄瑶、广西壮族自治区曹伯纯、重庆市赵公卿、成都市李春城、西藏自治区胡春华等同志分别率团出席了会议。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开办、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民航总局、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电网公司等中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以及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民航西南管理局的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共243人。 
  会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各方优势,联合推进西南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本次会议主席、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郭金龙主持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上届主席方对第十八次会议以来的工作作了总结,各方代表团团长、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作了会议发言。 
  会议对上届主席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满意。认为第十八次会议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主席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持下,六省区市七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WTO和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认真落实第十八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联合大开放、携手大开发,在联合推进南贵昆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快交通与通信骨干网络建设、共同完善西南出海出境大通道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本次大会新增设了“大西南区域经济发展专家论坛”,应邀参加会议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实现西南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突出城市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进行了深入研讨,进言献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的内容。 
  (二)本次会议围绕“联合开放、科学发展、协调推进”这一主题,就充分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联合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南;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西南旅游经济;创建特色经济区域,联合推动西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等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共识,形成并通过了向党中央、国务院的报告和专题请示。 
  1.充分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联合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领导人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南六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方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调整对外开放格局,以贸易合作为优先方向,在交通、旅游、农业、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物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小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联合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更好地把西南与东盟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合,促进大西南地区的经济繁荣。请求国家在广西云南设专门商务办事机构,把大西南连接东盟各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对大西南优势产业、产品所受到来自东盟国家进口冲击的问题,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对大西南各省区市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产品,开拓东盟市场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广西云南的沿边县、市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和边境出口加工区,在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国家相互实行落地签证以及通关便利化措施。 
  2.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南。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西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但由于特殊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整体上仍处于退化状态。六省区市七方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与协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现,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从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围绕重点区域加强科学研究、加大投入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西南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维护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请求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加大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力度,提高补助标准,延长工程期限。将西南地区重点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建立西南边境森林防火补助体系。在西南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统一管理的专项立法。帮助解决西南地区农村区域能源紧缺问题。加快西南地区石漠化和沙漠化治理步伐,加大西南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3.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西南旅游经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旅游业是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支柱产业,是加强西南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旅游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省区市之间的联动不够,经济优势尚未形成。各方要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争取支持、积极宣传、打破封闭、紧密合作、及时开发”的原则,树立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观念,联合打造西南精品旅游圈,建立协调机制,加强规划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推进人才合作,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加快建设“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创立西南区域特色旅游品牌,使之形成规模优势和经济优势。请求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大西南地区重点旅游项目和修建中甸至稻城的高等级公路、旅游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将西南地区精品旅游线路纳入国家旅游局对外宣传促销计划,增开西南地区的旅游列车和航空线路。成立“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尽快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加大西南各省区市支线机场建设力度。 
