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株政发〔2009〕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维权帮扶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维权帮扶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使帮扶中心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各级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在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使我市各级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社会化运作、实效突出的工作平台,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工维权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开展职工维权帮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职工维权帮扶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是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服务广大职工,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的重要窗口。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社会化帮扶维权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整合资源,支持、帮助和促进帮扶中心建设,落实帮扶措施,不断完善帮扶方式,全面提高帮扶水平和质量。
(二)帮扶中心要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各级帮扶中心是落实改善民生政策的一个工作平台,是直接面向困难职工服务的窗口。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按照“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要求,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更好地为困难职工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使困难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构建和谐株洲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进一步健全职工维权帮扶“四级”网络体系
(一)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进一步加强帮扶中心建设,建立和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网络”的指示,夯实我市社会化大帮扶工作的基础。在我市已经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企业帮扶中心(站)“四级”帮扶网络的基础上,朝着“应帮尽帮”的目标,实现全覆盖。总体目标是:提升市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创建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职工维权帮扶工作平台;强化县(市)帮扶中心建设,整合各区帮扶资源,尽快实现规范化达标和社会化运作;加强企业帮扶站建设,因企制宜,加强帮扶工作广覆盖的基础工作;推进街道(乡镇)帮扶中心(站点)建设,向社会化大帮扶新领域延伸。
(二)加强各级帮扶中心建设。按照上级关于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各县、(市)要建立100平方米左右的帮扶大厅;调整组织机构,健全帮扶网络;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化帮扶的工作实践。两年内,我市所有县(市)都要建立帮扶大厅,实现达标验收,从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各级帮扶中心的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企业和街道、社区帮扶中心(站、点)要挂牌,有必要的工作场地、办公设备、帮扶资金、专(兼)职人员,建立帮扶制度、工作流程等,即“六有”:有牌子、有场地、有设备、有资金、有人员、有制度,实现规范化运作。
(三)开展帮扶维权工作调研。坚持开展“双困”、“低保”调研,了解掌握困难职工基本信息,规范帮扶救助标准和手段,促进各级帮扶中心软、硬件建设,加强交流互通、资源共享;要总结、提炼、创新社会化维权帮扶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全市帮扶软件平台的开发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困难职工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按照“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要求开展帮扶救助工作。要对困难职工档案进行一年一审,实行动态管理。
(四)规划建好街道(乡镇)维权帮扶中心(站、点)平台。各县(市)区总工会负责指导建好街道(乡镇)和社区帮扶平台,探求帮扶资金筹措和解决的渠道;街道(乡镇)和社区帮扶平台主要负责对困难对象的调研、摸底、申报、核准等工作。
(五)加强对各级帮扶中心的工作指导。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帮扶中心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帮助建立帮扶中心网络信息台账,健全帮扶救助标准、程序、制度,加强帮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开展帮扶工作的社会化实践,落实各级“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各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项目,使“社会化维权帮扶共同约定”的各项内容真正成为帮扶困难职工的实际行动。
三、进一步构建“四个”社会化大帮扶工作的新格局
(一)实现帮扶主体社会化。在市、县两级“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维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各级劳动保障、经委(企业发展促进局)、国资、教育、民政、司法、财政、建设、农业、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访、房产等部门和慈善、红十字会、工商联、残联、侨联等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支持帮扶中心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帮扶中心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帮扶工作的综合实力;要认真落实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社会化大帮扶工作12个具体项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形成职责分明、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的社会化大帮扶工作格局。
(二)实现帮扶载体社会化。充分发挥“四级”帮扶网络的作用,以市帮扶中心为主导、县市区帮扶中心为骨干、企业帮扶中心为基础、街道(乡镇)或社区等帮扶站(点)为补充;创新帮扶方式,根据职工多元化的帮扶需求,积极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和技能培训、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多种服务;积极配合设立民生农贸市场、民生商场、民生夜市、爱心医院、爱心药房、爱心门诊、爱心学校、创业示范基地、技能培训基地等帮扶平台,为困难职工群众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优惠服务。
