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三亚市委、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8-14 生效日期: 2008-08-14
发布部门: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中共三亚市委
发布文号: 三发[2008]9号

  2008年农村和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双增双提一转变”作为农业发展目标,以重点“扶龙头、带基地、组协会,打品牌、拓市场、找订单、抓培训、建市场、深加工、保质量”为手段。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标准化”为生产主体的组织形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农业增加值增长10%。
  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
  1、建设优质绿色瓜果菜供给基地,大幅度提高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今年市政府投入8000万元资金在凤凰镇槟榔田洋建设1000亩设施农业大棚,主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采取“龙头企业+农户+标准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模式引导瓜菜种植向设施农业方向发展。到2008年底瓜菜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30000亩。扩大冬季瓜菜种植面积,继续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安排植期,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哈密瓜、茄子、苦瓜、青瓜嫁接苗技术,提高其抗病性,增加产量。加强热带水果管理,发挥芒果协会的作用,规范芒果产销市场。推广芒果换冠技术,改造劣质果园;落实香蕉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提高种苗生产能力质量。加快崖城镇坡田洋、白超田洋和大旦田洋的香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落实橡胶良种补贴,加强橡胶良种基地建设。加快果树设施农业项目的研究。扩大农产品出口出岛,加强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继续抓好供港澳果蔬基地建设,今年供港澳基地备案面积要达到15万亩。扩大瓜果菜出口基地备案认证。
  2、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升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落实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实施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建设规模化饲养场,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专业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实施能繁母猪和良种扩繁计划,加大能繁母猪和畜禽良种补贴力度。重点抓好田独奶牛场的建设,争取今年底前向市区供应新鲜牛奶;加大湾坡鸭种苗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打造品牌;扩大畜禽良种繁育规模,积极鼓励和扶持农场专业户建立畜禽良种苗繁育场,不断提高畜禽良种自给率,年内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
  3、创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水产品供给基地,加快发展水产业。争取农业部拨款支持三亚建造2般1800吨渔业综合补给船,继续采取“企业+渔民”的方式,以渔业龙头企业的服务补给船为龙头,组织渔民编队跟帮作业,开发西中沙等外海渔业资源,使我市海洋捕捞实现从近海向外海转移,由传统渔业逐步向现代渔业转变。加大引进优质水产品种的力度,重点推广九孔鲍、墨西哥湾扇贝、东风螺、淡水鲨鱼、海马、名贵石斑、鱼笋壳鱼等优质养殖品种;进一步落实省市罗非鱼养殖计划;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规范和扶持章雄鱼苗的生产,有计划的发展热带观赏鱼;推进墨西哥湾扇贝良种场和三亚嘉品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扶持发展1-2家水产品加工厂,努力打造天涯“无公害”、“绿色”品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水产品博览会,开拓国内外水产品市场;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加强对其药物使用情况跟踪监测。积极扶持水产加工业的发展,以水产加工业带动水产养殖和捕捞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海上休闲娱乐项目,丰富我市旅游资源。
  4、积极开发热带花卉资源,使花卉产业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投入3000万元继续举办了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投入6200万元在田独镇建设600亩高标准兰花示范基地,进一步支持帮助兰花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加大种植兰花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以“龙头企业+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推进兰花产业规模化发展。到年底热带兰花种植面积要达到1800亩。推进玫瑰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天涯镇20亩玫瑰示范园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山区农民种植柚木,花梨等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
  5、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资源,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将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和生态旅游文化导入农村地区,开发适合休闲观光的旅游项目,让农村生态资源转变成为农民增收的旅游产业资源,凤凰镇槟榔河5A级黎家风情乡村旅游区要对外开放,加快旅游区配套工程建设。要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木材加工、民族工艺品,搞活农产品运销服务业。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确保城乡防洪和供水安全。实施水库及河道防洪工程,积极推进大隆灌区总干渠工程建设,完成3.14公里渠道建设。(隧洞长1047M,渡槽3座,长1350M,箱涵长431M,配水池长54M)。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计划实施8宗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计划总投资6850万元。实施三亚东河防潮(洪)堤工程(儋州桥至迎宾路桥段)建设。计划投资5110万元疏浚拓宽河道;加高堤岸;修建东河雨污水流排水系统;建立和完善三亚河油污防治设施;建立和完善水质和水文动态的监测系统;营造东河两岸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工程。
  7、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巩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成果。我市各镇少数民族地区5350人长期饮用不卫生的地下水,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其社会效益非常显著。通过延伸市政供水管网覆盖农村、引山泉水配套供水管网、打井配套水塔和供水管网等方式,解决 90个村庄、 236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8、实施田洋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2008年完成赤田水库干渠维修工程、半岭水库干渠改造及供水节水管道工程,实现改善灌溉面积57600亩。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008年计划整治罗蓬―红花田洋、落笔―南丁田洋和大茅洋、风门洋,整治农田面积17000亩;第二方案计划整治布甫田洋和指让田洋,整治农田面积8000亩。
