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锡政发[2011]21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政府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及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切实抓好今年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将全年的目标任务分解成70项具体工作任务,在各分管市长的领导下,由责任部门分别负责落实。现将《市政府2011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分工,对各目标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再量化,真正做到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共同努力,把2011年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市政府将定期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附件:市政府2011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方案
二○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市政府2011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方案
一、目标分解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
(市发改委、财政局,无锡国税局、地税局)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降低3.8%。
(市经信委)
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10年削减4%。
(市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
(市发改委、农委、人保局,各市(县)、区政府)
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市人保局,各市(县)、区政府)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市发改委、物价局)
二、任务分解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7、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办好1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市发改委)
8、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
(市人保局,各市(县)、区政府)
9、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扶持创业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市人保局)
10、规范分配秩序,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
(市人保局)
11、拓展投资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市发改委,各市(县)、区政府)
12、全面推行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10万人,适龄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6%;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面4万人,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
(市人保局、卫生局,各市(县)、区政府)
13、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普惠均等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00家;加快建设南山慈善家园,建成市儿童福利院。
(市民政局)
1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市区享受廉租房政策居民4200户以上,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1万套以上,建成交付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完成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30万平方米,老新村整治改造90万平方米。
(市住保房管局、建设局,各区政府)
15、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加快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对本市户籍贫困家庭的适龄幼儿免收保育教育费;推进高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办学。
(市教育局、校管中心)
16、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整合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25元;完成市三院扩建和市中医院易地新建工程。
(市卫生局、医管中心)
17、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群,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八大博览园、五大历史文化街区及阖闾城遗址公园建设。
(市文广新局)
18、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竞技人才培养,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办好第二十七届亚洲国际邮展、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等活动。
(市体育局、体管中心、文管中心、市政府办公室,无锡邮政局)
(二)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19、改善居民消费条件,积极引导各类业态错位布点,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吸引规模型内外资服务企业在锡建立区域总部,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市发改委、商务局)
20、加强市场供应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价格水平,努力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市商务局、物价局)
21、着力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进和落实16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市国资委、发改委)
22、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健全非经营性资产、资源资产监管运行机制;支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
(市国资委)
2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推动企业资本经营,支持企业发行债券、中期票据,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力争直接融资200亿元。
(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
24、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强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稳步提高一般贸易出口比重,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
(市商务局、科技局)
25、鼓励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出口总额增长8%;加强境外投资分类指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组团“走出去”;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继续发展一批国际友好城市。
(市商务局、外办,各市(县)、区政府)
(三)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6、开展“服务业超越促进年”活动,突出发展软件服务外包、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21个城市综合体和2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4%。
(市发改委、商务局、信电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市(县)、区政府)
27、加快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引导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太湖城管委会、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市政府金融办)
28、丰富旅游业态,培育旅游品牌,强化要素整合,提升旅游业国际化程度。
(市旅游局)
29、合理调控房地产供应总量和结构,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市住保房管局、国土局)
30、创优新兴产业培育环境,落实扶持政策,重点建设25个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园区,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销收入超5000亿元。
(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
31、全力建好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实施感知电力、感知环保等应用示范工程。
(市经信委、信电局)
32、高起点建设一批生物产业中试平台,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完善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产业链,推进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数字动漫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壮大软件骨干企业;创建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市发改委、科技局、文广新局、信电局)
33、重点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支柱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7.5%。
