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苏政办发[2002]12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十二月三日
附件:
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实施意见(2002-2005年)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全省工商领域中的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江苏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实施意见(2002-2005年)。
一、发展现状
“九五”以来,我省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企业上网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全省现有50多万家工商企业,2001年底上网企业突破25万家。预计到2002年底,将实现80%企业上网的目标。
(二)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技术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中广泛应用。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普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机械行业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及率已达90%;纺织行业中电脑分色、电脑印花等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冶金、建材、医药等行业采用计算机辅助生产过程控制,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机械、轻工等行业采用嵌入式软件、模糊控制、变频节能、网络等新技术,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新闻出版行业普遍使用电脑分色、电脑照排、电子传版等新技术,提高了出版产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新产品研究开发中逐步得到应用。“九五”期间,全省组织实施了65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推广示范企业和21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示范工程,先后建立了两个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推广示范市和一个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推广示范行业。全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示范工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推广工程总投入3.6亿元左右。机械、汽车、服装、电子等行业中一大批企业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充分运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及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了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逐步起步。根据对全省2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65%以上的企业已采用了财务管理等基本管理软件,许多企业有了自己的信息主管,并建立了企业内部网。部分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许多企业在整合内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正逐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为平台,支撑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管理系统,并逐步向电子商务延伸。全省上市公司中有近50%企业都借助互联网开展了商务活动。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江苏企业信息化工作仍然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企业信息化投入仍显不足,对全局起带动作用的重点示范工程不多;企业信息化的规划滞后;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仍有冲突;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电子商务发展不快;对企业信息化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还不够等。
二、发展原则与目标
(一)发展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通过信息化推动观念创新,引入新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树立整体观念、系统观念以及过程观念,从集成应用的高度出发,把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开展国际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走开发与引进并重的道路。
2.坚持突出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企业信息化,提升全方位整合内部资源的水平,实现人、财、物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流程重组,并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国内外市场各种资源的整合,通过因特网利用全球信息资源,达到多层次、全方位整合资源的目的。
3.坚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企业信息化要求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紧密结合,把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方法融于其中,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按照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分工体系,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综合效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4.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企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抓住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投入少、见效快的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1.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取得明显进展。至2005年,要把全省80%的企业和90%的工业产品推到互联网上,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为50%,2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2.重点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产品开发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应用信息技术的比重分别达到80%和50%。
3.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市级以上新产品中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30%以上。
4.形成一批信息资源平台。行业及企业间公用信息资源共享、共性及关键技术共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达到新的水平。
三、重点领域
按照全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我省工商企业的发展实际,重点围绕企业信息化、产品复合化、产业高度化、技术平台化,突出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纵深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引导和促进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快捷、准确地获取市场、技术、金融、人才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推进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示范工程,建立企业内部单一的、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智能服务功能,确保各软件之间的兼容以及管理系统的相互对接和有效集成。加快应用产品数据管理(PDM)、办公自动化系统(OA),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决策支持系统(DSS),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采用先进、高效的方式,将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包括互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重点抓好春兰、小天鹅、熊猫等一批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典型,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加大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管理技术在新型营销方式中的应用力度。按照建立信息交流、开展商务谈判、实施电子商务的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实施示范工程,鼓励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电子支付、货物配送等问题。建立以200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为基础的“江苏商城”省级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钢铁、汽车、建筑、纺织、出版等行业电子商务示范应用。着力推进新百、中央商场、苏果、苏宁等商贸流通企业以及舜天集团、弘业集团等外贸企业的信息化,稳步发展商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电子订货系统和电子销售系统,建立商贸领域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及配送机构结合。推进春兰等重点企业物流系统信息化进程,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产品采购、销售系统,建立现代物流系统,营造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流通环境,在全社会发展由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构成的,适应信息化、市场化竞争需求的现代物流系统。
(三)加速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重点对已建立“一站两中心”技术创新机构的企业,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在有条件的企业推广并行工程、虚拟现实制造、仿真技术、工程数据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间断地、迅速全面地获取市场动态变化、新技术发展、专利、竞争对手、人才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信息,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拓策略,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信息化,有效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逐步建立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控制、信息安全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平台。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为全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经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江苏工商经济运行、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损害预警、安全生产监测等信息系统。积极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网络工程建设,鼓励上网应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促进各种新业务的广泛应用,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信息服务社会化。
