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徐政发[2009]15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精神,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巩固和发展我市农业全省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根据《徐州市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徐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现就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今后三年,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一大产业基地和林果业、肉鸭、奶业、大蒜四大产业化体系,即“1+4工程”为抓手,以学赶寿光为动力,创新组织形式,健全推进机制,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优势,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到2012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0万亩,高效农业面积达到75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每年新增20万亩以上,到2012年,设施占地总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每年新建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20个。全市以邳州、丰县为重点的林果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林果面积达到380万亩;以丰县、沛县为重点的肉鸭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出栏达到3亿羽;以铜山为重点的奶牛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奶牛存栏量达到7万头;以邳州、贾汪为重点的大蒜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100亿元,大(苔)蒜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四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
1、加速设施农业基地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大力实施种养业“2020工程”。重点建设20个以5000亩—10000亩连片为单位的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每年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其中,铜山、沛县、新沂、睢宁每年新增设施农业3.5万亩以上,丰县、邳州每年新增设施农业2.5万亩以上,贾汪区每年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以上。不断优化设施结构,改善品种结构,提升日光温室比例。积极发展畜禽水产规模养殖。以20个规模养殖场为抓手,重点发展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和水产养殖场。丰县、沛县重点发展种鸭、肉鸭产业,年出栏分别达到1亿羽和1.2亿羽。铜山重点发展奶牛产业,奶牛年存栏量达到3.5万头,年新增2000头;鼓励丰县、新沂发展奶牛产业。睢宁重点发展肉羊、生猪产业,年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只、130万头。邳州、新沂、贾汪重点发展生猪、肉禽产业,邳州生猪年饲养量达150万头、肉禽年出栏8000万只;新沂生猪年饲养量达130万头、肉禽年出栏6000万只;贾汪区生猪年饲养量达40万头、肉禽年出栏1000万只。加快发展水产养殖。到2012年,全市高效渔业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5.5万亩;观赏鱼养殖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三年内,建成一批“三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推进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应用为特色,既具备规模化生产,又能引领农民共同发展的示范型园区。2010年,各县(市)、贾汪区要规划建设2—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模不低于3万亩。加快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区。着力推进铜山台上草莓采摘园、吕梁风景区、丰县大沙河苹果采摘园、新沂马陵山、邳州艾山、贾汪大洞山等一批以生产、休闲、旅游观光为突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建设,实现农业多功能开发。积极推进外向型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建设以合资合作开发为特色,既具备吸引外资投入农业,又能带动产业升级的外向型农业园区。加大江苏铜山(台湾)农业合作示范区推进力度,争取2010年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011年建成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三大类园区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分步实施,尽快形成窗口示范效应。
3、加快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到2010年底,各县(市)、贾汪区以及徐州经济开发区都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规划建设1个具有明显增值功能、拉长产业链条的农产品加工区。优先扶持符合产业化经营的入园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延伸加工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各县(市)、贾汪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地每年新办投资500万元或5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个以上,每年新增2—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直属式、契约式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二)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
1、以邳州、丰县为重点的林果产业化体系。加强杨树板材产业建设。至2012年,完成杨树新育苗5000亩、杨树基地林50000亩;完成杨树板材加工企业技改50项,新增板材加工生产线200条,建成邳州杨树生产板材监测点。鼓励盛和木业、天德木业、富祥木业、胜阳集团、金凤凰家具、吉林森工等企业重点发展木地板、家具、集装箱底板、木质别墅板等高端产品。加强银杏产业建设。至2012年,重点进行国家级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叶用银杏林基地、国家级银杏博览园建设;引进银杏新品种(系)10个,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0亩、叶用林基地30000亩,完成叶用银杏规模化栽培监测中心及叶用银杏GDP管理中心建设;新建银杏景观林20000亩,进一步提高银杏景观效能。鼓励银杏园生物工程、伟楼食品、天力生化等银杏加工企业生产银杏保健食品、药品和银杏酮等系列产品,促进产业延伸。加快提升果品产业。建成高效果树90万亩,果品总产达到130万吨,实现果品总收入35亿元;引进推广果树新品种20个,新技术15项,优质果率提高到80%以上;加快丰县果树更新和品质提升,建设高标准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10个,建成果树旅游观光示范园10个。鼓励安德利果汁等果品加工企业进行精深加工,提高果品附加值。加快发展新沂花卉苗木产业。围绕高流、时集、邵店的绿化苗木,新安、北沟镇的盆景、高档盆花及新安、唐店、马陵山的鲜切花三大重点,进一步优化花木产业布局,花木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加快引进适应性强、富于季节变化的观赏灌木、半乔木、乔木及竹类、地被植物,提高花卉苗木的竞争力。
2、以丰县、沛县为重点的生态肉鸭产业化体系。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鸭业经济圈,经过3年建设和发展,建成百亿元肉鸭产业,年加工能力达到3亿羽,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鸭加工中心。创建养殖品牌、加工品牌、生态基地品牌等“古沛龙飞鸭”系列品牌,形成鸭业全国著名品牌群。促鸭业经济转型,实现养殖中心—宰杀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的产业升级,成为全国鸭产品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鼓励雨润、南京中意、河南华英、佳和食品等肉鸭加工企业改造、扩大生产线,发展精细分割,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引进知名熟食加工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3、以铜山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化体系。至2012年,全市奶类总产量达到30万吨,新建或扩建千头奶牛场3个、500头规模奶牛场7个、标准化奶牛饲养小区5个。铜山县维维集团乳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从“全省奶牛养殖第一县”向“全国奶业强县”的跨跃。以铜山维维乳业、绿健乳业、新沂卫岗乳业、丰县君乐宝乳业为龙头,带动发展奶牛小区、规模养殖场,建立无公害鲜奶生产基地,加快高产奶牛群体培育,提高奶产品加工开发能力,促进奶业快速健康发展。
