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宝鸡市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陕西省防御与减轻滑坡灾害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地质灾害影响区域及35度以上斜坡地带的各种生产建设和生活活动。?
第四条 地质灾害安全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防治工作原则。?
从事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诱发或加重地质灾害。
?
第五条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的地质灾害安全防治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预报、治理的组织、管理、监督工作,编制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 地质灾害监测与灾害预测
第六条 县区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本辖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按照群专结合、分级分行业管理的原则,落实隐患点监测负责人、监测人员和监测方案。当地质灾害危及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矿山等设施或企业安全时,由其主管部门或危及单位及时编制监测方案,报县区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县区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发生的时间、规模、成因、范围、影响强度等提出预测意见和应急措施,做好灾害预报工作。?
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群众监测点的地质灾害预报可委托有关组织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第八条 对威胁30人以上50人以下人身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县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预防、抢险、撤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威胁50人以上300人以下人身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抢、撤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备案;威胁人身安全超过300人的,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九条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抢、撤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组织结构和职责;?
(二)监测方案及灾害预测意见;?
(三)报警信号及发布;?
(四)人员撤离路线和临时安置位置;?
(五)排险及救灾对策;?
(六)抢险物资准备;?
(七)与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的联络方式。
第十条 监测人员发现临灾征兆时,应立即报告危及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并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危及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可以启动防、抢、撤方案。
第三章 地质灾害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领导协调机构,确定一名政府领导主管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工作。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资金和物资投入,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二条 县区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在危险区周围设立明显安全标志。?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除对威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进行工程治理外,应对其它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予以搬迁避让,限期搬迁避让的具体问题由县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编制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难以避开的,必须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居民点和开展采矿、开挖坡脚、炸石、修渠、大水漫灌、破坏植被、堆放渣石、弃土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十四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新建开发区和城镇新区建设,在项目论证选址阶段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
第十五条 受地质灾害威胁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地质灾害安全防治工程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
第十六条 县区人民政府及其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回检查,一旦出现灾情要及时上报,应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防止灾情扩大。?
(一)发生一般地质灾害(因灾死亡1—2人),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上报,由县区人民政府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二)发生较大级地质灾害(因灾死亡3—9人),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应于48小时内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市人民政府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详情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三)发生重大级地质灾害(因灾死亡10—29人),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应于24小时内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由省人民政府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详情上报国土资源部。?
(四)发生特大级地质灾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应于24小时内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及时组织调查作出应急处理。
第四章 地质灾害安全治理?
第十七条 由自然作用形成,威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开展勘查治理。主要由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
危及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矿山等设施或企业安全,需要治理的地质灾害,由其主管部门或危及的企业负责治理。
第十八条 地质灾害勘查治理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批和项目验收等,按投资渠道进行管理;政府出资的项目由政府所属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行业和有关单位出资的项目,由项目投资单位负责管理。管理单位应将项目设计和竣工验收报告等,报项目所在地同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按国家建设规定实行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应资质证书。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导致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试行)》和《陕西省防御与减轻滑坡灾害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