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丽江市委、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决定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8-26 生效日期: 2008-08-26
发布部门: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政府、中共丽江市委
发布文号: 丽发[2008]16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省第八次党代会、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云发[2008]15号)精神,全力推进水能富市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现就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作如下决定。
  (一)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今后几年全市上下要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把实施水能富市战略,努力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和生态产业基地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加以谋划。以时不我待,无功即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丽江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水能富市战略。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进”的方针,围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和生态产业基地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清洁能源产业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为重点,矿产资源、建材、旅游商品开发为主体,其他工业产业为补充的特色产业体系。坚持好中求快,实施工业和重点产业发展“百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以大投入、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带动大发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工业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强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强化政策保障,深化企业改革,改善投资环境,解决要素配置,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和2017年,分别实现以下6个方面的目标:
  工业总量快速提升。到2012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年均增长23.8%,全部工业增加值46亿元,年均增长23.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规模以上企业户数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亿元;全部工业税利11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到2017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年均增长21.9%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21.7%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规模以上企业户数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全部工业税利29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
  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经过5―10年发展,百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4户左右,超50亿元的企业2户左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清洁能源产业为重点,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农产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建材、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为主体,同时发展其他工业产业和生产服务业,构建丽江特色工业产业体系。到2017年,使清洁能源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45%,优化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到2012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争创5个以上省级名牌,形成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企业科技投入占全市科技投入比重达40%以上,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1.0%。到2017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创20个以上省级名牌,形成5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企业科技投入占全市科技投入比重达40%以上,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2.0%。
  产业集群培育进程加快。以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大企业为龙头,以清洁能源开发、生物资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建材业、旅游商品加工为主,到2017年,形成5个左右产业集群。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60亿元的园区(产业)2个,超10亿元的园区(产业)3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节能减排确保达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为2.4吨标煤,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15立方米,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
  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一)围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目标,重点抓好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为主的能源产业建设。力争2012年发电量和输送电量达到260亿KW.h,使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4.75亿元,年均增长26%,工业增加值达到17.9亿元,年均增长30%。2017年发电量(扣除毗邻州市分成)和输送电量达到560亿KW.h,工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二)围绕建设生态产业基地的目标,重点抓好以农产品开发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建设。依托市政府确定的到2012年发展核桃185万亩、膏桐90万亩、花椒70万亩、油橄榄10万亩、苹果10万亩、桉树20万亩、青梅20万亩、雪桃10万亩、芒果15万亩,合计总面积430万亩经济林果原料基地及其它优势农产品等特色资源,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到2012年使全市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12亿元,年均增长20%,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达到18.55亿元,年均增长30%。
  (三)继续抓好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依托华坪、宁蒗、永胜和玉龙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煤炭生产的集中度和安全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力争到2012年年产原煤550万吨,洗精煤250万吨,焦炭60万吨,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7年年产原煤500万吨,洗精煤300万吨,焦炭120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四)继续抓好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业发展。力争到2012年水泥产量达到400万吨,工业产值12.8亿元,其它建材400万吨,工业产值4亿元,建材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8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7年水泥产量达到500万吨,工业产值16亿元,其它建材600万吨,工业产值6亿元,建材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五)重视抓好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产业。以全市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民族食品等旅游商品。力争到2012年使旅游商品开发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0.95亿元,年均增长20%。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30%。同时重视抓好其它生物制药、化肥、机床等工业的发展,到2012年,生物制药实现产量450吨,产值3亿元;化肥产量(折纯)13万吨,产值5亿元;机床850台(套),产值8000万元。2017年,生物制药实现产量860吨,产值6.5亿元;化肥产量(折纯)15万吨,产值6.5亿元;机床1500台(套),产值1.8亿元;为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提供补充。
  通过发展以上五大产业,力争到2012年使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32亿元,年均增长23.8%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年均增长22.8%以上。到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21.9%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21.7%以上。
  (八)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物流、金融、商务、工程咨询等生产服务业。鼓励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技术开发、技术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认证、技术交易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会计、咨询、评估、设计、广告、经纪等服务业。
