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号: 农质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卫生部、农业部等9部委《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和2008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我部制定了《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现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行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及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9192694
传真:010-59193157
电子邮箱:nybdjb@agri.gov.cn
畜牧业司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9191564
传真:010-59191533
电子邮箱:nzzd@agri.gov.cn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
按照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总体安排,为严厉打击在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农业部组织开展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畜牧业司主要领导兼任。
二、整治目标
杜绝在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重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100%,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
在前期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切实转变养殖方式,加强对奶牛养殖场养殖档案的监督检查,规范投入品使用和登记管理,加强对奶畜养殖环节的监督指导。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指导各地合理布局生鲜乳收购站,科学分配奶源,督促各地严格生鲜乳收购站市场准入,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制度,促进生鲜乳收购站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行为。三是以生鲜乳运输准运证明和交接单为重点,加强对生鲜乳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四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鲜乳三聚氰胺专项监测行动,严厉打击在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二)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春季农资市场大检查,对所有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和标签标识不规范等不合格市场主体。二是强化大要案查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三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知识,提高农民规范化种养殖技术水平。四是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三)严厉打击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一是针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开展调查,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二是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生产和销售源头,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依法进行查处。三是建立健全对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即日起—2009年1月10日)
督促各地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自查自纠工作;调查掌握在食用农产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品种;检查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落实情况。
(二)清理整顿阶段(2009年1月11日—3月10日)
检查《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开展全国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环节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的监督监测,依法查处在生鲜乳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曝光一批在生鲜乳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经营单位,查处一批违法犯罪单位和个人;开展春季农资市场大检查,强化大要案查处;广泛开展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农资宣传培训活动。
(三)阶段性总结阶段(2009年3月11日-4月10日)
做好阶段性生鲜乳整顿和农资打假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规范管理措施;完善工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
2009年,我部还将在全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请根据要求做好衔接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和牵头部门指导下,明确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落实在本地区的具体整治任务。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环节、落实到个人。
(二)密切联系实际
各级农业部门既要按照整治工作的整体部署开展工作,又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地域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抓好重点时节、重点环节的监管工作。
(三)强化协作配合
各级农业部门要密切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形成合力,及时、果断、有效地解决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开展监督检查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监督抽查计划,对重要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加大监测频次,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各地要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及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方案。
(五)做好宣传引导
要正面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坚决制止各种恶意炒作,及时、主动、准确发布相关信息,大力宣传专项整治的成效。同时认真总结专项整治积累的经验,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信息报送
各地农业部门要及时向我部报送信息和定期报送阶段性工作总结。2009年1月15日前、3月15日和4月15日前分别将整治工作统计表和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工作阶段总结、专项整治全面总结报送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和畜牧业司;农资打假一季度情况统计表于2009年4月10日前报送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在整治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应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牵头部门和上级农业部门报告。
附件1: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200 年 月 日至 200 年 月 日
出动执法人数 (人/次) |
检查生鲜乳收购站数 (个) |
检查奶牛养殖场(户)数 (个) |
印发宣传资料 (万份) |
抽样生鲜乳 (批次) |
检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名称、批次) |
立案查处 (起) |
查获、没收、销毁 不合格产品 (吨) |
涉案金额 (万元) |
|
|
|
|
|
|
|
|
|
报表日期: 填表人:
注:统计表按照整治方案中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和规范巩固三个阶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别于1月15日,3月15日和4月15日前报送。
附件2: 2009年一季度农资打假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2009年 月 日
项 目 |
查获数量 |
货值 金额 |
查处 起数 |
检查 企业 |
整顿 市场 |
受理举报案件 |
捣毁制假窝点 |
挽回经济损失 |
出动执法人员 |
印发 资料 |
查获甲胺磷等 5种 高毒农药数量 |
立案查处 | |||||||
查处 |
结案 |
移送司法机关 |
涉案人数 |
逮捕人数 |
案值5万元以上案件 | ||||||||||||||
总 数 |
货值金额 | ||||||||||||||||||
单 位 |
公斤 |
台件 |
万元 |
起 |
个/次 |
个/次 |
件 |
个 |
万元 |
人次 |
万份 |
吨 |
件 |
件 |
件 |
人 |
人 |
起 |
万元 |
代 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1种子 (含种苗、种畜禽) |
|
|
|
|
|
|
|
|
|
|
|
|
|
|
|
|
|
|
|
2肥料 |
|
|
|
|
|
|
|
|
|
|
|
|
|
|
|
|
|
|
|
3农药 |
|
|
|
|
|
|
|
|
|
|
|
|
|
|
|
|
|
|
|
4饲料 |
|
|
|
|
|
|
|
|
|
|
|
|
|
|
|
|
|
|
|
5兽药(含渔药) |
|
|
|
|
|
|
|
|
|
|
|
|
|
|
|
|
|
|
|
6渔机渔具 |
|
|
|
|
|
|
|
|
|
|
|
|
|
|
|
|
|
|
|
7农机及零配件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2009年一季度农资打假大要案(5万元以上)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2009年 月 日
序号 |
案件名称 |
案件来源 |
涉及农资品种 |
组织查处部门 |
涉案商品数量 |
案值(货值或经济损失) (万元) |
涉案人员数量 |
查处结果 | |||
罚款金额(万元) |
拘留人数 |
判刑人数 |
其他(包括吊销证照、停产、停业等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案件名称要包括市县(区)、单位名称、农资种类、违法行为等关键词;案件来源按举报、检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