  4.创建特色经济区域,联合推动西南经济跨越式发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创建和发展特色经济区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各方要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科学制定发展特色经济区域规划,建立有效的特色经济区域建设管理机制,把国家投资与社会投资和引进外资结合起来,加大特色经济区域内的基本建设力度,联合创建长江上游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区、藏川滇生态畜牧业经济区、西南“三江”矿产水能资源开发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西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请求国家将创建西南特色经济区域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审批、贷款、外资准入、降低产品税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将西南特色经济区域作为国家生产、出口方面的指定基地。加大西南“三江”区域矿产水能资源的勘察力度,对西南“三江”区域的资源开发项目给予扶持和倾斜。 
  (三)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各方决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会议同意成都市关于改变参加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组织方式的请求,并决定“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更名为“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 
  会议商定,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0次会议在贵州省举行。 
 
 
二○○四年七月九日通过 
   
 
关于充分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联合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意见 
   
  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南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交往历史悠久,加强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牢牢抓紧历史机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联合加强与东盟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大西南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产业特色与东盟的产业优势具有互补性。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明显构成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经济大板块。在中西部经济格局和长江经济带中,西南六省区市七方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构成了一个与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近、经济互补、战略互动的巨大区域性市场,具有率先实现与东盟建立跨地区紧密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不仅为大西南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且也为西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一是为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博览会的举办,对西部通往东盟的大西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陆海相接,其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担负着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不断增加的货物贸易量的运输任务,而且担负着国内各省市与东盟国家之间货物大量增加的运输任务。近年来,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间的交通建设虽已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总体规划,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必将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是拓宽了大西南地区的市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大西南地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本发展区域经济。新的市场机制,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深化分工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南各省区市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把区域内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扩大西南地区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对东盟的外销市场,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西南地区利用东南亚资本市场,更好地把西南与东盟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合,促进大西南地区的经济繁荣。 
  三是为加强大西南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已建立起良好的经贸关系,与东盟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西南地区出口货物的一半左右是进入东盟地区,西南地区的许多企业已进入东南亚,并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在优良农作物品种、农药化肥、运输工具、机电产品、建筑建材、药材药品、矿产、纺织、食品、能源、旅游等方面,西南各省区市对东盟国家市场有较大的开拓能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协议,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这些产业的更广泛合作,推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西南各省区市应抓住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加强联合协作,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六省区市七方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总体思路 
  整合六省区市七万优势产业,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构建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投资及贸易发展,加快旅游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合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建立西南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跨区域紧密经贸合作机制,促进西南地区形成继“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之后第四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对内陆纵深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六省区市七方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合作机制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成,除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外,合作领域将扩大到金融、旅游、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其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方面。在2001年“10+1”首脑会议上,双方领导人确定,中国与东盟将重点加强5个领域的合作: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六省区市七方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在重点领域联合推进与东盟的合作。 