(市经信委、科技局)
34、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结合起来,创建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
(市经信委、无锡质监局)
35、建设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培育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农业新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品牌,建成一批上规模的优质稻米和设施化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市农委)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36、推进市域主体功能分区战略,明确发展导向,调控开发强度,促进均衡发展;着力形成以市区为核心、江阴宜兴城区为两翼、若干新城镇为支撑的城镇空间格局。
(市规划局)
37、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深入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实施土地整理4400公顷。
(市国土局)
38、加快中心城市南进步伐,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太湖新城,建成无锡大剧院、中央商务区一期、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二期、金桥小学等功能性项目。
(市发改委、规划局、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39、基本形成锡东新城核心区路网体系和交通枢纽功能;稳步推进蠡湖新城功能开发;大力提高科技新城(新区)国际竞争力;强化惠山新城产业特色;完善江阴临港新城综合功能;提升宜兴环科新城集聚水平。
(江阴、宜兴市政府,锡山、惠山、滨湖区政府,新区管委会)
40、拓展无锡机场客货运航线,启动二期改扩建工程,全年进出港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00万人次和7万吨。
(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
41、加快地铁1号线建设,19个地下车站完成主体结构,盾构区间施工完成工作量一半以上;全面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完成地铁3、4号线建设规划编制和报批;建成沪宁城际高铁无锡站综合交通枢纽、京沪高铁无锡站。
(市轨道办、交通产业集团,锡山区政府)
42、完成太湖大道节点改造,市区新建及改拓建城市道路260千米;加快锡澄运河改造整治工程,全面对接惠澄大道--疏港路等连接市区与江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跨太湖通道建设,有效整合锡澄、锡宜地区生产力布局。
(市公建中心、交通局)
43、继续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增加公交运力,完善场站设施,改善公交服务。
(市交通产业集团)
44、深入开展“幸福镇村”争创活动,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加快盘活农村各类资源,壮大村级实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统筹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农村道路150千米,改造农村危旧桥梁150座。
(市农委、建设局、供销总社,各市(县)、区政府)
(五)发挥科技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45、开展“人才特区建设促进年”活动,继续实施 “无锡千人计划”等系列海外引才计划,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壮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市人保局)
46、推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推动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吸引跨国公司、科研院所来锡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有效发挥在锡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
(市人保局、科技局)
47、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成立或参与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形成科技金融集团化服务优势。
(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办)
48、继续鼓励商业银行试办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专营部门,发展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
(市政府金融办)
49、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6%,其中企业研发费用占全社会研发费用比重超过90%。
(市科技局)
50、在“无线无锡”工程基础上,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交换进程;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手段;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逐步实现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
(市信电局)
(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51、严格控制、逐步降低燃煤总量,积极发展和利用光伏等新能源,重点实施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市经信委)
52、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启动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
(市经信委、太湖城管委会、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53、扎实推进太湖(蠡湖)新城流域、直湖港流域、望虞河两岸、太湖西部沿岸等重点区域水环境治理,继续实施梅梁湖生态清淤等项目,完成走马塘拓浚延伸河道工程。
(市水利局)
54、基本建成“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全提标”的污水治理体系,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市市政园林局、市政公用产业集团)
55、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强化自来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加快中远期保障优质安全供水工程建设,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市市政园林局、市政公用产业集团)
56、加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加强大气自动监测体系建设;扩大建成区机动车24小时禁鸣范围;建立和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网络,加大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力度,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市环保局、城管局、公安局)
57、加快城乡绿道网建设,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建成金城湾公园、长广溪湿地二期、贡湖湾湿地和雪浪山生态景观公园。
(市市政园林局、园管中心,滨湖区政府)
58、完成造林绿化3300公顷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90。
(市农委、环保局)
(七)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
59、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检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完善听证制度和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优化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办公室)
60、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
61、完成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社区扁平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市民政局)
62、深化人口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人口发展调控机制;实施新型居住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同城待遇。
(市人口计生委、公安局)
63、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全面提高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市城管局)
64、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市民法律素质。
(市司法局)
65、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建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市商务局、无锡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66、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灾害预防能力,全面提高防震减灾综合水平;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市应急办、地震局、安监局)
67、强化维稳机制建设,提升社会矛盾疏解能力,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市司法局、公安局、监察局、文明办、双拥办)
68、进一步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简化行政许可环节,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清理、削减和规范行政收费行为。
(市行政服务中心、物价局)
69、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市监察局、审计局、市政府督查室)
70、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市人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