  (九)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树立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安全环保的绿色制造理念,促进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企业节能行动,实施六大节能重点工程,开展节能对标管理,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能效标准管理、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加快实施清洁生产,组织实施两湖流域企业、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清洁生产执法检查。到2012年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2017年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石灰石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尾矿的利用;提高工业废弃物、余热、余压循环利用水平。提倡节水、节材、节地、简约安全包装,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炭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玉龙、永胜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华坪石龙坝特色产业园区,要按照产业聚集、产出率高、用地集约、节能环保、持续发展、辐射带动力强的要求,加快建设进度,推进园区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鼓励大企业集团和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园区组建投资开发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进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建立高效、专业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推行工业园区管理实体化、多样化。依托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以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开发、建材、化工、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加快产业聚集,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特色优势明显、经济规模相对较大、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工业化核心区。重点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二)加快培育工业强县,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要求,把培育工业强县作为加快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着力推进永胜、华坪两个工业强县的工业经济发展,带动全市县域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古城区、玉龙县要着力加快清洁能源、生物资源加工、建材和旅游商品等工业特色产业发展;永胜县要着力抓好以农产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发展;华坪县要着力抓好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能源、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宁蒗县要着力抓好以清洁能源、农产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旅游商品和以煤炭为主的矿产业开发。各县(区)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同时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聚集,实现县(区)之间经济的互动融合发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在抓好县域工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抓好市属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整体发展活力。
  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一)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创新、企业信息化、新技术推广等5大工程,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突破一批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有支撑引领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的研发机构,构建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服务平台,在中小企业聚集区建设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咨询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学研联合体。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生产信息化。
  (二)构建工业品牌体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战略。推进企业专利、商标、版权、标准等的融合使用。鼓励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加强标准管理工作,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标准水平。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云南名牌”、驰名商标,做强做大工业品牌。加强对传统商标及品牌的保护。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在决策、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监督等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程序化。优化人才、技术、资金、物资、信息等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科学的自我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全面强化成本、资金、质量、安全、营销和生产现场等各项基础管理。突出战略管理、组织管理、投资管理和人本管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扩大信息网络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拓展电子商务、优化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五、强化发展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打破股权比例限制,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促进企业战略重组。鼓励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监管主体的企业间相互参股,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打破公有私有、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行业企业的限制,实行“非禁即放”,凡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生产经营领域、地方国有资本经营的企业全部放开。大力促进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生产服务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增强全市工业发展活力。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发展开放型工业。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交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地区、泛珠三角等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握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全面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机制,着力抓好工业项目招商,积极引进世界500强、港澳台及省外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工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丽江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加大工业投入力度。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组织实施好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新型工业化的扶持力度。市级从2008年起,每年按上年工业实现税收的2%,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工业项目,技术改造和创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节能降耗,工业循环经济等的贷款贴息、资金补助和奖励。各区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全市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自主创新研发费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策,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抵免政策、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分别由当地政府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奖励。
  (四)构建工业新型投融资体系。推动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强化直接融资。加强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等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卷、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产品。积极参与发行“云南省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投资公司对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完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私募投资基金到我市开拓业务。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增强对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的投资支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对工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推出面向工业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信用网。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养一支懂工业、善抓工业、会干工业的人才队伍。加强工业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积极组织参与“云南省工业领导干部新型工业化培训工程”。采取专题培训、外训、面向国内外引进等多种方式,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经理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擅长技术攻关和集成的科技领军人才。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加快培养一支有较强工艺技术操作能力的技工队伍。培训一大批适应工业发展的熟练产业工人。积极搭建面向企业的人才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工业人才供需信息库。鼓励企业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每年由市政府重奖一批对工业发展贡献突出的经营管理者。
  六、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一)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全面推行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严肃查处涉企“三乱”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协会逐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市经济委员会下设丽江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中心,配强专业技术人才,对全市工业发展进行研究。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有机整合各种力量,加快形成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机制,将工业发展目标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新型工业发展激励机制,每年经考核,对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指标增幅较快,上缴税金达500万元以上且圆满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的生产性企业,由当地政府实行一年一奖。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3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