  (一)重点领域 
  1.贸易合作 
  贸易领域是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合作的优先方向。西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及产品与东盟国家市场有较强互补性,双方的贸易潜力很大。事实上,东盟国家已经成为六省区市七方的重要贸易伙伴。2003年,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的贸易额约3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东盟已成为云南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泰国、越南的大米、热带水果;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的橡胶;马来西亚、印尼的棕桐油;老挝、缅甸的木材;文莱、印尼、越南的石油、煤炭;新加坡的高科技产品等都是我国市场需要的产品。而六省区市七方的一些产品在东盟国家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四川重庆贵州的机电、化工产品;云南广西贵州的矿产品、农业机械、中草药、温带水果;四川西藏云南广西贵州的中成药等产品,在东盟国家都很有市场,发展的空间很大。 
  2.交通领域的合作 
  除继续加强西南省区市间的交通配套建设外,六省区市七方应加快与东盟的交通对接。公路方面,重点加快昆明至曼谷公路,昆明至仰光公路,南宁经河内、曼谷至新加坡公路的建设;铁路方面,重点加快重庆经南宁至河内和昆明至河内的铁路扩能改造,规划建设昆明经缅甸到泰国的铁路;水运方面,重点加快澜沧江一湄公河航道整治、广西沿海港口的扩建、六省区市七方合作建立远洋船队拓展海洋运输,与东盟国家开展海运合作等;航空方面,重点加快扩建南宁吴圩机场、建设昆明新机场,开通或增加新加坡、曼谷、吉隆坡、雅加达、胡志明市等东盟国家主要城市至南宁、桂林、昆明、成都、贵阳、重庆、拉萨的航班,扩大与东盟国家航空运输市场的合作。 
  3.旅游合作 
  整合六省区市七万旅游资源,接轨东盟市场,构筑中西部旅游对外开放大格局。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旅游合作主要是旅游线路对接、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便利化的合作以及旅游企业合作。六省区市七方旅游部门可以考虑联合成立一个旅游公司,先做好内部旅游线路的优化对接,再与东盟的旅游线路对接,建立以桂林、昆明为六省区市七方的旅游集散中心、连接六省区市七方和东盟的主要旅游城市、景点的区域旅游市场,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争取国家批准把广西云南的边境游向六省区市七方延伸;争取国家批准在六省区市七方范围内先一步和东盟各国相互实行落地签证制度或72小时便利签证制度,以实现六省区市七方旅游资源共事和利益共享。 
  4.农业合作 
  农业领域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中规定,双方将从2004年开始对590项农产品实行快速降税,并将在2006年完成第一批废除关税计划,其中,中国与老东盟六国不迟于2006年将关税降为零;与新东盟四国不迟于2010年减至零。在农业领域,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六省区市七方加强联合,建设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互动机制,尊重东盟国家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在开发高科技农业园、农作物品种繁育及改良品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农机具示范推广、农村能源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以及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工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老挝、柬埔寨、缅甸地广人稀,还有大量的农业土地闲置,土地租金便宜,六省区市七方可以到这些国家进行农林业开发,再把农林产品在当地销售或运回国内。 
  5.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西南各省的资源分布很不平衡,结构性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西南地区石油资源十分缺乏,而东盟国家如越南、文莱、印尼等,石油、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运距短,需要争取国家的资金或政策支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同时,东盟国家如老挝、缅甸的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西南各省的水电开发和技术有较强优势,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六省区市七方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开拓东盟的水电市场,比如承建电站工程、输变电工程、提供电站设备。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印尼、缅甸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越南的铝土矿、锌矿、铜矿;老挝的钾盐矿、锡矿;印尼的锡、镍矿;缅甸的钨矿、银矿、宝石等都很有开采价值。六省区市七方利用各省区的技术优势,与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合作开采我国逐步减少的矿产资源,应是今后西南地区对东盟国家进行投资的战略选择。 
  6.物流领域的合作 
  六省区市七方处于中国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与东盟合作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六省区市七方可利用广西云南交通便利的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联合构建连接中国和东盟两个大市场的物流中心。不断扩大货物贸易,加快运输市场的发展;通过物流,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深化区域的分工和合作,实现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云南省政府与商务部共同举办2005年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物流国际研讨会,与缅、老、越、泰、柬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共同探讨次区域成员加强物流合作、促进物流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7.深化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 
  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是我国与东盟湄公河流域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主要涉及到云南省。六省区市七方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力支持云南搞好合作,协助云南向中央争取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整治好湄公河航道,实现澜沧江一湄公河通航。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内容很广泛,六省区市七方应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各项目的开发。 
  8.中小企业合作 
  六省区市七方的中小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如广西的制糖业、造纸业、建筑材料工业;云南贵州的矿产品加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重庆广西的机械工业;四川的食品加工业、种养殖业;云南、桂林的生物技术、制药等已具有扩大对外开发的条件,而这些行业在东盟一些国家还有很大的市场。六省区市七方政府应当把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制定鼓励支持政策,联合到一些东盟国家推介,使具有优势的中小企业能够在东盟国家找到合作伙伴,开拓东盟市场。如中国与东盟中医药合作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及东盟各国都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可利用双方的技术和人才力量,深入研究各国的传统药物,促进其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使之符合国际标准和认证惯例。 
