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贵阳市城镇房屋纠纷仲裁办法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3-09-29 生效日期: 1993-09-29
发布部门: 贵州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文号:
 
  (1993年6月30日贵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3年9月29日贵州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城镇房屋管理,及时处理房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本市城镇发生的房屋纠纷。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房屋包括其附属物。 

    第四条   贵阳市人民政府设立贵阳市房屋纠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负责本市城镇房屋纠纷的仲裁。 

    第五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房屋纠纷案件,必须是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在处理中,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仲裁房屋纠纷案件,实行一次仲裁制度。 

    第七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二年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为代理人。代理人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当事人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的授权委托书。 
 
 
第二章 仲裁组织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理日常工作。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设专职仲裁员若干人,由仲裁委员会任命,并可聘请若干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履行职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仲裁员由具有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担任。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办理房屋纠纷案件,由仲裁员二人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首席仲裁员一人组成仲裁庭进行。 

    第十二条   仲裁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仲裁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 
  疑难、复杂的案件以及仲裁庭分歧较大的案件,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十三条   仲裁员、记录员、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 
  (二)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 
  当事人发现仲裁员、记录员、鉴定人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有权申请其回避。 

    第十四条   首席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决定。记录员、鉴定人的回避由首席仲裁员决定。对申请回避作出的决定,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方式告诉当事人。 

    第十五条   仲裁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请客送礼。 
  仲裁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仲裁范围 
 

    第十六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房屋纠纷案件: 
  (一)因房屋的买卖、赠与、分割、典当、抵押等发生的纠纷; 
  (二)因房屋租赁、使用、互换、修缮等发生的纠纷; 
  (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理的房屋纠纷; 
  (四)仲裁委员会认为应当受理的其他房屋纠纷。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不受理下列房屋纠纷: 
  (一)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审理办结了的房屋纠纷; 
  (二)因离婚、继承、析产发生的房屋纠纷; 
  (三)涉及尚未落实政策的房屋纠纷; 
  (四)涉及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房屋纠纷; 
  (五)单位内部分配、调整房屋发生的房屋纠纷。 
 
 
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十八条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房屋纠纷,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递交申请书和有关证据,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写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三)申请的要求及其理由; 
  (四)证人姓名和住址。 

    第十九条   仲裁委员会接到申请书后,经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规定的,应在七日内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案件受理后,应在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申请书副本后,应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案件受理后,仲裁庭应当在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结,确需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条   仲裁庭对受理的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和审查有关证据。各种证据经验证核实后,方能作为认定事实和仲裁的依据。 
  仲裁委员会有权自行调查取证,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查阅有关案件的档案、资料和原始凭证,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如实提供材料,协助进行调查;需要时,应出具证明。 

    第二十一条   现场勘验或者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可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派人协助。勘验笔录和技术鉴定书,应写明时间、地点、勘验鉴定结论,由参加勘验、鉴定的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仲裁委员会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技术鉴定时,受托单位应按照委托鉴定的项目、标准认真办理。 

    第二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在作出仲裁决定之前,通知有关部门对有争议的房屋停办过户、转让和改扩建等手续。有关部门接到通知后,应予以执行。 

    第二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期间,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在接到仲裁委员会的协助通知书后,应积极协助不得拖延。 

    第二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案件时,应先行调解。调解可以由仲裁庭主持,也可由仲裁员一人主持。 

    第二十五条   仲裁庭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协议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二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主要事实,协议内容和仲裁费承担;调解书应由当事人签名,仲裁员、记录员署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并履行后生效。 

    第二十七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后不履行的,应当由仲裁庭进行仲裁。 
  需要开庭仲裁的,由仲裁庭在三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以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回申请处理。 
  被申请人经两次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作缺席仲裁。 

    第二十八条   仲裁庭仲裁案件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宣布案由和仲裁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询问当事人,出示和宣读有关证据; 
  (三)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发言; 
  (四)被申请人或其代理人答辩; 
  (五)双方辩论。 
  双方辩论终结,仲裁庭按申请人、被申请人顺序征询最后意见,并可再行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仲裁庭评议后裁决。 

    第二十九条   仲裁决定书应当写明: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姓名、职务; 
  (二)申请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 
  (三)仲裁决定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仲裁决定的结果和仲裁费用的承担; 
  (五)不服仲裁决定的起诉期限。 
  仲裁决定书由仲裁员、记录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的印章。 

    第三十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决定,可在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仲裁决定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重新处理的,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参加仲裁活动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应遵守仲裁秩序。阻碍仲裁员执行公务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缴纳仲裁费。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仲裁费标准由市房屋纠纷仲裁委员会会同市物价局另行制定。 
  仲裁费由申请人预交。 
  经仲裁终结的案件,仲裁费由败诉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按比例分担。 

    第三十五条   调解书和仲裁决定书发生法律效力后,权属关系需要变更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分别办理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由贵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7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