(五)大力推进企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我省12个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加快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能源、交通、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丝绸、医药、食品、包装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吸纳准时生产、敏捷制造、柔性制造(FMS)等现代制造理念。重点推广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FMS),对机械工业的炉窑、喷涂线、组装线等进行自动化改造,提高在线检测技术应用程度,推广非接触测量技术,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提高全行业的制造水平。大力运用电子控制、新型传感、变频调速、静音、模糊控制、节能等新技术,提高各类电器性能和质量控制水平。在工业窑炉、食品、造纸、轻机等生产中推广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提高名牌服装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计算机辅助裁剪和绣花应用水平,在重点纺织企业推广电子分色、电子印花、电子制版、电子配色、电子提花等电子控制技术。推广应用冶金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等先进适用技术,将电炉、精炼、连铸、连轧短流程工艺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推广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提高各类化工装置安全生产控制水平。推广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推广建筑卫生陶瓷和玻纤产品生产炉窑自动控制技术,在玻璃钢生产中大力推广自动化成型技术。推广运用计算机对药品成份进行分析,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发酵过程,提高发酵单位,降低物耗与能耗,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结晶工艺和产品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提高药品质量。提高全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水平,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
(六)大力提升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经济适用的系列数控设备和普及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发展工程机械设备、大型成套环保设备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用嵌入式软件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基础,采用模糊控制、变频、节能、网络等新技术,发展新型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电控机械变速器技术(AMT)、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等新一代产品。加快发展变频、智能化的电力电子产品。积极开发推广POS机、高性能终端、商用收款机、计税收款机、点钞机、支付密码器、条码读写器、智能卡及读写设备等金融商贸电子产品。应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开发医疗电子产品。开发适合交通行业需要的安全设施以及监控、收费、通信系统软件和配套的硬件设备。加快自动插件、元器件自动分选、表面贴装(SMT)设备、自动测试等信息产业生产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步伐。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关部门要加强这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加大政策措施的贯彻力度和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支持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具体措施,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科学规划和组织协调,逐步建立地区、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标准制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注重项目示范,实行分类指导,使广大企业真正成为我省信息化的主体。强化企业决策层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企业“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以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起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组织和程序。各有关方面要扎实工作,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促进我省工商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二)制定实施科学规划,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从国情出发,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技术选择战略。企业要强化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地位,一把手负总责,并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与现实性、应用性相结合,制订科学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找准客户关系、产品开发设计、财务管理、原材料供应、人才资源管理、物流配送、决策系统等生产要素的颈瓶,坚持讲求实效,因地制宜。随着企业情况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应作相应调整。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引导,发布企业信息化指南,围绕六个重点领域,选择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水平的若干示范企业,规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开展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带动全省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
(三)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真正让企业成为信息化的投资和开发主体,同时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信息化的投融资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投入引导,重点支持信息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电子商务及物流平台建设等。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的科技三项费用应重点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每年预算内安排的有关资金应支持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各市也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利用外资中也都要突出信息化。省市各商业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应优先考虑为信息化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投资及担保。支持信息产业及应用信息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上市,增强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积极探索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优秀的信息化技术与社会法人资本、民营资本相结合。企业要加大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投入,提足用好技术开发费和折旧资金,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重点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5%以上。
(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强化政府宏观规划、指导和市场监管,积极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加强政策导向,在金融、外贸、税收、海关、公路、水运、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重点建设信用、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和企业产品数据库等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符合我省省情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子商务平台。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实施我省安全数字证书(CA)中心建设工作。选择一些有条件的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发展企业间(BToB)的电子商务,大力提高骨干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基础性软件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形成电子商务软件及系列产品。
(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构建信息人才高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真正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抓紧抓好。全面加强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建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为带头的、精干的多层次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使用,进一步加大人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吸引国内外有关信息人才的步伐,特别是留学生等海外“智力”资源引进工作。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聚集的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施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和制度,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宣传普及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素质。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加强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建设项目的评估、监理和技术支持工作,为我省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