  9.科技文化教育合作 
  自中国与东盟在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以来,双方举办了通信技术与管理、人员交流、社会保障、农药管理、商务信息网、农业技术、湄公河船长和安全管理、交通管理技术、媒体等研讨会和培训班,效果良好。六省区市七方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东盟各国开展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如科技技术成果转让、师资培训、语言人才培养、共同培养中医人才、共建中医学校,宣传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的应用及其他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六省区市七方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到东盟各国巡回举办大西南文化周,集中展示西南省区市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邀请东盟各国到西南各省区市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二)合作机制 
  1.建立和健全六省区市七方内部磋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交换有关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情况和信息。 
  2.在每年召开的“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六省区市七方就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举行专题研讨会和务虚会,重点研究和协商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有关重大事项。 
  3.协商有关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中需要向国家申请解决的有关问题。 
  四、请求国家支持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请求国务院批准在广西云南设立专门的商务办事机构,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涉及国家层面的平等互利关系。东盟各国属主权国家,西南各省区属地方政府,因此,为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更加顺利,请求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相关部委在南宁和昆明设立联合办事机构,并赋予该办事机构一些相应的办事职能,提高层次和办事效率。 
  (二)请求国家加大对西南各省区市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连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构建以高速公路通江达海、出边、出境为主骨架的立体、开放和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改造大西南的铁路网,争取大西南连接东盟各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三)请求国家对大西南优势产业、产品所受到来自东盟国家进口冲击和相关的重大问题,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随着“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西南某些优势产业和产品已受到来自东盟国家的一些产品的冲击。西南各省区市在联合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进口特别是热带水果进口的监管机制,落实检验检疫、原产地保护措施和必要时启动保障措施机制的基础上,请求国家提高西南地区部分优势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及中央财政对农产品所受冲击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加大对与东盟同类优势农产品的保护和补贴。对于敏感农产品的开放要持谨慎态度,对因向东盟开放市场而遭受损失的种植业者,应考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四)请求国家对大西南各省区市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产品开拓东盟市场给予政策和专项贷款或出口信贷上的支持。 
  1.争取国家增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企业深度开发东盟各国市场,优先支持优势产品出口东盟市场的开拓工作。 
  2.各省区市分别提出有发展前景的一批大宗出口产品,联合报请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建立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基地。 
  3.支持、鼓励区域内大型企业和有实力的经济实体联合到东盟国家兴办资源开发型企业、技术设备出口型企业,请求国家安排专项贷款或出口信贷扶持大西南各省区市开拓东盟市场。 
  (五)请求国家批准,在广西云南的沿边县、市建立边境贸易区和边境出口加工区,区内实施优惠的贸易、投资和税收政策,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实验,构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平台。 
  (六)请求国家批准,在六省区市七方与东盟国家相互实行落地签证以及通关便利化措施。在六省区市七方特别是广西云南的边境口岸实行货物、人员通关的便利化,允许双方的货车、客车进入对方的指定城市,以加快人流、物流的互动。 
   
 
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建山川秀美大西南的意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南,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六省区市七方必须立足全局,全面合作,共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加强大西南生志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六省区市七方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睡,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相毗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以西藏为主体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被誉为世界的“水塔”,在全球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大西南地区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分化与起源中心,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7个关键地区中7个就位于本区域。该区域拥有高等植物2万多种,药用植物4000余种,脊椎动物2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数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大西南地区是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及黄河水系和湄公河等重要国际河流的上游或源头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和中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区域内江河湖泊众多,是我国和南亚、东南亚的“江河源”、“生态源”。因此,加强大西南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西南生态屏障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需要。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六省区市七方加大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场建设、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污染控制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西南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治理与改善。但由于受特殊自然环境以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上仍处于脆弱状态。主要表现在:森林生态系统仍存在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变化趋势,森林类型比例向不合理化方向演化;水土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局部地区土壤盐碱化增长势头仍在加重,南部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扩大、危害深;草场沙化、退化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冰川退缩,雪线上升现象明显;湖泊干枯,盐碱化严重,天然湿地萎缩,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经济开发强度的增加,生态退化趋势还会明显加快,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国家整体生态安全也将因此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二、共建山川秀美大西南的对策措施 