4、以邳州、贾汪为重点的大蒜产业化体系。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大(苔)蒜产业经济带,经过3年发展,力争建设成百亿元大(苔)蒜产业。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大(苔)蒜标准化示范区10个,认证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大蒜绿色食品基地、早熟优质苔蒜基地。加快大蒜贮藏、精深加工建设,贮藏能力达100万吨;大蒜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家左右,精深加工企业20家。鼓励黎明食品、清华蒜业、新联福等大蒜加工出口企业提升、改造、扩大生产线。扶持黎明食品国家大蒜研发和重大技术转化项目、清华蒜业基于蒜素生成控制技术项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黎明保鲜白蒜”由中国名牌农产品向中国驰名品牌发展。
5、积极培育其他产业化体系。着力打造基础好、规模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高效农业,力争全市高效农业每年新增100万亩,为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加快培育食用菌产业,继续扩大铜山、贾汪、丰县、睢宁规模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档品种,改善产品品质;探索工厂化周年栽培新路子,力争工厂化周年栽培占总产量的10%以上。培育10个年加工能力过千吨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全市食用菌年加工率达50%以上,尽快形成产业化经营。加快??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集中人才、技术、项目、资金对主导产业体系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强化产业延伸,争取全市每个主导产业都形成与之配套发展的产、供、加、销产业化经营模式。
(三)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1、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销售网络建设。扩大市区农产品龙头市场,重点建设市区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加快扩大市场场地规模,3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两大市场为主体,积极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县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各县(市)、贾汪区都要建设1个集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仓储集散、信息发布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到2012年全市新建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0个。新建、改造丰县首羡洋葱、范楼苔蒜、大沙河果品,沛县河口牛蒡、张庄甘蓝,铜山郓城蔬菜、三堡食用菌,睢宁魏集西瓜,邳州宿羊山大蒜,新沂高流花卉等30个产地专业批发市场。支持用于保鲜、均衡上市所需的仓储设备建设,调节市场供应,促进农产品流通。主动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城市对接,建立良好的产销关系。在上海、北京等地开设展销窗口,建立直销店,开通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实行资格认证管理,全市每年新增农民经纪人2000人。开展市级农产品品牌评比,推进市级品牌争创省级品牌,省级品牌建成国家级品牌。各县(市)、贾汪区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品牌1—2个,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2、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重点扶持新品种良种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提高优良品种应用水平。2010年,各县(市)、贾汪区都要引进建立1个为设施农业生产服务的种苗培育中心。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各县(市)每年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5个。健全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完善农技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及时发布气象、农资、市场等信息,强化为农服务。加强农民科技培训,采取专题培训、现场示范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3、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每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个,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现代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市政府成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县(市)、贾汪区政府都要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前瞻性调查与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加快发展速度。
(二)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财力、物力用于“1+4工程”建设。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引导农民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按照有关政策,简化手续,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建设,方便农民贷款,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企业化运作,投入农业;积极招引境外资金,引进一批农业外资项目,带动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畅通农产品出口渠道。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把向上级争取的农林牧、水利、开发、农机等各类项目资金以及市配套资金统筹使用,集中投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市政府2010年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发展较好的地区实行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以后逐年随设施农业发展而增加,增幅高于设施农业面积增幅。各县(市)、贾汪区要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力度,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支农惠农政策,财政预算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逐年明显增长,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整合县(市)级财政支农资金,设立现代农业专项资金,集中用于现代农业建设。
(三)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学赶寿光,进位争先”活动,对标比差,定目标,定任务,进一步在全市掀起发展现代农业热潮。开展观摩评比活动。每年年终由市政府组织有关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全市现代农业观摩评比活动,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力度。开展创优服务活动。市农口各部门分别牵头联系、对接服务建设1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和1个示范典型。开展“十镇百村”高效设施农业竞赛活动,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典型、新示范。
(四)强化考核激励。进一步制定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高考核质量;各县(市)、贾汪区都要制定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和考核奖励办法。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和督查,采取全面检查、实地抽查与季度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分,排出名次,评比先进。强化激励。以“学赶寿光,进位争先”活动为总揽,设立进位争先综合考核奖;对开展“十镇百村”高效设施农业竞赛活动、创优服务活动设单项奖。对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的优秀单位和有关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