  9、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切实抓好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低产林改造1万亩,低丘岗地开发1万亩。继续实施封山育林,确保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加快培育生态建设后续产业,逐步建立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山体恢复和海湾河道治理、水质保护、重要水源保护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加强饮用水水源监测能力建设。切实抓好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加强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提高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投入150万元开展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10、加快三亚中心海港建设,统筹渔港建设与旅游、城镇建设相结合。崖城镇宁远河入海口的港门港作为三亚新的中心渔港,市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原则上通过选址,市海洋渔业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泥沙钻探,工程可行性研究、防洪工程评估和渔港用地规划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在2008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渔港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提升渔港配套功能,把渔港建成渔船安全避风、渔货集散、生产整休、加工贸易、生产补给、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渔港产业、文化活动中心。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1、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强化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 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今年投入200万元资金,以供港澳果蔬基地为基础,在每个镇建立1―2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主要扶持示范基地建立一个2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并配备农药残留检测器和相关设施设备,建立可追溯制度、档案登记制度等各种规章规范,做到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采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基地+标准化”的模式,鼓励集中连片区域采取“统一种苗、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分户管理”的方式,扩大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创造条件。
  12、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加快市、镇、基地三位一体检测网络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检率;要充分利用市农业服务、科研部门的检测设施、仪器设备和人员,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今年建立三亚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完善配套全市6镇农产品检测流动服务站。实行固定检测和流动检测相结合,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产地检测和市场检测相结合,提升农产品检测手段和能力。
  13、建立健全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制定我市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要加强农业质检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环境质量的检测、监督。各类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要加强产品监控,从源头对农产品实行质量把关。要结合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快速监测站点,开展好市场质量检测服务。各类质检机构要加强协作,实现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各类质检机构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过渡。
  14、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引导、鼓励和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专业协会,对产品进行包装和标识。包装标识上要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质量等级等内容。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四、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15、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预测工作,强化畜禽免疫,搞好疫病监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加强畜禽标识工作,建立动物防疫保障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监督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植物病害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加强检验检疫,组织开展防治和专业化防治,确保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继续加强椰心叶甲、螺旋粉虱等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16、积极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苗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增强科技意识,重视科学生产,积极主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大渔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进行兰花培训,让种植兰花的农户掌握到栽培技术。
  17、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力争主导产业和主导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0%,市政府对推广良种良苗的农民给予适当补助;重点推广无公害水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橡胶抗强台风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十大实用技术,建好10个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带动100个科技户率先应用技术并直接受益致富。做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新品种养殖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18、加强农民培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等培训,发展打工经济,启动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把培训工作下沉到基层,建立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和网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19、加快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不断引进、试种瓜果菜优质种苗,推广先进的育苗技术。农业部门要加大种子、种苗基地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种苗基地的设施建设,整合我市现有的农业科研单位资源,加快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合作,提高瓜菜嫁接水平和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无公害种苗。2008年计划投资100万元在6个镇各建立一个无公害瓜菜种苗基地,年供应无公害瓜菜种苗5000万株。
  20、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以节本增效为中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作物产量和质量。免费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在完成去年10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投入资金100万元,推广配方施肥10万亩,指导服务农民1万户,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2万张,完成新增培训500人次。
  21、加速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一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原农产品流通办事处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深圳、沈阳两个新的办事处,着力开拓岛外市场,积极发挥办事处在收集销地信息、传递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争取资金加快三亚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的投入,让农业信息网延伸到所有涉及的农业部门、区镇、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及种养大户;三是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队伍,发挥崖城、海棠湾镇大型农业电子屏幕作用,为农民提供系统、准确、快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信息,并逐步与国际国内接轨;四是完善和推进“三电合一”的建设步伐,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强化信息采集及发布工作,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效果,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向信息要效益。五是拓宽我市冬季瓜果菜销售渠道。要大力发展西北、西南地区市场开拓力度。要积极参与“海交会”活动。组织企业、农民参加交易、洽谈,让我市农产品走向国外市场。