  加强六省区市七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南,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现,认真贯彻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的思想,坚持走生态环境可承载、资源利用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路子,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促进大西南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综合决策机制,逐步理顺管理体制 
  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城市规划、流域规划、资源开发规划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制度。进一步落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努力按照生态系统方式和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做到多要素、全系统,统一监管和综合管理生态环境,强化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保护。联合加强法制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坚持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监管。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要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生态保护战略。一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在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湖库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地区,依法加大保护力度,对已经破坏的重要森林、高原、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二是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加强在种植、畜牧、林业、水利、旅游、能源、交通、矿产等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三是对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特别是物种丰富区实施积极性保护。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四大载体,认真实施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程建设。同时要集中力量,联合加强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西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7个关键地区,需要各方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共同保护。在对川、滇、藏三省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实施大规模保护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珠江、澜沧江流域有关省市要密切合作,提出加强保护和治理的总体规划,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确保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广西贵州要联合实施红水河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北盘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云南广西要联合实施南盘江水土保持工程。在红水河流域、滇东—桂西—黔南地区、“三江并流”区域联合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三)加强科学研究,合理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调查、生态恢复、水土保持、沙化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四)加大投入,共同建设秀美山川 
  力争把大西南规划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关于今后国债资金重点投向西部地区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投资。同时要根据自身财力,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流域补偿、资源开发补偿、遗传资源惠益共享的生态补偿机制。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请求国家支持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请求国家加大对西南地区实施退牧还草的力度,延长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政策的年限,提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标准。 
  (二)请求国家将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并建立西南边境森林防火补助体系。 
  (三)请求国家在西南地区的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四)请求国家就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统一管理进行专项立法,明确治理目标和法律责任,理顺管理体制,落实投资渠道,建立出入境水质目标考核及奖惩机制、入境水质超标排污收费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五)请求国家帮助解决西南地区农村区域能源紧缺问题,增加西南地区各类小水电、沼气、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补助标准。 
  (六)请求国家将大西南地区石漠化和沙漠化治理工程及西藏草场的沙化、退化治理工程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安排专项投资,加大治理力度。 
  (七)请求国家加大对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投入力度,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到每亩300元。切实解决西南地区高寒、高海拔和干热干旱河谷区造林补助偏低问题。在长江上游地区尽快启动实施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 
  (八)请求国家进一步加大西南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分年度安排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和投资,并倾斜解决西藏等省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争取“十一五”期间立项并投资建设。 
  (九)请求国家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天然湿地保护和国家、国际重要湿地恢复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并将西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业费和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技事权划分纳入国家预算。 
   
 
关于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西南旅游经济的意见 
   
