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2011年科技平台建设与重点基础研究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2-14 生效日期: 2011-02-14
发布部门: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文号: 冀科平[2011]2号
  各设区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抓好《2011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落实,研究制定了2011年科技平台建设与重点基础研究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做好有关工作。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2011年科技平台建设与重点基础研究

  工作要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增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新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22家。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4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在聚集培育高水平人才、提高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底,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定研发人员达到7500人,其中高级职称3500人,高层次才人260人。实验室面积88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87300余台(套),原值3.3亿多元。2010年在研项目5000余项,项目经费约12亿元。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余项。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8项。发表论文7000余篇,出版专著200余部。成果转化项目600余项,自身收入6.5亿元,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600余亿元。

  

  “十二五”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加速发展、上档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将统筹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和布局、加强科技条件资源的开发应用、推进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持续加强基础研究等列为重点内容。“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平台,加快建设钢铁、能源等十大工业研究院,围绕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高速动车组、机器人、电动汽车、钒电池等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十二五”的总体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工作思路

  

  围绕支撑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个一”战略部署,集中有限资源,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支撑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努力优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质量与水平,推进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

  

  二、主要目标

  

  1、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超过2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申请发明专利500项以上,其中pct专利30项以上。国际三大索引论文500篇以上。

  

  3、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4、基础研究水平明显提高,主要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形成若干个高水平科学研究团队,积极争取一批国家973课题和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科技文献、科学仪器等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明显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打造支撑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平台

  

  1、加快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围绕我省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兴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钢铁等主导产业,统筹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按照“目标导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组建钢铁产业、光伏产业等10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2、新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技术水平、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按照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依托具有优秀创新团队、较强工程试验条件和产业化能力的骨干企业,组建和完善高速动车、机器人、电动汽车、杂交谷子、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等20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我省企业在首都周围、在京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继续实施“河北省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专项”。按照“面向国家需求,发挥地方优势,突破技术瓶颈”的原则,加快英利、新奥、石药、华药、国电联合动力等5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条件建设,尽快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转化应用重大成果、吸纳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新兴产业研发优势。

  

  4、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基地。集中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省优秀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位置服务、高速动车组、杂交谷子、钒钛资源、创新方法、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演变与控制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国家需求,创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二)建设完善支撑科技创新的条件服务平台

  

  1、加强科技文献资源的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加强省内信息情报机构、主要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科技文献与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做好已建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更新维护、数据发布和共享。有重点的研究开发一批特色资源,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等单位及科研人员提供增值化、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一站式”科技信息服务。

  

  2、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依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省卫生检测中心、重点骨干大学等单位发起组建省大型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联盟,引导整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机构等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通过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宣传推介等手段,构建面向科学研究、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不断探索创新开放共享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显著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效率。

  

  3、继续抓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做好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的管理工作。加强同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等国内外先进实验动物基地的合作,推进优势实验动物资源开发工作,有重点地培育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满足不断进步的科学研究和企业生产的需求。

  

  (三)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优势基础研究领域

  

  1、继续加强国家973项目源的培育和储备。以争取国家973项目为目标,以优秀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要依托,前瞻性部署5-8个左右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投入,引导其与国内相关领域优势团队加强合作,加大与科技部沟通协调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973计划。

  

  2、适当部署具有我省特色的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面向前沿性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需求,在人口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农业等重点领域,适当部署15项左右的重点技术研究项目。

  

  3、规范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管理。 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家科技部的经验,制定我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管理规范,确保基础研究特色,实现基础研究经费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4、指定组建若干个省重点实验室。面向发挥我省优势重点学科作用,提高我省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在医学、力学等学科,指定组建若干个省重点实验室。

  

  四、工作措施

  

  1、强化评估工作的引导作用。继续开展创新平台评估工作,简化评估程序,集中资金支持引导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更新仪器设备、设立院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积极承担高层次高水平研发课题、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加大开放运行力度。

  

  2、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动态服务。探索开展主题论坛,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之间、以及其与省内外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协调组织省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咨询论证活动、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观摩考察活动,引导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3、开展省技术创新平台开放课题科技计划试点。选择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试点工作。将实验室自筹经费设立的符合一定要求的开放课题纳入我省科技计划,以提高实验室开放课题对研发人员的吸引力,推动实验室开放运行。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9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