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农办机[2010]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
当前,“三秋”生产即将全面展开。扎实做好秋收、秋种和秋整地等机械化作业,对于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万亿斤以上目标,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科学制定“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目标
今年各地要以玉米机收、水稻机收、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油菜机播、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整地为重点,全力以赴组织农业机械投入“三秋”作业,全面提高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产区的农机作业水平。力争全国投入“三秋”作业的各类农机具达到2900万台(套)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5%,冬小麦机播水平超过85%,晚稻机收水平突破60%,油菜机播、秸秆还田、深松整地面积明显增加。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抓好“三秋”机械化生产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本地区目标任务,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把“三秋”机械化生产做得更充分、更扎实、更有效,充分发挥农机抢收抢种的主力军作用,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做出贡献。
二、认真落实各项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要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加快补贴资金执行进度,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及早将补贴机具供应到位,尤其要做好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玉米割台的供货与安装,努力增加“三秋”作业机具总量。要积极争取和落实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全面完成秋季机械化深松整地任务。要积极协调财政、税务、交通等有关部门,落实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等农机化扶持政策,为“三秋”机械化生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积极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针对今年玉米播种、晚稻栽插延迟的实际情况,各地要合理规划作业区域,科学安排作业任务,搞好机具检修维护,做好机具应急调度预案,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努力加快农机作业进度,不误农时。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大力推行订单作业,不断提高“三秋”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各地要借鉴组织开展“三夏”小麦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提前开展“三秋”农机作业供需情况摸底调查,及时通过“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等途径发布信息,促进供需有效衔接,不断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服务领域。要在“三秋”期间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为机手和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认真做好《跨区作业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协调做好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和柴油供应等服务,确保“三秋”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
四、大力推广“三秋”机械化生产实用技术
各地要认真开展秋冬种农机作业技术专项培训工作,突出农机农艺结合,注重培训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农机手的作业技能和作业质量。要认真落实《“三秋”农机化作业技术要点》,结合各地实际,细化技术内容,建立技术规范。“三秋”期间,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机械深松、镇压保墒、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实用技术和新机具。冬麦区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把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免耕播种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小麦机播水平。南方稻区要在抓好机械化抢收抢打的同时,示范推广油菜、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努力提升秋冬种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示范推广设施农业装备技术,青饲收获、挤奶和牧草播种、割晒、捡拾打捆等畜牧业机械化技术,以及饲料加工、自动投饲、增氧、清淤等渔业养殖装备技术,不断提高“三秋”机械化生产的科技水平。
五、努力保障秋季农机生产安全
“三秋”期间是农机作业高峰期,也是农机事故易发期、多发期。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农机生产安全责任制。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严厉查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违章行为,进一步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加强农机安全宣传与教育,努力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水平,为“三秋”机械化生产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切实做好农机作业进度统计和信息宣传工作
要认真执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的信息统计和情况总结。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每周两次,分别在周一、周四下午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直通车”报送至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认真组织策划“三秋”机械化生产的宣传报道,挖掘农机化工作亮点,面向社会广泛报道“三秋”机械化生产的成效、经验和农机系统“创先争优”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为“三秋”机械化生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