  旅游业是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支柱产业,是西南地区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真正把西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极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特色旅游经济圈,各方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争取支持、积极宣传、打破封闭、紧密合作、及时开发”的总原则,整合旅游资源,统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兼顾各方利益,为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西南地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全国各省区市都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原来的点、线、面结合逐步向推进区域联合发展,共同开发新、奇、特、化的旅游新产品,打造和树立区域旅游新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成为我国旅游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新趋势和新亮点。比如,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基本成型,区域内15个城市共同发起的“无障碍旅游区”构想在2004年将渐次落实;西北五省区、中原四省等区域的旅游合作正在加紧进行;跨国境的区域合作包括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合作圈,以及涉及中、越、泰、缅、老五国的湄公河旅游开发和涉及中、朝、日、蒙、俄、韩六国的图们江旅游开发等,正在对我国旅游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目前,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在旅游业发展之间的联动不够,经济优势尚未形成,合作的紧密度不高,进展速度迟缓,阻碍着旅游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快速发展。因此,要树立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观念,加强各方的紧密合作,通过整合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实施整体促销,将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合整体开发,使之形成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创立大西南区域特色旅游品牌。 
  二、加快西南区域旅游经济联合发展的设想 
  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相对于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各方旅游业的整体建设和线路开发都有所加强,尤其是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对旅游业的倾斜支持,使西南片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已具备联合开发、拓展领域的能力和条件。 
  (一)联合打造西南精品旅游圈。以优秀旅游城市为重点,精品旅游景区为载体,跨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旅游线路为纽带,全力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大西南旅游品牌。重点推介昆明—大理—丽江—中甸—昌都—林芝—拉萨—日喀则—樟木—尼泊尔旅游线;昆明—珠江源—胜景关—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织金洞—贵阳旅游线;云南迪庆—西藏昌都—林艺—拉萨的穿越东部藏区自驾车旅游线;成都—重庆—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旅游线;成都—重庆—武隆—长江三峡旅游线;云南中甸—四川理塘—西藏芒康的康巴地区旅游线;桂林—柳州—南宁—贵州都匀—贵阳—昆明—大理—丽江—迪庆的民俗文化旅游线;南宁—百色—昆明—贵州黄果树—贵阳的旅游线;南宁—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那坡—中越边关旅游线;桂林—广西三江—贵州黎从榕侗族风情旅游线;贵阳—荔波—广西河池—柳州—桂林风光风情旅游线;重庆—遵义—息烽—贵阳红色之旅旅游线;四川西昌邛海—卫星发射基地—攀枝花—沪沽湖—云南丽江—迪庆—四川稻城亚丁的攀西—滇西生态风情旅游线;成都—万盛—金佛山—武隆—彭水—酉阳龚滩—贵州乌江画廊—梵净山旅游线;南宁—平果—百色—贵州兴义—云南罗平—石林—昆明“南昆旅游专列奇山秀水生态游”旅游线;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卡斯特地貌旅游区;成都—自贡恐龙—宜宾—蜀南竹海—云南水富—沪州佛宝—贵州赤水—习水—仁怀—重庆江津四面山生态旅游线;成都—二郎山—昌都—林芝—拉萨生态旅游线。通过对这些区域旅游线路的包装和推介,形成区域性特色旅游网络。 
  (二)建立旅游经济决策协调机构与合作机制。由各方分管旅游的政府领导组成“西南六省区市七万旅游联合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主席万担任,下设正规的长期的工作机构,结合每年举办的旅游推介活动,召开一次非正式会议,研究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等有关问题。同时,按照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共同加大旅游市场质量监督力度和整顿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川、黔输三省市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协调功能,推动联合开发力度。 
  (三)加大联合宣传促销力度。由主席方牵头,各方邀请3-5家有实力的旅行社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每年召开一次旅游精品线路研讨会,旨在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所需费用共同分担,或建立联合推介促销发展基金,也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委托组织举办。今年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共同举办一次旅游推介会,提升西南整体旅游形象,所需设计、包装、推介费用共同分担。 
  (四)加强旅游规划合作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联合协作开发的精神,各方要树立西南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把西南大旅游圈视为一个整体品牌联合打造,真正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游客无障碍跨省区旅游的目标。各方要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方面实行统筹规划,对跨省区旅游精品线路、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协调配合,使其协调发展。共同商议、妥善解决和协调好跨省区旅游规划和各省区市的旅游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六省区市七方的旅游资源整体优势。 
  加快跨省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通或整治改造南宁—河池—贵阳,南宁—百色—昆明,重庆—江津—赤水—沙州,四川稻城—云南中甸等高等级公路;四川康定—云南迪庆—西藏昌都“茶马古道”公路建设,西藏拉萨—江孜抗英遗址—古格王朝遗址旅游线路(日喀则—阿里段)道路建设。 
  (五)建立健全联合开发的信息网络。为有效、快速、便捷地向海内外进行旅游宣传促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旅游信息的交流传递。选择西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采取各方支持、商业运作的办法,建立西南地区旅游网站,负责专门推介西南旅游。各方应做好包括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产业等信息的旅游网页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旅游信息交流、宣传促销和横向组团接待、旅游企业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积极推进旅游人才的合作与培训提高。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由主席方牵头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西南六省区市七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所需费用共同分担。加强各方旅游部门的合作,及时相互交流人才培训经验和人才需求信息,及时通报旅游科研成果,研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各旅游部门与相关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渠道培养优秀的旅游专门人才。 
