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苏府[2012]139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市粮食局制定的《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国务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发改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2015)》、省粮食局《江苏省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中共苏州市委《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和《苏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粮食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为中心,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加强粮食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积极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发展时期,全面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粮食是重要的战略商品,粮食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粮食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做好粮食工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不断强化粮食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是适应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需要。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业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粮食集约化经营、提高种粮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三)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需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融粮食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于一体,一头连结粮食生产者,一头连结粮食消费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的粮食自给率已降到30%左右,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粮食主销区,只有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才能大量引进外地粮源,确保供应安全;才能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造福农民和居民两个“千家万户”;才能有效监测和调控市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立足苏州粮食主销区的定位,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粮食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设施完善、物流发达、科技领先、管理科学、产业发展、供应安全、消费放心”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苏州特色的粮食流通现代化之路,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目标,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粮食物流、粮食科技、粮食经营和粮食管理水平,到2014年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
1.基础设施现代化:每10万人拥有粮食有效仓容1万吨,其中现代型仓容占比达到80%;每5万人设置应急保供点1个,每万亩粮田配备粮食低温烘干设施装机容量50吨。
2.粮食物流现代化:粮食物流“四散化”(散装、散卸、散运、散存)率达到80%,粮食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0%,粮食作业自动化率达到60%。
3.粮食科技现代化:现代储粮技术应用率70%,粮食信息化水平达到60%,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例达到3%。
4.粮食经营现代化:粮食经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90%,现代粮食流通业态销售占比达到90%,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口粮需求比例达到70%,企业职工收入年增长率不低于当地企业职工的平均水平。
5.粮食管理现代化:粮食自给率不低于30%,应急保障水平达到90天,依法管粮综合水平达到95%,粮食质量安全水平达到95%,粮库规范化管理水平达到95%,人才综合占比达到46%。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快实施八大工程。
(一)基础设施工程。对照“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目标,全力推进三大物流中心、8个中心粮库和18个骨干粮库建设,到2014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到2014年底前低温烘干设施全部安装到位,确保低温烘干能力达到每万亩粮田50吨装机容量。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和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在粮库建设中配套建设能满足粮食收购、烘干处理、装卸、储存、加工需要的粮食机械设施,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充分利用我市水陆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建造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进出快捷的散粮中转储备库,实现铁路、公路、水路无缝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
(二)粮源保障工程。按照三年扩储计划要求,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完善储备结构,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储备,保证10天以上消费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苏州市粮食价外补贴政策,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抓好粮食收购,掌握本地粮源,满足地方储备和市场供应需求。坚持“一市一场”原则,加大对现有专业粮食批发市场的扶持培育力度。尚未建成专业粮食批发市场的市,要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市场吸纳产区粮源的能力。深化基地建设,重点规划和建设好苏州本地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继续巩固产销合作平台,抓好苏北和东北的6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三)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放心粮库,粮食进出库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测。创建放心粮食市场,入场交易粮食实行质量准入制度,确保市场提供放心粮油。创建放心粮油示范店,按平均每5万人设立一个应急供应网点的要求,将放心粮油示范店建设与应急保供网点建设相结合。同时,强化粮食应急加工、运输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应急保供体系,提高政府调控市场、稳定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市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提高粮油质检能力,全面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重点监测粮食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真菌毒素、添加剂等卫生指标,全力保障百姓口粮供应安全。
