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齐教安发[2008]15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教基[2008]11号《教育部关于切实防范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中小学生安全的紧急通知》对近期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发出了预警信号,对中小学校防止自然灾害提出明确的要求。暑期将至,我市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各地已经进入暴雨、雷电、洪水、龙卷风等灾害高发期,同时也是中小学生溺水、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集中发生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六月二十日,刘刚市长在看望讷河市二克浅镇受灾户时做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说'今年无论是大水还是小水,肯定有水;无论是大灾还是小灾,肯定有灾,尤其是短时间内强降水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各地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集中时间排查泥草房的险情、隐患,该加固的加固,该转移的转移。尤其是要教育中小学生,切莫冒雨强行回家,在出现强降雨的时候,必要时学校可以停课放假。对已经在校的学生,老师要把学生留在学校,直到家长把孩子接走,以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灾害无情,做为学校领导,更要竭尽所能杜绝学生身亡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学生伤亡事故,现就进一步加强暑期、汛期中小学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协调有关部门立即在本辖区内对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防汛安全检查。要将中小学校舍,中小学生上学途经的大坝、桥梁、公路,地质结构复杂、可能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作为检查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增强校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按照当地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本辖区内的中小学的校舍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认真、彻底的排查,要将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厕所和校园围墙等作为排查的重点。对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校舍,要立即拆除,并及时维修加固一般危房。要高度重视未列入危房的土木结构校舍的险情排查工作。严防“灾后灾”的发生。在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来临之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最快速度组织广大师生安全转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信息传达到中小学校。组织指导和帮助中小学校做好防御雷电、火灾、地质灾害、大雾等防灾减灾工作。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够解决的,一定要抓紧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在采取严密防范措施的同时,要立即书面报告当地政府,请求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安全演练,做好学校防洪、防雷、防地质灾害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各地中小学校要在放暑假前对全体师生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有关汛期、暑期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要对学生集中开展一次以预防溺水、交通、食物中毒、卫生防病、火灾和雨季自然灾害等春夏易发、常见安全事故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在上学放学、回家、返校或旅游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靠公路边行走,不上高速公路;横穿公路、铁路时,注意观察来往车辆;不乘坐农用车、超载车船、“病”车船以及无证照人员驾驶的车船;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呼喊大人去救,不宜盲目下水营救,避免发生更多伤亡;不喝生水、不摘食野果(菜)、不买街头无证小贩的饮(食)品。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要采取召开家长会或给家长写一封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提请家长在暑假期间切实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严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强化暑期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预案。务必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暑假期间,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进行应急处理。要坚决落实学校门卫制度,加强校园内的治安巡逻,特别是学生和教职工宿舍、食堂、贵重设备、仪器存放地等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严禁在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学校组织师生出游要认真履行审批手续,制定安全工作预案,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对在校内度假的学生,学校要作出妥善安排。
暑假期间,各地、各中小学校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在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同时要及时上报上级教育部门。要强化监督考核,成立专门检查组,对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地方或学校限期整改,检查结果要进行通报。对于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不到位、忽视预防、疏于管理、甚至玩忽职守,造成中小学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依法追究责任。 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