  (七)大力促进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应在旅游商品开发、包装和市场占有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使技术与资源、技术与特色文化的有效结合,不断推出特、新、巧的旅游商品。 
  (八)加快建设“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九大旅游区之一,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联合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做好“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旅游合作年度性动态工作计划;二是尽快启动“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的前期准备和编制工作,争取国家投入资金;三是进一步完善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和运转机制,成立三省区稳定的办事机构,明确和完善工作职能,确定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规范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年度例会并加强沟通,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组织、制度保障;四是继续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推介,提高“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九)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行,是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进行旅游合作与交流的极好平台,要充分利用与东盟国家地缘相邻的优势及合作机遇,实现旅游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双赢。 
  三、请求国家给予支持的政策建议 
  (一)请求国家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西南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建议取消开放区域的限制,降低旅游业开发建设的相关税率。 
  (二)请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西南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项目及旅游基础性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西南地区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扶贫项目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在安排国债资金、国外优惠贷款时给予西南地区旅游业一定的倾斜。 
  (三)请求国家引导和支持多方面力量参与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兴办各类旅游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行西南地区旅游国债资金,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拓宽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渠道。 
  (四)请求国家将西南地区精品旅游线路纳入国家旅游局对外宣传促销计划,加强对西南地区旅游发展对外宣传工作的指导,支持西南旅游业的全面对外开放。 
  (五)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和川、滇、藏三省区共同组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资金和相关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恳请在前期工作中给予经费支持,尽快编制完成总体规划,使之尽快开发建设成为一个品牌旅游区。 
  (六)放开环线旅游外国游客进藏条件的限制,对在四川云南组团的环线旅游进藏的游客可免签证。 
  (七)请求扩大铁路运输能力,增开昆明—百色—南宁—北海、南宁—贵阳—重庆—成都的旅游列车,同时将昆明—南宁旅游专列延伸到桂林;以南宁、拉萨机场为航空始发站,开通拉萨—南宁、拉萨—桂林、拉萨—昆明、拉萨—贵阳、昆明—北海、南宁—丽江的航线;通过国际谈判,增开重庆、成都、昆明、桂林、拉萨至欧洲国家的航线。允许采取竞争机制,在其他航空公司培育支撑西南旅游的航线或航班。 
   
 
关于创建特色经济区域联合推动西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创建和发展特色经济区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六省区市要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创建跨省区市的特色经济区域,形成规模效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西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建特色经济区域的基本设想 
  (一)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区域。沿长江黄金水道,以长江航道、上海至成都公路、沿江铁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充分发挥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打破地域封锁,共同构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培育大市场、谋求大发展,加快建设以川渝地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区,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合作,建立各方规划合作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成渝高速公路环线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共同推进兰渝铁路的前期工作和建设,构建西南至西北的铁路大通道。切实促进产业协调和城市群建设,支持各类企业跨地区发展,促进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加快发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中药和生物制药、旅游等产业。通过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扩大与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经济区建设,加快打造西南地区国家级的现代产业密集带和城市连绵群,形成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二)建设南贵昆经济区域。以南昆铁路、重庆至湛江公路等交通干线和港口服务贸易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南宁、贵阳、昆明等中心城市的枢纽作用,支撑滇黔桂地区的经济开发。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促进滇黔桂经济一体化,建成内联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带,外接东南亚、南亚的功能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区。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贸易平台。利用南昆、贵昆铁路和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黄金水路及昆曼公路,整台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区域分工,做大做强区域内的烟草产业、生物资源产业和以有色金属、磷化工为主的矿产业,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通过加快发展广西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地区,贵州贵阳附近地区,云南昆明附近地区,加强与华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争取将南贵昆经济区建设成为通道型、开放型特色经济区。 