(四)“数字粮食”工程。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将新建中心粮库全部建成“数字粮库”。不断加快骨干粮库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安全监控水平。开发建设粮食仓储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仓储管理现代化水平。依托粮食批发市场,建立粮食网上交易系统,促进粮食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管理软件和“粮食银行”管理软件,研究开发地方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粮食应急保供的预警预报决策辅助系统,提高预警预报的水平,增强应对风险的决策能力。充实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和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实现办公业务、会计统计、公文流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事项的无纸化、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
(五)科技兴粮工程。加快粮食行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新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粮食物流园、中心粮库和骨干粮库要按照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原则,全面推广应用低温保粮、粮情自动检测、环流熏蒸和机械通风等科学保粮技术。强化保管出效益的理念,认真组织实施科学保粮课题研究,加大一线粮食保管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学保粮水平。逐步提升粮食收购环节的科技支撑水平,提高为农服务能力。积极采用先进仪器设备,提升粮油质量检测能力。
(六)粮企转型工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分配奖惩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升。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的力度,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公司,鼓励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升市场研判能力,扩大粮食经营,搞活粮食流通,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各类经济组织的联合,充分发挥粮食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作用,落实订单粮食,巩固“公司+基地+订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粮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七)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粮油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粮食仓储、粮油机械、质量检测、粮食物流、信息工程、统计监测、财务管理、粮油食品生产、粮食经营方面形成阶梯型人才结构。积极实施“双五”、“双百”人才计划,全行业引进培养5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5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地方国有粮食企事业单位要引进100名粮食紧缺人才,重点培养100名品德优良、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的粮食后备人才。建立完善人才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八)粮政优化工程。深化创先争优工作,完善机关工作和服务机制,全面落实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目标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政务公开制度,逐步完善企业内控、内审机制。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积极推进粮食行政执法机构、装备和队伍建设,重点推进县级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粮食流通执法水平。继续发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积极联合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大力开展专项整治,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摆上重要位置,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主要领导要关心支持粮食流通现代化进程,在政策机制、体制创新、财力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分管领导要推动和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成立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事宜,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各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二)加大扶持力度。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中心粮库、骨干库、低温烘干设施、低温保粮设施、信息化建设、应急保供销售网络等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地方储备粮油安全储存、科学管理和高效运作。引导、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参与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地方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农发行要对本地收购、市外采购、基地建设、地方粮食储备、产业化经营等给予大力支持,及时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对粮食企业给予支持。
(三)实施督查考核。市粮食局根据“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各市、区,并建立工作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附件:
苏州市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单位 |
指标值 |
2011年 实际 |
权重 |
2012年 目标 |
2013年 目标 |
2014年 目标 |
基础设施 现代化 (25) |
1.每10万人粮食有效仓容 |
万吨 |
1 |
0.7 |
8 |
0.75 |
0.9 |
1 |
2.现代型仓容占比 |
% |
80 |
64 |
3 |
67 |
75 |
80 | |
3.每5万人应急保供点 |
个 |
1 |
0.5 |
6 |
0.7 |
0.85 |
1 | |
4.每万亩粮田粮食低温烘干能力 |
吨 |
50 |
16 |
8 |
32 |
39 |
50 | |
粮食物流 现代化 (15) |
5.粮食物流四散化率 |
% |
80 |
60 |
6 |
60 |
70 |
80 |
6.粮食作业机械化率 |
% |
90 |
80 |
5 |
81 |
84 |
90 | |
7.粮食作业自动化率 |
% |
60 |
10 |
4 |
20 |
40 |
60 | |
粮食科技 现代化 (20) |
8.现代储粮技术应用率 |
% |
70 |
40 |
8 |
50 |
60 |
70 |
9.信息化水平 |
% |
60 |
30 |
8 |
40 |
50 |
60 | |
10.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例 |
% |
3 |
1.5 |
4 |
2 |
2.5 |
3 | |
粮食经营 现代化 (15) |
11.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
% |
90 |
78 |
3 |
80 |
85 |
90 |
12.粮食现代流通业态购销占比 |
% |
90 |
76.6 |
6 |
80 |
85 |
90 | |
13.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口粮需求比例 |
% |
70 |
55 |
3 |
60 |
65 |
70 | |
14.企业职工收入年均增长率 |
% |
不低于当年企业 职工的平均水平 |
3 |
不低于当年企业 职工的平均水平 | ||||
粮食管理 现代化 (25) |
15.粮食自给率 |
% |
30 |
31 |
4 |
30 |
30 |
30 |
16.应急保障水平 |
天 |
90 |
45 |
5 |
60 |
75 |
90 | |
17.依法管粮综合水平 |
% |
95 |
80 |
4 |
85 |
90 |
95 | |
18.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
% |
95 |
- |
4 |
95 |
95 |
95 | |
19.粮库规范化管理水平 |
% |
95 |
80 |
4 |
85 |
90 |
95 | |
20.人才综合占比 |
% |
46 |
35 |
4 |
38 |
42 |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