(三)实现帮扶对象社会化。要深入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对困难职工、困难离退休职工、困难居民、困难农民工等进行入户调查摸底,按照规定条件确定帮扶对象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经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的;2.家庭人口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患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或意外灾难等原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3.因各类自然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4.因劳动经济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援助的。
城区特困职工,包括特困离退休职工和特困居民,凭《株洲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证》享受下列帮扶优惠政策,由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国家税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
市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市属具备资质条件的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免费提供再就业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免费提供职业技能鉴定。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可向市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规划、建设和其他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立商贸市场、整顿市容市貌时,视情为其安排经营场地。
供水部门每户每月免费供应8立方米生活用水。供电部门每户每月免费供应8千瓦·时生活照明用电。供气单位每户每月免费供应2立方米生活用气。广电部门每户每月的收视维护费按16.5元收取。市医疗服务机构对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免收挂号费,普通病房床位费减半收取。免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省市给予下岗失业人员的其他优惠政策。
(四)实现帮扶资金管理和监督社会化。帮扶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拨款、各级财政专项帮扶资金预算拨款以及配套中央财政帮扶资金拨款、上级工会补助拨款、各级工会预算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应确保帮扶资金相对稳定。要通过开展“日常捐赠”和“对口捐赠”等活动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形成全社会共同献爱心的氛围。要建立受赠对象信息档案和物资配送制度,加大帮扶困难群体的力度。各级帮扶中心要设立“帮扶资金专用账户”,定期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和工会经审会的审计监督,并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及时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使之成为更具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阳光工程”。
四、进一步提高职工维权帮扶中心的工作水平和实效
(一)合理整合城市四区帮扶资源。按照“管理上合、实施中分”的模式,市帮扶中心设立四个区帮扶中心服务窗口,每个区每周轮值一天;四个区职工帮扶资金统一纳入市帮扶中心指标管理体系,实行统一救助条件、标准、方式、程序等,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尽量不重复救助,实现广覆盖;中央财政资金分配后,由市帮扶中心下达指标,各区按照规定的救助项目和要求统一列支;日常救助要及时化、常态化,做到适时申报、按时审批、迅速建档、及时救助。
(二)完善日常帮扶模式。要改革以前一个月救助一次的模式,根据天灾人祸等特殊紧急情况,实行简易应急救助程序;改变救助方式,即由以前纯现金救助改变为现金和物资相结合的救助方式;重大疾病救助、受灾救助和“金秋助学”救助以现金救助为主。患重大疾病、受灾救助按每人1000元至2000元救助;“金秋助学”救助高一贫困学生按每人800元、大学一年级贫困新生按每人2500元至3000元的标准救助;生活救助以物资救助为主,按每人500元至800元的标准,按月或按季发放(配送)。
(三)帮扶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困难职工的脱困能力。建立连心联动工作机制,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兴办工会培训基地,举办下岗、失业职工和困难职工“创业园”,逐步启动小额贷款等就业服务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变临时性帮困为脱贫性帮扶,帮助困难群体自主就业和自谋职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推进职工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参保面,帮助职工群众在应对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中增强其支付医疗费的能力。
(四)完善帮扶工作指标考核体系。帮扶工作指标考核体系是整个“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工作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帮扶中心根据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和我市实际情况分解制定帮扶指标,县市区帮扶中心按照分解指标制定帮扶工作目标,支持和参与市帮扶中心的重大活动,并按时报送报表和工作信息等。
五、进一步为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一)建立健全政府与工会协商解决困难职工维权帮扶问题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联系,对于困难职工集中反映的、需要由政府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等予以研究解决。工会要积极参加政府成立的有关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协调机构,建立工会和劳动保障、财政、民政、信访、司法、教育、卫生、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日常沟通和协调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联系沟通。
(二)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关心帮扶中心的工作。市和各县市区财政要对中央财政下拨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实行配套,并列入财政预算。要逐步加大投入,有计划地解决帮扶资金不足的问题。要改善帮扶中心的办公条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帮扶中心要在完善自身、提高效率、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积极推进社会化帮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要讲究实效、注重长效,诚心诚意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推进帮扶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