  (三)加快建设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区域。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设想提出三年多来,三省区已经召开了两届“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会,作出了三省区共建世界级生态旅游区的重大决策。在此基础上,要以生态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整体规划水平,使以旅游资源为主的各类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建设,发掘创新民族文化,创建特色人文景观。加大开发力度,打造旅游精品,完善促销机制,拓展旅游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完善旅游市场机制,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区域,带动整个区域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四)建设藏川滇生态畜牧业经济区域。充分发挥三省区域内独具特色的高原畜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牦牛肉、奶、皮革、绒毛等为主的畜牧业,打造区域畜牧业纯正天然环保型品牌。进一步整合区域内的畜牧业资源,结合各自的区域、资源优势,分别建立生态型畜牧业繁殖、育肥、加工基地,充分利用藏川滇沿江出海、通边的优势,开拓环保品牌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畜牧业区域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致力开发国际国内市场,切实做大做强畜牧业,带动多种产业发展,构建藏川滇特色经济区域。 
  (五)建设西南“三江”矿产水能资源开发区。藏东、川西南、滇西北相邻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矿藏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基础性战略资源储备区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江”地区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矿藏水能勘察和开发基地。加强联合,统筹规划,做好“三江”地区矿产水能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加大勘察工作力度,进一步掌握区域内矿藏水能资源情况。加强区域内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藏东、川西南、滇西北的跨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大矿产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通过矿产水能资源开发,带动“三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创建特色经济区域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制定发展特色经济区域规划。六省区市七方要将发展特色经济区域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好特色经济区域内支柱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一体化的专项规划,着力做好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等系统的专项规划,联合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力争早日批准实施。规划的制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国家大的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努力依托各自的特色经济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各方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既科学周密,又切实可行。 
  (二)建立有效的特色经济区域建设和管理机制。协作各方要按照发展特色经济区域的总体规划,做好有关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要按进度要求认真实施。要建立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定期通报建设情况,推动各协作方项目建设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对特色经济区域的管理,应综合各方面的条件,立足于优势互补,加强协调与协作,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确立由一省(区)主要负责,其他省(区)配合协助的管理机制。要根据各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实际,不断调整特色经济区域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改进协调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共建水平。 
  (三)加大特色经济区域内的基本建设力度。各协作方要围绕共同创建的特色经济区域,积极筹集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对特色经济区域基本建设的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加强以高等级公路、铁路、支线机场、内河航运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光缆、信息网络等为重点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水电站、太阳能、风能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草场围栏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出海、出省通道建设。各协作方要尽量将投资建设的新项目放在特色经济区域内,努力改善开发建设环境,吸引国内外的实体参加特色经济区域的建设。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向特色经济区域倾斜。 
  (四)把国家投资与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建设特色经济区域。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国家投资与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各协作方要始终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根据国家的投资重点和投资取向,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特色经济区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吸纳社会投资。对共同创建的特色经济项目采取市场运作方式,面向社会招标,有些建设项目还可面向国外招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建设与合作,推动大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区域建设。 
  三、争取国家对创建特色经济区域的大力支持 
  (一)请求国家将创建西南特色经济区域纳入“十一五”规划。请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国家有关部委协调指导,使西南特色经济区域的建设,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步骤地顺利实施。 
  (二)请求国家对创建特色经济区域给予政策支持。放宽创建特色经济区域的有关审批条件;放宽创建特色经济区域向国家贷款的资金额度;减少准许外资进入的限制,鼓励外资到特色经济区域创办实业;提高特色经济区出口产品的退税税率。 
  (三)请求国家在投融资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加大对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扶持西南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宽创建特色经济区域投融资渠道,开设西南区域发展创业板块,允许发行建设债券;放宽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给予更多的自主开发权。 
  (四)请求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在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安排上对特色经济区域予以倾斜。 
  (五)请求国家在利用国际经济组织的贷款、特别是无偿贷款和建设项目安排上对特色经济区域予以优先考虑。 
  (六)请求国家将大西南创建的一些特色经济区域,作为国家生产、出口方面的指定基地,不断提高西南特色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七)请求国家加大对西南“三江”区域矿产水能资源的勘察力度,对西南“三江”区域的资源开发项目给予扶持和倾斜。 
  (八)请求国家根据创建特色经济区域的需要,进一步加大西南地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力度,尤其是干线道路建设。对青藏铁路在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拉萨—林芝、拉萨—日喀则支线铁路建设的规划工作。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40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