  五、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2、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综合运用税收、信贷、财政、信用担保等扶持政策,确定一批龙头企业实施重点扶持。对业绩突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实行重奖。创新利益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支柱产业培育,新品种研发引进,品牌创建,出岛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给予适当补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23、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2008年重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品种研发引进,品牌创建,出岛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给予适当补贴。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在去年成立51个专业合作社基础上,今年在各镇建立二个示范点,并组织经管人员深入合作社指导和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促其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章程、协议,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24、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各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选送产品参加国家、省、市所举办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每个镇今年要申报2―4个农业品牌。以名牌抢占市场。 扩大“南山寿果”、“天涯苦瓜”、“施顿”“海棠湾红礼哈密瓜”等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用品牌整合资源、壮大产业、抢占市场,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搞好品牌建设。市政府对今年新增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按每个品牌平均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
  25、加快农产品流通、预冷体系建设。大力扶持海源实业有限公司海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崖城、海棠湾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今年底前要建成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形式扶持发展冷藏保鲜企业,建设一批集冷藏保鲜、物流、检测一体的大中型冷库,大幅度提高冷藏保鲜能力,带动农产品分选分级,包装和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
  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步伐
  26、大力发展“一池三改”沼气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3000个沼气池建设任务和“十头万户”养猪工程的配套任务,加大对历年所建沼气的养护力度,提高其点火率,今年点火率要达到100%。加大建设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争取在各镇建设沼气技术服务站和有条件的村建立“沼气技术服务点”,按照“乡村补贴、统一管理、自负盈亏、连锁经营”的管理办法,巩固2003-2007年沼气池建设成果,提供完善的维修服务,确保农户“建的成,用的好,用的久”。
  27、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要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扶持力度,从经费、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以扶持,加快推进寄宿制学校工程,安排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250万元,农村学校学生补助13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对山区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组织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8、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在全市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适当增加个人缴费,扩大农民受益面。加强以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卫生保健工作,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坚持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做大广播电视农村无线覆盖工程。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农村体育健身活动。深化文明新村创建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9、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人均补助水平。加强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重视对农村残疾人的扶助。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采取财政资助等方式,探索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对农民参保给予保费补贴,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30、坚持搞好扶贫开发。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扶贫开发攻坚的要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2008年投入4000万元,主要完成硬板化道路16.2公里,民房改造1183户,扶持农户瓜菜种苗655万株。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31、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转变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明确乡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32、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登记、备案等制度。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3、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依法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做好林权登记工作。认真落实“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林农负担。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逐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加快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
  34、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发展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把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推动各项重大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营造支持“三农”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农村党员干部“双建双带”活动,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做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探索良种补贴与良种推广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健全责任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收费监管,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试点。坚决纠正损害农民权益的行为,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5、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6、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省、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坚持把建立发展成果及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机制作为新时期三亚的一项新的使命、新特征,结合我市市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争取我市改善民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并且在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

中共三亚市委
三亚市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4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6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